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艳芝  刘文娟 《智慧健康》2022,(15):127-129
目的 探讨重性精神病患者防治康复的有效性,望能进一步普及。方法 选取2010年1月1日-2011年12月30日管辖社区人口32000人,进行了重性精神病筛查然后对社区的重性精神病患者进行防治性康复有效的管理。结果 对重度人类精神疾病患者的有效管理显著提高了效率,相对稳定率及其功能恢复率大大降低了复发率和事故率。结论 严重精神疾病的老年患者在社区得到了预防,治疗和康复的专业服务。他们的典型精神症状之一已得到显著和迅速改善,这种改善有助于减轻整个社会以及家庭的经济负担,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社区综合护理干预对重性精神病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对38例重性精神病患者加强监护,提供主动性服务,如健康教育、心理咨询、药物治疗、危机干预、上门随访康复指导等。结果:开展社区综合护理干预后,重性精神病患者的监护率、社会参与率和服药依从性均提高,病情复发率、肇事肇祸率下降。结论:实施社区综合护理干预提高了重性精神病患者康复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绍兴县近10年社区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效果。方法:随机抽取绍兴县内3个镇街,对纳入社区管理的重性精神病人开展康复前后相关指标调查评估。结果:社区治疗康复前后,重性精神病人症状控制率、社会参与率、治疗依从性显著提高:年平均复发次数、年平均肇事肇祸次数、家庭为疾病的年支出显著降低;监护人就业率变化无显著性。结论:采用由疾控中心牵头、以镇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社区卫生服务站为网底的精防工作网,开展社区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切实可行;绍兴县近10年的社区精神病人治疗康复工作成效显著;现实情况期待精神病人康复机构的设立,以解放监护人劳动力。  相似文献   

4.
重症精神病是指临床表现有精神病性症状,患者社会能力严重受损的一组精神疾病.重性精神病复发率高,伤残率高,是造成患者家庭及社会严重负担的疾病.近年来,重性精神病患病率呈上升趋势,由于重性精神病是高复发、高致残的疾病.并且,重性精神病人始终潜伏着不稳定因素,如果管理和防治措施上稍有疏忽,常可酿成不可估量的后果.对社会治安造成威胁和危害,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和谐.面对这些庞大的精神病患者的群体,加大社区干预措施,积极开展早期识别重性精神疾病的宣传教育,动员家庭和社会力量,对精神病人的社会、心理、生理康复进行综合干预.降低患者及家属的病耻感,提高他们对于重性精神疾病的应对能力,预防向慢性和残疾转化,实现患者回归社会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李东兰 《实用预防医学》2011,18(12):2445-2446
重性精神疾病是指临床表现有精神病性症状,患者社会生活能力严重受损的一组精神疾病,重性精神疾病复发率高、伤残率高,是造成患者、家庭及社会严重负担的疾病。精神病社区干预是以社区为基础,动员家庭和社会力量,对精神病人的社会、心理和生理康复,本文就重性精神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等社区干预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和评估汕头市精神病社区"精神病防治日"康复模式15年的康复效果,为精神病社区康复指导和精神卫生立法积累资料。方法以1996年6月至2010年5月在社区接受"精神病防治日"康复服务的精神病患者4 181例为对象,调查康复资料,评估康复效果。结果 15年间累计登记的病例数、接受免费诊治的例数都呈逐年增加,免费维持治疗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从1996年的66.5%增加到2010年的86.9%;社会功能恢复良好的例数也逐年增加,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总分及各项因子分逐年下降,有职业的比例从1996年的38.9%显著提高到2010年的47.9%;康复效果也逐年提高,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接受社区"精神病防治日"服务时间越长,信任度越高(P<0.01),总信任率达92.7%。结论汕头市精神病社区"精神病防治日"康复模式实施15年效果显著,有精神病防治工作条件的社区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搞好社区重性精神病人有效管理的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我社区筛查出的90例重性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5例,观察组患者在治疗管理中,接受相应的社区管理措施,参考组患者仅接受常规教育等,比较两组患者合理用药、遵医行为发生情况,同时观察患者肇事肇祸、自杀现象,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病情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合理用药、遵医行为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患者肇事肇祸、自杀现象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患者复发率显著低于参考组(p〈0.05)。结论:在重性精神病患者的管理中,实施有效管理及防治对于患者病情的控制,减少突发事件、维持社会秩序稳定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性精神病患者危险性评估及重性精神病社区综合干预的效果。方法对天津市河西区友谊路街213例重性精神病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药物干预及应急处置等措施,并进行危险性风险评估,对社区干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经过社区综合干预措施,对干预前后肇事肇祸发生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70,P〈0.05)。结论社区干预措施有利于重性精神病患者实现心理和社会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云南省重性精神病防治、管理工作情况,对成功经验进行推广。方法:总结回顾该省重性精神病相关防治、管理政策、规定;统计分析该省重性精神病的防治、管理工作情况,总结成功经验。结果:全省建立了政府主导、多部门协作的工作机制,综合医保、救助和基本公卫社区管理三方力量建立了"医院社区一体化"服务模式,基本解决了所有参保(合)重性精神病人治疗过程中的医疗费用问题;解决了重性精神病人救助问题;结合基本公卫项目,落实经费进一步加大筛查、确诊、随访和督导服药工作,保证了患者康复期的治疗和随访管理。真正建立起了一套从病人发现到规范治疗、综合预防和控制病人危险行为的有效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了重性精神病人的治疗和康复问题。结论:综合医保、救助和基本公卫社区管理三方力量才能使"医院社区一体化"服务模式得以落实。  相似文献   

10.
射阳县从2000年起在盐城市率先构建县、镇、村三级社区精神卫生防治网络,12年来社区精神卫生防治工作取得了迅猛发展.依照卫生部《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务规范》,由责任精防医生定期或不定期对所有建档病人进行动态随访、监测,重性精神病管理工作实现了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运行.2009年3月,全县重性精神病人电子信息化管理全覆盖,重性精神病管理治疗工作有了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舒大林 《实用预防医学》2013,20(8):1016-1017
目的探讨社区综合干预对重性精神病患者的防治效果。方法对洪江区新街筛查发现的96例重性精神病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综合性社区干预,并对干预前后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病情控制情况、社会功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干预后自觉按时服药的比例由干预前的38.54%上升为53.13%;稳定期患者由干预前的61.46%上升到82.29%,复发率由10.42%下降至4.17%。能参加社会活动和家庭工作的比例由干预前的51.05%上升为65.63%。干预前后的服药依从性、病情控制情况、社会功能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性精神病患者采取药物、心理、家庭、行为训练等社区综合干预,能明显提高精神病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降低肇事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上海某社区精神病人进行社区干预并评价干预效果,探讨提高精神病患者健康状况的有效措施。方法整群抽取上海田林社区,以该社区2007年4月筛查出的精神病患者322例为研究对象,对其提供咨询、心理干预、个案服务、免费提供抗精神病药物,同时采取有目的的随访、管理,3年后对干预前后患者康复措施落实率、精神卫生知晓率、患者依从率、病情改善率、社会参与率、肇事肇祸率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社区干预使康复措施的落实率由51.9%上升到98.8%(P﹤0.001);知晓率由44.1%上升到86.3%(P﹤0.001);患者依从率从干预前的41.0%上升到干预后的84.8%(P﹤0.001);病情控制率由24.2%上升到86.0%(P﹤0.001);社会参与率由39.8%上升到64.0%(P﹤0.001);精神病人肇事肇祸率由3.4%下降到0.6%(P﹤0.001)。结论社区干预能显著提高精神病患者的健康状况同时给社会带来稳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和探讨精神疾病社区康复项目化管理方案对精神疾病康复的管理成效。方法:从社区医生综合平台中获取精神疾病患者监测数据资料,利用统计软件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项目化管理方案实施后精神疾病患者的规范建档人数分别为355人,精神病患者检出率、监护率、显好率、社会参与率、肇事肇祸率分别为6.05‰、99.72%、98.59%、93.24%、0.00%,均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实行项目化管理对社区精神疾病康复具有明显效果,对精神疾病患者的康复工作开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定期开展精神病防治健康教育(简称"精防日")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为在社区精神病防治工作中推广"精防日"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以社区精神病防治康复网络为基础,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汕头市198例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分区化管治并实施"精防日"健康教育。在健康教育实施前、实施半年和实施1年后分别评定患者对精神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和治疗依从率;应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定患者社会功能缺陷情况;以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估病情恢复程度。结果实施干预后患者的疾病知识、预防复发知识、药物治疗知识的知晓率极显著高于实施前,实施前的知晓率为1.0%~10.6%,干预1年后提高到26.8%~59.1%(P<0.01);治疗依从率实施干预后也显著高于实施前,实施前仅为2.0%~6.1%,干预1年后显著提高到38.4%~5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社区健康教育的实施,社会功能缺陷的比例逐渐减少,实施前社会功能缺陷者占18.7%~29.8%,实施半年后降为8.6%~16.7%,实施1年后降至4.5%~1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DSS总分实施前为6.3±1.6分,实施半年后降为3.2±1.1分,实施1年后显著降至1.7±1.4分,而BPRS总分实施前(49.6±10.8分)显著高于实施后(半年为41.5±7.6分,1年为30.5±4.3分)。结论汕头市"精防日"健康教育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有较好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5.
诸暨市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存竞争的加剧,精神疾病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日益严重,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为了解诸暨市居民中、重性精神疾病现状,为开展社区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2004年对该市27个乡镇(街道)进行了重性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精神疾病的社区康复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综合性社区康复干预对治疗慢性精神疾病的作用及效果,促进社区精神康复工作规范化。方法利用北京市政府2004年为市民办的56件实事之一——精神康复项目,对朝阳区240例慢性贫困精神疾病患者应用综合性社区康复措施进行干预,采用精神病人简明精神病症状量表(BPRS)及社会功能缺损筛选表(SDSS)进行效果评定。结果采用综合性社区康复措施干预的病人,精神症状明显减轻,社会功能缺陷程度明显降低,康复效果明显,且康复治疗时间与社会功能恢复呈直线正相关。结论精神疾病的社区康复干预治疗在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对慢性精神疾病患者恢复社会功能,降低残疾程度,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减少复发,疗效肯定,效果明显,应早期进行康复干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性精神疾病的管理过程中,应用社区分级管理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2010年6月-2013年8月收治的160例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社区管理治疗,对比干预前后患者各项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对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实施社区分级管理前后的暴力级别进行对比,治疗后,患者暴力行为明显有所减轻,具有较好管理效果。结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管理过程中,应用社区分级管理方法,可有效减少患者暴力行为,并对其社会功能进行改善,具有较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工作压力的增加.精神疾病患病率呈上升趋势.精神病患者的肇事肇祸仍时有发生.精神疾病的预防、医疗、康复问题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和较为突出的社会问题.社区精神病防治工作已成为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主要内容之一.同时.也是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的主要项目。苏州市吴中区2004年制定了《关于加强全区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的意见》.提出了“明确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加强组织领导、落实保障措施、强化社区管理、构建医疗救助体系,提高各类人群的自我防护能力.建立和完善长效运行机制”的精神病预防工作要求。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国内外精神卫生服务防治管理体系现状基础上探讨了我国社区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及社会行为环境因素对精神病人群健康的影响。基于精神疾病三级防治模式,提出我国社区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发展策略,指出发展社区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和改善良好的社会环境,将有利于精神病患者社会功能恢复,降低精神疾病发病率、减少肇事肇祸率,促进社会稳定都有重要意义,并为我国精神卫生防治管理及社区精神卫生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上海市嘉定区真新街道近3年精神病综合防治工作模式及工作成效,为以后的精神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上海市精神卫生管理信息系统数据,通过回顾式方法,对2012—2014年真新街道精神疾病社区管理治疗工作效果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2012—2014年真新街道精神病患者的规范管理率分别为99.76%、100%和100%,在管患者稳定率分别为97.62%、98.64%和99.09%,精神病患者社区参与率分别为85.71%、87.98%和88.38%,连续2年未发生精神病人肇事肇祸事件。精神病人的规范管理率、在管患者稳定率和社区参与率均达到了嘉定区精神卫生中心规定的99%、90%和70%的标准。结论嘉定区真新街道现阶段所采用的精神病防治工作模式效果明显,值得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