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分析围产儿死亡原因,明确保健重点。方法:按照围产期Ⅰ标准,对2001年10月1日~2009年9月30日期间我院67例围产儿死亡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我院围产儿死亡率为1.50%,其中发生先天畸形等为围产儿死亡主要原因。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加强婚前检查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2004~2008年丹东市振兴区围产儿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颖 《中国实用医药》2009,4(35):249-250
目的对5年来围产儿死亡原因探讨,明确围产期保健重点,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对丹东市振兴区2004—2008年围产儿死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围产儿死亡率为8.70%。构成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因素是:先天畸形、早产和低出生体质量、原因不明、脐带因素、妊娠合并症、缺氧窒息。围产儿死亡与孕产妇的保健意识、文化程度、身体状况都有相关。结论加大围产期保健力度,提高婚检和孕产期保健意识,提高产前检查质量,提高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意识,加强新生儿期护理,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2008-2010年玉林市妇幼保健院围产儿死亡原因、特点与变化趋势。方法收集2008-2010年玉林市妇幼保健院围产儿死亡监测结果,对病死率、构成比、死因顺位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008年围产儿病死率为2.58%,2009年为2.43%,2010年为2.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围产儿男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围产儿死亡原因居首位的是胎儿畸形占42.98%,依次为脐带因素占19.74%,新生儿窒息占12.28%,孕妇因素占9.65%,羊水因素占6.14%,胎盘因素占3.07%,不明原因占6.18%。结论围产儿死亡原因首位是胎儿畸形,应加强围产保健系统管理,降低围产儿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2008-2010年玉林市妇幼保健院围产儿死亡原因、特点与变化趋势. 方法收集2008-2010年玉林市妇幼保健院围产儿死亡监测结果,对病死率、构成比、死因顺位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2008年围产儿病死率为2.58%,2009年为2.43%,2010年为2.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围产儿男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围产儿死亡原因居首位的是胎儿畸形占42.98%,依次为脐带因素占19.74%,新生儿窒息占12.28%,孕妇因素占9.65%,羊水因素占6.14%,胎盘因素占3.07%,不明原因占6.18%. 结论围产儿死亡原因首位是胎儿畸形,应加强围产保健系统管理,降低围产儿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围产儿死亡原因及其相关因素,提出加强孕期保健降低围产儿死亡的干预措施。方法对2001~2006年分娩的74例围产儿死亡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1—2006年共分娩围产儿8203例,死亡74例,死亡率9.02‰,其中死胎41例(占55.41%);死产3例(占4.05%);畸形引产17例(占22.97%);早期新生儿死亡13例(占17.57%)。围产儿死亡原因顺位为胎儿畸形、母体因素、脐带因素和胎盘因素。影响围产儿死亡的相关因素有:孕产妇的文化素质、孕期接受围生期保健次数和医疗保健人员的技术水平。结论①加强孕产期保健知识的宣传,提高孕产妇文化素质及自我保健意识,自觉接受围生期保健;②开展优生优育咨询,提高孕期监测质量和宫内诊断技术,减少孕足28周畸形儿的治疗性引产数;③提高医疗保健人员诊疗技术水平,加强高危孕产妇的管理和严格遵守高危妊娠转诊制度可以有效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和探讨围产儿死亡情况及死亡原因,以便针对性地改进围产保健工作,提高产科质量。方法 按照围产期Ⅰ标准回顾性分析187例围产儿死亡病历。结果 围产儿死亡率为l7.45‰,死胎占41.71%,死产占l4.44%,新生儿死亡占37.43%。围产儿死亡原因依次为胎儿畸形、早产、脐带因素、胎盘因素、过期妊娠、妊高征、IUGR。结论 开展遗传咨询,预防早产,防止并发症发生,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探讨围产儿死亡原因,以提高围产保健工作质量,降低围产儿死亡比。方法按照围产期I标准,对本院2004年8月至2009年8月围产儿死亡的40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死胎占57.5%,死产占7.5%,新生儿死亡占35.0%。结论加强孕期监护,早期干预孕期并发症,预防早产,防止并发症发生,是降低围产儿死亡比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广州市海珠区围产儿死亡病例中发生出生缺陷的种类及分布情况,探讨出生缺陷对围产儿死亡的影响。方法数据来源于广州市各医院逐季上报的《围产儿数季报表》及汇总至省妇幼保健院的《出生缺陷登记卡》,本研究监测了2004年第四季度-2008年第三季度海珠区各所医院住院分娩孕28-W产后7d的围产儿死亡率和死亡围产儿中出生缺陷发生率。结果监测广州市海珠区5年中围产儿48268例,围产儿死亡病例555例,围产儿死亡率为11.5‰,同产儿死亡中发生出生缺陷的220例,出生缺陷发生率为36.64%,其中胎儿水肿综合征、唇腭裂、脑积水、先天性心脏病和四肢畸形排在死亡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的前5位。结论出生缺陷是导致围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应加强婚前生殖健康教育和医学检查,做好婚前保健,优生及孕产期保健,尽可能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广州市海珠区2006—2010年5年间围产儿死亡原因,为婚前、孕前和孕早期保健的遗传优生咨询与指导提供科学依据,为降低国产儿死亡率提出干预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辖区内各产科医院的的围产儿死亡情况及孕妇基本情况。结果5年问共有围产儿出生63596人,死亡围产儿共614例,死亡率为9.7‰;其中,死胎448例(72.96%),早期新生儿死亡129例(21.00%),死产37例(6.00%);围产儿死亡的前3位死因是出生缺陷225例(36.6%)、胎盘脐带因素131例(21.3%)、母亲孕期疾病59例(9.7%)。结论围产儿死亡中以死胎为主,而导致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出生缺陷。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必须采取综合措施,从加强围产保健意识的宣教、扩大保健的覆盖率,加强和完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进一步提高产儿科医护人员专业水平和B超影像的诊断率等方面着手,尽可能地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贺梅婷  党艳丽  勇强 《中国医药》2013,(11):1627-1628
目的探讨围产儿死亡与病理妊娠的关系。方法对2010年10月1日至2011年9月30日190例死亡围产儿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导致围产儿死亡的病理妊娠情况分类整理。结果病理妊娠是引起围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其中胎儿异常所引起的围产儿死亡占26.3%(50/190)、脐带异常占25.3%(49/190)、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占21.0%(40/190)、胎盘异常占11.6%(21/190)。结论胎儿畸形、脐带异常、子痫前期、胎盘异常等病理妊娠是导致围产儿死亡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1.
围产儿死亡率是衡量围产保健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焦作市妇幼保健院通过对焦作市2010年的围产儿死亡原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探讨其干预措施,以提高围产保健工作质量,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1资料与方法1.1资料2010年焦作市辖各县、区妇幼保健院上报的围产儿死亡表及监测报表。标准按照WHO规定围产期,即妊娠满28周(胎儿体重达到1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即孕36周后至胎儿出生24小时内围产儿死亡原因及其影响因素,制定正确的对策和相应的措施,以利于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以三级保健网为依据,依据本区1999年至2003年各监测点的围产儿死亡报告卡及围产儿死亡评审记录,围产儿死亡共526例,其中孕36周后至胎儿出生24小时内围产儿死亡175例,占33.3%,进行死亡原因及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围产儿死亡原因排位,前3位分别为先天畸形、脐带因素、出生窒息,影响的因素主要有孕妇的保健意识,孕期的监测,其次是区、乡镇级医疗保健人员的知识技能问题和管理问题。结论先天畸形是本区围产儿死亡首要原因,因此,应采取积极干预措施,加强保健知识宣教和孕期的监测,有效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为了有效地提高我院的围产保健工作质量,最大限度地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将1999-2001年的围产儿死亡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为了有效地提高我院的围产保健工作质量,最大限度地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将1999-2001年的围产儿死亡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1999-2001年我院妇产科报出的围产儿死亡报表。 1.2 方法 统计法采用WHO规定的围产期Ⅰ标准,即妊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围产儿死亡原因及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措施.方法 对1991年1月~2005年1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273例死亡围产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围产儿死亡率为12.3‰,死胎率为61.5‰,死产率为14‰.结论 加强孕期保健、规范系统产前检查及监护、积极预防治疗妊娠并发症、防治早产、实施正确的新生儿窒息复苏方法是降低国产儿死亡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北京市东城区辖区户籍人口1987~2012年围产儿死亡情况,探讨围产儿死亡的主要死亡情况及变化,为制定干预措施,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北京市东城区户籍人口在1987~2012年期间出生的772例围产儿死亡发生及构成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前13年及后13年的围产儿死亡率及死因进行比较。结果:北京市东城区户籍人口26年间总生围产儿98692例,围产儿死亡共772例,围产儿死亡率为7.82‰;其中,死胎341例(44.17%),死产58例(7.51%);早期新生儿死亡370例(47.93%),围产儿死因顺位依次为胎儿畸形、胎死宫内、脐带胎盘因素、母亲孕期疾病、宫内感染等。胎儿畸形和胎死宫内为围产儿死亡的主要死因。结论:北京市东城区辖区户籍人口1987~2012年围产儿死亡率整体呈下降趋势;近三年围产儿死亡率最低为2.64‰,已处于发达国家水平。要继续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必须加强孕期管理,采取适当干预措施,避免出生缺陷儿进入围产期,同时加强围产期监护,提高产科质量,积极防治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总之,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必须采取综合措施,从加强围产保健知识的宣教、扩大保健的覆盖率,加强和完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尽可能地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唐召秋 《首都医药》2009,(12):39-39
目的探讨围产儿死亡原因,采取干预措施,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对平度市2006年-2008年318例围产儿的监测报告及死亡卡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年来围产儿总数为39500例,围产儿死亡318例,平均死亡率为8.05‰。胎儿畸形是3年来死亡顺位第1位。结论胎儿畸形是导致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因素,做好遗传咨询、产前筛查、产前诊断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围产儿死亡原因,采取干预措施,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 对平度市2006年~2008年318例围产儿的监测报告及死亡卡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年来围产儿总数为39500例,围产儿死亡318例,平均死亡率为8.05‰.胎儿畸形是3年来死亡顺位第1位.结论 胎儿畸形是导致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因素,做好遗传咨询、产前筛查、产前诊断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733例围生儿死亡与保健因素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玉璘  李丽琴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21):2903-2903
目的:本文通过733例围生儿死亡与保健因素关系的资料分析,总结经验,指出围生儿保健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今后工作重点。方法:收集10所县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2002、2003、2004年围生儿死亡报告卡进行分析。结果:围生儿死亡率17.14‰,其中死胎占46.02%、死产15.57%、早期新生儿死亡占38.41%。死亡原因与产前保健、产前诊断、产科的急救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结论:提示降低我市围生儿死亡率的工作重点应在农村,提高孕产妇系统管理质量、提高产前畸形儿筛查和新生儿急救措施是降低围生儿死亡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朱卫仙  吴俊 《中国基层医药》2014,(19):2993-2994
目的:探讨影响建德市围产儿死亡的原因和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3年建德市各医院妇产科的围产儿死亡调查情况表,对不同死亡情况、新生儿死亡原因及不同因素对围产儿死亡的影响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建德市2009-2013年出生围产儿17375例,围产儿死亡132例,占7.60%,其中死胎占70.45%,死产占3.79%,新生儿死亡占25.76%;132例死亡围产儿中,先天畸形43例,占32.58%;早产26例,占19.70%;脐带异样16例,占12.12%;胎盘异常15例,占11.36%,羊水异常7例,占5.30%;患新生儿疾病6例,占4.55%;其他原因19例,占14.39%;出生地点、母亲孕期患病、父母吸烟、家庭经济情况和父母文化程度是影响围产儿死亡的因素。结论加强孕期保健和健康教育,对可能的风险因素进行及时有效的干预,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