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儿科门诊输液室是目前我国众多医院对患儿进行输液治疗的主要场所,门诊输液病种繁杂,工作预见性差,护理风险高[1]。儿科门诊输液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患儿的医疗安全及医院的整个声誉。因此,加强儿科门诊输液治疗的风险防范已经成为各大医院护理管理的重要内容。现就我院儿科门诊输液风险防范及对策报告如下。1护理风险因素及其评估1.1护理人员因素1.1.1护士人力不足:儿科门诊输液室的特点是单位时间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小儿静脉输液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于2014年7月-2014年12月在儿科门诊开展品管圈活动,通过成立品管圈小组、分析护理风险、制定护理流程、总结护理经验等多项措施的开展,针对门诊患儿的静脉输液风险进行干预管理,统计患儿静脉输液风险事件发生率,并与2014年1月-2014年6月我院儿科门诊尚未开展品管圈活动时的患儿静脉输液风险事件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儿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1.3%)低于对照组(10.8%),差异显著(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在小儿静脉输液风险管理中的应用能有效降低患儿静脉输液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儿科门诊输液的风险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莺阁  王玉梅  刘展 《吉林医学》2010,31(11):1552-1553
儿科门诊输液室是医院的一个窗口。小儿静脉输液具有穿刺难度大、用药剂量小患者病情变化快等特点,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纠纷。同时部分儿科门诊病历字迹潦草,新药种类繁多等也给护理工作带来了很大风险。本院儿科输液室在长期的实践工作中,重视儿科门诊输液的风险管理工作,有效地降低了风险隐患,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我院门诊输液大厅日接待患者约百余人次,其中85%以上为小儿,经常会遇到患儿发生惊厥。小儿惊厥属儿科急症,因其发病急骤、病因复杂,若不能进行及时、正确地鉴别和积极有效地现场救治,就会贻误抢救时机甚至危及患儿生命。因此,必须引起门诊输液大厅护理人员的高度重视。现对我院2004年12月至2008年8月在门诊输液大厅发生的87例小儿惊厥的病因分析和护理体会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儿科门诊输液中心护理风险事件的分析,制定相应的护理风险事件对策。方法:将儿科门诊输液中心2012年2月-2015年2月期间治疗的2558人次中,发生的156例护理风险事件进行分类,计算,分析,总结,针对不同问题,分析相应的有效防范措施及对策。并对随后就诊的1800人次因相同原因的输液的患者进行干预。结果:我院儿科门诊输液中心2012年2月-2015年2月期间治疗的2558人次中,发生的156例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6.1%。156例护理风险事件中,因为护理人员不足的有62例,占39.74%,医院护理管理问题48例,占30.77%,儿科用药剂量的配比问题有26例,占16.67%;患儿及家属不配合问题有20例,占12.82%。按上述原因制定对策,干预后,儿科门诊输液中心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X2=67.81,P0.05)。结论:经过科学,有效的护理风险事件对策管理,不仅提升护理质量,有效的减少护理风险事件,而且增加了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我院儿科门诊输液室担负着儿科门诊患儿的输液工作,输液患儿多,随机性大,护士经常加班加点才能完成任务. 同时,因环境拥挤,输液等候时间长,导致患儿家属满意度低,护理投诉时有发生,存在一定的护理安全隐患. 自2016年1月以来,我院儿科门诊输液室对原输液流程进行优化,提高了输液护理质量,取得了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儿科门诊输液室护士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儿科门诊输液室健康教育工作质量。方法:完善儿科门诊输液室健康教育工作制度,实行弹性排班,有效分配现有的人力资源,对护士的健康教育技能进行培训,采取内容及形式多样化的方法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健康教育的实效性。体现以家庭为中心的儿科护理理念。结果:患儿及家长得到了全程全方位的健康教育,患儿及家长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高.有效避免了护理安全隐患。结论:在儿科门诊输液室开展有效的健康教育,可增加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效避免护理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儿科留观输液治疗中的护理风险与防范措施。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86例儿科留观输液患儿。将随机数字表法作为分组依据,划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参照组43例患儿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43例儿科留观输液患儿采取预见性护理。统计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验组43例患儿中意外拔管发生率、药液外渗发生率、加药差错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科留观输液治疗中的护理风险因素较多,开展风险管理培训、加强宣教与沟通及加强小剂量用药的查对工作等措施可防范风险,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儿科门诊输液存在的诸多细节安全隐患及其发生原因,提出一系列的护理对策.方法 输液前行编号、姓名双核对机制;输液中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做好家长的健康宣教工作.结果 使安全隐患逐渐减少,从而降低护理差错事故及纠纷的发生率.结论 开展儿科门诊输液专业化管理能提高服务质量,消除隐患.  相似文献   

10.
一直以来,儿科门诊输液室的工作繁忙、琐碎、重复性强且缺乏新意,是医院护理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之一.2011年9月,我院儿科门诊输液室建立了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启用了由杭州医惠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移动门诊输液系统,并实行护士在药房收药,解决了目前门诊输液流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和缺陷,使患儿输液更方便、快捷、安全、高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安全管理在提升儿科门诊护理质量中的作用进行探究分析。方法本院分析了儿科门诊护理质量的管理现状,找出原因并进行全面的分析,提出了输液管理的相关防范策略与解决对策。结果通过护士的经常巡视和家属的积极配合,重视风险的防范,强化细节、环节管理,本院的儿科门诊患儿由于输液造成的纠纷显著下降。结论儿科门诊的输液患儿通过采取安全输液护理管理措施,使得护理差错事故与纠纷的发生率显著降低,提升了护理质量与家长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提高儿科门诊输液工作质量,增加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效规避输液风险。  相似文献   

13.
<正>静脉输液治疗是药物治疗的重要途径,也是儿科常用的门诊治疗手段,因其给药迅速、起效快、患者相对痛苦少而受到临床重视,现在门诊接受输液治疗儿科患者越来越多,门急诊输液室是医院的窗口科室,承担着门急诊输液患者输液治疗任务,我院为确保患者输液治疗安全,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对门急诊输液工作中存在的护理风险及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分析,加强了静脉输液质量和安全管理,制定了有效的防范防范对策,落实患者安全管理目标,减少了纠纷投诉,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急诊科门诊输液患者潜在风险因素,并总结护理对策。方法将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68例急诊科门诊输液患者作为对照组,对其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将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间收治的68例急诊科门诊输液患者作为观察组,按照所总结风险因素对患者实施对应护理;观察两组风险事件发生率。结果引起门诊输液风险事件的因素包括多方面,对照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22.05%,经过相应对策的实施,观察组风险发生率降至8.82%,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影响急诊科门诊输液风险事件的因素较多,相关护理对策干预则具有降低风险事件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一次性双头输液器以其操作简单、安全性高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我院儿科是一所综合儿科,不仅收治儿科所有疾病,还包含新生儿重症病房、门诊输液厅,病种多、输液量大、工作繁忙。引进一次性双头输液器,充分利用其优点,能够有效缓解护士的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对存在的护理风险采取灵活管理策略,为患儿提供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有效防范和减少了护患纠纷,提高了患儿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李丽 《吉林医学》2010,(27):4830-4831
目的:提高儿科输液室健康教育工作质量。方法:完善儿科输液室健康教育工作制度,实行弹性排班,有效分配现有的人力资源,对护士的健康教育技能进行培训,采取内容及形式多样化的方法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健康教育的实效性。体现以家庭为中心的儿科护理理念。结果:患儿及家长受到了全程全方位的健康教育,患儿及家长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高,有效避免了护理安全隐患。结论:在儿科门诊输液室开展有效的健康教育,可增加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效避免护理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儿科门诊输液室规范化输液巡视的实施和效果。方法从我院儿科门诊输液室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接收患儿中抽取1100例,随机分成两组:550例常规输液管理对照组,550例规范化输液巡视观察组,评定管理结果。结果在不良事件的发生上,观察组、对照组发生率分别为11.6%、33.3%,统计有意义(P0.05);在护理满意率上,观察组、对照组分别为98.2%、90.9%,统计有意义(P0.05)。结论儿科门诊输液室实施规范化输液巡视,能规避护理风险,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分析儿科输液安全问题、原因,采取护理措施加强防范,降低输液风险及差错事故.方法 选择2个季度儿科门诊输液病人,分季度统计护理缺陷,比对防范对策实施前后护理缺陷发生次数.结果 实施防范对策后,护理缺陷由第一季度的28例(2.24‰)下降至第二季度5例(0.59‰).提高了输液安全与质量,提升了病人的满意度.结论 儿科输液虽然存在诸多安全隐患,但只要加强管理,及时巡视,提高护理人员工作责任心,过硬技术和灵活的沟通技巧,就能最大限度地降低输液风险,减少差错事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诊输液大厅护理风险管理的方法和效果.方法根据护理风险管理程序,评估输液大厅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制定并且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措施.结果提高了护士的风险意识及业务水平,减少护理差错,病人满意度大大提高.结论正确认识护理风险的存在,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保证了患者的输液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本次研究护理风险管理在儿科门诊输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儿科门诊输液室进行输液的患儿1920例,作为本次实验组,选取在我院儿科门诊输液室进行输液的患儿1920例,作为本次实验组,对比两组患儿的儿科门诊输液中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经过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发生的门诊输液室发生的不良事件,我院积极采取风险管理措施,2014年6月~2015年6月在门诊输液室发生的不良事件显著减少。结论:只有确保门诊输液室工作人员拥有高度的责任心,严格的控制给药,掌握用药方法,加强对患儿生命体征的观察,才能够杜绝不安全因素的出现,以降低患儿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