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膨体聚四氟乙烯充填修复单侧唇腭裂面中份凹陷畸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充填修复单侧唇腭裂患者面中份凹陷畸形的可行性和治疗效果。方法:2002年6月至2005年6月,收治了15例无法接受正颌正畸治疗的单侧唇腭裂术后畸形患者,均伴有牙槽突裂,临床表现为严重的面中份凹陷并伴鼻畸形。所有患者首先接受唇裂二期修复术,然后应用膨体聚四氟乙烯充填矫正面中份凹陷畸形,同时行患侧鼻翼软骨悬吊。所有患者随访6~24个月,拍摄术前、术后面部照片并进行比较。结果:术后患者面中份凹陷畸形得以矫正,患侧鼻翼基底抬高,面形对称,鼻外形有了明显改观,面容改善显著。结论:无条件接受正颌正畸治疗的唇腭裂患者,可从美容角度应用膨体聚四氟乙烯充填整复面中份凹陷畸形,方法简单可靠。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前面颊三角区透明质酸注射填充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0年12月至2013年10月,在表面麻醉下,对前面颊三角区平坦的患者进行双侧透明质酸注射填充治疗,治疗前后拍摄标准照对比,评价前面颊三角区轮廓的改善程度,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本组共28例患者,每侧填充量为1.0~1.5ml,平均1.2ml.注射后即刻,前面颊三角区饱满,面颊部与眼睑区、颧部及鼻唇沟之间过渡自然平滑,面部轮廓年轻、美观,效果较理想.治疗后3d复诊时,局部肿胀达最高峰.4~7d肿胀基本消退.6个月随访时,仍有较明显的填充效果.未观察到明显的双侧不对称、注射部位皮下淤青、局部感染及过敏反应.结论 应用透明质酸注射填充治疗老化性前面颊三角区平坦、改善前面颊三角区轮廓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其治疗安全、效果明显、易于掌握,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应用组织填充材料修复单侧唇裂鼻畸形的方法 和效果.方法 游离塌陷的鼻翼软骨并悬吊固定至对称位置,复位移位的鼻翼外侧脚,以膨体聚四氟乙烯补片、L形硅胶假体、多孔高密度聚乙烯、自体软骨和脱细胞真皮填充于鼻背、鼻翼软骨上以及鼻底、梨状孔周围,以弥补软组织、软骨及上颌骨的不足.结果 本组30例患者,经随访6~18个月,有1例硅胶假体外露,2例填充膨体切口处愈合不良,余者均未出现排异、变形,术后外形较单纯悬吊复位手术修复有明显改善.结论 应用组织填充材料修复唇裂鼻畸形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一种单侧完全性唇裂继发严重鼻畸形的修复方法.方法 根据健侧鼻翼饱满度,于患侧鼻翼凹陷区做Z成形术设计,形成上下两鼻翼黏软骨瓣,通过交错换位,整体延长了短缩的患侧鼻翼软骨瓣的长度,再将重组的患侧鼻翼与健侧悬吊,恢复患侧鼻翼正常的解剖形态,以达到鼻畸形修复的目的.结果 12例单侧唇裂继发严重鼻畸形的患者术后两侧鼻翼饱满、对称,两侧鼻孔形态接近,外形满意.结论 患侧鼻翼黏膜软骨瓣Z成形术,对于修复严重的单侧完全性唇裂继发鼻畸形是一种良好的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静态和动态结合综合治疗面神经瘫痪的方法。方法 1993年10月~2005年11月治疗了面神经瘫痪93例,男26例,女67例;年龄9~69岁。病程6个月~24年。不明原因发病48例,有颅内及耳手术史32例,外伤13例;其中全面神经瘫82例,向神经分支瘫11例。针对面神经瘫痪的不同情况(全瘫和分支瘫)采用了不同的修复方式,动态修复术包括手术和生物化学去神经足雌短伸肌、趾短伸肌游离移植联合颍肌筋膜瓣悬吊面瘫矫治;静态修复包括颧颊部组织上提联合颞肌筋膜瓣矫治眼闭合不全,埋设导引缝合眉上提术(单纯颞支损伤可单独应用),下颌缘支损伤采用肉毒毒素注射及健侧下颌缘支离断的两侧肌力调节。对于静态修复者,疗效的评价标准主要足面部的对称性检查,而动态修复者是联合面部对称性检查及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国际评分。结果 手术和化学去神经足拇、趾短伸肌游离移植联合颞肌筋膜瓣悬吊面瘫矫治82例,面部基本对称77例,改善5例;Ⅱ级75例,Ⅲ级7例。颧颊部组织上提联合颞肌筋膜瓣矫治眼闭合不全3例,面部基本对称。埋设导引缝线眉上提术治疗15例,面部基本对称13例、悬吊脱落2例。下颌缘支损伤肉毒毒素注射及健侧下颌缘支离断的两侧肌力调节4例面部基本对称。术后随访3个月~10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按疗效评价标准:满意者75例,基本满意者13例,不满意者5例。采用小肌肉游离移植,短暂去神经肌肉移植后利于周围神经的长入,手术切口隐蔽,肉毒毒素的应用减少了创伤;动态和静态结合的个性化面神经瘫痪治疗,面部的改观较明显。结论 面瘫治疗需要根据面神经瘫痪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桥式交叉皮瓣修复受区缺乏可利用血管的小腿软组织缺损创面的临床应用。方法2002年5月~2004年9月19例小腿软组织缺损患者胫前及胫后血管损伤严重,无法利用。急诊清创并处理骨折后,将游离皮瓣血管与健侧胫后动静脉吻合,建立皮桥,双下肢固定,健侧踝及大腿悬吊。结果6~8周后断蒂,19例皮瓣均成活良好。结论采用桥式交叉皮瓣修复患侧缺乏可供吻合的血管的小腿创面是一个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吻合血管的小肌肉游离移植动态修复晚期面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吻合血管的小肌肉游离移植动态修复晚期面瘫的疗效。方法自2003年3月至2005年3月,采用吻合血管去神经的拇、趾短伸肌游离移植修复晚期面瘫患者共26例,将肌肉的肌腱端悬吊于患侧的鼻翼、鼻唇沟中点、口角及颏窝上,肌腹放置于咬肌的支配神经周围,并进行跗外侧动、静脉与颞浅动、静脉的吻合,修复由面瘫引起的口角畸形及运动障碍。结果术后即刻可矫正面部静态外观;1个月后可活动患侧口角;3个月后经训练可恢复微笑;6个月后口部活动恢复正常者23例占88%,较正常者2例占8%,略有改善者1例占4%。结论吻合血管的去神经小肌肉游离移植动态修复晚期面瘫,其肌肉无液化、萎缩少、成活可靠、神经再生确实,是重建面部表情及恢复口角功能的较成熟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为了改善面瘫后遗症中面部表情肌联动、误动,及健侧面肌肌力偏强,口角歪斜,无法微笑,表情怪诞的症状,设计通过跨面神经移植来调控健侧的肌力并让患侧联动面肌的动作分离,使误动的面肌的收缩活动与健侧同步,从而恢复自然对称的微笑表情.方法 高选择的切断健侧面神经的分支,将健侧的神经动力通过跨面的神经移植,转移至患侧,然后高选择地将患侧联动面神经分支切断分离,将分支的远侧断端与健侧转移来的移植神经吻合,由健侧神经提供动力来支配患侧的部分面肌,使该面肌获得与健侧同步的动作.结果 2003年至今共有6例接受面神经调控手术.术后随访病例的口角同步活动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 精确设计的面神经调控术对修复面瘫后面肌联动症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吻合血管的小肌肉游离移植动态修复晚期面瘫的疗效.方法自2003年3月至2005年3月,采用吻合血管去神经的拇、趾短伸肌游离移植修复晚期面瘫患者共26例,将肌肉的肌腱端悬吊于患侧的鼻翼、鼻唇沟中点、口角及颏窝上,肌腹放置于咬肌的支配神经周围,并进行跗外侧动、静脉与颞浅动、静脉的吻合,修复由面瘫引起的口角畸形及运动障碍.结果术后即刻可矫正面部静态外观;1个月后可活动患侧口角;3个月后经训练可恢复微笑;6个月后口部活动恢复正常者23例占88%,较正常者2例占8%,略有改善者1例占4%.结论吻合血管的去神经小肌肉游离移植动态修复晚期面瘫,其肌肉无液化、萎缩少、成活可靠、神经再生确实,是重建面部表情及恢复口角功能的较成熟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应用改良Millard法修复单侧唇裂并同期矫正鼻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传统Millard术式旋转推进法修复唇裂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将鼻小柱的皮肤定点由传统的健侧位移至近患侧鼻小柱根部,移动幅度根据患侧鼻孑L大小及鼻小柱畸形程度适当调整;不再设计患侧鼻底及鼻翼基部水平切口,改为充分分离错位的患侧口轮匝肌,使其与健侧复位后的口轮匝肌对位缝合;同时通过鼻小柱、鼻翼基部切口分离患侧鼻翼软骨,将其与对侧上鼻翼软骨及皮肤悬吊固定,矫正鼻翼塌陷.自2005年10月至2009年5月,采用本法矫正单侧唇裂及鼻畸形患者46例.结果 本组46例患者切口均I期愈合.经1~24个月随访,上唇、人中嵴解剖形态自然,动态和静态效果良好,鼻畸形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应用改良Millard方法修复单侧唇裂(完全性及不完全性)并同时矫正鼻畸形,是一种综合修复单侧唇裂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1.
真皮下血管网薄皮瓣扩张术在面部畸形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真皮下血管网薄皮瓣应用的新形式,方法:在掀起的胸部真皮下血管网薄皮瓣下埋置扩张器,注水扩张完成后将皮瓣转移至面部以修复面颊部瘢痕畸形,结果:皮瓣全部成活,随访1年,色泽、质地协调,收缩不明显,修复效果满意,结论:真皮下血管网薄皮瓣经扩张术后更适宜形象修复。  相似文献   

12.
A bioabsorbable material, alginate, was used to repair a defect in the facial nerve. In five cats a 5-mm gap was created in the dorsal ramus of the facial nerve on one side selected at random, which was repaired by implantation of alginate sponge without suturing. In the control group, two cats had a similar nerve injury but without implantation of alginate. Behavioural, electrophysiological, and histological examinations were made over a period of 16 weeks postoperatively. Movement of the upper eyelids and electrophysiological function were restored 12 weeks postoperatively, and many myelinated axons were observed both in the gap of facial nerve and its branches 16 weeks after operation, whereas no alginate residue was detected remaining within gap. In the control group, no movement or electrophysiological restoration was recorded, and there were few regenerated axons accompanied by a large amount of scar tissue. The nerve repaired with alginate showed remarkable regeneration.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alginate is a promising material for facial nerve repair, and sutureless repair with alginate is a possible option for treating defects in the facial nerve.  相似文献   

13.
弦式加载法延长面神经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为使神经延长术更简便地应用于临床 ,尤其是用于面神经缺损的修复 ;同时更科学地研究周围神经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 自行研制一种新的神经延长器 ,以弦式加载方式对面神经进行快速和缓慢延长 ,观察延长前后面神经的电生理及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 延长器放置部位的组织无变性坏死 ,伤口及创面无感染 ,动物进食功能无障碍 ,体温不升高 ;病理学观察可见快速组神经出现散在的 Sunderland 度损伤 ,偶见毛细血管断裂 ,而缓慢组神经变粗 ,神经束间、外膜成纤维细胞增生 ;颊肌肌电图及神经传导速度检测显示 ,神经可延长极限快速组为 (18.7± 2 .4) % ,缓慢组为 (30 .8± 2 .4) % (均已除去回缩率 )。结论 所建立的神经延长模式和方法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 ,可用于神经延长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4.
应用多个扩张器修复面颈部瘢痕   总被引:41,自引:6,他引:35  
目的 应用皮肤扩张术修复面颈部瘢痕。方法 1991年月~1995年1月应用多个扩张器置入面颈部正常皮肤下,扩张后修复面颈部瘢痕切除后创面16例。采用的扩张器大小及数量根据瘢痕所在部位不同有所差别,修复面颈部1cm^2创面需要扩张器容量5~6ml,同时切口线的设计应尽量在隐蔽处且顺皮纹,如息唇钩、下颌缘。面、颈部皮瓣的设计不同,面部多采用直接推进皮瓣修复,颈部多采用异位皮瓣修复。转移后皮瓣最好有一定  相似文献   

15.
采用20只成年家兔,雌雄不限,随机分为2组。在相同实验条件下,切断家兔右侧面神经主干,造成完全性面瘫。2周后,寻出麻痹侧面神经远心端与嚼肌神经主干近心端,在手术显微镜下做神经束膜、神经外膜吻合。实验组另室饲养,每日3次、每次20分钟音乐刺激(40~70dB),对照组不刺激。实验证明,实验组神经纤维生长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测面神经干的显微解剖,为面神经-舌下神经吻合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解剖9例18侧福尔马林固定成人尸头,分别利用二腹肌后腹作为标志,在肌肉内侧寻找面神经干;在腮腺上作切口分离,寻找面神经干;以茎突作为标志追踪至颈乳孔,于茎乳孔处寻找面神经干的3种不同方法暴露面神经干。观测面神经干长度、深度、直径、分支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结果面神经均由茎乳孔出颅。茎乳孔处面神经干直径为2.57±0.60mm,距皮肤的最小距离为22.62±2.88mm,面神经干长度为15.71±1.97mm,面神经干分叉至乳突尖的距离为18.20±4.41mm,分叉至下颌角的距离为39.91±8.38mm。乳突尖端至茎乳孔的距离为17.91±2.68mm,面神经干分叉前的主要分支有耳后神经、二腹肌神经和茎突舌骨肌神经。结论以茎突作为标志追踪至颈乳孔,在茎乳孔处寻找面神经干的方法安全可靠,面神经-部分舌下神经吻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面神经颅外段的动脉来源及分布. 方法 15例新鲜尸体头颈部标本经双侧颈总动脉插管,加压注入红色乳胶或过氯乙烯填充剂,观察面神经颅外段的血供来源及分布. 结果面神经营养动脉来源于耳后动脉的茎乳动脉、颞浅动脉面神经支、面横动脉、颈外动脉上面神经支、颈外动脉下面神经支、面动脉后面神经支和面动脉前面神经支,其外径分别为(0.8±0.2) mm、(0.9±0.4) mm、(1.9±0.3) mm、(1.0±0.2) mm、(1.1±0.4) mm、(1.0±0.2) mm和(1.1±0.6) mm.各营养动脉除营养面神经外还发出分支相互吻合,构成了丰富的面神经血管网. 结论了解面神经颅外段动脉血供来源及分布,为避免腮腺咬肌区手术损伤面神经营养血管提供了解剖学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