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归一分析法对我院2004年床位工作效率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医院床位的利用情况,是反映医院工作效率的主要指标之一,它主要包括床位周转次数和床位使用率。但在医院管理中存在只注重床位使用率而忽略床位周转次数的问题。而用“归一分析法”将床位使用率和床位周转次数综合起来,建立床位工作效率指数模型,能综合地反映床位工作情况。本文采用“归一分析法”对我院2004年的床位工作效率加以分析.为院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医院床位利用指数,探讨出院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与床位利用指数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某医院2013—2017年各年份出院患者平均住院天数和床位利用指数,利用SPSS17.0进行相关分析,采用床位利用指数对各临床科室床位工作效率进行分析。结果:出院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与床位利用指数存在高度的负相关性(r=-0.965,p=0.008)。“床位效率型科室”有23个,占临床科室的82.14%。结论:缩短平均住院天数可以有效降低床位利用指数,床位利用指数能全面科学地反映床位工作效率,有助于管理者作出决策。  相似文献   

3.
<正>床位利用指数是衡量医院工作效率的重要指标,是体现临床科室管理好坏的主要指标[1]。分析综合医院临床科室的床位利用指数,为医院管理者进行床位管理提供决策依据。现对2013年本院各临床科室床位利用指数进行分析,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资料来源资料来源于本院2013年度医疗服务工作量统计报表,数据真实可靠。见表1。表1 2013年临床科室床位利用情况编号科室床位周转次数床位使用率(%)床位利用指数  相似文献   

4.
目的随着各大医院规模的不断扩大,床位数量的不断增加,使得科室床位利用效率情况愈加被医院管理者所关注。如何能够选择一种客观、合理、可行的方法来评价科室床位利用情况,已是目前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则是通过床位利用指数分布图和归一法构建的床位效率指数模型来评价医院各临床科室床位使用的效率。方法根据2011统计年度的床位使用率、床位周转次数和床位利用指数,应用Excel软件绘制成四个象限的散点坐标图,并融合归一法进行床位利用的评价。结果32个科室中有11个科室属于“床位效率型”,即床位使用率和床位周转次数均高于标准值。9个科室属于“床位周转型”,即床位周转次数高于标准值,但床位使用率低于标准值。11个科室属于“床位压床型”,即床位使用率高于标准值,但床位周转次数低于标准值。1个科室属于“床位闲置型”,即床位使用率和床位周转次数均低于标准值。结论通过归一法构建出床位效率指数模型再融合指数分布图能够更方便、更客观的反映各科室床位利用效率,辅助管理者适时的做出合理配置各科室床位的决策,以期达到在合理配置卫生资源的基础上,优化卫生资源的利用.实现效率利用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应用病床利用指数对床位工作进行评价。方法 将病床利用指数转化到病床使用率质控图分析法和床位工作效率指标评价中,对床位工作进行质控图评价。结果 制成于床位工作评价的质控图。结论 采用病床利用指数转化后的方法可对病床全年,月,季,单科的床位工作进行方便,快捷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2017年度医院各手术科室床位利用效率,为合理配置科室床位资源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床位利用模型和床位效率综合评价指数对各手术科室的床位利用效率进行评价,再运用床位工作效率指标测算各科室开放床位数的合理区间。结果本研究9个手术科室均为床位效率型科室。床位利用指数和床位效率综合评价指数评价结果一致。运用病例组合指数(CMI)调整前后床位工作效率指标测算的平均开放床位结果存在差异,两种方法测算结果均建议增加科室D、B床位,科室F、I床位维持不变。结论各手术科室均处于高效运转状态,建议优先为科室D、B增加床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床位利用指数分布图在评价某医院临床科室床位工作中的应用.方法 根据医院各科室2010年度床位利用指数,利用EXCEL软件绘制成散点坐标图,并结合图示进行评价.结果 "床位效率型科室"有皮肤科、产科、内分泌科、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等14个科室:"床位周转型科室"只有ICU;"床位压床型科室"有特需病房、老年病科、骨科、神经外科、口腔科、肾内科6个科室;"床位闲置型科室"有眼科、泌尿外科2个科室.结论 床位利用指数分布图集合了床位使用率和床位周转次数的信息,能方便、快捷地反映出各科室的病床工作效率并有助于管理者做出决策.  相似文献   

8.
科室床位利用指数分布图的使用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床位利用指数是衡量医院工作效率的重要指标,它综合反映了医院床位的使用与周转情况。本文通过将1997年我院各科室床位利用指数绘制成四象限坐标图进行分析和讨论。 1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我院1997年统计资料。 全院共展开床位771张,因1997年干部病房修缮,该统计不包括干部病床。1997年床位利用情况详见表1。 表1 1997年临床科室床位利用情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床位工作效率,为院领导决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效率指数模型对床位工作效率进行分析。结果医院床位的工作效率,离完全高效率运行有一定差距。结论通过分析建议医院领导对有关科室加强管理,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质量,加大自我宣传力度,力争吸引更多病人来院就医,争取实现病床的高效率运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某三甲医院2018年各月及各科的校正后床位效率指数,分析其高效率或低效率运行的原因,并分析校正后床位效率指数的影响因素,为医院合理配置床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归一法”计算某三甲医院2018年各月及各科的床位效率指数,用CD率进行校正;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分析校正后床位效率指数的影响因素。结果2018年各月校正后床位效率指数中,7月最高(1.13),2月最低(0.58),除2月外其余月份效率指数均在0.9以上;各科校正后床位效率指数中,部分科室床位高效率运行的同时也有科室存在床位闲置的现象,重症医学科效率指数最高(4.06);线性回归分析发现,期初人数、入院人数、2或3类切口手术人数越多,急诊入院率越高,校正后床位效率指数越大,床位效率越高;三四级手术例数越多,床位效率指数越低。结论利用具体床位效率指数的影响因素,通过行政管理介入和医疗服务模式改善,可以有效实现医院床位的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利用床位效率指数模型来评价肿瘤医院床位工作效率,为提高医院床位管理水平提供依据。 方法 根据2015年住院患者统计报表数据中的床位使用率和床位周转次数建立床位效率指数模型并分析评价。 结果 床位压床型科室有胸腹放疗科、乳腺放疗科。占科室总数7.41%;床位效率型科室有胃肠外科、泌尿科、乳腺外一科、乳腺外二科、乳腺头颈外科等。占科室总数62.96%;床位闲置型科室有姑息治疗科。占科室总数3.70%;床位周转型科室有胸外科、骨与软组织科、神经外科、核医学科等。占科室总数25.93%。 结论 利用床位效率指数的统计分析方法将床位使用率和床位周转次数综合起来分析医院床位工作效率,为医院管理决策层优化资源配置、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四川省公立医院床位的利用效率,为优化公立医院床位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分析法、床位效率指数模型和床位利用模型评价四川省公立医院床位的利用效率。[结果]2016-2020年,四川省公立医院的床位数增加了53,121张,每千人口床位数增加了0.59张。2020年四川省公立医院每千人口床位数为3.79张,病床周转次数和病床使用率分别为29.79次和86.42%。从床位效率指数模型来看,省级医院、市级医院和其他医院的床位效率指数均小于1,为低效率运行;县级医院2016-2019年的床位效率指数大于1,为高效率运行。一类地区2016-2019年的床位效率指数大于1,为高效率运行;二类地区和三类地区除2017年外的床位效率指数均小于1,为低效率运行。从床位利用模型来看,省级医院为闲置型,市级医院为压床型,县级医院主要为周转型;一类地区整体为效率型和周转型,二类地区为压床型,三类地区为周转型。[结论]四川省公立医院床位效率指数整体偏低。不同行政级别的公立医院床位利用差别较大。不同资源配置地区的公立医院床位管理需各有侧重。  相似文献   

13.
临床科室床位利用指数分布图的使用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床位利用指数是衡量医院工作效率的重要指标,它综合反映了医院床位的使用与周转情况,是体现临床科室管理好坏的主要指标。现将我院2004年各科室床位利用指数绘制成四象坐标图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报告如下。资料来源资料来源于我院2004年统计资料,各科室2004年床位利用情况见表1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我国医院儿科床位配置和利用现状、问题,以便为相关部门合理配置儿科床位资源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比较法、泰尔指数、供需比值等方法,分析儿科床位资源在总量、结构、公平性、利用情况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结果 我国医院儿科床位总量呈增长趋势,但年均增长率(7.11%)低于医院总床位(7.55%).近10年儿科床位资源配置公...  相似文献   

15.
用归一法分析某院2007年床位工作效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某院2007年床位工作效率,为提高医院管理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效率指数模型,根据该院2007年医疗工作报表数据资料进行计算、分析。结果2007年该院的床位工作效率除2月份处于低效率运行状态外,其他月份都处于高效率运行状态;26个科室中,有16个科室床位工作效率一直处于高效率运行状态。眼科、口腔科、内分泌科等科室展开床位未得到充分利用,床位工作效率一直处于低效率运行状态,床位使用率和床位周转次均未达标。结论根据病床工作效率指数,需针对不同影响因素加强管理,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适当调整各科室病床设置。以保证医院医疗工作发展的需要,保持床位高效率运行,保证医院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床位配置与利用情况,为提高该院床位资源配置效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床位利用波士顿矩阵、单床权重、理论开放床位数,结合床位使用率、床位周转次数等床位指标,以及单床权重、病例组合指数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指标,对外科床位配置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床位利用波士顿矩阵图显示,该院24个外科病区中,效率型病区有16个,周转型病区有7个,闲置型病区有1个。结合单床权重和病例组合指数分析得出,床位利用效率较高的病区有6个,床位利用效率较低的病区有7个。结论引入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指标对病区床位配置效率进行评价,既可以反映病区收治患者的疾病疑难程度,又能以量化的方式优化床位配置,使评价结果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某院床位合理使用情况和床位工作效率进行综合评价,进而指导医院的床位分配。方法根据2014年年度医疗统计数据,绘制2014年某院各科室床位利用模型静态评价分析图;采用床位工作效率指标测算出各科室开放床位数的合理区间。结果 17个科室为床位效率型科室,7个科室为床位周转型科室,1个科室为床位闲置型科室,没有科室为压床型科室。全院需要增加床位的科室有7个,需要减少床位的科室有9个,不需要调整的科室有9个。全院总计需要减少床位16张。结论科学进行床位的综合评价,合理分配床位,可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某院床位合理使用情况和床位工作效率进行综合评价,进而指导医院的床位分配。方法根据2014年年度医疗统计数据,绘制2014年某院各科室床位利用模型静态评价分析图;采用床位工作效率指标测算出各科室开放床位数的合理区间。结果 17个科室为床位效率型科室,7个科室为床位周转型科室,1个科室为床位闲置型科室,没有科室为压床型科室。全院需要增加床位的科室有7个,需要减少床位的科室有9个,不需要调整的科室有9个。全院总计需要减少床位16张。结论科学进行床位的综合评价,合理分配床位,可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对医院实际床位设置使用情况的分析,为医院优化临床科室床位设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提取某院2012年度医疗统计报表数据,应用Excel 2003统计软件,利用病床工作效率指标计算出各科平均开放床位数的95%可信区间并据此分析。结果 :某院2012年全年床位设置齐全的21个临床科室中7个科室床位设置比较合理,14个科室床位设置存在偏多或偏少现象。结论 :21个临床科室中床位设置需要调整的有11个科室,建议医院需要根据各临床科室床位使用情况,及时调整床位配置,采用动态管理,从而更有效地利用病床资源,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医院实际床位设置使用情况的分析,为医院优化临床科室床位设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提取某院2012年度医疗统计报表数据,应用Excel2003统计软件,利用病床工作效率指标计算出各科平均开放床位数的95%可信区间并据此分析。结果:某院2012年全年床位设置齐全的21个临床科室中7个科室床位设置比较合理,14个科室床位设置存在偏多或偏少现象。结论:21个临床科室中床位设置需要调整的有11个科室,建议医院需要根据各临床科室床位使用情况,及时调整床位配置,采用动态管理,从而更有效地利用病床资源,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