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现代医学院校开设医学仪器课程势在必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裘定心 《医疗装备》2001,14(11):37-38
本文通过对现代医学的发展离不开医学仪器设备,缺乏医学仪器知识影响医疗事业发展和开设医学仪器课程有利于医学科学发展,逐步实现与国际接轨,以及开设医学仪器课程完全可行,事半功倍等问题的论述,阐明了在现代医学院校开设医学仪器专业或课程的必要性,优越性和可行性。呼吸我国的医学院校应不失时机地开设医学仪器专业或课程,为培养符合医学现代化需要的新一代的高等医学人才奠定必不可少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USB在便携式医学仪器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医学模式发展的需要,本文主要从便携式智能医学仪器的角度出发,对USB接口技术的发展、特点、现代医学仪器的发展现状及USB在便携式医学仪器的应用前景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医学检验仪器故障的分析,使操作人员或维修保养人员对医学检验仪器的故障情况有进一步的了解,达到正确操作、正确维修保养,使医学检验仪器能高精度正常运转。  相似文献   

4.
当代医学发展的要素为医疗、护理和电子技术,三者缺一不可。随着电子技术在医学中的广泛应用,医学仪器的性能越来越先进,功能也越来越完备,在医院中所处的地位也就更重要,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一个医院医疗设备的水平代表了医院的医疗水平。因此,如何更好地发挥医学仪器的作用,使之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就成为每个医院面临的重要课题。下面,结合我院仪器使用情况,谈几点认识上的误区及对策。1 重医轻工由于教育体制的问题,国内医学高等教育普遍缺少理工科的内容,这就限制了医护人员的知识结构,尤其缺乏工程技术的专业知识,这必将…  相似文献   

5.
医学检验专业培养模式重在医学检验技能,而带动和支撑医学检验技能发展的动力主要是医学检验仪器,而仪器的正确使用和维护又决定着医学检验的质量。目前医学检验专业的教学中都忽视了医学检验仪器的环节,使用单位普遍反映医学检验专业毕业生缺少对检验仪器的了解,更谈不上对仪器进行维护和保养。如何在从优化医学检验专业课程体系、加强师资培养、与企业互动教学中突出临床实验仅器技能教学等方面进行检验仪器教学模式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为了促进医学仪器不断发展,保障医学仪器在医院科研、教学、临床应用的正常运行,推动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医学工程人员应不断学习、加强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7.
针对医学仪器的开发、应用特点,阐述了含计算机的医学仪器由于硬件选择与配套、操行系统选择与应用、软件开发以及操作系统的配套性影响,给医学仪器的稳定性带来的不良影响。提出了应该从硬件、操作系统和软件开发,以及防止电磁干扰等多方面着手解决该类仪器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医学仪器生产厂应当更注重提高仪器的稳定性,确保仪器发挥应有的效能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简述了开关电源的发展过程、发展趋势、分类原理及开关电源在医学仪器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在阅读医学仪器相关书籍和文献的基础之上,密切结合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医药装备专业的教学实际,较为全面和系统地总结和归纳相关医学仪器的特点及故障出现的规律,对于进行"医学仪器维修方案设计"有很大指导意义,并对医药装备专业相关课程的教学起到指导作用,用更简洁和有效的维修方案排除医学仪器的故障。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嵌入式系统应用对象——医学仪器应用特性的基础上,研究了基于嵌入式系统的医学仪器的软硬件平台的设计,重点讨论了嵌入式处理器、嵌入式操作系统、应用程序的开发。  相似文献   

11.
植入性医疗器械的安全使用已经成为医院管理中的难点和重点。因此,如何对植入性医疗器械进行全程追溯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健康和安全,而在医院植入性医疗器械管理中引入条形码技术恰好能解决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消毒供应中心对复用器械清洗灭菌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9,他引:16  
目的对复用医疗器械清洗灭菌的研究。方法对432件外科手术器械随机分成4组,手工清洗回收的器械与全自动清洗机清洗相结合,做隐血试验和复用医疗器械洗涤残存血污检测。结果使用多酶清洗液后隐血试验结果要比未使用前效果好,对有机物污染或污染物已变干的医疗器械用多酶清洗液浸泡>2 min可达到清洗效果。结论对污染血污的复用医疗器械的清洗彻底是保证消毒和灭菌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现状与技术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据显示,我国医疗器械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如何抓住机遇,快速发展和创新是我们亟待解决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14.
检验科仪器维修保养的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检验医学的不断发展,检验科临床检验的自动化也催生了各种检验仪器的管理问题,提出了在检验科设立专职的仪器管理人员,全面负责科室仪器的维修保养,解决了仪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促进了检验科的仪器管理标准化、科学化、制度化、现代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分析我国各省份中医药基本医疗保险政策的构成特点与问题,为中医药基本医疗保险政策的完善和优化提供参考。方法:从政策工具视角出发,结合政策工具—政策发展过程两个维度,采用内容分析法对2011—2023年省级中医药基本医疗保险政策文本进行量化研究。结果:纳入93份政策文件,累计编码487条。从政策工具维度来看,内部子工具涵盖主题丰富,但对其关注程度存在差异;从政策发展过程维度来看,各环节也呈现出离散态势,显示出以政策规划和政策实施占主导的特征。结论:优化政策工具运用组合,构建协调平衡的政策工具架构;统筹规划中医药医保政策发展过程,彰显中医药特色优势;重视维度间政策协同性,强化中医药医保政策执行力度。  相似文献   

16.
手术室外来器械的使用与管理现状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湖南省各医院手术室外来器械的使用与管理情况,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在该省手术室年会期间,采用实名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参会人员进行调查。结果接受调查的21所三级医院及38所二级医院,其月手术量均〉200台,每月使用外来器械达十余台次至几百台次不等;每所医院同期接受3~8家医疗器械厂商提供的器械。在外来器械的使用与管理中,相关人员的培训及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等方面都存在交叉感染的潜在危险。结论医院手术室外来器械的使用与管理中存在很大的感染风险,需要加强监督并规范管理。  相似文献   

17.
2种不同清洗方法对复杂器械的清洗效果比较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复杂医疗器械的有效清洗方法,提高清洗质量,保证灭菌效果,控制医院感染。方法选择供应室回收的中度污染器械500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齿类器械150件,管腔器械100件。观察组采用手工配合多酶超声机清洗,对照组采用流动水手工清洗,比较2组清洗后的洁净度合格率和隐血试验阳性率。结果观察组清洗后齿类器械和管腔类器械的洁净度合格率分别为98.67%和98.00%,隐血试验阳性率分别为0.67%和1.00%;对照组清洗后齿类器械和管腔类器械的洁净度合格率分别为78.67%和70.00%,隐血试验阳性率分别为28.67%和34.00%;上述指标,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即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复杂的医疗器械,采用手工与多酶超声机清洗效果理想,提高了清洗质量。  相似文献   

18.
介绍目前在临床上广泛使用的各类医疗仪器以及相关技术方法的新进展,结合目前生物医学工程相关学科的发展说明了医疗仪器发展的新特点。并预测今后10年医疗仪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电磁干扰对医疗设备的影响及解决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健 《医疗设备信息》2006,21(8):100-101
随着医院对各类医疗精密仪器日益信赖的今天,我们对这些仪器在使用维护工作中的防干扰、防电磁污染越来越重视.干扰轻则使输出结果不准确,重则仪器无法使用,最大程度的抑制干扰是临床工程师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将着重介绍对医疗设备造成干扰的几种情况,以及抗干扰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不同清洗方法对腹腔镜器械的清洗质量,确保器械的清洗质量。方法将使用后的腹腔镜器械分为非管腔器械和管腔器械两类,分别采用传统手工清洗方法(A)、手工清洗+超声波清洗(B)、手工清洗+全自动清洗消毒器(C)三种清洗方法进行处理,运用三磷酸腺苷(ATP)生物荧光检测法检测器械的清洗质量。结果 A、B、C三种方法清洗腹腔镜非管腔器械合格率分别为78.75%、95.71%、96.00%,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453,P0.001);方法B和方法C清洗非管腔器械合格率高于方法A (P0.016),方法B和方法C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6)。A、B、C三种方法清洗腹腔镜管腔器械合格率分别为76.47%、98.75%、91.55%,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087,P0.001);方法B和方法C清洗管腔器械合格率高于方法A (P0.016),方法B和方法C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6)。结论手工清洗+超声波清洗、手工清洗+全自动清洗消毒器对使用后的腹腔镜器械清洗效果均优于传统手工清洗方法,前两种方法能有效保证器械的清洗质量,有利于保障患者的手术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