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胃癌组织中VEGF和CD34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的临床病理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和CD34(Clusterofdifferentiation34,CD34)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icrovessiIdensity,MVD)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检测45例胃癌手术切除标本中胃癌组织和20例浅表性胃炎中VEGF蛋白的表达,用抗CD34单克隆抗体显示血管内皮细胞,对CD34阳性血管进行MVD计数。结果VEGF阳性表达产物主要见于细胞的胞浆内。胃癌组织中VEGF阳性表达率高于浅表性胃炎(P<0.05)。胃癌组织和浅表性胃炎中血管内皮细胞胞浆呈棕黄色染色。胃癌组织MVD值高于浅表性胃炎(P<0.05)。MVD值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有关(P<0.05),与分化程度无关(P>0.05)。VEGF表达阳性MVD值高于表达阴性MVD值(P<0.05)。结论VEGF、CD34在胃癌组织中存在高水平表达,前者可能参与胃癌的血管形成和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CD34在人肝癌组织中的表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CD34在人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对30例人肝细胞肝癌(HCC)及相应癌旁组织,10例肝硬化,5例轻度慢性肝炎和4例正常肝组织,进行了CD34、VEGF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对CD34阳性血管进行MVD计数,对VEGF进行半定量计数,并结合肝癌的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HCC组织中CD34呈广泛、窦隙状阳性表达,而在正常及慢性肝炎组织中肝窦呈阴性,在纤维间隔附近的肝窦壁可见少量散在的CD34弱阳性表达,MVD与HCC的肿瘤大小及是否发生门静脉癌栓密切相关,瘤块直径<2 cm者的MVD显著低于>2 cm者,VEGF阳性率为83.3%(25/30),而在5例慢性肝炎患者中为阴性表达,并与肿瘤发生门静脉癌栓关系密切(P<0.05).瘤旁肝组织亦显示较明显的VEGF阳性(93.3%,28/30).结论 CD34和VEGF的阳性表达为HCC与非癌性肝组织的鉴别诊断提供了较为可靠的形态学标记.瘤组织可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的VEGF促进肿瘤血管形成.  相似文献   

3.
王艳  贺飞  郑志超  汪洋 《广西医学》2011,33(3):304-306
目的 探讨直肠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强度与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计数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用CD31和CD68标记微血管(MVD)和TAMs,光镜下对TAMs、MVD进行计数,半定量分析VEGF表达强度.结果 直肠癌组织中,淋巴结转移组VEGF表达强度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  相似文献   

4.
VEGF表达及MVD与肝细胞癌侵袭、转移和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24,自引:6,他引:18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 (HC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及肿瘤新生血管生成与临床病理及HCC侵袭、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了 2 0例正常肝组织、2 0例肝硬化组织、5 0例HCC组织中VEGF和CD34的表达 ,以及HCC的微血管密度 (MVD)。结果 :VEGF阳性表达为癌细胞胞浆棕黄色着色 ,CD34的染色定位在血管内皮细胞上 ,HCC窦样血管CD34表达为强阳性 ;除门管区小血管分支及中央静脉外 ,癌旁肝组织、肝硬化组织、正常肝组织基本不表达CD34;HCC的MVD范围 / 32~ 2 32 ) / 0 .74mm2 ,平均 (14 8.5± 5 3.2 ) / 0 .74mm2 。HCC的VEGF表达及MVD与肿瘤大小、病灶数目、病理分级、门静脉癌栓形成、包膜是否完整均有显著关系 (P <0 .0 5或 0 .0 1) ;与患者年龄、HBsAg是否阳性无关 (P >0 .0 5 ) ;与预后亦有关 ,VEGF阴性表达及少血管组 (MVD <14 8)预后显著优于VEGF阳性表达及多血管组 (MVD≥14 8) ,术后平均无瘤生存期少血管组为 4 6个月 ,多血管组为 12个月 ,(P <0 .0 1)。结论 :CD34的表达反映了HCC的新生血管化 ,VEGF和MVD可作为判断HCC侵袭、转移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磷酸酶基因(PTEN)微血管密度(MVD)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在大肠癌中的变化,以及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76例大肠癌组织中PTEN、VEGF表达,用CD34染色标记血管内皮细胞,对癌组织中MVD进行计数,分析各指标与大肠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PTEN蛋白低表达和VEGF蛋白高表达及MVD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浆膜浸润、TNM分期密切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VEGF阳性表达组MVD显著高于阴性表达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TEN和VEGF蛋白表达呈负相关,MVD与VEGF呈正相关,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EN、VEGF表达和MVD与结直肠癌侵袭转移和预后有关,联合检测PTEN和VEGF蛋白的表达,可用于评估大肠癌侵袭转移能力,对大肠癌的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iSS-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涎腺黏液表皮样癌(ME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选择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口腔科2007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68例MEC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8例MEC组织、20例正常涎腺组织中KiSS-1和VEGF的表达,统计学比较其在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MEC组织中表达阳性率的差异.光镜下计数利用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统计学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MEC组织MVD值的差异,并观察KiSS-1和VEGF的表达对MEC组织MVD值的影响.结果 68例MEC组织中KiSS-1的阳性表达率为38.24%,明显低于正常涎腺组织的70.00%,VEGF的阳性表达率为70.59%,明显高于正常涎腺组织的1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KiSS-1的表达与MEC的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相关(P<0.05),VEGF的表达与MEC的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相关(P<0.05);KiSS-1阳性组MVD值为(29.50±9.14),明显低于阴性组的(35.24±10.45),VEGF阳性组MVD值为(35.33±10.20),明显高于阴性组的(27.57±8.45),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KiSS-1的表达与VEGF表达呈负相关(rs=-0.488,P=0.000).结论 在MEC组织中KiSS-1表达的下调可能促进VEGF的表达,从而促进了MEC组织血管的生成,促进其侵袭和转移.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血管生成素-2(Ang-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以及CD34.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胃癌和癌旁组织标本各41例,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中VEGF、Ang.2和CD34表达;CD34.染色热点处计算MVD.分析VEGF和Ang-2表达、MVD、肿瘤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并就41例胃癌患者的预后及其相关因素进行多重回归分析.结果 胃癌和癌旁组织中MVD分别为51.91±15.38和30.76±10.6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EGF阳性表达标本(71%)MVD为51.93±16.36.阴性表达标本MVD为31.52±5.18(P=0.0014);Ang-2阳性表达标本(63%)MVD为51.83±5.23,阴性表达标本MVD为32.20±4.77(P<0.01).相关分析显示,VEGF、Ang-2、MVD与癌肿大小、浸润深度、临床分期和淋巴转移显著相关.多重回归分析表明.浸润深度是胃癌重要预后因素(P<0.001).结论 胃癌组织中VEGF、Ang-2的表达与新生血管生成密切相关.通过VEGF和Ang-2高表达而诱导的高MVD对判断胃癌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血管生成素-2(Ang-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以及CD34.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胃癌和癌旁组织标本各41例,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中VEGF、Ang.2和CD34表达;CD34.染色热点处计算MVD.分析VEGF和Ang-2表达、MVD、肿瘤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并就41例胃癌患者的预后及其相关因素进行多重回归分析.结果 胃癌和癌旁组织中MVD分别为51.91±15.38和30.76±10.6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EGF阳性表达标本(71%)MVD为51.93±16.36.阴性表达标本MVD为31.52±5.18(P=0.0014);Ang-2阳性表达标本(63%)MVD为51.83±5.23,阴性表达标本MVD为32.20±4.77(P<0.01).相关分析显示,VEGF、Ang-2、MVD与癌肿大小、浸润深度、临床分期和淋巴转移显著相关.多重回归分析表明.浸润深度是胃癌重要预后因素(P<0.001).结论 胃癌组织中VEGF、Ang-2的表达与新生血管生成密切相关.通过VEGF和Ang-2高表达而诱导的高MVD对判断胃癌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结肠癌中VEGF、NOS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形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 ,Ⅱ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形成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4 0例结肠癌患者手术切除及石蜡包埋标本中VEGF、iNOS的表达 ,并以抗CD34单克隆抗体显示血管内皮细胞 ,根据CD34阳性的血管内皮计数来判定微血管密度 (MVD)。结果 :VEGF在 70 .2 % (2 9/ 4 0 )的结肠癌组织表达 ,iNOS在 82 .5 %(33/ 4 0 )肠癌组织中表达。VEGF阳性的结肠癌组织MVD为 38.2± 1.4 /高倍视野 ,VEGF阴性组织中为 2 2 .1± 2 .2 /高倍视野 ,两者有显著差异 ,(P <0 .0 1)。iNOS阳性肠癌组织MVD为 36 .8± 1.2 /高倍视野 ,iNOS阴性肠癌组织为 30 .2± 2 .4 /高倍视野 ,两者亦有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结肠癌组织VEGF、iNOS与MVD形成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肺癌发生、发展及血管生成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经病理证实为非小细胞肺癌石蜡标本切片及20例肺良性疾病组中的VEGE的表达,并对肺癌组织中CD34单抗体标记血管计数(MVD)。结果肺癌组织中VEGF阳性表达率80%(64/80),明显高于肺良性组织15%(3/20)(P<0.05),并与肺癌患者的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及淋巴结有无转移有关。VEGF表达阳性组MVD(59.76±11.66)明显高于VEGF表达阴性组(38.49±5.38)。结论VEGF在肺癌组织中的过表达可能与肺癌的发生、发展的恶性潜能有关,并在肺癌血管生成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血管生成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VEGF、血管生成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以及与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2例甲状腺癌、19例甲状腺良性病变中VEGF、CD34的表达,分析VEGF和MVD与甲状腺癌组织学分型、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关系。结果甲状腺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明显高于良性病变(P〈0.01),此外,VEGF与MVD的表达与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P〈0.01),与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结论VEGF、MVD的表达增高对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有促进作用,可作为监测肿瘤发生、发展及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非小细胞肺癌中COX-2、VEGF和MVD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COX-2)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58例临床资料完整的肺癌手术切除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其中COX-2、VEGF及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情况。结果58例Nsclc的COX-2阳性表达率75.9%(44/58),VEGF的阳性表达率82.7%(48/58),临床分期高的COX-2,VEGF表达及MVD计数要高于临床分期低的肺癌,有淋巴结转移的COX-2,VEGF的表达及MVD计数要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肺癌组织,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COX-2的表达与VEGF、CD34的表达成正相关。结论COX-2、VEGF在人肺癌组织中均有高表达,COX-2、VEGF和MVD三者在肿瘤血管生成及肿瘤浸润转移中可能起协同作用,可作为评价NSCLC预后的共同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Graves病(GD)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形成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8例GD甲状腺组织和19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VEGF、bFGF的表达,抗CD34单克隆抗体显示血管内皮细胞.根据CD34阳性的血管内皮细胞计数测定甲状腺组织内的微血管密度(MVD)。结果:VEGF、bFGF在GD甲状腺组织的表达明显高于在正常甲状腺组织的表达(均P〈0.01),二者的表达与GD甲状腺组织内微血管密度呈正相关(r=0.71,r=0.49,均P〈0.01);VEGF、bFGF在GD甲状腺组织的表达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VEGF、bFGF与GD患者甲状腺内血管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着丝粒蛋白F(CENP-F)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状况及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微血管增生间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技术,检测60例胶质瘤及10例正常脑组织CENP-F、VEGF的表达,同时检测CD34了解微血管密度(MVD),并分析三者之间相关性。结果CENP-F、VEGF的表达及MVD在正常脑组织及胶质瘤中差异有显著性(P<0.05),CENP-F的表达及MVD在低级别组与高级别组胶质瘤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CENP-F、VEGF阳性者其MVD均高于CENP-F、VEGF阴性者,CENP-F胶质瘤中表达阳性者其中65.7%(23/35)VEGF表达阳性(P<0.05,r=0.247)。结论CENP-F、VEGF在胶质瘤中呈正相关性,CENP-F与胶质瘤微血管增生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8例NSCLC组织中COX-2、PCNA、VEGF及CD34表达的微血管密度(MVD)。结果78例NSCLC中,COX-2、PCNA及VE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5%、89.74%及60.25%,CD34表达的MVD值为(38.5±7.59),COX-2表达与NSCLC组织学、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TNM(tumor-node-metastasis)分期中Ⅲ~Ⅳ期组,PCNA阳性表达率高于Ⅰ~Ⅱ期,存在显著差异(P〈0.01);有淋巴结转移组VEGF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存在显著差异(P〈0.01);COX-2阳性表达与VEGF及MVD的表达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COX-2阳性表达强度与PCNA阳性表达强度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COX-2、PCNA、VEGF和MVD在NSCLC发生发展中可能起协同作用,同时检测NSCLC组织中COX-2、PCNA、VEGF及MVD有助于判断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和微血管密度 (MVD)的表达在胃癌中的临床病理意义 ,选择 5 0例胃癌手术标本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VEGF及CD3 4的表达。结果显示 :VEGF在胃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 6 4% ;胃癌中MVD为31.76± 13.5 6 ,其中VEGF表达阳性者MVD为 45 .38± 14.85 ,VEGF表达阴性者MVD为 18.87± 8.6 7.,二者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 <0 .0 1)。VEGF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无癌栓明显相关 (P <0 .0 1) ,而与组织学类型无关 (P >0 .0 5 )。提示MVD、VEGF与胃癌的生长、浸润和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7.
聂富祥  陈根元 《医学争鸣》2007,28(9):846-848
目的:探讨转移性骨肿瘤组织中环氧化酶-2蛋白(COX-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值(MVD)三者的相关性,以明确对转移性骨肿瘤实施临床干预的可能性. 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2例转移性骨肿瘤手术标本COX-2, VEGF蛋白及CD34的表达,根据CD34染色结果应用OLYMPUS-VANOX 多功能显微镜,采用DMCⅡ型图像分析系统,测定计数MVD值,并同时取原发性恶性骨肿瘤、良性骨肿瘤标本作为对照,探讨COX-2和VEGF在转移性骨肿瘤的表达情况,以及转移性骨肿瘤组织中MVD值. 结果:COX-2及VEGF在转移性骨肿瘤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和81%,MVD在转移性骨肿瘤组和原发性骨肿瘤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良性骨肿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转移性骨肿瘤组中表达率虽高于原发性骨肿瘤组,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提示MVD与骨肿瘤的发生与转移有密切的相关性. 结论:COX-2, VEGF在骨肿瘤转移、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MVD可作为判断肿瘤恶性程度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8.
黄蔚  陈岳祥 《中国全科医学》2009,12(24):2213-2216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性胃病(PHG)患者胃黏膜血管病变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8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和18例正常对照者VEGF和CD34在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并对CD34阳性血管进行微血管密度(MVD)计数。结果48例患者经胃镜检查无PHG者13例,轻度PHG22例,重度PHG13例。PHG组、无PHG组及正常对照组VEGF积分光密度值[(5.04&#177;1.56)、(4.29&#177;1.30)和(3.64&#177;1.56)]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9,P〈0.05)。PHG组、无PHG组及正常对照组MVD[(13.76&#177;5.35)、(10.89&#177;2.86)和(7.68&#177;2.45)]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72,P〈0.05)。胃黏膜VEGF表达强度与MVD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0.409,P=0.001)。结论VEGF的过度表达可能参与PHG的发生、发展,但VEGF在PHG中抗损伤作用可能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19.
刘璇  吴建成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6,41(8):1056-1057,1060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激酶功能区受体(KDR)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局部血管生成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0例乳腺癌患者乳腺癌组织和正常乳腺组织中VEGF和KDR的表达水平,并用CD34标记,检测其微血管密度(MVD)。结果:乳腺癌组织中VEGF和KDR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正常乳腺组织(P<0.01),且MVD亦明显高于正常乳腺组织(P<0.01)。乳腺癌组织中VEGF与KDR表达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0.01),且两者均与MVD呈正相关关系(P<0.01)。VEGF和KDR阳性组织中,MVD显著高于两者均阴性的组织(P<0.01)。结论:VEGF和KDR在乳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升高且参与了肿瘤血管的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