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肝癌患者外周血甲胎蛋白mRNA表达水平与肝外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realtime PCR(RT PCR)技术 ,定量检测 5 6例肝细胞癌患者外周血甲胎蛋白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5 6例肝癌患者外周血甲胎蛋白mRNA的平均表达水平为 (346 4 4 .6± 94 90 5 .4 )copies/ μgRNA ,伴有肝外转移的 13例 10 0 %为阳性 ,平均水平为 (1385 6 9.2± 15 94 99.3)copies/ μgRNA。 结论 伴有肝外转移的肝癌患者外周血甲胎蛋白mRNA呈高水平表达 ,甲胎蛋白mRNA可作为诊断肝癌远处转移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mRNA在HBsAg阳性肝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38例HBsAg阳性肝细胞癌患者癌组织甲胎蛋白mRNA。结果:32例(84.2%)患者癌组织甲胎蛋白mRNA呈阳性表达,其外周血甲胎蛋白mRNA亦为阳性;而阴性表达的6例(15.8%)其外周血甲胎蛋白mRHA和血清甲胎蛋白亦为阴性。HBsAg阳性癌组织甲胎蛋白mRNA阳性率在合并肝硬化组为100%,合并血清甲胎蛋白〉25ug/L组为100%、无合并肝硬化组为57.1%,〈25ug/L组为57.1%,P〈0.05。相关分析显示外周血甲胎蛋白mRNA阳性率和血清甲胎蛋白水平均于癌组织甲胎蛋白mRNA阳性表达呈正相关。癌组织甲胎蛋白RNA阳性表达与合并肝硬化呈正相关,而与有无门静脉癌栓或肝外转移及癌灶大小无相关性。结论:大多数HBsAg阳性肝细胞癌的甲胎蛋白基因处于活化状态,其外周血甲胎蛋白mRNA阳性表达和血清甲胎蛋白水平均与癌组织甲胎蛋白mRNA阳性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肝病患者外周血甲胎蛋白mRNA(AFPmRNA)和白蛋白mRNA(ALBmRNA) ,作为肝癌微小转移标志物的特异性。方法 提取患者和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总RNA ,进行RT PCR ,扩增产物再进行Southern杂交。结果 原发性肝癌 (HCC)组外周血AFPmRNA的检出率为 4 1.4 % ,对照组为 0 % ,差异显著 (P <0 .0 5 ) ;HCC组外周血ALBmRNA的检出率为4 4 .8% ,对照组为 2 9.2 % ,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作为肝癌微小转移的标志物 ,外周血AFPmRNA的特异性高于ALBmRNA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放免试剂盒,检测了241例病人血清中AFP的含量。其中ALT〉40u/L和ALT〈40u/L时,AFP〉30mg/ml者分别为97.19%和34.33%;肝癌和肝炎的AFP阳性率分别为3-/33,2/208,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1)。另外还有两例肝癌患者连续三次检测AFP含量均小于30mg/ml和1例AFP〉400mg/ml,而影像学检查无肿瘤证据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甲胎蛋白(AFP)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分别用ELISA法及微粒子酶免化学发光分析法检测30例健康对照、31例肝硬化和146例PHC患者血清VEGF及AFP含量,分析VEGF、AFP及二者联合检测与PHC的诊断价值和临床分期及预后的关系。结果VEGF水平(pg/ml)PHC组(398.4±153.1)与肝硬化组(178.6±97.5)和健康对照组(166.8±84.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EGF和AFP对PHC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1.23%/73.29%)和(80.64%/83.87%),VEGF和AFP之间无相关性,二者联合检测可提高对PHC诊断的敏感性(91.81%)和准确度(90.40%)。PHC患者VEGF水平与肿瘤大小呈正相关(P<0.01),PHC术后转移和复发患者血清VEGF明显升高(P<0.05),TNMⅢ、Ⅳ期患者血清VEGF水平也明显高于TNMⅠ、Ⅱ期患者(P<0.01)。结论血清VEGF与AFP联合测定可作为诊断PHC和判断其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肝癌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晓青  严可宁 《华西医学》1994,9(3):285-286
对64例AFP>400μG/L原发性肝癌(PHC)患者与AFP<50μg/L156例非PHC者进行HBV标志物检测。结果表明:1.HPC患者合并HBV感染者远远多于无PHC者HBsAg阳性率为82.8%,对照组HBsAg阳性主继7.69%,PHC病例HBV流行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有慢性肝炎病史者为PHC高危对象。2.PHC患者男性多于女性。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含量对原发性肝癌(PLC)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3月-11月门诊或住院的137例患者临床检测甲胎蛋白(AFP)为阳性的肝病患者血清,应用上海逸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ELISA法AFP-L3检测试剂盒检测AFP-L3浓度,137例中男98例,女39例,年龄28~77岁。其中PLC 92例,良性肝病45例,后者包括肝硬化37例、慢性肝炎8例。分析PLC组与良性肝病组AFP-L3浓度差异,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AFP-L3含量在PLC鉴别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PLC组AFP-L3浓度[(109.04±62.51)ng/mL]明显高于良性肝病组[(25.96±49.43)ng/m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8,P<0.001)。ROC分析结果显示,曲线下面积为0.819,以AFP-L3浓度37.89 ng/mL为临界值,分析92例PLC患者与45例良性肝病患者AFP-L3浓度异常的灵敏度为83.69%,特异度为88.88%,阳性预测值为93.90%(77/82),阴性预测值为72.72%(40/55),诊断准确度为85.40%。结论应用简便快速的ELISA法检测AFP-L3浓度在PLC与良性肝病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便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苏江  王科 《综合临床医学》2012,(10):1101-1103
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患者术前血清甲胎蛋白(AFP)浓度与临床病理因素、根治性肝癌切除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9年6月在我院及江苏省人民医院行根治性肝切除术的220例经病理诊断为肝细胞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前血清AFP浓度与肝癌的病理分级、肿瘤大小、肿瘤包膜、肿瘤数目、门静脉癌栓、TNM分期及术后复发的关系。结果术前血清AFP浓度与患者肿瘤直径(x2=11.76,P〈0.05)、肿瘤包膜(x2=17.07,P〈0.05)、门静脉癌栓(x2=8.944,P〈0.05)、TNM分期(x2=4.929,P〈0.05)和术后早期复发率(x2=5.569,P〈0.05)有关,与病理Edmondson分级及肿瘤数目无关。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术前血清AFP浓度高的患者的肿瘤直径更大、无包膜、更易存在门静脉癌栓及更高的TNM分期,血清AFP浓度较高者更易早期复发,可作为判断肝细胞性肝癌术后预后差的一个标记物,可在临床上用于预测预后和复发。  相似文献   

10.
韩克强  梁平  吴娅利  李靖  杨彤翰  赵弘智  郑璐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10):1820-1822,1825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外周血AFP mRNA表达水平与早期微转移的关系。【方法】用0.2%二己基亚硝胺(DEN)诱导Wistar大鼠建立肝癌模型,提取外周血总RNA,经转录后,采用巢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巢氏RT-PCR)技术检测大鼠AFP mRNA水平。【结果】20只对照组大鼠外周血标本中未检测到AFP mRNA,而在79只存活的实验组大鼠中,肝硬化组AFP mRNA检出率为6.3%(1/16),未转移肝癌组AFP mRNA检出率为42.3%(22/52),伴转移肝癌组AFP mRNA检出率为81.8%(9/11)。【结论】以AFP mRNA为标志物,通过巢氏RT—PCR来检测肝细胞癌外周血微转移是可行的,有助于提高肝细胞癌外周血微转移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早期检测外周血微转移可以提高预测肝细胞癌复发、转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恶性肿瘤释放癌细胞进入血液、形成远处转移灶,导致治疗效果差、预后不良。如果在转移灶形成之前能够在血液中发现循环肿瘤细胞(CTCs),则可早期发现转移灶,在治疗期间通过外周CTCs检测来观察治疗效果和判断预后。通过检测外周CTCs的凋亡和上皮间质转变,以及对循环肿瘤干细胞(CSCs)特性的研究,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数据,因此,能否有效地检测出外周血CTCs以及研究其特性直接关系到恶性肿瘤的治疗和预后。本文就外周CTCs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周边供血动脉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V)、平均血流速度(Vmean)及搏动指数(PI)与HCC肿块大小、细胞分化程度、肝外转移等肿瘤生物学特性间的关系。方法 超声检测108例HCC周边供血动脉的PV、Vmean、PI及肿块直径,通过肿瘤标本病理切片判断HCC细胞分化程度,记录HCC肝外转移情况。根据肿瘤直径大小、肿瘤细胞分化程度高低及是否有肝外转移把患者分别分组,采用双变量直线相关分析、t检验及多样本均数方差分析F检验,分析PV、Vmean、PI与HCC肿块大小、细胞分化程度及肝外转移等肿瘤生物学特性间的关系。结果 PV与HCC肿块直径大小呈正相关(r=0.644、P=0.0022),与细胞分化程度和肝外转移无明显关系(P〉0.05)。Vmean与HCC细胞分化程度有关,低分化者Vmean高于高分化者(P〈0.05),在肿块小于9.0cm时Vmean与肿块大小有关(P〈0.05),肿块越大Vmean越大,而与肝外转移无关(P〉0.05)。PI与HCC肝外转移有关,有肝外转移者的PI高于无肝外转移者(P〈0.05),而与肿块大小、细胞分化程度无关(P〉0.05)。结论 HCC周边供血动脉的血流参数是术前评价HCC生物学特性的重要指标,借助HCC周边供血动脉的PI值,术前评价HCC的转移能力可弥补微血管密度术后评价对早期治疗方案的选择无指导作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异质体(AFP—L3)和甲胎蛋白信使核糖核酸(AFPmRNA)诊断肝细胞癌及评估肝癌预后的价值。方法:对2005年4月2005年7月收治的82例肝细胞癌(HCC)、11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和19例肝脏良性肿瘤患者,应用酶联吸附法及荧光定量反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联合检测AFP—L3和AFPmRNA水平,对比其阳性率。结果:AFP—L3和AFPmRNA联合检测阳性率可达87.6%,较单独检测AFP、AFP—L3、AFP—mRNA的阳性率(分别为69.5%、81.7%、36.6%)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前、术后联合检测AFP—L3和AFPmRNA均阳性患者的术后3年生存率较低。结论:术前联合检测APF-L3和AFPmRNA可提高HCC,尤其是AFP阴性HCC的诊断率,而术后联合检测对评估HCC的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OPN和uPA mRNA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骨桥蛋白(OPN)mRNA及尿激酶犁纤溶酶原激活物(uPA)mRNA在肝细胞癌(HCC)组织巾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RT-PCR方法检测60例HCC癌组织、20例正常对照肝组织中OPN和uPA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HCC癌组织中OPN和uPA mRNA的阳性表达率均分别高于对照正常肝组织(P均<0.05):痛组织中OPN mRNA的表达量在有门静脉癌栓形成组及在有早期复发转移组均高于无门静脉癌栓形成组和无早期复发转移组(分别P<0.05和P<0.01),uPA mRNA的表达水平在有包膜浸润和有门静脉痛栓形成组中均高于无包膜浸润和无门静脉癌栓形成组(分别P<0.05和P<0.01):OPN mRNA的高表达和uPA mRNA的高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 HCC癌组织中OPN的表达水平可以作为判断肝癌细胞转移能力和预示肝癌早期复发的重要指标.阻断OPN的表达可能可以降低uPA的分泌,从而减少肿瘤的浸润和转移.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血小板活化对恶性肿瘤病情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和酶联免疫法测定223例恶性肿瘤和80例健康者血浆血栓烷B_2(TXB_2)、11-去氢-血栓烷B_2(DH-TXB_2)、凝血酶敏感蛋白(TSP)、β-血小板球蛋白(β-TG)、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环磷酸乌苷(CGMP)和血清纤维结合蛋白(FN)含量。结果 1)与健康组比较:除肝癌组TSP、GMP-140、FN外,肺癌、肠癌、肝癌组TXB_2、DH-TXB_2、TSP、β-TG、GMP-140和CGMP升高,肠癌、肺癌FN下降。2)肿瘤组CGMP与TXB_2、DH-TXB_2、TSP、β-TG、GMP-140之间均呈正相关。3)肿瘤组合并感染TSP升高,FN下降;已转移TXB_2、DH-TXB_2、TSP、β-TG、GMP-140和CGMP升高,FN下降;手术后DH-TXB_2、TSP、β-TG、GMP-140和CGMP下降,FN升高。结论 1)恶性肿瘤患者存在血小板活化,肺癌、肠癌活化较重,肝癌较轻。2)血小板活化影响恶性肿瘤的病情和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中使用不同止血方法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单侧卵巢良性肿瘤患者行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并分为4组:超声刀组、单极电凝组、双极电凝组、缝合组,每组30例。于术前、术后3个月和6个月抽血检测E2、FSH、LH,并术后随访。结果单,双极电凝组术后发生月经改变及围绝经期综合征明显多于超声刀组和缝合组(P〈0.05)。四组术后3个月和6个月较术前均出现E2下降和FSH、LH增高,其中单、双极电凝组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两组分别与超声刀组和缝合组术后E2、FSH、LH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极电凝组术后3个月的E2较单极电凝组明显偏高(P〈0.05),该两组的E2术后6个月较术后3个月显著增高(P〈0.05)。结论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创面采用电凝止血会引起卵巢功能的损害,而使用镜下缝合或超声刀止血可更好地保留其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三维超声、二维超声及睾丸体积测量器对睾丸体积测量的准确性。方法测量20位拟行去势手术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40枚睾丸,术前使用Prader睾丸体积测量器估测睾丸体积;二维超声测量睾丸长、宽、高(前后径)三个径线,椭球体公式计算睾丸体积;三维超声自动测量程序测出睾丸容积。术后使用排水法测量睾丸的实际体积。结果3种测量方法所测睾丸体积与实际体积均高度相关,但Prader测量器所测睾丸体积的相关系数要小于两种超声测量方法,所测数值较实际体积偏大(P<0.05);二维超声测值较实际体积偏小(P<0.05);三维超声所测体积与实际体积的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测量方法与实际体积的误差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超声对睾丸体积测量的准确性要优于二维超声和Prader测量器,所测数值能更好的代表睾丸实际体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明确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早期复发的时限、模式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66例于我院临床诊断为原发性肝癌并接受根治性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至随访终点,共计120例患者发生肝癌复发,其中单纯肝内复发111例;患者术后1~5年逐年复发率分别为43.3%、25.2%、27.1%、24.3%、0%。术后1年内复发患者的生存率与1年之后复发患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1年内复发以Ⅲ型(肿瘤肝内弥漫性复发)为主,而1年之后复发以Ⅰ型(切缘复发)和Ⅱ型(邻近肝段复发)为主,复发模式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1年内复发患者中,Ⅰ型、Ⅱ型两组之间复发后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Ⅲ型无3年存活者,复发后生存率与前两组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P<0.01)。结论: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第1年肿瘤复发率最高、患者预后更差,确定早期复发的时限以术后1年为宜;早期复发的模式以肿瘤肝内弥漫性复发为主,是导致早期复发患者整体预后差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老年病人下肢手术时不同椎管内麻醉方式与血液动力学变化的相关性,探讨更为适合老年人行该类手术的麻醉方法。方法选择老年择期手术病人66例,ASA分级Ⅱ~Ⅲ级;将病人随机分为持续硬膜外麻醉组(EA组,n=22)、腰硬联合麻醉组(CSEA组,n=23)和单侧腰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组(OCSEA组,n=21),分别行相应的椎管内麻醉。观察指标:①各组麻醉过程中分别记录麻醉前(t1)、麻醉后翻身5 min时(t2)、手术行内固定时(t3),以及手术结束时(t4)血液动力学变化的情况;②麻醉成功率;③各组输液量;④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的量;⑤手术出血量。结果持续硬膜外麻醉组和单侧腰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组的血液动力学指标在麻醉后t2时间点较腰硬联合麻醉组的更稳定,单侧腰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组和腰硬联合麻醉组的麻醉效果较连续硬膜外麻醉组的更确切。结论单侧腰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具有确切的麻醉效果,同时麻醉时血液动力学指标较为稳定,更适合老年病人下肢手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