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章对151份血常规检验结果及病例资料进行验证分析,探讨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因素。不断完善血常规检验的各项操作规范、患者调节好检验前的各种生理和心理准备、加强和提高医护工作人员责任心和技能水平等,可保证血常规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相关因素。方法:通过对血标本的采集、运送、保存、检验及患者生理因素等因素对血常规结果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血标本的采集方法、采血部位、保存、检验及患者的生理因素均会影响血常规结果的精确度。结论: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因素很多,按规程操作进行血标本的采集、运送、保存及检验是保障血液细胞检验质量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3.
苏文海 《大家健康》2017,(12):32-33
目的:研究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同时提出合理的有效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站从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期间检测的786例机采血小板献血者血液样本相关资料,研究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给出合理的预防与处理措施.结果:本次我站分析的786例血液样本中缺陷发生率为4.33%,经研究显示,受样本影响占据比例为14.71%;受仪器影响占据比例为55.88%;受操作人员操作影响占据比例17.65%;受其他因素影响占据比例为11.76%.此外经研究显示放置样本时间、献血者生理因素、采集标本时间、仪器因素、试剂因素等都会对血常规检验结果造成影响.结论:依据献血者生理因素、仪器因素、试剂因素、人为因素来分析血常规检验结果,通过分析血常规检验中误差原因确给出有效处理措施,也就是从选择合理采血位置、确保充足的采血量、选用科学的抗凝剂、注意血液样本的运输与保存、强化检验人员的自身能力等角度来最大限度减少发生误差的几率,为以后准确评估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是否适合捐献血小板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影响血常规检查的因素进行探讨,以提高血液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方法:选择自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行血常规检验的80例患者进行分析。在志愿者不同的部位进行静脉血和末梢血采集工作,血样采集完毕之后,血样加入EDTA-K2抗凝剂,在室温下分别于即刻、30min、2h、6h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分析,比较以上时间各参数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总结血液常规检查的影响因素。结果:静脉血与末梢血WBC、RBC、Hb、PLT的数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h内血样各指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h血样指标与即刻测定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血部位不同、静置时间不同会对血常规检查结果有一定影响,如条件允许应以静脉血检测血常规、2h以内检测为宜。  相似文献   

5.
血常规检验是指对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及相关数据的计数检测分析.血常规检验不仅是诊断各种血液病的主要依据,而且对其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也提供了许多重要信息[1].  相似文献   

6.
浅谈血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赵晋芳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3):3077-3078
目的:通过人为、生理和仪器等影响血常规检测的因素,探讨影响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及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通过对血常规检测影响的人为因素、仪器因素、患者的生理因素等各方面进行分析。结果:人为因素、仪器因素、患者的生理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很大。结论:把各方面影响因素对血常规检验的影响程度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7.
实验前因素对血常规检验结果可靠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将实验前因素对血常规检验结果可靠性的影响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临床血常规标本凝血的影响因素、产生原因并提出相关对策,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方法:我院2013年9-12月共收集血液标本2 786份,对其中不合格血液标本出现凝血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凝血的影响因素、产生原因并提出相关对策。结果:本次收集的血液标本2 786份中,血清1 838份(65.97%),血浆724份(25.99%),全血224份(8.04%),其中不合格标本中出现凝血21份,占0.75%。依据凝固产生原因分析:患者的生理因素16份(76.20%),试剂因素2份(9.52%),仪器因素1份(4.76%),人为因素2份(9.52%)。结论:严格执行临床检验等规范,积极消除影响因素,才能够准确地、可靠地反映出患者等情况,确保检验结果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血常规是临床上最基础的化验检查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各级医疗单位己基本普及全自动或半自动血球计数仪,每次检查只需用0.1mL的抗凝血,只要用30s或1min的时间,就可以检测并打印出各项结果,血常规的检验结果是临床诊断的基本依据,也是检验科最基本的检验项目,因此其结果的准确性既是对患者诊疗的基本依据,也是检验科检验质量的一个重要反映.血常规检验是指对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及相关数据的计数检测分析,它不仅是诊断各种血液病的主要依据,而且对其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也提供许多重要信息.影响血常规检查结果的因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血常规检查作为三大临床常规检查手段之一,在血液病和其他系统疾病病情诊断上扮演重要角色,为加深对该项常规检查手段的认识,本文就对血常规检查的临床意义及其影响因素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11.
12.
张燕  王淑维 《基层医学论坛》2012,(31):4210-4210
血常规检验不仅是诊断各种血液病的主要依据,而且能对其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提供许多重要信息。要获得稳定、可靠、准确的血常规检验结果,实验室检验要充分考虑影响血常规的许多因素,尤其是在基层医院为了方便门诊患者和儿科患者,血常规检查大多数以末梢血为主,而基层医院因专业人员少,大多数是非专业人员转入检验专业,所以在工作中会出现许多不规范的操作,导致检验结果差异较大。现将末梢血血常规结果偏差的影响因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分析静脉血与末梢血应用血常规检验的准确性比照结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来该院进行检查的100名健康群众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进行静脉血与末梢血的血常规检验,并将其依次命名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的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小板计数、血红细胞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血常规检测中,末梢血与静脉血检验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临床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状况来进行血液样本的选择,一般以静脉血为佳,以保证临床检测的准确性,为其诊断、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张贵 《当代医学》2014,(2):91-92
目的探讨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相关因素,改善血常规检验精度。方法利用全自动化血液检测仪,采集不同部位、温度及放置时间样本100例,比较分析其结果。结果静脉血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低于末梢血,血小板计数高于末梢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室温保存及冰箱保存标本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及血红蛋白测定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立即送检白细胞计数大于2、4h送检,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测定小于2、4h送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缔论血液测试结果的影响因素有很多,检查员应该做测试前后和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使测试结果更精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常规检测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本院200例门诊和住院病人的血常规检测结果进行调查分析,总结血常规检测影响因素.结果人为因素、生理因素、仪器因素、试剂因素对检测结果有明显影响.结论血常规检查影响因素众多,需采取措施,提高检验质量.  相似文献   

17.
卫克生 《基层医学论坛》2016,(12):1668-1669
目的 探讨溶血标本对血常规检验各项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健康体检人员120例,抽取空腹静脉血10 mL,分别装到2个试管标记为对照组以及研究组,对照组常规血检,研究组标本实施人工溶血,对比2组标本的血常规检验指标.结果 在2组标本的血常规检验指标方面,对照组标本检测结果显著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溶血标本会直接影响到血常规检测的准确性,因此在检测的过程当中工作人员应当采取的措施避免发生标本溶血问题.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静脉血与末梢血进行血常规检验的准确性比照结果。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之间前往我院接受检查检查的120名健康人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使用静脉血与末梢血进行血常规检验,对两种方法的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末梢血的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高于静脉血,对比差异结果显著(P <0.05),血小板计数、红细胞计数低于静脉血,差异同样显著(P <0.05);两组中间细胞百分比差异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末梢血检查,静脉血样本的结果更为准确,非特殊情况尽量使用静脉血进行检验。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临床血常规检测过程中,导致常见误差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避免误差的相应对策。方法选取86例患者血常规标本。对86例标本进行血常规检测,观察同一血常规标本,在不同保存温度、不同检测时间和不同抗血凝剂浓度的条件下,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含量的检测结果是否会存在差异。结果当温度条件为常规6℃~25℃时,白细胞检测含量明显高于4℃冷藏条件下的检测数值,血小板检测含量明显低于4℃冷藏条件下的检测数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放置10 min内进行检测的血液标本,相较于放置120 min以上才进行检测的同一标本,后者白细胞与血小板含量均高于前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EDTA盐作抗血凝剂,在抗血凝剂浓度为2.8 mg/mL时,标本血液中红细胞平均体积与比容的检测值,明显高于抗血凝剂浓度为1.6 mg/mL时的检测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常规检测时,血液标本的保存温度、测定时间与抗血凝剂浓度差异,均会造成检验值产生偏差。因此,为最大化降低血常规检验结果产生的偏差,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医疗机构应拟定完善的血常规检验标准与守则,提升医护人员专业素养与实践操作能力,全方位监督医护人员按照相关规定严格执行检测操作。  相似文献   

20.
周莉 《中外医疗》2011,30(27):113-113
目的 通过了解正确的血常规基本检测方法,从而阐明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因素,我们能够进一步避免其影响因素,做到更加精确.方法 从血常规的标本采集到标本的抗凝与稀释再到检验后与临床比对等,了解血常规检测的正确的基本常规.结果 能够避免常见影响血常规的客观因素.结论 只有熟练掌握了血常规的正确操作方法,才能避免其影响结果的因素,从而做到更加精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