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4 毫秒
1.
目的探讨单用维尔坦和维尔坦联合卡托普利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HF)的疗效。方法CHF患者40例在应用洋地黄,利尿剂,和血管扩张剂治疗的基础上,分组A组(n=20,口服维尔坦40。160mg/d);B组(n=20,口服维尔坦40—160mg/d,卡托普利37.5—150mg/d)治疗前后进行心功能NYHA分级评估,血生心,肝肾功能,心电图检查。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心功能均有改善(P〈0.01),但两组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维尔坦单用治疗CHF优于维尔坦与卡托普利联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关托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132例。随机分为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关托洛尔。起始剂量为6.25~12.50mg/d。低剂量组最大量为50mg/d,维持量为12.5~25.0mg/d;高剂量组最大量为100mg/d,维持量为50~75mg/d。观察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15、30周时2组患者心率、血压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或P〈0.01)。治疗30周时高剂量组超声心动图检查各指标明显低于低剂量组(均为P〈0.01)。结论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高剂量关托洛尔(最大量100mg/d,维持量50~75mg/d)治疗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缬沙坦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价值。方法80例CHF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洋地黄、利尿剂、血管扩张剂)随机分为依那普利组(n=40),服依那普利2.5~20mg/d,缬沙坦组(n=40),服缬沙坦40—160mg/d。共治疗6个月。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心功能评估,记录6min步行距离,观察心脏超声心动图指标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心功能(NYHA分级)及6min步行距离均有显著改善(P〈0.01)。左室射血分数、左室收缩末期容量、左室舒张末期容量均有显著改善(P〈0.01)。而治疗后两组间比较以上各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缬沙坦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依那普利一样,治疗CHF疗效显著,且耐受性更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卡普利与氯沙坦联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将85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应用洋地黄、利尿剂、β受体阻断剂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为两组。A组(n=45)口服卡托普利12.5—25mg 3/日,最大剂量75mg/d。一周后联合口服氯沙坦25mg/d。B组(n=40)口服卡托普利12.5—25mg 3/日,最大剂量150mg/d。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心率、血压及超声心动图改变。结果治疗后两组的LVEDV、LVESV、EF、FS、CO及心功能均有显著改善,A组较B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联合卡托普利及氰沙坦治疗CHF优于单用卡托普利。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ACEI类药物在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及ACEI类药物与ARB类药物联用在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两组均给治疗原发病及给与常规纠正心衰用药的基础上,对照组给卡托普利(ACEI),治疗组给卡托普利(ACEI)及科素亚(ARB)。从小剂量开始,卡托普利6.25mg/次,3次/d,科素亚50mg,1次/d。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加大剂量,治疗观察时间为一个月。结果ACEI组和ACE及ARB联用组治疗心衰的临床效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CEI及ARB联用运用并未增加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卡维地洛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β肾上腺素能受体(βAR)密度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112例纽约心脏学会心功能分级Ⅱ~Ⅳ级的CHF患者,随机分为低剂量卡维地洛组(12.5mg/d)和高剂量卡维地洛组(50mg/d),每组各56例患者,共治疗12周。治疗前后行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O)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3H-双氢阿普洛尔放射配基结合分析法测定外周血淋巴细胞BAR密度最大值(βmax)。结果卡维地洛治疗结束后共有107例患者入选。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LVEDD、LVESD显著缩小,LVEF显著增加。与低剂量卡维地洛组相比,高剂量卡维地洛组患者左心室内径缩小更显著(P〈0.05),LVEF增加得更明显(P〈0.01)。心功能Ⅱ~Ⅳ级患者随心功能恶化,Bmax水半逐渐降低(P〈0.01)。低剂量卡维地洛组治疗前后βmax无显著变化(P〉0.05);高剂量卡维地洛组治疗后较治疗前βmax显著降低(P〈0.05)。结论与低剂量卡维地洛相比,高剂量卡维地洛明显改善了CHF患者的左心室重构和左心室收缩功能,且不依赖于βAR密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拮抗剂(ARB).坎地沙坦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方法45例CH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21)用利尿剂和洋地黄治疗,坎地沙坦治疗组(n=24)在前者基础上加用坎地沙坦酯(8mg/d)治疗8周,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心率及NYHA分级的变化。结果经8周治疗后,坎地沙坦治疗组NYHA分级明显下降(P〈0.01),临床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坎地沙坦可以更好地改善CHF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靶剂量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老年慢性CHF患者85例,分为治疗组43例,对照组42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滴参麦注射液,10—15d为1疗程,治疗开始后,每个月均进行1个疗程的治疗,并逐渐调整ACEI从起始剂量至靶剂量并维持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76.2%(P〈0.01)。结论ACEI靶剂量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老年CHF能有效改善心功能,逆转心室扩大,改善舒张功能,改善心肌缺血、缺氧,减低洋地黄毒性作用,有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替米沙坦联合辛伐他汀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小云  徐建中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8):2463-2465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与辛伐他汀联用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6例合并早期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替米沙坦与辛伐他汀联合治疗组(n=23)和对照组(n=23)。对照组采用正规胰岛素治疗,卡托普利为10mg/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之上加用替米沙坦80mg/次,辛伐他汀20mg/次,均1次/d。两组疗程均为16周。连续治疗16周后测血压、微量白蛋白尿(MAU)、TC、HDL-c及LDL-C。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16周后,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尿MAU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均P〈0.01),但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1)。治疗组血脂改变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前后及同期各组间肾功能、空腹血糖水平、HbA1c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替米沙坦与辛伐他汀联用较传统单用ACEI抑制剂治疗更有利于延缓糖尿病早期。肾病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常规强心、利尿基础上,卡托普利、倍他乐克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选择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64例,随机分组:观察组(n=32),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卡托普利、倍他乐克,疗程观察4-6wk。对照组(n=32)为常规观察组。结果:观察组心功能改善I-Ⅱ级以上为有效,按照YNHA心功能分级,28例有效,占87.5%,对照组19例有效,占59.4%。观察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左室射血分数上升(P<0.01)。结论:强心、利尿基础上加用卡托普利和倍他乐克治疗,能有效地改善CHF患的心功能,疗效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缬沙坦联合多种传统降血压药物辅治高血压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效果,寻找最佳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31例高血压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12例和试验组119例。2组起始治疗时均口服缬沙坦80mg/d,1周后对照组随机加用氢氯噻嗪25mg/d(HCT亚组,n=55)或贝那普利5mg/d(ACEI亚组,n=57);而试验组1周后开始加用氨氯地平5mg/d。记录患者入组前与随访1年后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6min步行试验距离,同时记录随访期间的心血管事件(CVE)发生情况。结果各组随防1年后LVEF水平、6min步行距离均优于入组前(P<0.05或P<0.01);试验组LVEF水平、6min步行距离及CVE发生率均优于ACEI亚组和HCT亚组(P<0.05)。各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结论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辅治高血压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效果确切,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琥珀酸美托洛尔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C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予以洋地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琥珀酸美托洛尔、利尿剂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ACEI改用缬沙坦,两组疗程均为1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心率及超声心动图测定心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血压及心率下降程度、6min步行距离,以及左心室内径缩短程度、左室射血分数、相对室壁厚度(RWT)、短轴缩短率(FS)、心搏出量(SV)增加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琥珀酸美托洛尔能够更好地逆转左心室肥厚及增加左室射血分数,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和评价卡维地洛干预老年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耐受性和安全性。方法采集符合入选标准的老年人(≥65岁)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54例,随机分为卡维地洛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6例,两组均予心力衰竭常规治疗,实验组加用卡维地洛。卡维地洛由小剂量开始(2.5mg,2次/天),每周剂量倍增一次,逐渐递增至最大耐受量(20mg,2次/天)。疗程6个月,在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分别记录患者的NYHA心功能分级的变化,检测心脏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短轴缩短率(FS),记录6min步行试验的变化,并检查对比肝、肾功能、空腹血糖、血常规的变化等。结果实验结束,两组的左室短轴缩短率(FS)、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治疗前均有增加,治疗6个月后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6min步行试验距离,治疗后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无1例能耐受目标剂量(40mg/d),不良反应主要为头晕、乏力、心动过缓和低血压;实验组与对照组空腹血糖、白细胞、血小板及肝肾功能均无显著性变化。结论在老年人心力衰竭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有显著疗效。卡维地洛治疗老年人心力衰竭无严重的不良反应。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应用卡维地洛的耐受剂量显著小于目标剂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螺内酯对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血浆脑钠肽(BNP)的影响。方法将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Ⅲ-Ⅳ级)110例,随机分为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各55例,两组在常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小剂量组给予螺内酯20mg/d,大剂量组给予螺内酯60mg/d,经治疗6个月后评价患者的心功能和检测血浆BNP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前后NYHA心功能分级比较均有明显好转(P〈0.01);小剂量组螺内酯治疗前LVEF(31.23±3.61)%与大剂量组螺内酯治疗前LVEF(30.33±3.2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剂量组螺内酯治疗后LVEF(39.37±8.30)%与大剂量组螺内酯治疗后LVEF(45.17±5.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剂量组螺内酯治疗前血浆BNP(973.25±256.23)pg/ml与大剂量组螺内酯治疗前血浆BNP(991.07±211.35)pg/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剂量组螺内酯治疗后血浆BNP(324.12±122.43)pg/ml与大剂量组螺内酯治疗后血浆BNP(200.58±145.11)p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大剂量组螺内酯治疗前后比小剂量组下降更明显,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1%和8.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用药基础上采用大剂量螺内酯可以降低BNP水平,明显改善扩张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5.
殷洪志 《中国基层医药》2014,(11):1682-1684
目的 观察卡托普利联合美托洛尔对慢性心力衰竭(CHF)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60例CHF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和卡托普利+美托洛尔治疗组(B组),观察治疗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检测血清MMP-9表达水平;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hs-CRP表达水平.结果 B组LVEF及LVEDD[(63.21±6.09)%、(58.42±5.73) mm]的改善显著优于A组[(41.13±3.67)%、(66.24±4.24) mm](t=7.62、6.54,均P<0.01);B组MMP-9和hs-CRP[(1.31±0.24) ng/mL、(6.34±0.58) mg/L]水平显著低于A组[(2.23±0.39) ng/mL、(8.31±0.74) mg/L](t=6.82、7.03,均P<0.01).A和B组的有效率分别为36.7%和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6.90,P<0.05).结论 卡托普利与美托洛尔联合治疗对CHF患者心功能具有保护作用,抑制MMP-9和hs-CRP的表达可能是其主要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本研究旨在对瑞舒伐他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探讨。方法选择青海省人民医院自2011年6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CHF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利尿剂、硝酸盐类和ACEI的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10mg/d)治疗。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达到92.5%;对照组总有效率达到72.5%,其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心功能指标参数:LADD、LVESD和LVEF分别为(28.2±4.7)、(35.3±5.7)、(44.9±8.3)mm,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治疗CHF的效果明显,能显著改善并稳定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环磷酸腺苷葡胺(MCA)治疗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6例CHF患者随意分为两组:对照组(n=21)采用常规抗心衰治疗;治疗组(n=25)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上,将MCA120mg加入5%葡萄糖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14d为1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CO)、外周血中心钠肽(BNP)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4d后,LVEF、CO均有所上升,LVDd和外周血BNP、CRP水平明显下降(P〈0.05),而治疗组较对照组LVEF、CO、LVDd和外周血CRP、BNP改善更为明显(P〈0.05);两组心功能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而治疗组总有效率可达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7%,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CA治疗CHF安全、有效,可有效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8.
郑建良 《中国医药》2012,7(2):135-136
目的 观察常规剂量和高剂量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后再通患者心功能的影响,评价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AMI行静脉溶栓后临床判断为再通的患者共45例,将其完全随机分为常规剂量组(22例)和高剂量组(23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在AMI发病24h内开始口服瑞舒伐他汀10 mg/d(常规剂量组)和40 mg/d(高剂量组).治疗第1、4和12周末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第4和12周末行6 min步行试验(6-MWT).结果 治疗第12周末,高剂量组的LVEF、LVFS和6-MWT步行距离均明显高于常规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1±10)%比(40±10)%,(29±8)%比(24±6)%,(313±90)m比(242±74)m,均P<0.05].2组在治疗过程仅少数患者出现轻度不良反应.结论 对AMI静脉溶栓后再通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高剂量瑞舒伐他汀(40 mg/d)早期强化治疗,其心功能的改善优于常规剂量(10 mg/d),并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卡维地洛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卡维地洛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各45例。常规治疗组使用洋地黄、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硝酸酯类等药物治疗,卡维地洛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5mg/d,只要能耐受,尽可能递增到10~20mg/d,疗程24周。每周评定心功能,治疗前、后检查超声心动图,记录不良反应。结果:卡维地洛组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改善(P〈0.01),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收缩末期内径(LVESD)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卡维地洛治疗心力衰竭能改善心功能,改善左室重塑,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钙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脂的影响。方法随机将50例血脂异常的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低剂量瑞舒伐他汀钙治疗组(5mg)和高剂量瑞舒伐他汀钙治疗组(10mg),每组25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8周观察血脂水平变化。结果治疗8周后,二组患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三酰甘油(TG)水平均降低(P<0.01),高密度脂蛋白(HDL-C)升高(P<0.01),高剂量治疗组均优于低剂量治疗组(P<0.05)。结论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钙(5、10 mg)都能有效改善老年缺血性卒中患者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