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翼点入路手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的时机与方法。方法回顾分析应用经翼点入路17例颅内前循环动脉瘤进行的显微手术及其疗效。结果17例均行动脉瘤夹闭,其中1例眼动脉瘤术中单纯夹闭困难,先行单侧视神经离断后,再行夹闭。1例复杂的前交通动脉术中破裂,行部分额叶切除,暴露近端载瘤动脉阻断后,再行夹闭,余均顺利夹闭。17例患者治愈12例,轻残2例,重残2例,死亡l例。结论颅内动脉瘤破裂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一经确诊且病情允许应争取早期手术。经翼点入路应用外科手术是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安全、有效的办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和总结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技术.方法 回顾性分析15 例采用翼点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结果 本组后交通动脉瘤7 例,眼动脉瘤1 例,前交通动脉瘤4 例,大脑中动脉瘤3 例.手术后早期结果评价:好13 例,差2 例,无死亡.结论 采用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技术,对动脉瘤充分的显露,血管临时阻断,有效的脑保护,能提高颅内动脉瘤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前循环动脉瘤的手术时机,手术方法。方法:对72例破裂动脉瘤的手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动脉瘤的分级,手术时机的选择,经翼点入路手术中动脉瘤处理技术等。结果:随访二年术后痊愈57例,遗有偏瘫、失语、精神症状等功能障碍5例。术后昏迷2例,死亡7例,术后再出血2例。结论:对破裂颅内动脉瘤早期采取显微手术与综合治疗措施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翼点与眶上外侧入路下行显微夹闭术治疗Hunt-HessⅠ~Ⅲ级急性期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榆林市第二医院自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120例Hunt-HessⅠ~Ⅲ级急性期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入A组和B组,每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显微夹闭术,A组采用常规经翼点入路,B组采用经眶上外侧入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术中动脉瘤破裂率、术中动脉瘤夹闭率、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3个月的格拉斯哥结果评分(GOS)分级情况。结果 B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均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术中动脉瘤破裂率、术中动脉瘤夹闭率、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术后GOS分级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翼点和眶上外侧入路下行显微夹闭术治疗Hunt-HessⅠ~Ⅲ级急性期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的临床效果相当,但经眶上外侧入路具有操作简便、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  相似文献   

5.
垂体瘤是鞍区常见的良性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0%[1].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不断提高,垂体腺瘤的手术治疗也越来越安全、有效.垂体腺瘤切除术有多种入路可供选择,一般主要根据肿瘤的大小、质地、生长方向及周围神经、血管关系选择.经翼点入路对于体积较大,并向鞍膈上或海绵窦区生长的垂体瘤具有较明显的优势.我科于2003-05至2011-05采取经翼点入路显微切除垂体腺瘤27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掌握经翼点入路对下丘脑区结构显露的显微外科解剖和显份科技术。方法:12例(24侧)经颈内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尸颅上模拟翼点入路。借助手术显微镜6-25倍下通过鞍区手术间隙对下丘脑区重要结构进行解剖。结果:经翼点入路,通过鞍区的手术间隙,。可对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及其分支,基底动脉顶端,垂体柄、漏斗区、终板等下丘脑区重要结构进行良好的暴露。结论:经翼点入路对鞍区病变。特别是颅咽管瘤和动脉瘤显微手术时,需熟悉局部解剖结构,利用显微外科技术保护周围重要血管和神经组织。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经纵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大脑前动脉远端动脉瘤的手术效果,探讨大脑前动脉远端动脉瘤的手术入路。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2年1月我科收治的13例大脑前动脉远端动脉瘤患者采用纵裂入路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13例均行手术夹闭动脉瘤,12例恢复良好,1例术后出现偏瘫,半年后肢体肌力恢复。结论采用额部纵裂入路治疗大脑前动脉远端动脉瘤治疗效果满意,可作为首选入路。  相似文献   

8.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前交通动脉瘤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采用翼点人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24例,所有患者均实行直接夹闭术。结果出院时治疗结果良好17例,致残5例,死亡2例,术后随访6个月~2年,未出现动脉瘤再次出血。结论熟练掌握翼点入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方法,术中可获得良好的暴露,术后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获得一个良好的转归。  相似文献   

9.
10.
改良翼点入路显微直视手术切除海绵窦肿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总结海绵窦肿瘤显微神经外科治疗的经验,作者对1990年1月-2001年6月收治的26例海绵窦肿瘤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手术均采用改良翼点入路,显微直视手术,其中6例在神经导航辅助下进行。结果全切19例(73.1%)部分切除7例(26.9%)。术后14例(53.8%)颅神经症状逐渐改善,6例(23.1%)出现新的颅神经损害症状,无死亡。对部分切除的病人,术后加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随访8个月-12年,未见肿瘤复发。作者认为,熟悉海绵窦区的显微解剖并具备熟练的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可使该类手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破裂前交通动脉瘤早期显微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7年12月~2010年12月48例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临床资料,包括临床分级、手术时间及疗效等。结果24h内手术12例,24~48h手术30例,48~72h手术6例,术中均成功夹闭动脉瘤颈;术后死亡3例,中等残废3例,1例轻微神经功能障碍,恢复良好11例,完全康复30例。结论早期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可明显降低再出血率及改善患者预后,术中颅压的控制、娴熟的显微操作技术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探讨改良翼点、颅颧或颅眶颧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大型及巨大型蝶骨嵴内侧脑膜瘤的技术要求及效果。方法 :本组男 7例 ,女 13例 ,临床症状和体征为典型的蝶骨嵴内侧脑膜瘤表现 ,行CT或MR检查确诊。肿瘤体积为 5cm× 4cm× 4cm~ 11cm× 9cm× 7cm。采用改良翼点入路 11例 ,颅颧或颅眶颧入路 9例。行肿瘤全切 12例 (6 0 % ) ,次全切除 5例 (2 5 % ) ,大部切除 3例 (15 % )。结果 :本组无死亡。术后 14例恢复良好 ,保持术前状态 3例。随访 6月~ 5年 ,有 4例肿瘤复发。结论 :根据肿瘤大小及生物学特征 ,采用这三种入路能够较好地处理这类病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一侧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多发动脉瘤的手术时机、方法及影响手术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7例16个颅内多发动脉瘤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采取一侧入路显微手术处理颅内多发动脉瘤的方法,先处理破裂动脉瘤,再处理未破裂动脉瘤。结果动脉瘤直接夹闭16个。依据GOS判断:优良5例,轻残2例。结论一侧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可处理部分颅内多发动脉瘤,选择好适应证、正确判断责任动脉瘤并首先处理可达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破裂伴血肿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对32例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破裂伴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在神经电生理联合监测下急诊行开颅血肿清除并动脉瘤夹闭术,出院时根据GOS评分:4~5分23例,3分5例,2分2例,1分2例,出院后随访30例,随访时间3个月~6年,未见动脉瘤复发及再出血。结论 神经电生理监测下尽早行开颅血肿清除并夹闭动脉瘤,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5.
大脑中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体会(附35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显微外科手术处理大脑中动脉瘤(MCAA)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2008年行显微手术治疗的35例MCAA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18~72岁,平均40岁.35例中22例曾有蛛网膜下隙出血,11例伴颅内血肿,1例伴硬膜下血肿;动脉瘤发生部位:MCA主干10例,分叉部20例,远端5例,其中1例分叉部有两个动脉瘤;左侧13例,右侧22例;巨型7例,大型11例,小型17例.35例均采用显微手术治疗,根据动脉瘤的位置而采取不同的于术人路,其中3例伴有颅内巨大血肿经颞上回入路行手术,1例巨大动脉瘤行左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术后行载瘤动脉阻断术,1例巨大动脉瘤行动脉瘤孤立、大隐静脉大脑中动脉架桥术.结果 巨型及大型MCAA占总例数的51.4%.与术前相比较,35例患者中术后症状好转20例,无变化12例,出现术后并发症3例,无一例死亡.结论 LWEAA易形成巨大动脉瘤;正确的手术入路及熟练的操作技术有助于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的急性期显微手术的临床经验。方法 12例自发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经CTA或DSA确诊为颅内微小破裂动脉瘤,其中大脑中动脉动脉瘤5例,大脑前动脉动脉瘤3例,前交通动脉瘤4例,hunt分级Ⅰ~Ⅲ级10例,Ⅳ级2例。在发病3d内行显微手术夹闭,其中6例手术经额锁孔入路完成。术后随访半年。结果 12例动脉瘤均顺利夹闭,8例术后复查头部CTA显示夹闭满意,所有患者随访均无再出血。结论显微手术是治疗颅内微小动脉瘤的重要方式,急性期手术及个体化选择锁孔手术对减少再出血几率、减小损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8例脾动脉瘤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脾动脉瘤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对8例脾动脉瘤患者,经导管通过脾动脉使用弹簧圈栓塞瘤体远近端动脉而将瘤体隔绝,术后采用CT或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随访3~36个月.结果 8例脾动脉瘤均成功栓塞,无严重并发症.1例术后10个月因腹腔大出血死亡,其余7例随访3~36个月情况良好,未见血管再通.结论 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脾动脉瘤安全可行,术后定期影像随访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腹腔干动脉瘤(CAA)血管腔内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5年12月共16例连续的CAA患者腔内介入治疗情况.11例单纯弹簧圈栓塞术,4例弹簧圈栓塞加覆膜支架植入术,1例多层裸支架植入术.术后第3、6、12个月及之后每年随访复查CTA,记录并评价围手术期和随访期临床结果指标.结果 手术技术成功率为100%.平均手术时间(91.56±39.30) min,平均住院时间(5.25±1.44)d.所有患者术后均经规律随访1~54个月,总生存率100%,CTA复查未发现弹簧圈异位、支架移位,瘤体增大、破裂或再通.结论 血管腔内治疗CAA技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