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针对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泵治疗的结局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行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次数以及血糖达标时间,并分析术后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恢复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次数以及胰岛素用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恢复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胰岛素泵治疗胃癌合并糖尿病治疗效果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术后结局,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对糖尿病合并胃癌患者术后结局的影响。方法将86例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常规治疗组)46例和B组(胰岛素强化治疗组)40例,比较两组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例数;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结果与A组比较,B组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例数均降低(P均<0.05);并发症例数、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降低(P均<0.05);排空障碍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胰岛素泵治疗可以改善糖尿病合并胃癌患者的术后结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通过胰岛素泵治疗的临床路径管理对老年2型糖尿病围术期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选择骨科、外科择期手术的老年糖尿病患者96例,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随机糖尿病会诊管理模式,观察组采用2型糖尿病胰岛素泵临床路径管理,比较2组术前血糖控制达标时间、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血糖达标时日胰岛素用量、手术前日胰岛素用量、出院日胰岛素用量及血糖值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明显缩短(P<0.01),出院日空腹血糖明显降低(P<0.05),达标日胰岛素用量、胰岛素减量差值,出院日空腹血糖差值及入院日空腹血糖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围术期糖尿病患者实施胰岛素泵临床路径管理可以有效减少术前血糖控制达标时间,减少住院期间胰岛素用量,并能使患者出院时血糖保持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感染后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有效性。方法该次纳入2018年5月-2019年4月收治的104例老年糖尿病合并感染患者展开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2例予以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观察组52例实施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将两组的血糖指标、治疗相关情况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老年糖尿病合并感染患者治疗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均低于对照组,血糖达标时间、感染控制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胰岛素日用量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感染患者的血糖控制及感染控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从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妊娠期糖尿病患者96例平分为对照组采用胰岛素泵的治疗,观察组采用二甲双弧联合胰岛素泵治疗。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血糖达标时间和胰岛素用量以及CRP、Hcy、Cys-C、脂联素指标;妊娠结局有显著差异(P 0. 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胰岛素泵加入二甲双弧治疗,能提高疗效,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预混胰岛素与胰岛素泵对糖尿病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2018年12月期间40例于该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给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0例/组,对照组予以预混门冬胰岛素30三针治疗,观察组采用胰岛素泵输注门冬胰岛素治疗。将两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情况以及经济学指标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糖尿病患者治疗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糖达标时间和胰岛素用量同对照组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素成本、胰岛素成本、耗材费用、血糖达标所需费用与对照组相比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低血糖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泵输注门冬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患者的降糖效果显著,优于预混胰岛素,且经济性和安全性高,临床推广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7.
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胰岛素泵治疗与常规每日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两种治疗方法对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的差异.方法回顾性研究30例糖尿病病人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与同期30例糖尿病病人胰岛素每日多次皮下注射后血糖达标情况、血糖达标所用的时间、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胰岛素泵组血糖达标所用时间、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均明显低于胰岛素每日多次皮下注射组,且胰岛素泵组血糖较胰岛素每日多次皮下注射组更易达标.结论使用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明显优于胰岛素每日多次皮下注射法,对合并感染、脆性糖尿病、围手术期病人是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胃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在手术期间进行肠外营养支持过程中采用不同血糖控制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胃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行肠外营养支持过程中同时行胰岛素泵方式对患者血糖进行控制;对照组在行肠外营养支持过程中在营养液中直接注入一定比例的胰岛素对患者血糖进行控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控制程度、住院时间以及术后伤口恢复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胃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手术期间进行肠外营养支持过程中同时行静脉胰岛素泵治疗,可以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促进术后伤口愈合、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研究胰岛素泵与小剂量胰岛素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在2018年5月—2019年5月期间收治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96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采用胰岛素泵治疗,对照组采用小剂量胰岛素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后空腹和餐后2 h血糖,尿酮体阴转时间、血糖达标时间和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胰岛素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尿酮体阴转时间及血糖达标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6.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应用胰岛素泵治疗,降糖效果更快更好,低血糖发生率低,更为安全,病情稳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妇科恶性肿瘤围手术期应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控制血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54例合并2型糖尿病拟行妇科肿瘤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预混胰岛素(甘舒霖30R)早、晚餐前30 min皮下注射;试验组使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速效胰岛素(甘舒霖R)。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糖达标时间长短、胰岛素用量多少、低血糖发生率情况、切口感染率等差异。结果试验组术前控制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而胰岛素用量、切口感染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同时患妇科恶性肿瘤需手术治疗时,围手术期应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比应用预混胰岛素早晚餐前皮下注射胰岛素,能安全、有效、经济、快速地控制好血糖,缩短住院期,手术切口愈合好,更有利于手术后的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对小儿糖尿病在采用胰岛素治疗中使用多次皮下注射与胰岛素泵治疗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选取该院近两年收治的78例小儿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操作与胰岛素泵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差异性以及治疗效率差异性。结果观察组血糖控制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在血糖达标时间与胰岛素总用量两方面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在治疗效率方面。对照组平均住院(9.7±1.9)d,观察组平均住院(6.3±1.2)d,组间差异显著。结论采用胰岛素泵治疗小儿糖尿可达到更好的血糖控制效果,缩短治疗时间,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蓝海云  张萍  梁慧  陈奇盛 《内科》2007,2(2):229-230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应用胰岛素泵(CSII)和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SII)的疗效差别。方法 将60例拟行手术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CSII组32例,MSII组28例,根据血糖调整胰岛素用量比较两组的血糖变化、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CSII组与MSII组在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术后并发症方面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与MSII组相比,CSII组血糖达标时间缩短,明显减少胰岛素用量,减少低血糖发生率,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与胰岛素泵皮下持续输注联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胃转流术后血糖控制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8月—2014年4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行胃转流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微量泵+皮下注射胰岛素进行术后血糖控制;而观察组患者则采用胰岛素泵皮下持续输注进行术后血糖控制;两组患者均以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评估术后血糖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血糖控制指标、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血糖、血糖漂移最大幅度及胰岛素用量等术后血糖控制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分别为(8.37±1.50)d,(6.72±1.23)d;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动态血糖监测与胰岛素泵皮下持续输注联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胃转流术后可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加快康复进程,并提高护理满意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58例胰岛素泵治疗的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9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空腹、餐后2 h血糖和血糖达标时间以及胰岛素用量。结果实验组患者经胰岛素泵治疗和护理后,空腹、餐后2 h血糖明显优于对照组,血糖达标时间少于对照组,胰岛素用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提高效果显著,有利于患者的血糖控制,同时可以预防预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动态血糖监测与胰岛素泵皮下持续输注联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胃转流术后血糖控制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2年8月-2014年4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行胃转流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微量泵+皮下注射胰岛素进行术后血糖控制;而观察组患者则采用胰岛素泵皮下持续输注进行术后血糖控制;两组患者均以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评估术后血糖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血糖控制指标、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率等.结果 观察组患者平均血糖、血糖漂移最大幅度及胰岛素用量等术后血糖控制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分别为(8.37±1.50)d,(6.72±1.23)d;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动态血糖监测与胰岛素泵皮下持续输注联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胃转流术后可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加快康复进程,并提高护理满意程度.  相似文献   

16.
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的合理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的应用方法,分析影响疗效及胰岛素用量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1 276例2型糖尿病患者行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观察总体胰岛素泵应用情况,在初诊、老年伴肥胖或感染等特殊情况下胰岛素泵应用上的差别.结果 胰岛素强化治疗后总体血糖在(5.7±2.6)d达标,达标时单位胰岛素用量为(0.69±0.31)U·kg-1·d-1;初诊组达标较快,达标后胰岛素减量更早,幅度更大,达到临床缓解的比例更高;老年组夜间基础率较低,且夜间低血糖发生的风险较大;伴肥胖组餐前胰岛素用量较大,但低血糖风险较低;伴感染组胰岛素用量较大,主要是基础率明显增加;血糖达标天数和胰岛素用量主要与感染、基础血糖及肥胖显著相关.结论 对不同人群的连续皮下胰岛素输注应用方法存在着差别,患者的感染、基础血糖和肥胖指标有助于确定初始胰岛素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动态血糖监测与胰岛素泵在围手术期糖尿病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时段自2016年10月—2018年10月,选定该院收治的糖尿病手术患者104例,以随机化原则分组,分对照组(52例,采纳胰岛素泵治疗)、研究组(5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动态血糖监测),比较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住院时间、低血糖发生率、切口感染率。结果研究组血糖达标时间、住院时间显著较对照组短,研究组胰岛素用量显著较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低血糖发生率、切口感染率(1.92%、3.85%)显著较对照组(15.38%、21.15%)低(P0.05)。结论胰岛素泵联合动态血糖监测可有效控制糖尿病手术患者血糖,减少胰岛素用量,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可靠,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感染后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有效性。方法选择该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接收的老年糖尿病合并感染患者9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观察组采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照组采用胰岛素强化皮下注射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观察组FPG、2hPG、WBC、CRP、PCT水平与对照组比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PG、2hPG、WBC、CRP、PCT水平,低血糖发生率,血糖达标时间、感染控制时间、胰岛素每日用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感染患者时,可有效控制其血糖水平,并尽快的消除感染,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分析胰岛素泵与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效果及价值。方法在2016年1月—2018年1月间收治的糖尿病患者中选择符合此次研究选择标准及排除标准的82例进行分组治疗,病例分组方法为信封法。观察组41例采用胰岛素泵治疗,对照组41例则使用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对两组患者餐后血糖水平、空腹血糖水平进行对比,观察组分别为(7.12±1.62)、(6.52±0.35)mmol/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以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胰岛素用量平均为(30.3±4.2)U/d、血糖达标时间平均为(8.4±1.7)d、低血糖发生率为2.4%,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胰岛素泵与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糖尿病对血糖的改善效果相仿,但胰岛素泵有利于减少胰岛素的使用量、缩短血糖达标时间、降低低血糖发生几率,应用价值更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胰岛素泵在糖尿病性肱骨骨折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该院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66例糖尿病性肱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A组,33例)和对照组(B组,33例),予B组胰岛素皮下注射控制血糖,予A组胰岛素泵持续泵入稳定血糖,观察并比较两组血糖达标时间、术前术后血糖水平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前两组血糖水平无显著差异,术后A组血糖水平显著低于B组(P0.05);与B组相较,A组血糖达标时间显著缩短(P0.05);A组并发症种类及数量均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予糖尿病性肱骨骨折患者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可有效控制血糖平稳,缩短血糖达标时间,同时对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