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控制性超排卵 (COH)卵泡发育晚期血清孕酮浓度升高对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 (IVF ET)的影响。方法 :将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1年 12月在本所接受IVF或卵细胞浆单精子显微注射 (ICSI)助孕的不孕症患者 5 41例 ,依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日血清孕酮浓度的不同分为 4组 :1组 ,血清孕酮≤ 2 .86nmol/L者 198例 ;2组 ,血清孕酮 >2 .86~ <6 .36nmol/L者 2 0 9例 ;3组 ,血清孕酮≥ 6 .36~ <9.5 4nmol/L者 81例 ;4组 ,血清孕酮≥ 9.5 4nmol/L者 5 3例 ,回顾性地分析IVF/ICSI结局。结果 :第 4组种植率 (5 .2 3%)和临床妊娠率 (13.2 1%)明显低于其他组 (P <0 .0 1、P <0 .0 5 ) ,流产率 (5 7.14%)呈增高趋势 ,而HCG日血清雌二醇 (E2 )、黄体生成素 (LH)、平均获卵数、第 2次成熟分裂中期卵子数、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形成率 ,4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在COH卵泡发育晚期血清孕酮浓度≥ 9.5 4nmol/L ,IVF ET后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下降 ,流产率增加。  相似文献   

2.
超促排卵周期血清雌孕激素水平及比值与妊娠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超促排卵周期中血清雌、孕激素水平的变化及其比值与妊娠的关系。方法 :112例不孕患者经普通IVF -ET(包括ICSI)过程 ,于注射HCG日及移植后 5天 (对照组 15例于排卵前期及黄体中期 )测定血清雌、孕激素水平。结果 :IVF周期排卵前 (注HCG日 )E2 值、黄体期E2 、P值均显著高于自然周期。在IVF周期中 ,当排卵前期与黄体期E2 值之比介于 1~ 2及黄体期P/E2 值介于 10 0~ 40 0之间时 ,其临床妊娠率显著提高。结论 :在IVF周期中 ,黄体期与排卵前期E2 值保持一定比例 ,可能增加子宫内膜的容受性 ;而超促排卵周期适当地补充孕激素以调节P/E2 比值将有利于胚胎着床 ,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β2糖蛋白I(β2GPI)与卵泡发育的关系。方法:选取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VF/ICSI)助孕治疗的卵巢功能正常者100例(NC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85例(PCOS组),卵巢储备功能低下(DOR)患者62例(DOR组),长方案促排卵,收集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 CG)注射日血清及取卵日优势卵泡的卵泡液,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测定各组卵泡液中β2GPI的水平;电化学发光法测定h CG注射日血清E2水平,并对IVF/ICSI周期卵泡液中β2GPI水平与h CG注射日血清E2水平、获卵数以及卵成熟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各组卵泡液中β2GPI浓度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NC组IVF/ICSI周期中卵泡液中β2GPI的水平与h CG注射日血清E2水平、获卵数及卵成熟率均呈负相关(r=-0.279,P0.05;r=-0.243,P0.05;r=-0.711,P0.01)。结论:卵泡液中β2GPI的水平与卵巢功能无显著相关性,卵泡液中β2GPI的表达水平与IVF/ICSI周期中卵泡的发育存在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IVF周期中血清雌、孕激素水平及其比值与胚胎着床关系。方法行IVF-ET治疗38例患者共38个周期(其中妊娠组17例、未孕组21例),用化学发光法测定HCG日、胚胎移植日、胚胎种植窗血清孕酮、雌二醇水平;统计学方法t检验。结果两组黄体支持黄体酮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组与未孕组HCG日、胚胎移植日、种植窗血清雌、孕激素水平升降变化趋势一致,但妊娠组以上三个时期雌二醇水平高于未孕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种植窗孕酮高于未孕组(P〈0.05);妊娠组种植窗与移植日E2/P值明显低于未孕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VF-ET周期患者自身黄体功能影响妊娠结局,血清E2/P比值过高可能影响胚胎着床。  相似文献   

5.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变化与IVF-ET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 (IVF ET)治疗周期的不孕症患者在不同阶段血清及卵泡液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浓度变化以及它与卵泡生长发育、卵母细胞成熟、受精、卵裂及胚胎质量的关系。方法 :IVF治疗周期妇女 6 0例 ,在应用促性腺激素前、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日、取卵日分别抽取外周血 ,穿刺取卵时留取卵泡液 ,应用酶联免疫法 (ELISA)检测血清及卵泡液中VEGF的浓度变化 ,并记录相应卵子的成熟度、受精、卵裂情况与胚胎质量。结果 :(1)控制超排卵过程中 ,随着卵泡的生长发育 ,VEGF浓度逐步升高 ,在取卵日达到较高水平 ;(2 )在控制超排卵过程中 ,卵巢反应类型不同 ,其VEGF水平亦不同 ,卵巢高反应组在取卵日血清中VEGF水平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患者卵泡液中VEGF浓度均明显高于外周血浓度 (P <0 .0 0 1) ;(3)成熟卵的卵泡液中VEGF浓度明显高于未成熟卵 ;(4)受精卵卵泡液中VEGF水平高于未受精卵 ,VEGF浓度高的卵母细胞受精后优质胚胎形成率高 (P <0 .0 5 )。结论 :VEGF调节卵母细胞的成熟、受精、卵裂过程 ,并可能影响早期胚胎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最大卵泡直径及主导卵泡群比例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结局的影响,以探讨HCG扳机的超声标准。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生殖所接受IVF-ET治疗的患者共2566周期,根据HCG日最大卵泡径线(D)分为:A组(D≤18mm)、B组(18mmD≤21mm)、C组(21mmD≤24mm)、D组(24mmD≤27mm)和E组(D27mm),比较5组的年龄、基础FSH、HCG日E2、HCG日≥14mm卵泡数、HCG日主导卵泡比例、2PN数、可移植胚胎数、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等。结果:A、B组HCG日≥14mm卵泡数、HCG日≥20mm比例及HCG日≥18mm比例显著低于其余3组,A组显著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A、B组的HCG日≥16mm比例、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均低于C、D、E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01)。5组患者的年龄、基础FSH、卵子数、2PN数、可移植胚胎数、早期流产率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CG日扳机的超声标准应以主导卵泡群比例为主要参考指标并兼顾最大卵泡直径,各主导卵泡群的比例:HCG日≥20mm卵泡比例35%、≥18mm卵泡比例55%~60%、≥16mm卵泡比例80%;最大卵泡直径21mm。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时血清和卵泡液中雌激素(E_2)、孕激素(P)水平及其比值与获卵数和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45例接受IVF/卵泡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治疗的患者,检测HCG日及取卵日血清和卵泡液中E_2、P水平,按照获卵数分为A组(1~5个)、B组(6~15个)、C组(15个),分析各组血清和卵泡液中E_2、P值,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及临床妊娠率的差异。结果:①HCG日血清E_2和取卵日血清E_2及P比较,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②HCG日血清E_2/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_2/P比值A组B组C组;取卵日P水平较HCG日上升,尤其是C组显著上升,E_2/P比值表现为A组C组B组。③B组临床妊娠率(74.0%)高于A组(36.4%)及C组(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组与A组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受精率及优质胚胎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各组卵泡液中E_2、P、E_2/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E_2、P水平与获卵数有关;适当的获卵数和E_2、P比值妊娠率更高  相似文献   

8.
人血清及卵泡液中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水平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M CSF)在人血清和卵泡液中的表达相 ,进一步了解M CSF在生殖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 1998年 12月至 1999年 8月在德国Kiel大学妇产科医院为辅助生育技术而接受超促排卵治疗的 80例患者取卵日的血清和卵泡液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酶免疫法分别测定M CSF、雌二醇 (E2 )和孕酮水平。其中 4例在超促排卵周期中数次采血以观察M CSF的动态变化。结果 :取卵日卵泡液M CSF水平为34 0 6.1± 12 4 .6ng L ,血清M CSF水平为 373.8± 38.3ng L(P <0 .0 0 1)。在超促排卵周期中血清M CSF水平逐渐升高 ,取卵日达峰值。血清与卵泡液中M CSF与E2 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r =0 .30 3,P <0 .0 1;r =0 .32 1,P <0 .0 1) ,与孕酮水平无相关性。妊娠组 2 0例血清M CSF水平为 313.7± 33.5ng L ,非妊娠组 60例为 4 0 2 .8± 2 8.9ng L(P <0 .0 5 )。结论 :卵泡是血清中M CSF的主要来源 ,血清中的M CSF水平可能也受E2 调节。血清中M CSF水平较低可能有利于受精卵的着床及生长。M CSF可能参与颗粒细胞的增殖、分化及排卵过程。  相似文献   

9.
CC/hMG/IUI、hMG/IUI与IVF-ET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利用宫腔内人工受精和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多囊卵巢综合征 5 6例 ,其中CC/hMG/IUI治疗组 2 8例 ,hMG/IUI治疗组 14例 ,IVF ET治疗组 14例。比较 3组患者的年龄、不孕年限、E2 水平、卵泡数及妊娠率。结果 :CC/hMG/IUI、hMG/IUI和IVF ET 3组的年龄及不孕年限无差异 (P >0 .0 5 )。CC/hMG/IUI组与hMG/IUI组的卵泡数无差异 (P >0 .0 5 ) ,两组的E2 水平与妊娠率也无差异 (P >0 .0 5 )。CC/hMG/IUI组的卵泡数明显少于IVF ET组 (P <0 .0 0 1) ,E2 水平也显著低于IVF ET组 (P <0 .0 0 1) ,CC/hMG/IUI组的妊娠率与IVF ET组无差异 (P >0 .0 5 )。hMG/IUI组的卵泡数显著低于IVF ET组 (P <0 .0 1) ,E2 水平也显著低于IVF ET组 (P <0 .0 0 1) ,hMG/IUI组与IVF ET组的妊娠率无差异 (P >0 .0 5 )。结论 :CC/hMG/IUI组与hMG/IUI方案在降低卵巢过激危险和治疗费用的同时可获得较高的妊娠率 ,有可能成为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较理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卵泡评分系统在IVF-ET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检验用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 (IVF -ET)周期治疗的患者 ,注射hCG日血清E2 浓度及双侧卵泡分值作为指标预测OHSS发生的可行性。方法 :对 4 0例实施IVF ET的患者分别测定注射hCG日血清E2 和双侧卵泡的大小 ,使用卵泡评分系统 ,探讨卵泡分值与血清E2 水平的相关性以及 2种指标在预测早发型OHSS中的价值。结果 :2种指标的相关系数为 0 .939,以E2 作为指标进行预测 ,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 4 2 9%和 93 6% ,以卵泡分值为指标 ,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 4 0 %和 91 4 %。结论 :卵泡分值与血清E2 水平有良好的相关性 ,二种指标均可预测OHSS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