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儿童早期心理发展指的是0~8岁儿童智力、社会-情绪、个性行为的发展.促进儿童早期发展的研究及应用,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开展多年,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近年正尝试在发展中国家推行.本文从对儿童进行干预、对儿童父母进行干预、对儿童及其父母进行综合干预等三个方面,对儿童早期心理发展的研究及干预效果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儿童早期心理发展指的是 0~ 8岁儿童智力、社会 -情绪、个性行为的发展。促进儿童早期发展的研究及应用 ,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开展多年 ,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近年正尝试在发展中国家推行。本文从对儿童进行干预、对儿童父母进行干预、对儿童及其父母进行综合干预等三个方面 ,对儿童早期心理发展的研究及干预效果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儿童早期心理发展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早期心理发展指的是0-8岁儿童智力、社会—情绪、个性行为的发展。促进儿童早期发展的研究及应用,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开展多年,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近年正尝试在发展中国家推行。本文从对儿童进行干预、对儿童父母进行干预、对儿童及其父母进行综合干预等三个方面,对儿童早期心理发展的研究及干预效果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随着围产医学及新生儿重症技术的提高,围生期高危因素所引起的脑损伤发生率明显增高[1].因此对高危儿进行系统管理及早期干预治疗是目前国内外学者所关注的焦点.但早期干预主要针对儿童的各系统发育,忽略了在干预过程中父母心理健康所带来的影响,进而可能影响诊治的顺利进行.本文对父母心理状况及高危儿早期干预效果进行了有效性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保健护理在早期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促进儿童早期身心全面协调发展,探讨儿童保健护理在其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对参加中心活动的儿童家长进行科学育儿指导、培训及健康教育,对儿童实施早期发展促进的干预。结果:对家长育儿知识与技能掌握的情况(在互动交流及咨询中获得)及干预前后3个时期的儿童发育商(DQ)进行评估。90%的父母能掌握、运用培训知识及方法,儿童DQ有明显提高。结论:绝大部分家长能够科学育儿了;使儿童早期得到了全面地发展;更说明了保健护理在早期儿童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增强社区保健人员的儿童早期保健服务能力,提高儿童父母的育儿保健意识,促进儿童早期健康发展。方法通过社区健康干预为儿童提供早期保健服务,比较干预前后的社区医师的儿童早期保健专业技能、儿童父母的育儿知识、儿童父母对社区提供的儿童早期保健服务的认可度。结果通过儿童早期社区健康干预保健计划,社区医师的儿童早期保健专业技能有显著提高,儿童父母的育儿保健知识有所增加,儿童父母对社区提供的儿童早期保健服务的认可度有显著提升。结论儿童早期社区健康干预保健计划实施可提高社区儿童早期保健服务提供能力,增强儿童父母的儿童早期保健意识,有利于促进儿童早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南京市城区1~3岁儿童社会性及情绪问题的发生率及主要影响因素,为早期干预社会性和情绪偏离障碍的儿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2月南京市(鼓楼区、玄武区)5个街道的1 036名1~3岁儿童,采用中国城市儿童社会情绪发展量表(CITSEA)、自行设计的1~3岁儿童社会人口学问卷、母亲孕期心理行为方式问卷和父母教养方式问卷等进行调查。结果:南京市城区1~3岁儿童社会性和情绪问题总体检出率为23.4%,不同性别的儿童社会性及情绪问题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月收入、母亲孕期睡眠/饮食质量、孕期胎教方式、母亲产后精神状况、0~6个月是否母乳喂养、是否进行早期教育、父母对儿童教养方式和儿童提出不合理要求时父母态度均对儿童社会性和情绪发展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结论:儿童社会性和情绪问题的发生率较高,并受多种因素影响,对社会性和情绪问题的早期预防、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张畅  周婷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22,30(10):1095-1098
父母洞察力是指养育者从儿童的视角看世界,并推测和解释儿童行为背后的动机和情绪的能力。依恋理论认为,父母洞察力是儿童形成安全依恋和早期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现有研究发现,父母洞察力能够促进父母积极养育行为,提高养育质量,对儿童的早期社会情绪发展有重要作用。父母洞察力主要受养育者自身因素影响,并可以通过干预训练获得提升。本研究旨在以父母洞察力为切入点,为儿童发展、孤独症儿童等特殊儿童的早期康复研究及儿童保健的实践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儿童早期发展对个体、家庭、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提高父母养育能力、改善家庭养育环境是促进儿童早期发展的关键与核心。本文围绕家庭养育环境与儿童早期发展,从相关概念、理论、影响作用及干预实践等角度进行综述。旨在为我国开展相关实证研究提供依据,并为儿童保健工作的改进提供参考,以促进儿童早期综合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早期干预对儿童家庭环境质量的影响。【方法】在北京5个区县抽取10个保健科(5个试验组,5个对照组),试验组按综合干预模式给予父母和家庭干预1年,两组研究对象满12月龄时用HOME量表进行家庭环境质量的评价。【结果】试验组HOME量表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儿童家庭开展适当的早期干预,可以提高儿童的家庭培养环境质量,并进一步促进儿童身心的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11.
儿童早期发展的涵义是指从胎儿直到6岁前的身心发展过程.根据婴幼儿身心特点、因地制宜创造适宜的环境、开展科学的综合性干预活动,使儿童的体格、体质、心理、认知、情感和社会适应性达到健康完美状态.近年来,儿童早期综合发展愈来愈受到重视,在全国进行大量的调查研究及实验,现将有关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前国际上将养育照护作为促进儿童早期发展的重要因素,大量研究证明养育照护是满足儿童大脑发育需求的必要条件。积极的养育对儿童发展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科学、客观的评价父母家庭养育方式,对早期有效干预具有至关重要作用。对国内外儿童家庭养育量表评价方法进行综述,为今后更好的开展父母积极养育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孤独症儿童父母的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现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心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使用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量表,对96例孤独症儿童父母和90例健康儿童父母进行对照研究。通过t检验和多元回归对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 研究组的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总分,因子1、2、3、4、5分值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总分受家长抑郁情绪及儿童社会交往因子的影响;因子1受家长抑郁情绪、儿童社会交往、生活自理及躯体运动因子的影响;因子2受孤独症的严重程度、儿童感觉、语言障碍及儿童性别的影响。 结论 孤独症儿童父母在子女教育方面存在显著问题。家长抑郁情绪、儿童的社交、行为、感觉、语言障碍及儿童的性别对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构成影响,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4.
通过归纳孤独症儿童父母的心理特征及心理支持的要点,得出孤独症儿童父母不同的心理特征和孤独症儿童的干预效果和父母生存的质量密切相关,因此,应重视对孤独症儿童父母的心理关注,提供心理支持,促进孤独症儿童的成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发展在社区儿童保健中的推广应用意义.方法:根据父母知情同意原则,将社区儿童保健的3个月婴儿入组,自愿参加儿童早期综合发展干预项目,进行早期教育、营养监测、睡眠指导、疾病预防等干预,在1岁时进行发育商和营养的对比.结果:实验组的发育商和营养性疾病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在基层儿...  相似文献   

16.
家庭养育环境对儿童早期心理发展作用是多方面的.多中心研究证明家长抚养行为、亲子互动、家庭环境质量对儿童早期智力发展具有显著影响.气质是先天的,但母亲情绪问题、家庭经济收入、家长教育程度、亲子互动、环境的多样性等对儿童气质维度有一定影响.人的性格主要是在后天环境中形成的,父母的态度和养育方式对儿童性格发展影响显著.儿童早期交往对象主要是父母,家庭养育方式在儿童社会化过程中作用显著;这个过程发展不好,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人际关系问题和行为问题.对儿童早期家庭养育环境的系统评价是家庭养育环境研究与促进的基础,国外<家庭环境观察评定量表(HOME)>具有开创性的贡献,国内自主编制的<儿童早期家庭养育环境量表>则是家庭养育环境评价量表本土化的一个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家庭心理干预对改善父母教养方式的效果,为促进儿童人格的健康发展提供依据。方法将温州市精神病医院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健康教育基地的249名小学四、五年级学生及其父母随机分为干预组(125名)和对照组(124名),对干预组进行为期1a的心理干预,分别在活动开始前和结束后进行EMBU和EPQ量表评定。结果干预后,2组学生的父母情感温暖理解显著上升,而过分干涉、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和过度保护均显著下降(P<0.05或P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儿童的心理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国3~7岁儿童气质量表(Chinese Preschool Children Temperament Scale,CPTS)、中国8~12岁儿童气质量表(Chinese School Children Temperament Scale,CSTS)和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hild Behavior Checklist,CBCL)以及自制的儿童基本情况调查表,对206例HBsAg阳性儿童和216例正常健康儿童进行测试和比较,并收集患儿个人及父母的健康状况等信息,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①HBsAg阳性儿童与正常儿童在低年龄组各气质维度上差异无显著性(P>O.05);在高年龄组两组儿童在节律性、趋避性和心境三个气质维度上差异存在显著性(P<0.01);②HBsAg阳性儿童在退缩、躯体主诉、焦虑/抑郁、社交问题、攻击性行为、内向问题以及行为问题总分等因子得分明显高于正常儿童,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O.01);③HBsAg阳性儿童行为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户籍类型、家庭类型、家庭经济收入、父亲职业稳定状况、父母婚姻关系、父母的管教方法、父母对患儿的态度以及父母亲是否为HBsAg携带者.[结论]HBsAg阳性儿童有更多的心理行为问题,在治疗躯体疾病的同时,对HBsAg阳性儿童及家庭进行社会心理干预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儿童神经心理发育的保健管理模式,早期发现儿童发育中存在的问题,早期干预,预防残疾发生。 【方法】 以海淀区健全的儿童保健三级网为基础,通过对社区儿保医生进行技术培训、建立逐级信息转诊管理制度和区级评估干预门诊,研究全区社区儿童发育筛查-评估-诊断-指导干预-反馈-基层再提高的监测管理模式;通过分析全区五年发育监测工作开展情况,评估管理模式的有效性。 【结果】 2006-2010年海淀区儿童神经心理发育筛查覆盖率由66.33%上升到93.75%。2009年起建立区级发育迟缓儿童干预门诊,更多迟缓儿童得到干预指导,较好发挥了儿童神经心理发育监测的社会效应。 【结论】 在健全的儿童保健三级网中,实施有效的儿童神经心理发育监测及保健管理模式,是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发育偏离或落后儿童的有效途径,是使儿童身心得到全面发展的重要公共卫生策略。  相似文献   

20.
朱敏 《家庭育儿》2020,(1):0179-0179
目的:讨论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在儿童保健中的作用。方法:对目前临床上常见的儿童心理问题进行综合干预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儿童时期的心理保健对其日后的性格养成有很大影响因素,因此应重视了解儿童的心理特征和需求,并做好心理保健,为儿童形成良好的人格打下基础。结论:孩子在每个阶段都有其心理发展特点,通过对儿童、父母、幼师、保健员的干预教育,可有效提高儿童心理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