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白血病并院内感染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病人(AL)院内感染的临床特点、感染种类及治疗方法。②方法回顾性分析188例AL并院内感染病人的临床资料,对其感染率、感染部位、病原微生物种类及易感因素等进行分析。③结果院内感染占同期住院病人的63.5%,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感染率高于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感染部位以呼吸道、口腔、肛旁最多见;病原微生物以细菌最常见,真菌、病毒次之;在易感因素中,粒细胞减少症及其持续时间、病人年龄、AL类型、住院时间长短及空气层流与感染有关。④结论AL病人易发生院内感染,且感染与多种因素有关,有效地预防感染是降低AL病人病死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急性白血病患者院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病原株特点。方法对778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统计分析其院内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778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中发生院内感染276例,感染率为35.48%,例次感染率为48.84%,感染部位以呼吸道、血液、口腔为主。住院天数、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是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多对亚胺培南及阿米卡星敏感。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是院内感染的易感人群,以革兰阴性杆菌感染为主,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缩短粒细胞恢复时间及合理使用抗生素,可有效降低院内感染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儿科病人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2003年1月至2003年12月间我院儿科住院病人750例的医院感染情况。结果:儿科医院医院感染率为3.07%,感染例次率为3.33%;感染部位依次为上呼吸道、胃肠道、下呼吸道、泌尿道、皮肤软组织;婴幼儿医院感染率高于其他年龄组;病原微生物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院内感染患儿住院天数高于无院内感染者。结论:儿科医院医院感染与年龄、病原微生物、部位分布、抗生素的使用、住院天数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合并院内感染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及病原菌种类和耐药情况,为院内感染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急性白血病患者1758例,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患者院内感染的部位、病原体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758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中发生院内感染的有658例,感染率为37.42%,感染827例次,例次感染率为47.04%,感染部位以呼吸道,口腔、血液为主,住院天数及中性粒细胞缺乏时间为发生院内感染的独立因素,感染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基本均对亚安培南敏感。诱导缓解的患者真菌感染比例高于未化疗及巩固治疗患者。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院内感染率高,为有效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在保证治疗原发病同时,应缩短住院与中性粒细胞缺乏时间,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5.
263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合并感染临床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合并感染的发病率、易感因素及感染的好发部位。方法回顾性分析263例次急性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急性白血病合并感染发生率56·3%,其中院外感染率占61·5%,院内感染率占38·5%。致病菌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及革兰阴性杆菌为主。易感因素与患者年龄、粒细胞减少、化疗药物及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有关。感染部位以上呼吸道最常见。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感染的发生率较高,当患者出现发热时应警惕感染的发生,尤其对儿童、老年人和粒细胞缺乏者,在治疗过程中应采取保护措施,给予支持治疗,尽早使用广谱高效抗生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急性白血病(AL)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特点和易感因素.方法 对86例急性白血病患者院内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6例病人发生52例感染.感染部位以呼吸道口腔粘膜最多见.感染病原菌主要为G-菌和真菌.大剂量化疗、白细胞减少、广谱抗菌素使用、住院时间延长,是院内感染的易感因素.结论 急性白血病患者,应加强监护.中性粒细胞< 2.0×109/L 者,注意保护性隔离.应强调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7.
急性白血病患儿医院感染172例调查吴良霞,徐家丽,潘家华,侯春莲急性白血病(AcuteLeukemia,AL)病儿抵抗力下降,易遭受病原菌的侵袭.现代医学发展虽使小儿AL缓解率大大提高,但医院感染的发生却成为影响AL预后的重要因素.本文对我院172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老年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院内感染及治疗情况,以期提高治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27例老年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的院内感染发生率、感染部位、危险因素和治疗情况等,并与同期85例非老年患者进行比较。结果:老年组发生院内感染22例(81.5%),高于同期非老年组(56例,65.9%)。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多见(15例,68.2%)。危险因素为白细胞减少、化疗和合并症。单纯抗生素治疗有效率33.3%,抗生素加辅助治疗有效率61.1%,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总有效率为68.2%。结论:老年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高于同期非老年组。抗生素加辅助治疗优于单纯抗生素治疗。控制感染与骨髓缓解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后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6年6月— 2019年6月天津市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患儿714例。收集患儿年龄、性别、住院时间、住院季节、感染部位、病原微生物物培养结果、实验室检查指标等资料,分析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结果 化疗后感染发生率为51.12%,主要感染部位为肺部(26.58%),其次为上呼吸道(15.89%);获取83株病原菌包括革兰阴性菌(48.19%)、革兰阳性菌(32.53%)、病毒(9.64%)、真菌(6.02%)、肺炎支原体(3.61%);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化疗后,糖皮质激素治疗、预防性抗菌药物、是否诱导缓解期、住院时间、最低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最低血红蛋白、化疗次数及不同住院季节的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年龄及最低血小板计数的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缓解期、住院时间>14?d、最低中性粒细胞计数<0.5×109/L、中性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7?d及化疗次数>3次 是化疗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临床应针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化疗后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降低化疗后感染率,减少对患儿病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急性白血病患者院内感染29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急性白血病患者院内感染的特点、致病菌的种类以及药物敏感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97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发生201例次院内感染。结果 急性白血病院内感染的发生率较高;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口腔、泌尿道、肛周为主;致病菌以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霉菌为主;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硫霉素最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最敏感。结论 急性白血病患者院内感染中,革兰阴性杆菌的发病率明显高于革兰阳性球菌(P<0.01),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硫霉素最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最敏感。  相似文献   

11.
自1975年以来,我院共收治急性白血病750例,经治疗后生存3年以上者8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8例病人中,男1例,女7例;年龄9~44岁,中位年龄数32岁。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L1型1例,ALL-L2型2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  相似文献   

12.
老年急性白血病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冬  李彬 《广东医学》2000,21(8):685-686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68例老年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感染部位、危险因素及治疗情况等,并与同期非老年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老年组院内感染率56%,双重感染率24%,感染病死率47%,均高于同期非老年组,其中医院感染率及感染病死率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感染部位以口腔及呼吸道多见,白细胞减少,化疗,高龄是增加感染的危险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急性白血病中P16基因突变的情况,应用PCR-SSCP技术检测了31例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人(AML)和14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人(ALL)P16基因结构。结果:31例AML中有7例存在突变,突变率22.6%,14例ALL中有2例突变,突变率为14.4%,治疗达到缓解病人P16基因突变消失,恶化病例突变出现,提示P16基因的突变在AML和ALL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分析恶性肿瘤患者并发院内感染的易感因素及临床特点,初步探讨其预防对策。方法:分析486例恶性肿瘤患者中医院内感染的10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86例恶性肿瘤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为21.2%,院内感染的主要部位在下呼吸道。486例中共检出致病株146株,革兰氏阴性菌占71株(48.6%),革兰氏阳性菌34株(23.3%)。主要易感因素是白细胞总数低下,原发疾病部位(肺Ca,P〈0.01),疾病分期(Ⅵ期,P〈0.05),曾接受化疗及胸部放射治疗。结论:恶性肿瘤患者院内感染机率较高,院内感染常以革兰氏阴性菌及真菌为主。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减少易感因素,合理使用抗生素是关键。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该院ICU病房124例发生院内感染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了医院感染发生率、发生部位构成、病原茵种类及易感因素,并针对性提出在今后治疗及护理中的防范措施,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6.
对80例小儿急性白血病(AL)进行了骨髓染色体检查。结果表明,在71例初诊及复发的AL中,70.0%的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52.6%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及66.7%的杂合性白血病(HAL)有异常核型,6例完全缓解(CR)及3例长期持续完全缓解(CCR)病儿的核型均正常。对27例病儿进了不同时期染色体核型的动态观察表明,染色体核型类型与临床及预后的关系十分密切。具有t(8;21)伴Y染色体丢失者多见于AML-M2型且预后不良;6q-多见于ALL-L,L2型,预后较好;inv(16)主要见于ANLL-M4EO型。出现继发性染色体改变及亚二倍改变的ANLL较ALL预后差,具有多倍体核型者预后极差。提示骨髓染色体检查对小儿急性白血病诊断分型、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都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重症肝炎及肝硬化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情况,为防治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2007年度收住本院的慢性重症肝炎及肝硬化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情况。结果:医院感染率为13.7%,恶化或死亡的医院感染率(18.5%)高于好转或痊愈组(12.4%)(P〈0.05)。患者年龄越大,并发医院感染越多(P〈0.001)。院内感染以腹腔感染占首位,致病菌以真菌或条件致病菌为主;其易感因素为免疫抑制剂和广谱抗生素的使用、侵入性诊疗、糖尿病等;医院感染导致各种严重致死性的并发症增多(42/113)。结论:慢性重症肝炎及肝硬化患者易发生医院感染,院内感染会使病情恶化或死亡发生率增高,预后差。  相似文献   

18.
急性白血病形态学和免疫表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作者通过形态学与免疫表型检查,对350例急性白血病(4L)患者进行诊断与分型的结果。本组病例分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201例;包括五个亚型:无标志型(Null-)、普通型(common-)、前B型(Pre-B)、B型和T型;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110例;混合性急性白血病(HLA)6例及分类困难的25例。后者经电镜髓过氧比物酶(MPO)和基因型检查,使本组全部病例均作出分型。  相似文献   

19.
精神病医院院内感染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分析精神病医院院内感染特点和易感因素。方法 调查1998年1月~2003年1月所有住院精神病病人,院内感染按卫生部制定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判定。结果 17664例次中发生院内感染者820例次,年平均感染率为4.64%,以呼吸道感染占首位,住院1个月以内及60岁以上病人感染率较高。结论 从提高医护人员对院内感染的认识人手,制订合理的防范措施,保护易感者,降低院内感染率。  相似文献   

20.
急性白血病(AL)患者,因其抵抗力低下,易反复感染。在住院接受治疗期间,更易发生医院感染。现将1988年以来我院收治的AL患者发生L型细菌医院感染情况作一分析。1 临床资料24例AL均为住院患者,男12例,女12例,年龄20~60岁,平均40岁。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2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3例。ANLL用阿糖胞苷联合蒽环类抗生素(DNR、ACR、NCT)加或不加三尖杉酯碱化疗;ALL用VDP、VCDP方案化疗。患者住普通病房,病房利用多功能电子灭菌灯消毒空气,患者口服氟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