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夏渝林 《时珍国医国药》2001,12(10):930-931
目的:探讨中西结合理论建立的理想切入点。方法:分析西医学对“风湿热”、中医学对“痹证”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的异同点。结果:西医学先进的检测手段和技术,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独特的优势;而中医学的辨证论治。遣方用药对许多疑难杂证的治疗也独具特色。结论:西医的现代诊断检测技术与中医的系统理论并重,有利于促进中西医结合。  相似文献   

2.
中医和西医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医学理论体系,但提高临床疗效、阐明生命活动本质、为全民健康服务是共同点,也是中西医结合的基础.中西医结合医学定义为"综合运用中医学和现代医药学的理论与方法,以及在中西医结合研究中不断创造的中西医结合理论与方法,研究人体结构与功能、人体与环境(自然与社会)关系等,探索并解决人类健康、疾病及生命问题的一门医学".  相似文献   

3.
目的:构建创新的中西医结合医学基础理论体系是一个跨世纪的世界性难题,西医学理论以现代科学的还原论哲学观为指导,中医学理论则注重整体观、联系观,倾向于系统论的哲学观。哲学是一切科学之母,医学的发展与医学哲学观的引导息息相关,中西医结合医学创新理论的构建需要以新的医学哲学观为基础。"元衡论"的观点融合了中医学理论系统论观点与西医学理论还原论观点,有着平衡观、整体观、联系观、单元结构观等内涵,同时注重宏观与微观、整体与局部、结构与功能的内在联系与辨证统一,可以作为一种新的医学哲学观,用于构建中西医结合创新理论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4.
<正>中西医融合就是从中医理论基础与西医理论基础层面真正意义上的结合,使中医与西医相融合,产生一个新的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中西医结合是中国的特色性医学学科,中医学与西医学是从不同角度研究人体的科学,探求二者的结合之处。中医主讲望、闻、问、切,它是中医用语,是中医诊断疾病的方法。望是观察病人的发育情况、面色、舌苔、表情等;闻是听病人的说话声音、咳嗽、喘息,并且嗅出病人的口臭、体臭等气味;问是询问病人自  相似文献   

5.
中医学、西医学和中西医结合医学并存是我国医学发展进程中的过渡时期,最终中医学和西医学要殊途同归,形成新的较为完美的中西医结合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理论体系中涵盖了中西医学的优势和精华,是中医学和西医学的传承、创新和发展。中西医结合医学终将成为我国主流医学。  相似文献   

6.
禤国维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难点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如何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优势和特色,有效减轻激素毒副作用,有效处理狼疮性肾炎,正确评估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等方面介绍了禤国维教授论SLE中西医结合治疗的难点与对策。强调SLE中、西医治疗有很多结合点和共同点,是探讨现代中西医结合途径和思路的良好病种。  相似文献   

7.
试比较中西医结合的几个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西医理论及思维方式入手,比较了当前中西医结合最常见的几个方向:用西医的方法来发展中医理论,用西医的方法评价中医疗效,以中药西用作为中西医结合的目标,及以西医治疗作为中西医结合的基础等,认为中西医结合,应当是运用西医的手段明确诊断,了解患者预后评估乃至西医各种治疗方案的疗效,以便识别西医治疗疗效不确切或副作用较大的患者,并为之制定出恰当的中医治疗方案,使中西医结合达到最优疗效,从而降低医疗费用,提高医疗保健水平.  相似文献   

8.
中药复方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增效减毒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养阴清热中药复方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比较方法,将90例SLE患者分为中医组、中西医结合组、西医组,每组各30例,中医组予养阴清热中药复方,西医组予环磷酰胺(CTX),中西医结合组予中药复方联合CTX治疗,疗程6月,对患者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进行观察。结果总有效率分别为:中医组96.70%,中西医结合组93.33%,西医组80.00%(P〉0.05)。3组在治疗蛋白尿方面均有疗效(P〈0.05,P〈0.01),中西医结合组疗效优于西医组(P〈0.05)。中西医结合组及西医组升高白细胞作用优于中医组(P〈0.05)。3种疗法均有升高血红蛋白作用(P〈0.01)。中西医结合、中医、西医治疗均能降低血沉(P〈0.01,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及中医治疗均能降低抗双链DNA抗体(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升高C4(P〈0.05)。结论养阴清热中药复方具有免疫抑制作用,联合CTX治疗SLE能起到增效减毒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刘天阳  黄传兵 《辽宁中医杂志》2019,46(12):2501-2503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为慢性难治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中医病机亦复杂多变。目前西医治疗以免疫抑制剂和激素为主,以期达到疾病缓解状态,此类药物长期使用副作用明显,且撤减困难。我们提出结合"间者并行,甚者独行"理论治疗SLE,尤以合并较多难治并发症的患者为著,均获得长期满意疗效。采用中西医有机结合治疗,相得益彰,为治疗SLE打开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王华楠  毛兵  李宁 《河北中医》2012,34(4):639-640
中医学与西医学在不同的理论体系下的不同的思维方法、哲学认识方法以及文化背景,是影响中医学教学的重要因素.大多数西医院校将中医学列为临床课程,中医学一般在第3学年,与西医的一些临床课程同时开课.对于系统学习了西医理论基础的学生来说,已经较全面地接受了西医理论,形成了较稳定的现代医学模式和思维方法.中医学基础的思维方法、哲学文化背景的缺失以及中西医思维方法的巨大反差与碰撞是学生接受中医理论的一大难关,学生对于中医抽象的阴阳五行和独特的脏腑学说等理论和专业术语难以理解和接受,并且学习中医时常有先人为主的思想,往往习惯性地应用现代医学的思维方法、医学模式去机械的论证中医理论的内涵,以人体形态学结构实体为原型去对照以人体功能态为模型的中医学.  相似文献   

11.
心肾相交包括心肾水火相交、心肾阴阳相交、心肾之气相交三个方面的内容,其具体实现途径是心肾之气的升降相交,在此过程中心肾阴阳和水火完成各自的相交。这三个方面任何一方面的平衡协调关系被破坏,均会导致心肾不交的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分析临床带教中带教老师影响带教质量的因素,寻找改进带教质量的对策。方法:采取护士长及带教组长提出的方法、设置医生问卷调查和开座谈会听取护生的意见等,以全面详细的了解临床带教情况。结果:调查结果显示带教老师工作中存在着带教老师只是层次偏低、用力过大、专业思想不稳定、带教内容缺乏规范等问题。结论:带教老师应有责任心、基础理论知识扎实、临床经验丰富、擅长归纳总结的高年资护士担任。并与科实通过加大带教老师培训力度,建立资格带致制度,规范带教内容及带教制度的实施并与被带教人员建立良好的关系,形成教学相长的局面,提高临床带教质量。  相似文献   

14.
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总概括,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它是中医学对生命最本质的理解。人体是以脏腑系统为核心的有机整体。唯有各脏腑都运作正常才能神情精彩。因此,正确理解神与脏腑的关系非常重要。笔者认为神与脏腑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哪一脏主神,而是以脏腑为核心,诸脏腑协同作用,为神提供物质基础、调摄、控制等。心-脑-肾为神的调节脏腑,此三脏既有神之源、又有藏神之府、亦有调神之枢;而脾胃又为神的表现提供物质基础。因而在诸脏腑中神又与心、脑、肾、脾关系尤为密切。  相似文献   

15.
青霉素类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抗菌素之一。青霉素的毒性虽极低,但最易引起过敏反应,严重的过敏性休克如抢救不及时会有死亡的危险。近年来,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发生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特别是在使用的过程中。为发挥其优势,达到安全用药之目的,故再将青霉素的过敏反应及防治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6.
杜宝英 《河南中医》2005,25(11):12-13
脾胃,人体中焦之脏腑,承上启下,受纳运化,长养全身。然而其诸多功能,无一不与升降有关,故本文试从体现中医特色的整体观念这一角度出发,对其形成内容和意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任脉、冲脉概念的形成与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龙祥 《中国针灸》2002,22(8):9-17
通过史学研究的方法对“任脉”“冲脉”概念的形成及演变过程进行了系统的考察,并分析其演变的原因,从而能更准确地理解任脉、冲脉学说正确评价其价值,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肝郁证与血糖、并发症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衡先培 《光明中医》2001,16(2):15-17
目的 :初步探讨肝郁证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用记分的方法将就诊的 2型糖尿病患者区分为肝郁证 ( 46例 )与非肝郁证 ( 2 4例 ) ,同时对眼底视网膜、尿蛋白、足拇趾音叉震动觉及空腹血糖作检测 ,在两组间作比较研究 ,并对肝郁证组患者肝郁证积分与空腹血糖作了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结果 :肝郁证组糖网病、尿蛋白及音叉震动觉异常的发病率都高于非肝郁证组 (但P >0 0 5) ,空腹血糖肝郁证组显著高于非肝郁证组 (P <0 0 0 1 ) ,肝郁证积分与空腹血糖值呈显著正相关 (γ =0 52 3,P <0 0 0 1 ) ,回归方程为 ^Y =4 2 2 4 +0 566x。结论 :肝郁对糠尿病及其并发症有明显影响。提示在临床治疗糖尿病时 ,应注意对肝郁证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徐联 《光明中医》2010,25(12):2365-2367
目前,在运气学说预测气候与实际气候的印证性研究方面,存在较大分歧;在运气学说预测与实际疫病流行的比对研究方面,也存在相关、不相关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该文提出:研究运气学说中气候变化的成因,必须突破"七政"。研究运气学说中气候相关性疾病的成因,必须突破"七要素"。将研究重心放在对运气学说的理论内涵研究,尤其是研究对象的拓展及运气学说在疾病的诊断、治疗方面的运用上来。  相似文献   

20.
试论脾胃学说与妇科崩漏发病机理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脾胃学说起源于《内经》、《难经》,及至李东垣著《脾胃论》之后发展成为这一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脾胃学说认为:人赖天阳之气以生,而此阳气须化于脾胃;人赖地阴之气以长,而此阴气须化于脾胃;人赖阴精之举以寿,阴精也必源于脾胃;人赖营气之充以养,营气也必统于脾胃。可见脾胃为气血生化之主要来源,其在精气升降、阴火潜戢中具有枢纽作用,并且“脾主衰血、温五脏”,其对人体脏腑、四肢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