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①目的探讨椎体高度和椎间盘间隙的准确X线测量方法.②方法将30例成人干燥第3腰椎骨,摄腰椎后前位和侧位X线片,再将近片侧涂钡后分别摄后前位和侧位片,比较涂钡前后的椎骨X线片.③结果上位椎体下面的致密线与下位椎体上面的淡影线,或上位椎体下面的淡影线与下位椎体上面的致密线之间的距离为椎间盘间隙,而同一椎体上、下面间的致密线与淡影线间的距离为椎体的高度.④结论椎体高度和椎间盘间隙准确的X线测量对于椎体和椎间盘病变的影像学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颈椎椎间盘与椎体高度比值的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吕宏  李家顺  贾连顺  谭军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0,21(9):873-873,883,893
颈椎间盘退变是颈椎病发生与发展的主要因素 ,而颈椎病明显的形态学改变是颈椎间盘高度的降低。鉴于下颈椎椎体的高度基本恒定不变 ,为充分显示颈椎间盘高度降低的程度 ,作者引入了颈椎椎间盘与椎体高度比值这个指标 (颈椎间盘 -椎体高度比 :高度 C2~ 3+C3~ 4+C4~ 5 +C5~ 6 +C6~ 7/高度 C3+C4+C5 +C6 +C7)。本研究试图探讨该指标在正常成人与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间的差异及其临床意义。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院收治的脊髓型颈椎病 5 0例为颈椎病组 ,男性 ,年龄 5 0~ 6 0岁 ,平均 5 7.8岁。所有患者均术前摄颈椎正、侧位片 ,…  相似文献   

3.
目的 本主要通过X线及CT测量,探讨椎间盘高度及腰椎曲度对退变性腰椎滑脱程度的影响。方法 共收集了56例40岁以上,有下腰痛病人,其中L^4/5椎体滑脱病人26例,通过测量椎间隙的高度、腰椎的生理曲度和椎体滑脱的程度,进行对照分析计算其相关性。结果 腰椎曲度的变小与L4/5椎间盘高度的降低相关,并与滑脱的增大相关。结论 L4/5退变性滑脱的病人中L4/5间隙越窄时腰椎生理曲度越直,腰椎滑脱的程度越大。  相似文献   

4.
5.
目的:回顾脊椎结核的X线诊断及提高脊椎结核的早期诊断水平。方法:结合临床采用X线摄影术,拍正侧位片及复查片,并根据其病变表现总结分型。结果18例中,(1)骨质破坏18例,其中边缘型11例、中心型4例、韧带下型2例,附件型1例;(2)脊椎变形8例;(3)椎间隙狭窄12例;(4)椎间隙增宽3例;(5)椎体楔形变11例;(6)寒性脓肿形成2例;(7)骨桥及新骨形成4例。结论:分析脊椎结核的X线表现,脊椎间隙增宽,是有助于诊断脊椎结核病变的早期征象之一。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X光机透视及CT监视下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在X光机及CT监视下行经皮单侧椎弓根入路向椎体内穿针注入骨水泥,手术前后疼痛应用视觉模拟分级法(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结果:66例82个椎体PVP均获成功,手术时间每个椎体平均30 min,术后VAS(2.8±0.15)分。56例术后随访3~35个月,胸腰背疼痛无再发及加重,椎体高度无明显变化,相邻椎体未见骨折。结论:X光机透视监视及CT引导下经皮PVP定位准确,操作时间短,能迅速缓解疼痛,恢复椎体高度,增加脊柱稳定性,对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测量颈椎病患者椎间盘高度,提出颈椎间盘退变过程中椎间盘高度的3种状态。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5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6例颈椎病患者,测量侧位X线片上C2~7椎间盘高度。根据Pfirrmann评分将患者分为3组:解剖高度组(Pfirrmann评分Ⅰ~Ⅱ级)、自然高度组(Pfirrmann评分Ⅲ级)和病理高度组(Pfirrmann评分Ⅳ~Ⅴ级),比较分析3组椎间盘高度的差异。结果 96例患者平均年龄为(53.4±19.6)岁,男性57例,女性39例;59例诊断为脊髓型颈椎病,25例为神经根型颈椎病,12例为混合型颈椎病。解剖高度组椎间盘平均高度为(7.7±1.2)mm,自然高度组为(7.1±0.9)mm,病理高度组为(5.9±1.0)mm,3组比较及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C3~4、C4~5、C5~6、C6~7椎间盘解剖高度和自然高度、自然高度和病理高度的cut-off值(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45 mm(0.62,0.65)、6.95 mm(0.63,1.00),7.75 mm(0.49,0.85)、6.10 mm(0.89,0.43),7.75 mm(0.59,0.77)、6.95 mm(0.66,0.91)和7.85 mm(0.61,0.89)、5.95 mm(0.86,0.73)。结论 颈椎退变过程中,椎间盘高度有解剖高度、自然高度(退变高度)和病理高度3种状态。颈椎病前路手术时应关注术前椎间盘高度,撑开至自然高度为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在退变性腰椎滑脱(LDS)中全腰椎椎体及椎间盘形态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以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某院CT诊断的LDS(L4)患者为研究对象(滑脱组),随机挑选60例,其中男30例,女30例,年龄51~89岁,平均(67.9±7.5)岁,以性别和年龄匹配无LDS的60例受检者为对照组,其中男30例,女30例,年龄45~85岁,平均(64.6±9.6)岁.在CT图像正中矢状位上,分别测量腰1-5椎体(前柱 、中柱 、后柱)的高度(VBH)、椎间盘(前 、中 、后)的高度(IVDH)、腰椎前凸角(LLA)、椎间盘的角度(IVDA);在CT图像横轴位上,分别测量腰1-5椎体上 、下终板的长度(BVL)和宽度(VBW).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滑脱组与对照组间各测量值的差异.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全腰椎椎体及椎间盘的角度与LDS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女性LDS椎体的变化:L1 VBH中柱 、L3 VBH前柱和中柱高度变矮,L5下终板的VBL变长,L2上 、下终板以及L3上 、下终板的VBW变宽,L5 LLA变小;椎间盘的变化:L1/2后份IVDH、L2/3后份IVDH、L3/4后份IVDH、L4/5前份及中份IVDH、L5/S1前份及中份IVDH变矮.L1/2 IVDA、L3/4 IVDA变大 、L5/S1 IVDA变小.男性LDS中椎体的变化:L3 VBH中柱高度变矮,L2上 、下终板以及L3上 、下终板的VBW变宽,L1 LLA变小,L4 LLA变大;椎间盘的变化:L3/4中份及后份IVDH、L4/5前份 、中份及后份IVDH、L5/S1前份IVDH变矮.L2/3 IVDA变大 、L4/5 IV-DA变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DS与L4 LLA、L2/3 IVDA、L3/4 IVDA、L5/S1 IVDA有显著性相关关系,回归系数分别为0.718、1.330、0.900、1.093.结论 L4 LLA、L2/3 IVDA、L3/4 IVDA、L5/S1 IVDA的变化与LDS的发病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11.
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 ,尤其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更为常见 ,是引起腰腿疼的常见病因。青岛医学院统计 50 0例腰腿疼病人中腰间盘突出症占 1 8.0 % ,Anderson(1 971 )统计1组腰腿疼病人中腰间盘病变占 1 2 .2 % ,本文收集 1 1例近几年笔者诊断并治疗的椎间盘突出症 ,效果满意。为增加对本病X线诊断的认识 ,提高中医对本病的治愈率 ,结合文献复习加以回顾性的分析。1 一般资料1 .1 性别与年龄 男性 6例 ,女性 5例 ,年龄从 2 3~ 70岁 ,以 30~ 47岁者居多。1 .2 病程  0 .5个月~ 1 0年 ,以从事体力劳动者居多。1 .3 主要症状…  相似文献   

12.
报告149例VPMN,根据软骨结节的部位将其分为四型:上缘正中型,上缘偏侧型,下缘正中型及下缘偏侧型。另外,对39例摄有腰椎正侧位征者进行了CT-X线对照分析,发现平片对椎体后下缘软骨结节的显示能力明显高于对后上缘者。  相似文献   

13.
14.
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在中年以后的发病率是相当高的,年龄在40岁以上的人多半有颈5~6颈6~7颈椎的椎间盘变窄和骨刺形成,笔者通过埘平均年龄在50岁以上健康成人的X线调查,其中48%发现颈椎间盘退行性变,然而在X线片上具有椎间盘变性的病人,也可以无临床症状;相反具有脊髓压迫症的病人,也可能只有很轻X线变化。这种症状与X线  相似文献   

15.
16.
17.
老年人腰椎退行性变260例X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资料调查,我国到2020年每4个人就有一位老年人,老龄问题将会在未来社会更加突出。腰椎退行性变是老年人的常见病之一,现就我院2002~2003年260例门诊病人腰椎退行性变患者结合临床、X线平片加以分析,以提高对腰椎退行性变的认识和诊断水平,及如何减缓“衰老”的速度,提高老年人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8.
椎体压缩性改变在脊椎X线拍片后容易观察到 ,由于病因复杂 ,阅片时需认真分析骨质及周围软组织改变的情景并结合病史做出诊断。笔者对 175例椎体压缩性改变病例进行了分析总结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材料 全组男性 98例 ,女性 77例。年龄4~ 79岁 ,平均 4 8.6岁。病变部位 :腰椎 112例 ,胸椎 38例 ,颈椎 7例 ,复合病变 18例。有局部症状者16 8例。病变部位疼痛 15 7例 ,脊柱畸形 33例 ,双下肢感觉障碍 4 6例 ,脊背麻木 2 9例 ,体温升高 39例 ,周围软组织肿胀 15例。1.2 主要X线表现 椎体外型呈不同程度的压缩性改变 ,其中溶骨…  相似文献   

19.
李榜印 《吉林医学》2010,31(2):181-182
目的:回顾脊椎结核的X线诊断及提高脊椎结核的早期诊断水平。方法:对18例脊柱结核患者结合临床采用X线摄影术,拍正侧位片并复查,根据其病变表现总结分型。结果:骨质破坏18例,其中边缘型11例,中心型4例,韧带下型2例,附件型1例;脊椎变型8例;椎间隙狭窄12例;椎间隙增宽3例;椎体楔形变11例;寒性脓肿形成2例;骨桥及新骨形成4例。结论:分析脊椎结核的X线表现,脊椎间隙增宽,是有助于诊断脊椎结核病变的早期征象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脊椎结核X线表现,探讨脊椎结核X线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脊柱结核临床和X线表现。结果:脊椎结核好发于脊柱胸、腰段,常使2个以上椎体受累,主要X线表现为:1椎体破坏;2椎间隙变窄;3椎旁软组织肿块和脓肿;4脊柱生理弧度改变。结论:熟练掌握其X线特点及临床病理改变是诊断本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