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L5S1间盘突出症(IDH)成功实施介入治疗的不同方法。方法分析患者髂嵴与L5S1椎间隙的关系,采用不同的介入治疗方法:穿剌针平行进入L5S1间隙中部者,用经皮腰椎间盘切除术(PLD)治疗;穿剌针无法进入L5S1间隙或进入较浅者,用盘外胶原酶化学溶核术(CNL);多数的L5S1 IDH患者,穿剌针斜行进入,用双介入疗法(DIT,PLD CNL):结果PLD术25例.CNL8例,DIT(PLD CNL)52例,均获成功,总有效率(优 良)为94.12%(80/85),无效5.88%(5/85)。结论介入治疗L5S1 IDH是一种微创有效的方法:介入治疗应根据髂嵴与L5S1关系选择方法,大多数L5S1 IDH患者,可采用DIT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角度弯曲针穿刺法进行腰5-骶1椎间盘或低位腰4~5椎间盘介入治疗的方法和应用效果。方法对50例明显低于髂嵴的腰4-5或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小角度弯曲针法穿刺椎间盘进行介入治疗。透视下旋转血管机的C型臂,使射线方向与椎间隙平行,将皮肤穿刺点位于距离脊柱中线6~8cm处,常规消毒麻醉;将穿刺针的前端2~3cm向一侧弯曲20°后向椎间盘穿刺,侧位观察接近椎间盘后缘时,将穿刺针弯曲端偏向内侧、上方进入椎间盘后外侧部,然后进行椎间盘内臭氧注射或等离子消融治疗。结果椎间盘穿刺顺利,一次穿刺成功者45例,占90%,穿刺针进入椎间隙后多数与椎间隙平行,利于盘内介入操作(40/50,占80%),仅20%穿刺后针尖位置欠理想,但尚可完成臭氧注射溶核。经穿刺针向盘内注射臭氧分布良好,等离子刀头活动范围适合消融需要,手术后近期有效率96%,无明显穿刺并发症。结论小角度弯曲针法可以避免高位髂嵴对低位椎间盘穿刺的限制,提高穿刺针在椎间盘内的位置精度,有利于顺利施行介入处理,减少穿刺损伤,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3.
化学溶核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运用目前仍存在争议。本文了该方法的新概念、作用机理、临床适应症及随访比较结果,为准确认识这种治疗方法提供一些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治疗腰_5-骶_1椎间盘突出症不同入路的适应证及其临床效果。方法2011-03-2014-12,采用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消融术治疗腰_5-骶_1椎间盘突出症208例,对比各种入路的穿刺成功率、手术时间、术后治疗效果,并结合患者影像学特征加以分析。结果经髂骨钻孔入路穿刺成功率最高,后外侧入路则最低;手术时间后方入路最短,后外侧入路耗时最长;手术疗效则是经髂骨钻孔入路与后外侧入路相近,均优于后方入路。结论经皮微创治疗腰_5-骶_1椎间盘突出症,后外侧入路是经典的方法,但穿刺成功率不及后方入路;经髂骨钻孔入路提高了穿刺成功率,但增加了创伤,适用于高髂嵴及骨增生严重患者。  相似文献   

5.
化学溶核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53,自引:0,他引:153  
作者报告采用胶原酶注射即化学溶核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自1994年以来共治疗100例.注射采用局部麻醉并在电视X线机控制下进行.术后观察1~2天出院,并继续卧床一周.优良率达90%.尤其是术后下背及下肢痛迅速好转,显然较手术恢复得快而好.本组亦无任何并发症发生.因而,作者认为,化学溶核术值得进一步研究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报告35例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T11~12 26例,T12~L1 12例,L1~2 17例。均行侧前方椎间盘切除、植骨及内固定术。结果:术后随访10~41个月,疗效优良19例,良8例,可5例,差3例。结论: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率低,症状不典型,临床表现复杂,容易漏诊、误诊。侧前方椎间盘切除、植骨及内固定术对脊柱的损伤及其稳定性的影响较小,操作安全,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7.
化学溶核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配合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廖志农化学溶核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近几年在我国开展的新技术。它具有疗效高、无创伤、治疗时间短、病人痛苦轻、无严重副作用、住院周期短等优点,可取代髓核摘除手术。我院1994年12月至1995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L5/S1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分析188例腰椎间盘突出病人的临床资料,对另96例L5/S1、88例L4/5椎间盘突出病人进行详细临床检查并总结分析。结果:L5/S1椎间盘突出特点为:鞍区感觉(针刺、轻触、温度觉)迟钝;括约肌功能减退;跪位踝反射减弱或消失;直腿抬高试验度数偏高;单足下蹲试验常呈阳性等。结论:L5-5/S1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特点有助于腰椎间盘突出的定位诊断。  相似文献   

9.
1 病例介绍患者 ,男 ,41岁。主因腰骶部疼痛伴右下肢疼痛麻木 1月入院。入院前 1月患者无任何诱因出现腰骶部疼痛 ,并放射至右小腿、右足拇趾、示趾 ,疼痛剧烈 ,坐卧不安 ,跛行 ,疼痛持续无缓解。无潮热 ,盗汗等病史。查体右侧腰5棘突有深压痛及叩击痛 ,右小腿下段外侧及足背内侧拇趾、示趾感觉减退 ,拇指背伸肌力减退 ,拇趾、示趾活动疼痛加重。直腿抬高试验 ( ) ,加强试验 ( -) ,跟腱反射、膝反射及肛门反射均可引出。CT提示 :腰5骶1 椎间盘突出症。积极完善术前检查准备手术 ,术中见 :骶1 神经根轻度受压、侧隐窝无明显狭窄 ,腰5神经…  相似文献   

10.
经皮切吸治疗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L5S1的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吸术(PLD)由于髂骨翼的阻挡,自侧方进针斜度大,操作困难,一般认为手术穿刺成功率低,切除髓核量少,有效率明显低下。因此,L5S1椎间盘突出已成为应用PLD治疗上的一大难题〔1〕。我院自1994年5月至1996年12月为7...  相似文献   

11.
颈椎间盘突出症微创介入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 颈椎间盘突出症是在颈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因轻微外力或无明确诱因导致椎间盘突出而致脊髓和神经根受压产生相应症状的临床症候群.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患者人数不断增加.目前对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较多,基本分为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及微创介入治疗3大类.目的 阐述介入治疗的创伤小、能同时治疗多个节段和并发症少等优点.内容 ...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PEID)与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discectomy,PETD)治疗L_5S_1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6—2020-06诊治的50例L_5S_1椎间盘突出症,25例采用PEID治疗(PEID组),25例采用PETD治疗(PETD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末次随访时的疼痛VAS评分、ODI指数。结果2组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6~17个月,平均9.8个月。PEID组出现1例神经根性疼痛,PETD组出现2例神经根性疼痛,经止痛、消肿等非手术治疗后症状均缓解。PEID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时间较PETD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2组疼痛VAS评分、OD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ID与PETD治疗L_5S_1椎间盘突出症均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PEID手术时间与术中透视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13.
腰椎间盘脱垂双介入方法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皮腰椎间盘切除术(PLD)及盘外胶原酶化学溶核术(CCNL)相结合的双介入方法治疗腰椎间盘脱垂的临床疗效~资料与方法对29例经临床及CT证实的腰椎间盘脱垂患者实施双介入方法治疗,其中,男17例,女12例,年龄23~72岁,平均41岁:结果经术后连续6月~23月的随访,显效51.72%(15例),有效37.93%(11例),无效10、35%(3例),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双介入方法是治疗腰椎问盘脱垂的一种有效手段,有助于提高介入治疗的有效率。  相似文献   

14.
15.
经皮穿刺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治疗是微创脊柱外科开展最为活跃的领域,根据手术路径和减压方式不同,可以分为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减压术和腰椎间盘显微切除术两类手术。前者包括化学溶核术(CNL)、各种经皮椎间盘切除术(PLD)、激光椎间盘减压(PLDD)、椎间盘内电热疗法(IDET)和髓核成形术(NP);后者包括显微镜下椎间盘切除术和后路显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本文对经皮穿刺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经皮穿刺颈椎间盘切吸术(percutaneous cervical discectomy,PCD)和经皮穿刺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percutaneous coablation nucleoplasty,PCNP)治疗包容型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并发症、对椎间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2010年6月94例包容型颈椎间盘突出症行PCD(PCD组,n=53)和PCNP(PCNP组,n=41)的临床资料,比较PCD和PCNP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手术并发症及对颈椎稳定性的影响。结果 94例均获得随访,PCD组平均随访13个月(5~21个月),PCNP组平均随访11个月(7~15个月)。根据改良MacNab标准,PCD组和PCNP组术后1周优良率分别为83.0%和80.5%(χ2=0.010,P=0.944),术后半年优良率分别为81.1%和78.0%(χ2=0.136,P=0.712),术后1年优良率分别为78.4%和74.4%(χ2=0.205,P=0.651)。PCD组在随访期间内有3例(5.7%)因复发性椎间盘突出改行前路颈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PCNP组2例(4.9%)因复发性椎间盘突出改行ACDF,2组病人术后均未出现椎间盘炎等不良事件。PCD组术前、术后1周内、术后半年、术后1年椎间高度(intervertebralheight,IVH)分别为(7.14±0.84)、(7.12±0.93)、(7.09±0.78)、(7.11±0.82)mm,与PCNP组相应时点(7.32±0.95)、(7.23±0.87)、(7.21±0.81)、(7.22±0.91)mm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未见颈椎不稳征象。结论 PCD和PCNP治疗包容型颈椎间盘突出症均能快速缓解患者临床症状。PCD和PCNP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IVH无明显丢失,对颈椎间的稳定性也无明显影响。PCD和PCNP是2种安全而有效的经皮椎间减压方法。  相似文献   

17.
通过动物与尸体实验,探讨经皮颈椎间切吸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能,经22例患者治疗观察,均有效,优良率达82%,无并发症发生。本文提出了颈前区经皮穿刺插管的安全路径、适应证与禁忌证,介绍了治疗方法,对其治疗机理、效果评价、注意事项及避免并发症的发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胸腰段与腰椎多节段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手术治疗17例胸腰段与腰椎多节段椎间盘突出患者,观察其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判断责任节段,对不同患者采用不同的个性化手术方式。结果17例均获随访,时间6—48个月。根据Otani标准评价疗效:优8例,良6例,可3例。结论胸腰段与腰椎多节段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较复杂,诊断是关键,需要对临床表现进行全面分析,选择适当的手术方法,才能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9.
胸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胸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办法及疗效..方法:29例胸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感觉及/或运动障碍.合并后纵切带骨化者16例,合并黄韧带骨化和肥厚者13例。病变部位主要在下胸段(68.3%).上胸段次之(19.5%),中胸段最少(12.2%)。采用后路全椎板截骨、经一侧或两侧关节突和下位横突进入切除突出椎间盘、椎板再植椎管成形术,共切除突出椎侧盘41个,9例加用后路椎间植骨融合钉棒系统内同定结果:5例出现片发症,其中运动障碍加重2例,脑脊液漏3例。所有患者术后即有感觉恢复,运动功能6个月以内恢复较快,24个月后无明显恢复。24例患者术后获得随访,随访时间7~62个月,平均19个月。疗效评价参照Epstein标准,优11例.良9例,改善2例,差2例,优良率83.33%,总有效率91.67%。术后CT及MRI显示椎板融合成形良好,手术减压满意。结论:胸椎间盘突出症发病部位以下胸段为多.如出现症状多需手术治疗,切除突出的椎间盘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0.
经皮穿刺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作者采用经皮穿刺行椎间盘髓核摘除的方法,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目的是用介入的技术探索其穿刺的途径和操作方法以及治疗的效果,以便临床推广应用。结果;采用的穿刺通道是安全的,行之有效的;穿刺的成功率100%,优良率为75%。结论;介入技术具有局麻,安全,创伤小,不破坏颈椎后部结构,对椎管内组织无直接干扰,术后康复快等优点。因此,对适应证选择合宜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应予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