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护理操作培训中培养护士发散性思维的方法与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金林  勾忠杰  贺钰 《西部医学》2011,23(10):2060-2062
目的改进护理操作培训方法,提高培训效果。方法采用提问与讨论相结合的启发式培训、互换角色的体验式培训、情境模拟的刺激式培训等护理操作培训方法,培养护士的发散性思维。结果采用新的培训方法后,护士的护理操作考核得分逐步提高,每月得分相互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经过4个月的培训,护士发散性思维模式初步形成。结论在护理操作培训中培养护士的发散性思维,有利于护士全面掌握护理操作技能,提高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案例分析法在进行培训,提高低年资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的效果。方法对80名参加工作4年内的低年资护士进行案例分析培训。分别在培训前后,采用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CTDZ--CL)对其评判性思维能力进行评价。结果案例分析培训实施后,护士的评判性思维素质和总分均有不同积极的提高,与培训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案例分析培训能提高低年资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是一种非常好的在职培训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叙事教育对精神科护士职业认同感的影响。方法:60例精神科护士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培训。观察组除常规培训外还进行叙事教育,包括精细阅读与观看影视作品,书写“平行护理记录”,讲述心情故事,进行1年干预。在干预前、干预后6个月和12个月采用护士职业认同感量表和SCL-90症状自评量对两组护士进行测评。结果:干预前及干预后6个月两组护士职业认同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2个月观察组评分119.23±22.30分,高于对照组的106.80±17.0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及干预后6个月两组护士SCL-90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2个月观察组评分107.13±22.56分,低于对照组的126.40±46.8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叙事教育可以提高精神科护士的职业认同感,改善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状态,从而稳定护理队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PBL护理查房中运用评判性思维对护士评判性思维的影响。方法选取50名在职注册护士为研究对象,在PBL护理查房中应用评判性思维,分别在实施前后采用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CTDI-CV)对其评判性思维能力进行评价,比较实施前后护士CTDI-CV评分。结果实施后护士CTDI-CV中寻找真相、开放思想、分析能力等各方面得分及总分均有不同积极的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BL护理查房中应用评判性思维可提高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测评儿科护士评判性思维(CT)能力,为今后儿科护士培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评判性思维量表(CTDI-CV)对儿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儿科护士CTDI-CV总分为224~346分,平均(273.38±25.81)分。不同学历儿科护士CT测量结果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职称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科护士CT能力处于中等稍偏上水平,护理管理人员仍需加强对儿科护士CT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培养基层医院综合病区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在提高护理质量中的作用。方法对基层医院综合病区护士采取如何运用苏格拉底询问法、情景模拟训练、协同查房法等方法培训评判性思维,并采用彭美慈修订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CTDI-CV)对培训前后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进行测量,比较培训前后护理质量。结果培训后护理质量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养综合病区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7.
杨为 《铁道医学》2014,(10):1243-1246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提高精神科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患者实施常规性护理,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成立风险管理小组,重视各种风险的评估、筛查,对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对比分析实施预见性护理前后的精神科护理质量。结果:与实施前相比,实施后护理人员主动服务意识、工作责任心、风险管理能力、与医生配合度、与患者沟通能力等护理质量评分均得到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实施前相比,患者走失、攻击、坠床、自伤、自杀、烫伤等意外事件发生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实施前相比,实施后患者满意率、医生满意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可提高精神科护理人员护理责任心,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意外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医生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微型护理培训模式在ICU专科护理培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和探讨微型护理培训模式在ICU护理培训方面的效果。方法:将54名ICU护士使用微型护理培训模式进行专科培训,对比培训前后对于ICU专科理论和操作知识的掌握程度。结果:培训前后的ICU专科知识总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尤其是ARDS患者呼吸机模式的选择、主动脉球囊反搏的术前准备和术后配合、纤支镜治疗的配合等专科性非常强的内容,培训效果显著(P〈0.05)。结论:微型培训采用积少成多的策略,每天所用时间短,护士培训依从性好,尤其是在专科性强的操作和理论知识方面,效果显著,非常适合用于ICU专科培训,大大减少了ICU护士培训的压力,提高ICU整体专科护理水平,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护士工作满意度和工作压力现状的影响因素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整群抽取萝岗区公立医院和非公立医院6家共406名护士,采用一般资料问卷、明尼苏达满意度问卷和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进行调查。结果:40岁以上和护龄10年以上的整体工作满意度分值最高,护龄6-10年的护士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工作压力方面:护龄6-10年的护士最高,护龄5年以下护士压力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师工作压力最大(P〈0.05),护士和主管护师相当。不同职称护士的工作满意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士对工作环境满意程度:护龄在10年以上的护士评分最高,护龄6-10年的护士对工作环境评分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在40岁以上的护士对工作环境评分最高,年龄25-29岁护士评分最低,其他3个年龄段满意度居中。合同护士工作满意度低,与正式编制护士比较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护理管理者需对满意度较低的项目进行护理制度调整,提高临床护士对工作的满意度,从而留住护理人才,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院内康复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方法:将我院10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结合康复训练,由经过培训的精神科护士进行指导。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3、6个月时采用住院精神分裂病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评分及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进行干预前后的效果评定,并观察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IPROS评分和NOSIE评分结果显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3、6个月时,IPROS评分和NOSIE评分结果显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干预组服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结论:院内康复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11.
李洪芹  冯小华  高琼  马晓敏 《中外医疗》2013,(34):144-144,146
目的 探讨巴林特小组训练对急诊科护士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 巴林特小组训练前、后分别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对43名急诊科护士进行调查,并与全国常模进行比较.结果 巴林特小组训练前急诊科护士的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得分均高于全国女性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训练后急诊科护士的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及焦虑因子得分较训练前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采用巴林特小组训练可以提高急诊科护士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应用.  相似文献   

12.
戴兰云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7):149-151
目的调查分析精神科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的心理问题发生情况。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作为统一的问卷调查表对2013年1~3月富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在岗护理人员147名进行调查,将结果与国内常模进行对比;分析对护理人员心理问题发生情况与护龄、学历及婚姻状况的关系。结果精神科护理人员中可能有心理问题的总数为38例,占25.8%,其中女性32例,比例为30.7%,男性6例,占14.0%。男女两组在检出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9,P〈0.05)。精神科护理人员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偏执等因子分均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7、2.23、2.57、3.21、2.22,P〈0.05);强迫、敌对、恐怖、精神病性这4项的因子分值与常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人员的心理问题发生率在不同护龄、婚姻状况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02、3.280,P〈0.05);在不同学历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较一般人群差,采取有效措施缓解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有助于改善精神科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实施规范化管理培训门诊导诊护士的效果。方法对门诊导诊护士加强管理和培训,制定培训考试考核机制,明确导诊员的工作内容及职责要求,强化排班制度,质量检查,比较开展规范化管理培训前后患者对门诊工作的满意度和投诉情况。结果患者对门诊导诊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升,由83.1%上升到9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投诉大幅度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分诊预诊知识、沟通技能和急救技能的考核得分较培训前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导诊护士的管理和培训,能有效的提高门诊导诊护士的素质,保证导诊服务质量,优化医院服务形象,确保病人得到准确、方便、快捷、舒适、安全的就诊服务。  相似文献   

14.
吴雪婷 《当代医学》2014,(15):124-125
目的:观察康复护理对老年脑梗塞患者认知及预后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均分为康复护理组和对照组(n=50),康复组早期进行坐位训练、平衡训练、行走训练、语言训练、认知功能训练和日常生活活动训练等康复护理,对照组进行普通常规护理。3个月后采用Barthel指数量表(BI)判定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临床疗效;评价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简明精神状态检查表检测基本认知功能。结果康复护理组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所下降,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康复护理组与对照组比较下降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护理后2组患者MMSE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提高,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康复护理组MMSE积分升高更为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脑梗塞患者进行康复护理,有助于恢复患者的肢体功能、语言功能和认知功能,改善预后,提高生存质量,缓解心理压力,促进其尽快回归家庭和社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中心的训练方法在护生临床实习前综合训练中对评判性思维的促进效果。方法:采用抽签法在2010级护生中随机选择4个班级,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24人,对照组123人。观察组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训练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训练方法。两组学生均于训练前后进行评判性思维特质测量表问卷调查,统计得分,分析统计学差异。结果:训练结束后的评判性思维特质测量中,寻找真相、开放思想、分析能力、求知欲、认知成熟度几项的得分,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自身前后评判性思维特质测量中,寻找真相、开放思想、分析能力、求知欲、认知成熟度、评判性思维的自信心几项的得分改变也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以问题为中心的训练方法能明显提高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应引起护理教育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QCC在提高护理质量中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品质管理圈活动(QCC)在提高护理质量中的效果。方法:成立品质圈,运用品质圈活动的管理方法进行原因分析、现状调查、设立目标、制定对策并组织实施。结果患者满意度从管理前的86.3%提高到管理后的92.7%,管理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执行医嘱差错率从管理前的2.13‰下降到管理后的0.62‰,管理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时数由管理前的(96.4±12.3)分钟/人/天增加到管理后的(153.6±15.1)分钟/人/天。结论:QCC能够增加患者满意度,减少护士执行医嘱差错率,提高工作效率,明显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0):140-143
目的 了解培训前后临床护士对失禁性皮炎知信行现状的情况。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于2018年7~8月在培训前后分别对我院护士(共528例)进行调查和结果分析。结果 结果显示培训前后护理人员所做问卷的知识、行为维度的得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态度维度在培训前后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护士失禁性皮炎知信行的问卷调查分值培训后较培训前有所提高,但仍需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学习,医院应重视护理人员失禁性皮炎护理的培训以期达到提高护理质量和优质护理服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李洁  李芸 《西部医学》2010,22(8):1574-1575
目的探讨临床专科培训对中西医结合病房护士工作的影响。方法对中西医结合病房的50名护士进行系统的临床专科理论及技能培训和考核,并对培训前后护士的职业满意度,以及病人和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培训后护士的中医理论知识水平和中医操作技能较培训前有极显著差异(P〈0.01),西医内科护理知识和操作技能也有显著提高(P〈0.05)。病房护士的职业满意度明显增加(P〈0.05),医生及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大大提高(P〈0.05)。结论系统的中西医结合临床专科护士培训,能提高护士的工作能力、增强自信心和工作积极性,使医生和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更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系统化培训在提高ICU低年资护士气管插管技能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ICU低年资护士47人分为观察组27人和对照组20人,观察组采用系统化培训,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培训。结果:观察组理论成绩、操作成绩和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时间、动作准确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化培训有效提高ICU低年资护士气管插管动作准确性,缩短操作时间,使低年资护士能熟练掌握及时有效实施气管插管护理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王伟  王震宇 《中国民康医学》2013,25(8):107-107,126
目的:探讨对精神科新招聘护士实行轮岗培训的效果,总结培训精神科护士的有效方式。方法:抽取连续6年来院工作的新招聘护士为研究对象,按是否进行精神科轮岗培训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进行理论操作考核评价其精神科临床技能,应用综合素质测评表由护士长、办公室护士、科室主任、带教老师采用问卷式匿名民主测评,评价其工作满意度。结果:经轮岗培训的护士理论操作考核得分及综合素质测评得分均高于未进行轮岗培训的护士,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85.2±6.6)分、(78.7±6.9)分;(83.4±6.6)分、(76.7±7.3)分;P均〈0.01]。结论:对精神科新招聘护士实行轮岗制度培训,有利于提高护士的精神科临床技能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