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通过体外杀伤试验,比较4种人肝癌特异性甲胎蛋白抗原表位肽段PLFQVEPV[hAFP(137~145)],FMNKFIYEI[hAFP(158~166)]、GLSPNLNRFL[hAFP(325-334)]和GVAL,QTMKQ[hAFP(542~550)]修饰树突状细胞(DC)后诱导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对人肝癌细胞的特异性杀伤效应. 方法 选取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诱导成熟DC;合成4种hAFP抗原表位肽段分别修饰和诱导DC,体外刺激CTL,通过流式细胞仪法和细胞毒性检测法检测该修饰后的DC所诱导的CTL在体外对肝癌细胞株SMMC-7721细胞的杀伤作用.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4种人肝癌特异性甲胎蛋白片段均能在体外修饰和诱导DC细胞的增殖和成熟;这些成熟DC在体外均能诱导特异性CTL,CTL对SMMC-7721细胞均可产生杀伤效应.其中FMNKFIYEI[hAFP(158~166)]肽段诱导的CTL在效靶比分别为80:1、40:1及10:1时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应分别达到了78.1%±9.8%、43.9%±5.9%和28.2%±4.9%,比其他3种肽段的杀伤效应高(P<0.05). 结论 短肽段具有单独体外诱导特异CTL的作用,其诱导效果和杀伤效果均优于完整hAFP蛋白,其诱导的CTL有特异地杀伤SMM C-7721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肝脏》2017,(9)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人外周血γδT细胞体外增殖及该细胞对肝癌细胞SMMC-7721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分离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放入含有IL-2、帕米膦酸的RPMI 1640培养基进行培养并诱导γδT细胞,实验组给予白藜芦醇共同培养,对照组不加药物,在此基础上,两组均加入肝癌细胞SMMC-7721作为靶细胞,继续培养。在培养第10天后,用台盼蓝染色计数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γδT细胞的纯度及其颗粒酶B和CD107a、穿孔素的表达;用CCK-8试剂盒检测γδT细胞对肝癌细胞SMMC-7721的体外杀伤效应。结果两组γδT细胞纯度均达到70%以上,实验组γδT细胞较对照组纯度显著更高(P0.01);且实验组γδT细胞扩增倍数,穿孔素、CD107a和颗粒酶B的表达及对肝癌细胞SMMC-7721的杀伤效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白藜芦醇能促进γδT细胞增殖,并可能通过上调颗粒酶B和穿孔素的表达增强其对肝癌细胞SMMC-7721的杀伤效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胰腺癌细胞冻融物致敏树突状细胞(DC)诱导的细胞毒性T细胞(CTL)对原代培养的自体胰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从6例手术切除的胰腺癌组织中分离胰腺癌细胞,反复冻融获得肿瘤抗原;以该肿瘤抗原致敏外周血DC,诱导T细胞转变为CTL;采用Cr51释放法观察CTL对原代培养的自身胰腺癌细胞的杀伤活性,分别以来源于胰腺癌细胞株Pancl的肿瘤抗原致敏DC和未致敏DC刺激的CTL作为抗原对照和阴性对照.结果:实验组CTL对自身细胞的杀伤活性为69.05%±15.79%→88.05%±15.34%,抗原对照组CTL的杀伤活性为43.08%±6.92%→67.30%±8.91%,两组CTL杀伤率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P<0.01);而实验组与抗原对照组相比,前者的杀伤活性显著高于后者者(P<0.05).结论:胰腺癌细胞冻融物致敏的DC疫苗可以诱导T细胞产生高效的针对自体癌细胞的细胞毒效应;新鲜肿瘤组织来源的胰腺癌细胞比传代的Pancl细胞具有更好的抗原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体外杀伤试验,比较4种人肝癌特异性甲胎蛋白抗原表位肽段PLFQVEPV[hAFP(137~145)],FMNKFIYEI[hAFP(158~166)]、GLSPNLNRFL[hAFP(325-334)]和GVAL,QTMKQ[hAFP(542~550)]修饰树突状细胞(DC)后诱导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对人肝癌细胞的特异性杀伤效应. 方法 选取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诱导成熟DC;合成4种hAFP抗原表位肽段分别修饰和诱导DC,体外刺激CTL,通过流式细胞仪法和细胞毒性检测法检测该修饰后的DC所诱导的CTL在体外对肝癌细胞株SMMC-7721细胞的杀伤作用.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4种人肝癌特异性甲胎蛋白片段均能在体外修饰和诱导DC细胞的增殖和成熟;这些成熟DC在体外均能诱导特异性CTL,CTL对SMMC-7721细胞均可产生杀伤效应.其中FMNKFIYEI[hAFP(158~166)]肽段诱导的CTL在效靶比分别为80:1、40:1及10:1时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应分别达到了78.1%±9.8%、43.9%±5.9%和28.2%±4.9%,比其他3种肽段的杀伤效应高(P<0.05). 结论 短肽段具有单独体外诱导特异CTL的作用,其诱导效果和杀伤效果均优于完整hAFP蛋白,其诱导的CTL有特异地杀伤SMM C-7721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体外杀伤试验,比较4种人肝癌特异性甲胎蛋白抗原表位肽段PLFQVEPV[hAFP(137~145)],FMNKFIYEI[hAFP(158~166)]、GLSPNLNRFL[hAFP(325-334)]和GVAL,QTMKQ[hAFP(542~550)]修饰树突状细胞(DC)后诱导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对人肝癌细胞的特异性杀伤效应. 方法 选取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诱导成熟DC;合成4种hAFP抗原表位肽段分别修饰和诱导DC,体外刺激CTL,通过流式细胞仪法和细胞毒性检测法检测该修饰后的DC所诱导的CTL在体外对肝癌细胞株SMMC-7721细胞的杀伤作用.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4种人肝癌特异性甲胎蛋白片段均能在体外修饰和诱导DC细胞的增殖和成熟;这些成熟DC在体外均能诱导特异性CTL,CTL对SMMC-7721细胞均可产生杀伤效应.其中FMNKFIYEI[hAFP(158~166)]肽段诱导的CTL在效靶比分别为80:1、40:1及10:1时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应分别达到了78.1%±9.8%、43.9%±5.9%和28.2%±4.9%,比其他3种肽段的杀伤效应高(P<0.05). 结论 短肽段具有单独体外诱导特异CTL的作用,其诱导效果和杀伤效果均优于完整hAFP蛋白,其诱导的CTL有特异地杀伤SMM C-7721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热休克肝癌细胞来源囊泡(exosomes)刺激人树突状细胞(DC)能否诱导出肝癌细胞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方法 43℃热休克(水浴)1h培养肝癌细胞提取胞外囊泡,诱导DC刺激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MTT法测定CTL在体外对肝癌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热休克前后肝癌细胞胞外囊泡和肿瘤细胞裂解物刺激的DC均能促进对肝癌细胞的杀伤活性,热休克肝癌细胞胞外囊泡实验组较胞外囊泡和肝癌细胞冻融裂解物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和P0.01)。结论热休克能够增强肝癌细胞胞外囊泡诱导的特异性抗肝癌细胞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以树突状细胞(DC)为载体,用肝癌细胞提取的热休克蛋白70-肿瘤肽复合物(HSP-PC)刺激DC,观察经活化后的DC对肝癌细胞SMMC-7721的杀伤作用。方法用脐带血在体外培养诱导DC,用从SMMC-7721提取的HSP70—PC与DC共同培养,检测其对肝癌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经HSP70-Pc刺激后的DC对SMMC-7721的杀伤能力明显高于单纯DC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结论用HSP70—PC刺激的DC经体外实验证实具有明显的抗肿瘤效应,为临床肿瘤免疫治疗的开展提供了有效的数据。  相似文献   

8.
新型免疫活性细胞CIK体外对肝癌细胞的杀伤   总被引:22,自引:10,他引:12  
目的 观察人体CIK(cytokine-induced killer)细胞的体外增殖力及杀伤肝癌细胞活性.方法 采取健康自愿者的成分血,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获得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体外培养条件下,通过加入不同细胞因子(如IFN-γ,IL-1,IL-2,CD3 mAb)培养诱导成CIK细胞和LAK细胞,观察不同培养细胞的增殖能力;用流式细胞仪对培养细胞做细胞表型动态分析,观察培养细胞的表面标志;与LAK细胞作对比,用MTT法测定并比较不同效应细胞的体外抗肝癌细胞活性.结果 CIK细胞在培养14 d后开始大量增殖且在含人血清的培养基中增殖数量最多,可达500多倍.经表型分析表明,CIK细胞属于异质细胞群,在培养过程中,CD3+CD56+双阳性细胞的绝对数量获得了大量增殖,至56 d时可占细胞总数的51.26%,是CIK主要的效应细胞;实验表明,CIK细胞体外杀伤肝癌细胞的活性明显优于LAK细胞.结论 CIK细胞是一种具有较强杀伤肝癌细胞的免疫活性细胞,有可能应用于抗肿瘤的生物治疗.  相似文献   

9.
体外联合抗原修饰的树突状细胞的抗癌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结肠癌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 DC)体外联合抗原诱导后的免疫活性.方法:从结肠癌患者外周血中分离并培养DC, 时效实验中分时段以肿瘤抗原修饰DC, 取最佳组与T淋巴细胞共孵不同时间, 用MTT检验其对肿瘤细胞的杀伤率; 量效实验中将肿瘤抗原和不同浓度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staph-lococcus aureus enterotoxin B, SEB)在上一步得出的最佳时间内修饰DC, 取最佳组按不同比例(DC∶T淋巴细胞)来共孵上一步得出的最佳共孵时间, 用MTT检验其对肿瘤细胞的杀伤率.结果: 时效实验组抗原修饰36 h组DC特有分子表达最高, 对结肠腺癌细胞的杀伤率也最高, 与其他组比较有差异(35.92±0.71 vs 14.85±1.24, 35.92±0.71 vs 9.68±1.25, 35.92±0.71 vs 17.97±1.01, 35.92±0.71 vs 20.32±0.92, P<0.05). 量效实验组联合抗原修饰第7天(SEB: 100 mg/L)DC表达DC特有分子最高, 在联合修饰组内, 以1∶100组的杀伤率最高, 与其他组比较有显著差异(47.70±2.84 vs 28.99±6.95, 47.70±2.84 vs 40.02±3.65, 47.70±2.84 vs 34.55±3.21, P<0.01). 结论:体外DC抗原修饰和递呈的最佳时间都是36 h, 联合应用超抗原SEB的最佳值100 ug/L, DC与T淋巴细胞的最佳共孵比例是1∶100.  相似文献   

10.
孙泉  杜智  王毅军  朱争艳 《山东医药》2010,50(16):13-14,17
目的评价体外应用肝癌细胞冻融抗原负载的脐血树突状细胞(DC)所诱导的抗肝癌效应。方法采集健康足月剖宫产孕妇胎盘端脐血,分离脐血单个核细胞(CBMNC)及T淋巴细胞,用GM-CSF、IL-4及TNF-α联合诱导CBMNC分化为DC,观察形态学变化并以流式细胞术鉴定,选培养的第3天以肝癌细胞冻融抗原负载的CBMNC-DC,以负载抗原的DC刺激自体淋巴细胞活化为自体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并用CTL对肝癌细胞进行杀伤,MTT法测定活化的自体淋巴细胞的相对数量和CTL对肝癌细胞的杀伤率。结果体外负载肿瘤冻融抗原的脐血DC可诱导显著的自体效应淋巴细胞增殖及抗肝癌效应。结论体外负载抗原的脐血DC可诱导显著的抗肝癌效应,是具有临床应用前景的肝癌疫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K562细胞裂解物冲击致敏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衍生的树突状细胞(DC)的生物特性及体外诱导抗原特异性CTL应答的能力。方法采集健康人抗凝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贴壁细胞用含rhGM—CSF、rhIL-4、TNF—α的RPM1640+10%FBS培养基体外诱导培养产生DC,5天收获细胞并将细胞分组:A组:未负载抗原DC;B组:加入K562细胞裂解液脉冲DC。7天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成熟DC免疫表型,并将非贴壁细胞(淋巴细胞)作为效应细胞与各组DE共育,以产生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12天用LDH释放试验测定对K562细胞的杀伤活性。并用ELISA方法测定细胞上清液中IL-12的含量。结果(1)经细胞因子联合体外诱导的各组DC较培养前在数量,形态及免疫表型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D86、CD83、CD40、CD1a表达增加,其中经K562细胞裂解液冲击的DC的CD83CD86表达率明显升高。(2)效应细胞与K562细胞混合培养时,负载K562细胞裂解液的DC刺激后的T细胞比单独DC刺激后的T细胞对K562细胞的杀伤作用更明显。(3)负载K562细胞裂解液的DC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产生IL-12含量较未负载抗原的DC明显增加。结论用GM—CSF、IL-4以及TNF—α诱导培养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可以得到成熟的DC,且经K562细胞裂解液致敏可以进一步促进DC的成熟并体外诱导特异性杀伤靶细胞的CTL。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D28单克隆抗体对人外周血γδT细胞体外增殖及杀伤胃癌BCG823、SGC7901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分离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别在有或无CD28单抗(20μg/ml)参与的条件下,加入到含帕米膦酸、IL-2的RPMI1640完全培养基中诱导培养γδT细胞。在培养的第10天用台盼蓝染色计数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γδT细胞的纯度及其穿孔素、颗粒酶B和CD107a的表达;用CCK-8试剂盒检测γδT细胞对胃癌细胞BCG823的体外杀伤效应。结果在诱导培养10d后,两组γδT细胞纯度均达到70%以上,与无CD28单抗对照组相比,CD28单抗组γδT细胞纯度显著高于对照组;CD28单抗组γδT细胞扩增倍数、穿孔素、颗粒酶B和CD107a的表达及对胃癌细胞BCG823和SGC7901的杀伤活性均显著高于无CD28单抗对照组。结论 CD28共刺激能增强γδT细胞增殖并通过上调穿孔素和颗粒酶B的表达增强其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肝癌相关抗原kineetin基因重组蛋白(kinectln—MBP)致敏的树突状细胞(DC)对T细胞增殖活化能力的影响。方法从正常人外周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用rhGM—CSF、rhIL-4联合诱导扩增DC;用kinectin-MBP(kinectin—MBP组)、麦芽糖结合蛋白(MBP组)分别致敏DC,对照组不处理。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的IL-12、IFN-γ,MTT法检测各组DC刺激自体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kinectin—MBP组上清液中IL-12、IFN-γ含量分别为(615.32±7.93)、(544.28±7.17)pg/ml,MBP组分别为(382.13±5.21)、(308.46±6.44)pg/ml对照组组分别为(299.40±10.22)、(228.03±6.70)pg/ml,三组相比,P均〈0.05。kinectin—MBP组T淋巴细胞增殖指数为53.14±0.62,MBP组为22.14±0.31,对照组为10.86±0.65,三组相比,P均〈0.001。结论体外诱导扩增的DC经kinectin-MBP致敏后具有很强的刺激自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肝癌患者肿瘤细胞裂解物致敏的树突状细胞(DC)瘤苗体外诱导自体T淋巴细胞特异性抗肝癌免疫效应。 方法 从肝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诱导D C,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和白细胞介素-4(rhIL-4)刺激活化,经自体肝癌细胞裂解物致敏。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 C细胞表面分子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T淋巴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干扰素(I F N)γ和白细胞介索-12(IL-12)的含量,液体闪烁计数仪测定肝癌细胞裂解物致敏的D C刺激自体T淋巴细胞增殖效应,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肝癌细胞裂解物致敏D C诱导的细胞毒T淋巴细胞对自体肝癌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作用。 结果 肝癌细胞裂解物致敏的DC瘤苗可上调DC表面CD1 a、CD40、CD86和人类白细胞抗原-DR分子表达水平,其与T淋巴细胞共培养产生的IFN γ、IL-12的浓度明显高于未致敏的D C组(t值分别为2.30、2.14,P<0.05),肝癌细胞裂解物组(t值分别为14.01、15.40,P<0.01)和对照组(t值分别为14.85、16.87,P<0.01)。同时肝癌细胞裂解物致敏的瘤苗可明显诱导T淋巴细胞的增殖,其诱导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对自体肝癌细胞的杀伤率(81.72%±9.49%)显著高于对HepG2的杀伤率(49.37%±11.21%)和人鼻咽癌肿瘤细胞的杀伤率(17.14%±5.65%),P<0.01。 结论 肝癌细胞  相似文献   

15.
人脐血和外周血树突状细胞诱导抗肝癌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人脐血和外周血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cells ,DC)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效应细胞体外杀伤人肝癌细胞株BEL 740 2 (B)的影响。方法 免疫组化和MTT法检测DC的生物学特性。抗肿瘤实验则分两大组 ,人外周血DC组为B +LAK +DC ,人脐血DC组为B +DC CTL ,检测效应细胞的细胞毒活性。结果 ①人外周血和脐血DC均高表达HLA ABC、HLA DR、HLA DQ、CD54和S 10 0蛋白 ;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效应均比对照组明显增高 (P <0 0 1) ,两种来源DC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②人外周血DC组和脐血DC组的细胞毒活性均为实验组 >对照组 (P <0 0 1) ,人脐血DC组 >人外周血DC组 (P <0 0 1)。结论 人外周血和脐血DC均为形态和功能成熟的DC ,均能明显增强效应细胞杀伤肝癌细胞的活性 ;而经肿瘤抗原致敏DC诱导的特异性CTL杀伤活性更强。提示临床上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DC的来源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将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扩增为自然杀伤(NK)细胞,与肝癌细胞1∶1共培养。观察柚皮素对NK细胞杀伤率的影响并初步研究相关机制。方法 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经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诱导培养NK细胞;0、3.125、6.25、12.5、25、50μmol/L浓度柚皮素作用于人肝癌细胞0、24、48 h后CCK8检测肝癌细胞增殖情况;不同浓度柚皮素作用于人NK细胞24 h后,CCK8检测NK细胞增殖情况;柚皮素作用于NK-肝癌细胞1∶1共培养体系24 h后,CellTiter-LumiTM检测NK细胞杀伤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NK细胞中激活型受体NKG2D的基因表达,以及肝癌细胞中NKG2D配体的基因表达。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 经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诱导培养后,NK细胞可扩增至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82.33%±0.70%;柚皮素作用24 h后,所有质量浓度组CLC5肝癌细胞的增殖率无明显差异(P值均>0.05),25及50μmol/L质量浓度组柚皮素对NK细胞的增殖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P值均<0...  相似文献   

17.
丝裂霉素诱导凋亡癌细胞致敏树突状细胞后的免疫应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树突状细胞(DC)从丝裂霉素诱导的凋亡胆管癌细胞获取抗原后,抗肿瘤免疫应答及对胆管癌细胞的特异性免疫杀伤效果。 方法 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加IL-4从人外周血分化、诱导DC,丝裂霉素在体外诱导培养的人胆管癌细胞凋亡,将DC、T淋巴细胞和凋亡胆管癌细胞共培养,同时设计不同类型肿瘤细胞(坏死胆管癌细胞及培养胆管癌细胞)作对照,7d后,分离、富集DC、T淋巴细胞进行免疫应答及肿瘤细胞杀伤试验。 结果 与凋亡胆管癌细胞共培养的DC可以有效提呈胆管癌细胞抗原,有强烈的免疫应答,刺激的细胞毒T淋巴细胞特异性地杀伤胆管癌细胞。 结论 丝裂霉素诱导凋亡癌细胞可以致敏rhGM-CSF加rhIL-4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扩增出的DC,并产生显著的杀伤胆管癌细胞的免疫反应,可望成为特异性免疫治疗肿瘤的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经HBsAg、HBcAg活化后的免疫功能.方法 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培养扩增DC,在DC成熟前,加入纯的HBsAg、HBcAg刺激,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型,用液闪计数仪观察DC对T细胞的增殖作用,用ELISA法检测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中细胞因子的分泌水平.结果 经HBcAg刺激DC的CD86表达率为(92.14±5.12)%,明显高于HBsAg刺激组和未加抗原组(P<0.01);经HBcAg刺激组DC诱导同种异体静止T细胞增殖的能力每分钟液闪计数值(cpm)为34259±3127,明显高于HBsAg刺激组(20258±2917)和单个核细胞组(3469±417),P<0.01;经HBcAg刺激组DC MLR中IL-12浓度为(342±42.3)ng/L,分别高于HBsAg刺激组和未加抗原组(P<0.01).结论 体外经HBcAg刺激DC可有效提呈抗原病毒,并可进一步刺激T细胞产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体外培养急性髓性白血病树突状细胞(AML-DC),并利用该细胞联合细胞因子诱导脐血产生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观察CTL对急性白血病细胞的杀伤效应,探讨从AML.DC体外诱导产生CTL的可行性。方法从急性髓性白血病细胞诱导AML—DC,联合细胞因子体外诱导脐血T细胞活化及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培养前后的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利用LDH试剂盒检测诱导后T细胞对相应急性白血病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可从人AML细胞中诱导出AML-DC,脐血T细胞在体外经过诱导培养后可获得增殖,T淋巴细胞比例较培养前明显增高,其中在AML—DC诱导组中,CD3^+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达到(79.7±3.70)%,该T淋巴细胞对相应急性白血病细胞的杀伤效率最高达(48.35±12.75)%,与培养前及培养后无AML—DC刺激组相比,经过特异诱导培养的T细胞对相应白血病细胞杀伤作用大大加强(P〈0.05)。结论AML—DC联合细胞因子可以诱导活化脐血白血病细胞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该细胞能对相应白血病细胞产生特异性杀伤效应。  相似文献   

20.
树突状细胞激活的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抗胃癌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树突状细胞 (DC)是目前已知的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 (APC) ,可以向包括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 (TIL)在内的T淋巴细胞提呈抗原 ,并诱发细胞毒T淋巴细胞 (CTL)反应。该文探讨树突状细胞激活的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体外对胃癌细胞 (SGC 790 1 )的杀伤活性。方法 从胃癌患者外周血获取DC ,应用粒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 CSF)、白介素 4(IL 4)和肿瘤抗原激活DC ,然后用DC激活TIL ,观察TIL在体外对自体胃癌细胞和人胃癌细胞株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 DC激活的TIL具有很高的对自体胃癌细胞杀伤活性 ,杀伤率为 (89.39± 3 .0 5) % ,明显高于未经DC激活的TIL、CD激活的T淋巴细胞和未经DC激活的T淋巴细胞对自体胃癌细胞的杀伤率 [杀伤率分别为 (54 .37±1 .50 ) % ,(53 .92± 1 .46) %和 (3 .55± 0 .2 5) % ]。而它们对SGC 790 1细胞的杀伤活性则相对较低。结论 胃癌患者外周血DC能诱导TIL产生高效而特异的抗胃癌免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