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应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及颈椎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术、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16例.结果:16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颈椎前路手术恢复满意,颈椎后路手术症状明显改善,二次手术患者生活基本可自理.结论:颈椎前路及后路手术各有其适应证,两者不能互相取代,手术疗效与病程有关,应强调早期手术治疗,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对比在后路椎板切除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和后路椎管成形术治疗OPLL术后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9月至2017年12月,采用椎板切除减压融合术治疗82例,采用后路椎管成形术治疗132例。椎板切除减压融合组82例行椎板切除减压融合侧块螺钉内固定术;椎管成形术组132例行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全部214例患者术后获得24个月的随访,平均(36±8)个月;通过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24个月随访疼痛程度;采用日本骨科学会评分(JOA)评估患者术前及术后24个月随访时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通过测量患者术前、术后24个月随访时的颈椎正侧位及过伸过屈位X线计算颈椎曲度指数(CCI)、颈椎矢状位平衡指数(C2~7 Sagittal Vertical Axis,C2~7SVA)及颈椎活动度(ROM)。结果2组术后24个月随访JOA评分及VA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5),但2组间术后JOA评分及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24个月随访ROM均较术前丢失(P<0.05),但椎板切除减压融合组ROM丢失度比椎管成形组大(P<0.05)。24个月随访时,2组患者CCI与术前比较显著降低,椎管成形组患者CCI低于椎板切除减压融合组(P<0.05),2组患者CCI丢失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C2-7SVA与术前比较显著增加(P<0.05),椎管成形组患者C2~7SVA高于椎板切除减压融合组(P<0.05),椎管成形组患者C2-7SVA增加值高于椎板切除减压融合组(P<0.05)。椎板切除减压融合组术后轴性症状1例,C5神经根麻痹2例;椎管成形术组术后轴性症状3例,C5神经根麻痹4例;椎板切除减压融合组术后轴性症状、C5神经根麻痹及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椎管成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后路椎板切除减压融合术与颈椎后路椎管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颈椎OPLL,在临床神经功能改善,颈椎曲度改善等方面均能获得良好的效果;尽管颈椎后路椎板切除减压融合术在颈椎活动度保留方面不如颈椎椎板成形术,但在维持颈椎曲度、矢状位平衡方面优于椎管成形术,并可以进行术后早期康复锻炼,提高生活质量,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16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应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及颈椎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术、椎板成型椎管扩大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16例。结果:16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颈椎前路手术恢复满意,颈椎后路手术症状明显改善,二次手术患者生活基本可自理。结论:颈椎前路手术及后路手术各有其适应证,两者不能互相取代,手术疗效与病程有关,应强调早期手术治疗,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分别施行颈椎前路环锯减压植骨融合术和颈椎后路扩大半椎板切除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34例和16例的效果。提示颈前后路两种术式无显著差异。认为在较多的后路手术中,扩大半椎板切除减压术对颈椎干扰小,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葛广凤 《吉林医学》2012,33(13):2883-2884
<正>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是学术界公认的简便有效的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和颈椎管狭窄的外科手段之一,它部分解决了单纯全椎板切除引起的颈椎后路结构破坏、发生后突畸形等并发症,是颈椎后路椎管成形技术的突破。我院2008年~2011年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相似文献   

6.
长段、严重颈椎管狭窄引起脊髓受压,治疗较为困难,应用前路手术不易切除病变。采用常规后路全椎板切除,由于严重椎管狭窄,椎管内缓冲间隙几乎完全消失,操作中难免挤压脊髓,故董方春等应用揭盖式椎板切除。然而不少学者观察到全椎板切除减压术后,不少病员早期脊髓压迫症状改善,但由于广泛瘢痕形成和收缩,椎管径又逐  相似文献   

7.
颈椎椎管狭窄可以压迫脊髓引起不同程度的四肢瘫痪,应用前路椎间盘切除椎体间植骨术或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本病效果不佳,我院自1953年起采用后路椎管双开门减压及植骨术治疗本病47例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男38例,女9例,平均年龄54.1岁,病种包括椎管狭窄合并脊髓掣颈椎病23例(其中3例曾经前路手术  相似文献   

8.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的后路脊髓前外侧解压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连生  马元璋 《上海医学》1993,16(4):204-207
至今尚缺乏良好的手术方法以直接切除颈椎管前方的后纵韧带骨化组织。作者等在1988年设计后路脊髓前外侧解压术,于后路椎板成形后进一步在直视下切除后纵韧带骨化组织,最大限度解除脊髓和神经根的压迫。本文报道本术式的30例经验,详细介绍了手术方法及治疗结果。本组病例平均随访13.7个月,按殷华符疗效等级标准,优良率86.7%,有效率96.7%。本术式解压彻底,疗效好,手术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9.
自1985年9月以来,我院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神经根损伤16例.通过持续颅骨牵引复位、椎板切除、柱状骼骨块植骨、小关节成形治疗,使颈椎管畸形得到矫正,颈椎稳定性得到重建,并能有效地防止“椎板切除膜”的形成,消除了脊髓、神经根的再压迫.通过8个月~10年的随访观察,疗效满意,证实下颈椎多节段融合对患者日常生活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0.
2003年5月至2005年1月,作者采用改良式后路棘突纵割、人工骨植入、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同时将颈3椎板及棘突全部切除、保护颈半棘肌肌止不被破坏、颈7棘突保留、椎板上缘穹窿状潜行切除治疗颈椎管狭窄17例,临床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脊髓型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常常存在颈神经根受压情况[1].采用传统的颈椎前路或颈椎后路椎管扩大减压术治疗,效果不理想,患者往往术后仍存在一侧或两上肢剧痛、麻木[2].1998年7月至2008年6月我院采用经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或椎间减压植骨融合与椎板开窗神经根管扩大术治疗脊髓神经根型颈椎病18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对15例需椎板减压患者在行常规椎管减压解除神经根硬膜囊压迫后,应用钛网行椎管成形,后路脊柱融合。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行X线摄片、CT、MRI检查。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3个月钛网被自体骨固定,位置良好,椎体稳定,硬膜外无明显疤痕压迫。提示椎板减压钛网椎管成形后路融合有利于维持手术效果,减少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颈椎后路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是一种可以代替颈椎后路椎板切除术的手术方法.主要用于治疗后纵韧带骨化,和三节段以上的颈椎间盘病变.通过手术将椎板一侧或两侧切开,使椎板向后外侧移位以扩大椎管,从而解除神经根和脊髓的压迫,达到治疗的目的.我院于2007年1月~2009年6月用此手术方法治疗颈椎病32例,手术疗效满意,现将手术配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1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12例颈椎病根据不同节段行颈椎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Zplate钛板内固定,后路椎板切除减压。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年,优良率83%。结论脊髓型颈椎病前后路联合手术对有椎体柬征及有感觉障碍的病人能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一期前后路联合减压手术治疗多节段前后受压脊髓型颈椎病(MCSM)的临床效果。方法对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50例MCSM患者行一期前后路联合减压手术治疗,所有患者采用改良颈椎后路微创"双开门"椎板成形+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钛板固定手术治疗,手术前后按JOA评分评定神经功能,观察手术后改善效果。结果 50例患者术后随访6~24个月,术后1周、3个月、6个月JOA评分均较术前增加(P<0.05),38例为优,8例为良,3例为可,1例为差,未出现术后症状继续加重的病例。结论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减压彻底充分,能较好重建颈椎稳定性,可降低单纯前路手术损伤脊髓的风险,减少单纯后路手术的神经根麻痹及轴性症状发生率,是治疗MCSM可靠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结合钛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结合钛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患者13例,钛板支撑固定维持椎板的开门状态。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未引起血管、神经损伤,术后随诊6~36个月,平均24个月,所有患者均获骨性愈合,13例患者术后JOA评分:(14.53±1.45)分较术前JOA评分:(8.75±2.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结合钛板内固定术,能有效的维持椎板于开门状态,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并且操作安全简单,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陕西医学杂志》2015,(9):1232-1235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全椎板切除侧块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SM)伴后纵韧带骨化(OPLL)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CSM伴OPLL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患者仅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观察组患者行颈椎后路全椎板切除侧块螺钉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术后JOA评分及颈椎曲度均显著提高,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VA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神经功能改善率为96.7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65%(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13%(P<0.05)。结论:颈椎后路全椎板切除侧块螺钉内固定术治疗CSM伴OPLL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轴性症状,促进神经功能改善,重建并维持颈椎曲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自制颈椎椎板线锯用于颈椎后路棘突纵切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方法】1998年1月至2002年4月,共在35例行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应用颈椎椎板线锯。其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7例,年龄35~68岁,平均55.6岁。30例颈椎病患者伴3节或3节以上压迫或合并颈椎管狭窄;5例颈椎管狭窄合并颈椎外伤。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颈髓症评分:3~13,平均:8.28。【结果】手术用时80~150 min,平均145.6min。术中出血量100~400mL,平均188mL。开门减压成形:5个节段15例,4个节段15例,3个节段5例;棘突纵行锯开时间:36~48 s/个,平均41s/个。术中从未发生断锯和卡锯现象。随访时间6~58个月,平均22.4个月。术后JOA评分:11~17,平均15.5。【结论】颈椎椎板线锯用于颈椎后路棘突纵切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是安全和快捷的。  相似文献   

19.
后路椎板单开门减压术治疗颈椎椎管狭窄性脊髓型颈椎病很少报道。我科于1991年上半年收治二例效果满意。现将病例报告并介绍手术方法如下,结合文献对脊髓型颈椎病的发生,手术入路的选择以及椎板单开门减压术的优点等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采用不同的颈椎手术方式进行颈椎减压术后颈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率。方法回顾分析375名仅进行相连多节
段颈椎减压手术的患者。研究对象为进行颈椎多节段减压的患者。手术方式包括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颈椎
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颈椎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及后路椎板成
形植骨融合术。对于没有定期随访、由于脊髓损伤造成术前及术后无法查体对比、手术范围不包括颈5椎体的患者均被剔除研
究组。观察颈5神经根麻痹是否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术前是否接受过颈椎手术、术前身体状况、糖尿病、吸烟、减压范围及术前
是否有上肢疾病等多因素比较是否具有统计学差异。结果在375名患者中,60名患者被剔除,315名患者纳入研究,包括146
名女性患者和169名男性患者,平均年龄57.7岁(39~72岁)。本研究中颈5神经根麻痹的总发生率为6.03%(19/315),在各手术
组别中,颈椎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组发生率最高,为8.62%;其次为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组,为7.79%;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组为4.68%;后路椎板成形植骨融合组为3.85%,各
组别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男性患者较女性更易出现颈5神经根麻痹(8.28% vs 3.42%,P<0.05)。结论颈椎减压术后颈5神经根
麻痹的总发生率为6.03%,与之前报道结果接近。在各种颈椎减压手术方式之间颈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但颈
椎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组中颈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率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