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瘦素在抗感染免疫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该文探讨小儿败血症时血清瘦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炎性因子血清C反应蛋白 (CRP)、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白细胞介素 6 (IL 6 )的相关性。方法 检测 17例败血症患儿入院后 2 4h内空腹血清瘦素、CRP、TNF α、IL 6的水平 ,并与 15例健康儿童空腹血清瘦素水平比较 ,同时分析患儿血清瘦素水平与CRP、TNF α、IL 6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①在败血症急性期 ,患儿的血清瘦素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②在败血症患儿中血清瘦素水平与CRP水平显著相关 (r =0 .6 4 7,P <0 .0 1)、与TNF α之间也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 (r =0 .5 96 ,P <0 .0 5 ) ,而在瘦素与IL 6之间无相关性 (r =0 .2 5 0 ,P >0 .0 5 )。结论 瘦素作为一种细菌感染的急相反应物可能参与了败血症患儿的抗感染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病毒性脑炎 (VE)患儿治疗前血清、脑脊液和治疗后血清白细胞介素 6 (IL 6 )和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在VE患儿发病中的作用 ,为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 5例VE患儿 (重症组 15例和轻症组 10例 )均采用ELISA法测定其治疗前血清、脑脊液及治疗后血清IL 6和TNF α水平 ,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治疗前轻症组和重症组血清和脑脊液IL 6、TNF α浓度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P均 <0 .0 1) ,且重症组较轻症组明显升高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轻症组治疗后血清IL 6和TNF α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而重症组治疗后血清IL 6和TNF α浓度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且较轻症组亦明显高 (P均 <0 .0 1)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VE患儿治疗前血清和脑脊液IL 6和TNF α水平显著升高 ,病情越重升高越明显  相似文献   

3.
Zhai XW  Wu Y  Gu XF  Lu FJ 《中华儿科杂志》2004,42(1):62-65
目的 探讨小儿慢性病贫血 (ACD)血清红细胞生成素 (EPO)水平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白介素 6 (IL 6 )的关系以及体外重组TNF α(rhTNF α)对EPO产生的影响。方法 住院患儿6 0例 ,其中ACD组 2 0例 ,慢性病无贫血组 (NA) 19例 ,缺铁性贫血组 (IDA) 2 1例。TNF α、IL 6采用ELISA方法检测 ,EPO应用化学发光法测定 ,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进行体外培养 ,应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半定量方法 ,探讨rhTNF α对EPO生成的影响。结果 三组患儿血清EPO水平差异有显著性 (F =4 4 6 8,P <0 0 1) ,ACD患儿血清EPO水平高于NA患儿 ,但在相同Hb值时 ,ACD患儿EPO低于IDA患儿。三组患儿血清TNF α水平差异有显著性 (F =2 5 12 ,P <0 0 1) ,血清TNF α水平 ,ACD组高于NA组和IDA组 ;三组患儿血清IL 6水平差异有显著性 (F =13 2 6 ,P <0 0 1) ,血清IL 6水平ACD组高于NA组和IDA组。ACD患儿血清TNF α及血清IL 6与EPO无相关性 (r=- 0 35 ,P >0 0 5 ;r=- 0 0 5 ,P >0 0 5 )。体外实验中 ,rhTNF α抑制低氧状态下EPOmRNA的表达 ,且随着rhTNF α剂量的增大而对EPO抑制作用增强 (F =6 4 2 0 ,P <0 0 1)。结论 ACD患儿EPO虽存在代偿性增高但代偿生成不足 ,是小儿ACD的发病原因之一 ;血清TNF α、IL 6与EPO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清IL-8水平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白细胞介素 8(IL 8)为缺血 /再灌注时炎症细胞的释放产物 ,并可引起细胞损伤。该研究旨在探讨IL 8是否参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5 0例HIE患儿 (HIE组 ,其中轻度HIE 1 8例 ,中度HIE 1 7例 ,重度HIE 1 5例 ;合并感染者 2 9例 ,未合并感染者 2 1例 )、30例正常新生儿 (正常对照组 )及 2 0例患感染性疾病无HIE患儿 (感染组 )血清IL 8水平 ,HIE患儿经治疗后复查血清IL 8。结果 HIE组血清IL 8水平高于对照组 (2 1 .5 2± 9.5 9pg/mlvs 1 4 .4 3± 4 .84 pg/ml)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 ;重度HIE患儿血清IL 8水平高于轻度HIE组 (2 6 .0 7± 1 3.83pg/mlvs 1 7.5 6± 6 .5 2pg/ml)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与中度HIE组比较 (2 1 .71± 5 .6 5 pg/ml)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HIE患儿治疗后IL 8水平较治疗前下降 (1 4 .5 3± 4 .87pg/mlvs 2 2 .6 0± 7.0 6 pg/ml)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 ;有感染合并症HIE患儿血清IL 8水平高于无感染合并症患儿及感染组患儿依次为 2 3.79± 1 1 .0 4pg/ml,1 8.38± 6 .0 7pg/ml,1 8.2 2± 8.0 1 pg/ml,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新生儿HIE时血清IL 8升高 ,病情越重升高越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感染性疾病及早产儿血清白细胞介素 2 (IL 2 )、白细胞介素 6(IL 6)检测值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间接了解新生儿部分特异性及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方法  选择 3 3 1例住院新生儿 ,分为HIE组、感染组、早产儿组 ,与 3 0例健康新生儿对照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血清IL 2、IL 6的水平 ,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①患病新生儿IL 2明显低于正常新生儿 ,P <0 0 1,有高度显著性差异 ,其中早产儿组最低仅为 1 3 5pg/ml;②感染组IL 6增高最为明显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 ,P <0 0 1,有高度显著性差异 ,其中 2 5例败血症患儿的IL 6均 >5 0pg/ml。 结论  ①新生儿感染性疾病、HIE及早产儿的免疫方面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 ,介导特异性免疫的IL 2检测值低于健康新生儿 ;②本文首次报道早产儿IL 2检测值 ;③感染组介导天然免疫的IL 6高于健康新生儿 ,认为可作为早期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CMV和HCV肝炎婴儿血清IFN-α,IL-8,TNF-α和NO的水平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巨细胞病毒肝炎 (CMV IgM抗体阳性 )和丙型肝炎 (HCV IgM抗体阳性 ) 1~ 6月的婴儿患者血清中某些炎性介质的异常变化。方法 应用ELISA法和硝酸还原酶法 ,分别检测了 5 6例CMV抗体和6 7例HCV抗体阳性婴儿肝炎综合征 (婴肝 )患儿及正常对照组 5 8例小儿的血清干扰素α (IFN α) ,白细胞介素 8(IL 8) ,肿瘤坏死因子 α (TNF α)和一氧化氮 (NO)的含量。结果 正常对照组 5 8例血清IFN α ,IL 8,TNF α ,NO含量分别为 2 2 6 .74± 73.82ng/L ,13.2 4± 5 .36ng/L ,2 17.14± 76 .30ng/L ,2 5 .98± 8.70 μmol/L。CMV抗体阳性婴肝组血清IFN α ,IL 8,TNF α和NO的含量分别为 5 82 .2 6± 131.72ng/L ,75 .2 8± 33.5 7ng/L ,42 9.46± 15 6 .32ng/L和5 9.87± 16 .42 μmol/L ,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HCV抗体阳性婴肝组上述四项指标含量分别为5 5 8.32± 114.6 4ng/L ,71.34± 2 7.6 4ng/L ,374.35± 138.4ng/L和 6 2 .2 4± 2 1.38μmol/L ,其含量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0 1)。CMV与HCV抗体阳性婴肝组比较 ,无明显差异 (P >0 .0 5 )。TNF α和NO在这两组婴肝中分别呈正相关 (r1=0 .6 2 ,r2 =0 .5 7,P<0 .0 1)。结论 CMV和HCV抗体阳性婴肝急性期患儿 ,血清TNF α,IL 8,IFN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小儿颅内感染时血清抗脑抗体 (ABAb)的变化 ,探讨其在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 2 0 0 2年 2月至 2 0 0 3年 9月济南市儿童医院收治的 98例颅内感染患儿 ,分为病毒性脑炎 (病脑 )组 5 0例 ,化脓性脑膜炎 (化脑 )组 37例 ,结核性脑膜炎 (结脑 )组 11例。并选取 2 0例对照组患儿 ,进行血清ABAb检测 ,并与血清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白介素 6 (IL 6 )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血清ABAb在病脑组、化脑组、结脑组阳性率分别为 78 0 0 %、5 1 35 %、4 5 4 5 % ,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 ;病脑组与化脑组、结脑组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 ( P <0 0 5 )。血清ABAb与血清PCT、TNF α、IL 6呈中度正相关 ;血清PCT、TNF α、IL 6之间呈高度正相关 ,均在化脑时升高明显 ,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经多元判别分析 ,诊断病脑或化脑 ,误判率 8 0 4 % ,判别符合率 91 96 %。结论 在小儿颅内感染时 ,血清ABAb可呈阳性 ,病脑阳性率最高 ,结合血清PCT、TNF α、IL 6检查 ,可协助小儿颅内感染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急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脑脊液 (CSF)中白细胞介素 - 6 (IL - 6 )和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对 5 0例初诊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 ,其中化脓性脑膜炎(PM ) 1 8例 ,病毒性脑膜脑炎 (VE) 32例 ,进行了CSF中IL - 6和TNF水平测定 ,并与 1 2例对照组测定值进行比较。结果 PM组患儿CSF中IL - 6和TNF水平 (分别为 746± 499pg/ml和 5 6 5± 371 pg/ml)明显高于VE组 (分别为 1 6 5± 1 76 pg/ml和 75± 73pg/ml)和对照组 (分别 1 0± 1 7pg/ml和 2 1± 2 6pg/ml) (均 P <0 .0 0 1 ) ,VE组CSF中IL - 6和TNF水平亦明显高于对照组 (分别P <0 .0 1和P <0 .0 5 )。患儿CSF中IL - 6和TNF水平与脑脊液白细胞计数之间相关性分析 ,未见显著性意义。结论 IL - 6和TNF参与了急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病理生理过程 ,CSF中IL - 6和TNF的测定可能对化脓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脑炎的鉴别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细胞因子与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目的 探讨婴幼儿轮状病毒 (RV)肠炎患儿细胞因子变化特点。方法 测定婴幼儿RV肠炎 2 6例血及 15例大便细胞因子 ,与同期 15例正常婴幼儿作对照。结果 血液及大便白细胞介素 1β(IL 1β)、IL 6、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在重度RV肠炎较对照组升高 ,以TNF α升高为最显著。血IL 1β、IL 6、TNF α在重度RV肠炎患儿较轻度明显升高 ,以TNF α升高为最显著 (P <0 .0 0 1)。结论 测定TNF α水平可预测RV感染病情和病程。合理应用调节相关细胞因子的药物 ,可减轻症状 ,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脑脊液 (CSF)γ 干扰素 (IFN γ)、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 CSF)、α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白细胞介素 6 (IL 6 )及白细胞介素 8(IL 8)的变化在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CNSI)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 14例化脓性脑膜炎 (PM)、30例病毒性脑膜炎 (VM)及2 2例非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CSF中IFN γ、G CSF、TNF α、IL 6及IL 8水平。结果 PM组G CSF及IL 8[(132± 4 1)、(2 5 3± 0 5 6 ) μg/L]水平明显高于VM组 [(5 3± 2 2 )、(0 5 3± 0 4 6 ) μg/L](P <0 0 0 1) ;IFN γ在VM组 [(2 0± 0 4 ) μg/L]水平明显高于PM组 [(0 8± 0 5 ) μg/L](P <0 0 1) ;各脑膜炎组中TNF α及IL 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0 1) ,但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G CSF及IL 8水平增高程度与CSF中性粒细胞计数呈正相关 ;IFN γ增高程度与CSF白细胞数及葡萄糖定量间无相关性。结论G CSF、INF γ及IL 8在CSF中显著增高有助于PM与非PM的鉴别诊断 ;TNF α、IL 6在感染性脑膜炎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是非特异性的 ,其在CSF中的变化对感染性脑膜炎患儿鉴别诊断无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急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脑脊液 (CSF)中白细胞介素 - 6 (IL - 6 )和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对 5 0例初诊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 ,其中化脓性脑膜炎(PM ) 1 8例 ,病毒性脑膜脑炎 (VE) 32例 ,进行了CSF中IL - 6和TNF水平测定 ,并与 1 2例对照组测定值进行比较。结果 PM组患儿CSF中IL - 6和TNF水平 (分别为 746± 499pg/ml和 5 6 5± 371 pg/ml)明显高于VE组 (分别为 1 6 5± 1 76 pg/ml和 75± 73pg/ml)和对照组 (分别 1 0± 1 7pg/ml和 2 1± 2 6pg/ml) (均 P <0 .0 0 1 ) ,VE组CSF中IL - 6和TNF水平亦明显高于对照组 (分别P <0 .0 1和P <0 .0 5 )。患儿CSF中IL - 6和TNF水平与脑脊液白细胞计数之间相关性分析 ,未见显著性意义。结论 IL - 6和TNF参与了急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病理生理过程 ,CSF中IL - 6和TNF的测定可能对化脓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脑炎的鉴别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白细胞介素 2 (IL 2 )、白细胞介素 6 (IL 6 )在Ⅰ型糖尿病患儿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技术 ,对Ⅰ型糖尿病患儿 32例、健康儿童 2 2例的血清TNF α、IL 2、IL 6、C 肽 (C P)的水平进行测定。结果  (1)糖尿病组TNF α水平 [(1.11± 0 .2 4) μg/L]低于正常对照组 (t=4.6 8P <0 .0 1) ,IL 6水平 [(0 .79± 0 .2 0 ) μg/L]低于正常对照组 (t=4.0 5 ,P <0 .0 1) ,IL 2水平 [(7.9± 2 .4) μg/L]高于正常对照组 (t=3.6 0 ,P <0 .0 1) ;C 肽水平 [(0 .79± 0 .19) μg/L]低于正常对照组 (t=7.0 8,P <0 .0 1)。正常对照组TNF α为 (1.37± 0 .12 ) μg/L ,IL 6为 (0 .98± 0 .11)μg/L ,IL 2为 (5 .9± 1.0 ) μg/L ,C 肽为 (1.14± 0 .16 ) μg/L。 (2 )血糖的变化与TNF α、IL 2、IL 6均无相关关系 (r=0 .2 47、0 .30 1、0 .2 38,P均 >0 .0 5 ) ,C 肽的降低与TNF α、IL 6的降低呈正相关 (r =0 .5 81、0 .491,P均 <0 .0 5 ) ,与IL 2的升高呈负相关 (r =- 0 .46 1,P <0 .0 5 )。结论 血清TNF α、IL 6、IL 2的变化可能与Ⅰ型糖尿病患儿自体免疫炎症反应的发生过程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不同病程的 1型糖尿患儿血清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 第 1组为新诊断 1型糖尿病患儿 2 6例。第 2组为病程 >3年、长期治疗不伴其他疾病的 1型糖尿病 2 0例。第 3组 :因身材矮小但无慢性疾病的患儿为正常对照组 30例。以放射免疫分析法 (RIA)或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 1β、2、4、12 ,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 ,干扰素 γ(IFN γ)水平 ,计算Th1、Th2来源细胞因子比值。 结果 第1组IL 1β较第 3组显著增高 ,第 2组IL 1β水平下降 ;第 1、2组IL 4水平低于第 3组 ,第 1、2组间IL 4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第 1、2组IL 2 /IL 4、IFN γ/IL 4较第 3组升高 ;第 1、2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第 1组IL 2明显低于第 3组 ,第 2组IL 2明显增高。IL 12、IFN γ和TNF α水平于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1.IL 1β、IL 2水平与病程有关。 2 .IFN γ/IL 4、IL 12 /IL 4未随病程延长而改变 ,以Th1来源的细胞因子占优势 ,提示糖尿病患儿免疫系统本身存在Th1优势的倾向  相似文献   

14.
银杏叶提取物对肾病综合征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目的 探讨银杏叶提取物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NS)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中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我科 2 0 0 0年 10月~ 2 0 0 4年 10月收治的小儿NS 3 5例 ,随机采用泼尼松加银杏叶提取物和单用泼尼松两种方法治疗 ,共分为 3组 ,治疗前组 3 5例 ,未治疗的患儿 ;银杏叶组 2 0例 ,采用泼尼松加银杏叶提取物治疗 ;激素组 15例仅给强的松治疗 ,3 0d为1个疗程 ,疗程结束后观察疗效。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临床和生化检验指标 ,同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方法检测PBMC培养上清液中IL 1、IL 6、IL 8和TNF α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 1个月后 ,临床症状及血液生化指标等明显改善 ,治疗前组与银杏叶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均 <0 .0 1) ;银杏叶组明显优于激素组 ,两组有显著差异 (P <0 .0 1)。对 3组IL 1、IL 6、IL 8和TNF α变化进行比较 ,银杏叶组和激素组均较治疗前组明显降低 ,有显著性差异 (均P <0 .0 1) ;银杏叶组较激素组也降低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银杏叶提取物对NS患儿外周血中多种炎症细胞因子有抑制作用 ,对NS治疗有明显疗效 ,可用于辅助激素治疗。  相似文献   

15.
白血病骨髓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分泌IL-6,TNF-α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观察儿童白血病骨髓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上清液白细胞介素 (IL 6) ,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含量。对 19例儿童白血病骨髓单个核细胞 (PMMNC)体外培养。 9例正常骨髓单个核细胞 (CMMNC)作对照 ,培养 72小时收集上清液 ,用双抗夹心法检测IL 6和TNF α。结果 ,病人及对照骨髓单个核细胞均有自分泌IL 6,TNF α的能力。但CMMNC自分泌IL 6,TNF α的作用明显比PMMNC强 ,P <0 0 5。急性髓性白血病 (AML)与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ALL)比较 ,分泌IL 6有差异 ,P <0 0 5 ,但分泌TNF α无差异 ,P >0 0 5。病人血浆IL 6较正常人血浆IL 6含量高。而在病人血浆和正常人血浆中 ,TNF α含量未发现明显差异。结果显示白血病骨髓单个核细胞以及对照单个核细胞均自分泌IL 6,TNF α。植物血凝素 (PHA)诱生IL 6,TNF α在白血病病人和正常人有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6.
危重患儿血清细胞因子C反应蛋白乳酸测定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危重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乳酸(LAC)的变化。方法检测48例危重患儿,20例非危重患儿血清IL-1β、IL-6、TNFα-、CRP、LAC的水平。结果危重患儿血清IL-1β、IL-6、TNFα-、CRP、LAC的水平明显高于非危重患儿,且危重患儿中SIRS组明显高于非SIRS组、感染组明显高于非感染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血中IL-1β、IL-6、TNFα-、CRP、LAC参与危重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可作为危重病发生多器官功能不全的警示参数及诊断指标,并可预测危重患儿的预后及转归。  相似文献   

17.
新生儿HIE血清IL-6、IL-8与TNF-α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外周血IL -6、IL -8与TNF -α变化的临床意义 ,采用放射免疫法 ,对生后 1天 ( 2 4小时内 )、3天及 7天检测了 40例HIE患儿及 40例正常新生儿外因血IL 6、IL 8与TNF α水平。结果显示 ,与正常新生儿比较 ,HIE患儿生后 1天血清IL -6水平分别为 ( 5 2 6± 2 4 5 )对 ( 80 2± 2 9 4)ng L(P <0 0 1) ,IL -8分别为 ( 0 47± 0 13)对 ( 0 6 8± 0 16 ) μg L(P <0 0 1) ,TNF -α分别为( 1 18± 0 31)对 ( 0 91± 0 30 ) μg L(P <0 0 1) ,而且病情越重改变越明显 ;至生后 1周IL -6、TNF -α恢复至正常 ,与对照组水平相比P >0 0 5 ,而IL -8则仍显著低于正常新生儿 (P <0 0 1)。因此 ,认为围产期窒息与HIE患儿外周血IL -6与IL -8水平减低 ,TNF -α水平升高 ;它们可能参与了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某些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8.
儿童异位性皮炎血清IL-4 IL-5及IgE水平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为了探讨儿童异位性皮炎的发病机制与细胞因子的关系 ,了解异位性皮炎患儿血清IL 4 ,IL 5及IgE水平。 方法 运用ELISA方法测定 2 0例异位性皮炎及 2 0例正常儿童血清IL 4 ,IL 5及IgE水平。 结果患病组IL 4 ,IL 5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患病组IgE水平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异位性皮炎患儿外周血TH2类淋巴细胞因子增高。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细菌感染时血清 TNF-α和 IL-10水平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血清TNF-α和IL-10的水平与新生儿感染状态和预后的关系,将2000年1月-2002年1月新生儿病房收治的足月儿207例,分为败血症组82例,一般感染组98例,非感染组27例,用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和IL-10水平。结果显示,败血症组的TNF-α,IL-10水平显著高于无感染组的和一段感染组;血培养阳性和血培养阴性的败血症组之间TNF-α和IL-10水平差异无显著性;IL-10的水平和IL-10/TNF-α的比值在恶化或死亡的感染病例中显著升高。提示TNF-α和IL-10水平可能更敏感地反映机体感染的情况及预测预后。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急淋白血病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我们对相应的年龄组的急淋白血病患儿与正常儿各 7例采用ELISA法检测了其血清中部分细胞因子水平 (TNF α、IL 2、IL 4、α IFN) ,并进行了统计学处理。结果显示 ,急淋白血病组患儿的TNF α血清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而两组的IL 2、IL 4和α IFN血清水平无显著差异 (P >0 0 5)。上述结果提示血清TNF α水平不仅是其它肿瘤 ,也是急淋白血病患儿的生物因子微环境之一 ,而IL 2在急淋白血病患儿的血清中的水平并不象其它肿瘤患者那样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