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比较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性诊疗术后使用血管闭合装置与传统人工压迫止血方式对外周血管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冠状动脉介入性诊疗术后使用血管闭合装置的62例为观察对象(血管闭合装置组),选择与之匹配的以人工压迫方式止血的68例患者作为对照(人工压迫组),比较两组术后卧床时间及穿刺血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血管闭合装置组患者术后卧床时间显著短于人工压迫组(P<0.01);两组穿刺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冠状动脉介入性诊疗术后使用外周血管闭合装置可缩短患者卧床时间,但是否能降低外周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气囊压迫止血在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的应用效果,减少局部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将506例经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诊疗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24例)和观察组(282例),对照组术后穿刺点用弹力胶布固定,沙袋压迫止血;观察组用自制气囊压迫止血。观察两组止血效果、局部并发症发生率和术侧肢体舒适度。结果观察组出血2例(0.7%),无局部并发症发生,30例(10.6%)患者诉术侧肢体麻木;对照组出血190例(84.8%),131例(58.5%)局部皮肤发生并发症,219例(97.8%)诉术侧肢体麻木,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气囊压迫止血对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止血效果显著,减少了局部并发症的发生,增进了患者舒适感。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气囊压迫止血在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的应用效果,减少局部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将506例经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诊疗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24例)和观察组(282例),对照组术后穿刺点用弹力胶布固定,沙袋压迫止血;观察组用自制气囊压迫止血.观察两组止血效果、局部并发症发生率和术侧肢体舒适度.结果 观察组出血2例(0.7%),无局部并发症发生,30例(10.6%)患者诉术侧肢体麻木;对照组出血190例(84.8%),131例(58.5%)局部皮肤发生并发症,219例(97.8%)诉术侧肢体麻木,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气囊压迫止血对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止血效果显著,减少了局部并发症的发生,增进了患者舒适感.  相似文献   

4.
目的系统评价经股动脉穿刺后血管闭合器、血管压迫器、弹力绷带加压法3种止血方式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收治的121例行周围血管介入术的非下肢动脉病变患者,按照住院顺序号将患者分为血管闭合器组(n=42,应用血管闭合器进行股动脉穿刺部位止血)、血管压迫器组(n=40,应用股动脉电子压迫止血器进行股动脉穿刺部位止血)与弹力绷带压迫组(n=39,应用弹力绷带压迫进行股动脉穿刺部位止血)。比较3组患者术前、术后1 d及术后3个月手术穿刺部位及周围3 cm内股动脉最小内径及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并观察其术后1 d轻度和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 d,血管闭合器组患者的穿刺部位及周围3 cm内股动脉最小内径小于血管压迫器组和弹力绷带压迫组患者,且血管压迫器组患者的穿刺部位及周围3 cm内股动脉最小内径小于弹力绷带压迫组患者(P<0.05)。术后1 d,血管闭合器组、血管压迫器组患者穿刺处范围内最小内径处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均低于弹力绷带压迫组患者(P<0.05)。术后3个月,血管闭合器组患者的穿刺部位及周围3 cm内股动脉最小内径小于弹力绷带压迫组患者;血管闭合器组患者穿刺处范围内最小内径处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低于血管压迫器组、弹力绷带压迫组患者,且血管压迫器组患者穿刺处范围内最小内径处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低于弹力绷带压迫组患者(P<0.05)。术后1 d,3组患者的轻度及严重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股动脉穿刺后3种止血方式均影响穿刺部位附近的血管内径及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血管闭合器对患者术后3个月预后情况的影响最大,其次是血管压迫器,弹力绷带加压法对患者术后3个月预后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5.
血管闭合器用于PCI术后止血效果观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将 15 0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的冠心病病人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 75例术后采用外力压迫止血 ,观察组 75例采用Angio seal血管闭合器止血。结果观察组股动脉穿刺点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1) ;下肢制动时间及止血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 (均P <0 .0 1)。提示血管闭合器比外力压迫止血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低温液袋用于心脏介入术后局部压迫止血效果观察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我科于 1999年 5月至 2 0 0 1年 5月对 98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 )及冠状动脉 (简称冠脉 )支架植入术病人采用低温液袋压迫止血 ,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资料 :196例中 ,男 132例、女 6 4例 ,年龄最大 6 5岁 ,最小 49岁 ,平均 5 8.0岁 ,其中 PTCA70例 ,冠脉支架植入术12 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98例 ,两组性别、年龄、疾病、治疗方式比较 ,均 P>0 .0 5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方法 :观察组采用 5 0 0 m l的生理盐水塑料液袋 ,冰箱冷却至 10~ 2 6 .1℃ ,重量 5 0 0 g,术毕放置于加压包扎后的股动脉穿刺处 ,压…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造影及经皮冠状介入治疗术后老年患者股动脉穿刺部位不同止血方法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268例行冠状动脉造影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老年患者,平均年龄63.8岁,根据不同股动脉止血方法分为3组.A组82例采用徒手压迫法止血 B组87例采用M-GU动脉压迫器止血 C组99例采用Angio血管闭合器止血.比较3组患者术后制动时间、止血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止血成功率为98.8%(81/82例),B组为97.7%(85/87例),C组为96.0%(95/99例),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止血和制动时间比较,C组[(4.3±1.1)min和(4.9±0.9)h]少于B组[(6.2±1.2)min和(12.2±1.5)h],B组少于A组[(23.2±3.6)min和(25.7±2.3)h].并发症的发生情况:3组间局部渗血和假性动脉瘤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 尿潴留和腰痛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存在显著性,C组(2.0%和7.1%)低于A组(14.6%和42.7%)和B组(6.9%和20.7%).结论:3种止血方法的止血效果无差异,但是应用血管闭合器止血可以有效缩短老年患者止血时间及下肢制动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患者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8.
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桡动脉压迫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桡动脉不同压迫止血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经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介入检查治疗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法.观察组采用宽胶带压迫止血法,比较两组止血效果。结果两组各有2例患者发生局部出血;观察组SpO2值。患侧手指发绀、肿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舒适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采用宽胶带压迫穿刺处止血法效果好,并发症少,舒适度高。  相似文献   

9.
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桡动脉压迫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桡动脉不同压迫止血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00例经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介入检查治疗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法.观察组采用宽胶带压迫止血法,比较两组止血效果.结果 两组各有2例患者发生局部出血;观察组SpO<,2>值,患侧手指发绀、肿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舒适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采用宽胶带压迫穿刺处止血法效果好,并发症少,舒适度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腹经膈肌裂孔根治近侧部进展期胃癌患者的术后护理方法。方法对41例采用该手术方法的患者术后行呼吸道护理,引流管护理,营养支持护理以及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等。结果41例无死亡病例,其中1例术后5d发生吻合口瘘,经保守治疗瘘口愈合,术后61d出院。另1例术后2d自行拔除鼻空肠管,经全胃肠外营养支持至经口进食。结论合理有效的术后护理是经腹经膈肌裂孔途径治疗累及食管下段的近侧部进展期胃癌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1.
12.
13.
冠状动脉介入诊疗两种穿刺途经效果比较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对 2 90例冠心病病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 (冠脉 )介入诊疗 ,并与 30 0例经股动脉途径者进行比较。结果经桡动脉途径者伤口出血、术后排便困难、术后主观不适发生率显著低于经股动脉穿刺者 (P <0 .0 5 ,P <0 .0 1) ;冠脉闭塞 ,迷走神经反射与股动脉途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均P >0 .0 5 )。提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诊疗术安全、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可减轻病人痛苦 ;但桡动脉较股动脉细 ,穿刺较困难 ,股动脉途径暂时不会被取代。  相似文献   

14.
Percutaneous arterial closure devices allow earlier mobilization and discharge of patients after arterial catheterization than with manual compression for puncture site hemostasis. We reviewed our recent experience managing the complications of femoral artery catheterization with and without these devices on the vascular surgery service at a tertiary hospital. Thirty-one patients presenting over an 18-month period with complications after femoral artery catheterization with manual compression (n = 21) or percutaneous arterial closure devices (n = 10) wer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并发低血压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25例行PCI患者术后并发低血压的原因、处理方法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PCI术后低血压发生率6.1%;其原因为并发心力衰竭5例、心源性休克1例、冠状动脉穿孔发生延迟心脏压塞2例、严重股动脉穿刺处出血1例、拔出股动脉鞘管诱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10例、血容量不足应用血管扩张剂6例。结论低血压是PCI术后并发症的常见临床表现,及时发现和查找低血压的原因并进行相应处理,对预防PCI术后严重并发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亢君  李海燕 《护理学杂志》2006,21(11):30-31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并发低血压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25例行PCI患者术后并发低血压的原因、处理方法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PCI术后低血压发生率6.1%;其原因为并发心力衰竭5例、心源性休克1例、冠状动脉穿孔发生延迟心脏压塞2例、严重股动脉穿刺处出血1例、拔出股动脉鞘管诱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10例、血容量不足应用血管扩张剂6例.结论低血压是PCI术后并发症的常见临床表现,及时发现和查找低血压的原因并进行相应处理,对预防PCI术后严重并发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管封堵器对血管性介入术后股动脉穿刺点止血的护理方法。方法55例患者行血管介入诊断治疗术后,股动脉穿刺点采用Angioseal封堵器止血,分析止血效果,观察有无植入部位出血和血肿、动脉血栓形成或栓塞及股动脉损伤等血管性并发症。结果血管封堵器止血成功率为98.2%,止血时间为(3.60±0.55)min,下床活动时间为(4.20±0.45)h;未发生严重并发症;股动脉穿刺点彩色多普勒超声随访未发现血管病变。结论血管封堵器对股动脉穿刺点能快速、有效地止血,患者能提前下床活动,及时、科学的护理可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管封堵器对血管性介入术后股动脉穿刺点止血的护理方法.方法 55例患者行血管介入诊断治疗术后,股动脉穿刺点采用Angioseal封堵器止血,分析止血效果,观察有无植入部位出血和血肿、动脉血栓形成或栓塞及股动脉损伤等血管性并发症.结果 血管封堵器止血成功率为98.2%,止血时间为(3.60±0.55)min,下床活动时间为(4.20±0.45)h;未发生严重并发症;股动脉穿刺点彩色多普勒超声随访未发现血管病变.结论 血管封堵器对股动脉穿刺点能快速、有效地止血,患者能提前下床活动,及时、科学的护理可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对46例无保护左冠状动脉主干狭窄患者行介入治疗.结果 46例均完成手术,术后发生心绞痛8例,血压下降15例,右颌下血肿1例,心脏压塞1例,穿刺部位渗血2例,尿潴留3例,经对症治疗护理,患者均痊愈出院.提出完善术前准备,做好术后病情观察、及时识别和处理介入术后并发症对患者的预后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