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的超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5例共18个病灶的超声表现,并与病理对照,探讨FNH的超声诊断价值。结果:FNH在常规B超上多表现为低回声及较均匀的等回声,偶见低回声的星状疤痕。但总体上缺乏较特异的声像图表现;而彩色多普勒可显示一粗大的彩色血流伸入病灶中央并分支,显示率为69%.部分呈轮辐状排列(30%)有一定的特征。结论:彩色多普勒结合常规B超可提高超声对FNH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超声造影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的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表现。方法根据文献确定了FNH的CEUS诊断标准,并对2007年1月~3月期间,德国汉诺威Siloah医院16例患者,共计17枚FNH病灶的CEUS表现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64.7%(11/17)的FNH病灶符合我们确定的CEUS诊断标准,35.3%(6/17)的病灶不完全符合该标准。结论定性诊断FNH应根据CEUS的诊断标准。对不完全符合该标准的病灶,需行增强螺旋CT或MRI进一步检查,必要时应行超声引导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明确组织病理学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和病理学特征及临床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06年6月至2014年7月期间进行手术切除252例FNH患者临床资料,并选取典型病例,从影像学、病理学等方面与其他肝脏良、恶性肿瘤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252例患者中,172例患者经彩超检查,拟诊断为FNH者111例,诊断符合率为64.53%;98例患者行超声造影检查,明确诊断为FNH者82例,诊断符合率为83.67%;45例患者行CT平扫加增强检查,明确诊断为FNH者31例,诊断符合率为68.9%;142例患者行MRI检查,明确诊断为FNH者110例,诊断符合率为77.5%。免疫组化标志物检查显示,CK7、CK19、CD34、GS在252例患者中阳性率分别为78.97%、71.03%、80.95%、38.89%,并呈特征性表达。结论:FNH在影像学上表现出特征性的中央瘢痕改变,可以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病理表型,提高与其他肝脏肿瘤鉴别的准确性。在FNH的诊治过程中,增强MRI结合超声造影可以提高FNH的诊断准确率。对于临床症状明显、短期内病灶显著增大或出现病灶内出血、与肝腺瘤及肝细胞癌鉴别困难者,则需考虑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在彩色多普勒中的表现,以进一步提高彩色超声多普勒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分析14例经病理证实的FNH的资料。结果 病灶直径1—8cm,平均大小为3.5cm,形态多不规则,无明显包膜,以低回声结节为主,结节内回声不均。所有病例彩色多普勒均显示从病变中央辐射至周围滋养动脉,呈车轮状,于瘤内记录到丰富的低阻力动脉频谱。结论 彩色超声多普勒可充分反映FNH的血供特点和病理特征,在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具有很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4例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 (focolnodularhyperplasia,FNH)是肝脏的一种良性病变 ,比较少见。 195 8年由Edmondson提出 ,并于 1975年被WHO确认。国内近年来仅见少数个案报道 ,我院统计 30 0余例肝肿瘤中仅见 4例。现将有关资料 ,结合文献就其发病原因、诊治及预后讨论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详细资料见附表。本组 4例均为女性 ,年龄 2 6~ 5 2岁 ,平均 34 75岁。发病部位 :肝左叶 2例 ,肝右叶 2例。主要临床表现为体检时发现肝占位 ,无明显不适。肝功能及血清AFP值正常。其中例 1和例 2曾间断或连续…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CEUS)在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5例FNH的超声造影资料,并与CT增强或MRI进行了比较.结果 CEUS能够优于CT或MRI连续观察病灶的动脉相、门脉相、实质相、延迟相的声像图变化,观察到FNH的典型表现动脉相由中心呈轮辐状增强,门脉相及实质相、延迟相持续增强,部分病例可有中央星状瘢痕.结论 超声造影结合新的时相划分对于FNH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超声造影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无特异性灰阶超声表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常难以显示其特征性的自中心轮辐状动脉血流信号,故常规超声对FNH的诊断符合率较低[1-4]。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8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T对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诊断价值。方法 10例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患者均行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结果 10例患者病灶均为单发病灶,病灶呈圆形或浅分叶状。其中7例位于肝右叶,3例位于肝左叶;病变灶直径2.5~7.6 cm。CT平扫呈略低密度者7例,等密度者3例。增强扫描动脉期均见全瘤明显强化,4例均匀,6例不均匀。强化均高于正常肝而接近于同层腹主动脉。静脉期病灶密度下降,8例呈稍高密度,2例呈等密度。其中6例显示中央瘢痕组织,4例中央瘢痕延迟扫描出现强化。结论 CT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能显示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血供特点及病理特征,在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与比较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的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与增强磁共振成像(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CEMRI)的增强表现及特点,以期提高FNH影像学诊断的准确率。方法:纳入74例经手术切除病理学检查证实为肝脏FNH的患者,患者均在术前接受CEUS及CEMRI检查。对FNH病灶在CEUS和CEMRI的表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共选取74例肝脏FNH患者的74个FNH病灶。CEUS动脉期所有FNH病灶均表现为快速高回声增强(100.0%),凭借CEUS动态实时观察的优势,其中45.9%(34/74)的病灶呈泉涌状增强,21.6%(16/74)的病灶呈轮辐状增强。32.4%(24/74)的病灶中央发现未增强的瘢痕,另外在78.4%(58/74)病灶外周发现扭曲的滋养动脉。根据病灶在CEUS各时期的增强-消退的变化,33.8%(25/74)呈快进慢出,59.5%(44/74)呈快进同出,6.8%(5/74)呈快进快出。CEMRI显示所有FNH病灶动脉期均表现为相对肝实质的高增强(100.0%),根据病灶在CEMRI各时期的增强-消退的变化,50.0%(37/74)呈快进慢出,39.2%(29/74)呈快进同出,10.8%(8/74)呈快进快出。59.5%(44/74)的病灶在动脉期出现未增强的中央瘢痕,且在延迟期缓慢强化。29.7%(22/74)在病灶外周发现扭曲的滋养动脉。本组CEUS的诊断准确率达90.5%(67/74),CEMRI的诊断准确率达87.8%(65/74)(P0.05)。结论:FNH在CEUS和CEMRI两种影像学表现上均具有一定特征,CEUS能够动态实时地显示FNH的泉涌状增强及轮辐状增强,并可发现FNH的中央瘢痕及外周滋养动脉,CEMRI能够更完整地显示FNH病灶,对中央瘢痕更敏感。结合两种影像学方法各自的成像特性及共性,可提高FNH诊断准确率,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回顾性分析了21例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的临床资料,探讨了FNH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实时灰阶超声造影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4例肝局灶性结节件增生(FNH)患者共36个病灶进行超声检查,观察病灶的常规超声表现和超声造影增强方式及表现并进行分析.结果 36个病灶多为低回声,39%(14/36)病灶周围见低回声环.65%(20/31)病灶内显示特征性的星状或轮辐状彩色血流.超声造影后动脉相观察到3种增强形式:整体型增强28%(10/36),泉涌状增强44%(16/36)和放射状增强28%(10/36).超声造影中搬痕出现率17%(6/36),而对照病理标本瘢痕检出率为40%(6/15).若以超声造影出现其中一种征象(泉涌状增强、放射状增强或瘢痕)作为FNH的诊断指标,则超声造影诊断FNH的符合率达78%(28/36),明显高于常规超声的诊断符合率(28%,10/36).结论 超声造影对诊断FNH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肝局灶性结节状增生(FNH)在超声造影中的增强模式及特征性表现,以探讨超声造影对FNH定性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经病理证实且术前均行超声造影检查的FNH患者的病例资料,对其临床资料、普通超声以及超声造影的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收集到FNH患者112例,其年龄以18~50岁居多,其男女比为1.11:1。普通二维超声以低回声为主,彩色多普勒超声有31例(31/112,27.68%)显示出轮辐状血流信号。超声造影三期(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的增强模式以“高-高-高”(49/112,43.75%)和“高-等-等”(44/112,39.29%)为主;其特征性征象有离心性增强(62/112,55.36%)、轮辐状动脉(59/112,52.68%)、中央星芒状瘢痕(52/112,46.43%);其中轮辐状动脉、中央瘢痕多见于大病灶组(≥3cm)(P<0.01);而离心性增强则是小病灶组(<3cm)中最主要的表现。普通超声的诊断符合率为32.14%,而超声造影的诊断符合率达89.28%。结论 超声造影能明显提高FNH的无创定性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经典型肝局灶结节增生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3例48个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局灶结节增生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有无中心血流分为经典型与非经典型。将超声分型与病理分型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48例肝局灶结节增生病理诊断为经典型36例,其中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检出中心血流27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经典型肝局灶结节增生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5.0%、91.7%、96.4%、55.0%、79.2%。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经典型肝局灶结节增生诊断特异性较高,诊断可靠,敏感性略低,尚有部分病例超声检查不能显示中心血管,需进一步检查。  相似文献   

14.
雷剑  蒋海清  田云生 《上海医学影像》2006,15(3):202-203,189
目的提高对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CT表现的认识,探讨多层螺旋CT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例经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并已病理证实为FNH的病例,进行影像学分析。结果7例为单发病灶,1例为2个病灶。CT平扫7个病灶呈低密度,2个为等密度;CT强化特点:病灶动脉期快速显著增强而门静脉期及延迟扫描为等密度,7个病灶检出瘢痕。结论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能显示FNH的增强特征性改变。  相似文献   

15.
超声造影对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7例FNH的灰阶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超声造影诊断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灰阶超声对FNH无特异的声像图改变;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为FNH6例,符合率为35.3%(6/17);超声造影检查11例,均探测到供血动脉及动脉早期轮辐状增强,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超声造影可提高对FNH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的多层螺旋CT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5 例 FNH 的CT表现,所有病灶均行16层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结果 本组共检出28个病灶,22例单发病灶,3例2个病灶,均为结节或分叶状肿块,平扫为等或稍低密度,增强扫描27病灶动脉期除去中心疤痕外,全部病灶均为显著均匀性强化,CT值为99~149HU,平均124HU,1个病灶呈中度不均匀强化,8例中心或周边见增粗供血动脉.门脉期病灶表现多样,16例为稍高密度,8例为等密度,1例为稍低密度;8例病灶见典型的中心疤痕,其中2例延迟期疤痕强化.CT正确诊断21例,准确率为84.0% 结论多排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能较全面显示大多数FNH的病理特征及血供特点,对典型FNH能够做出正确诊断,非典型FNH要和肝细胞肝癌、肝血管瘤、肝细胞腺瘤、纤维板层样肝癌鉴别.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比分析最大径<3 cm的肝细胞腺瘤(HCA)和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超声造影(CEUS)特征,探讨CEUS对两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经手术后穿刺病理证实的25个最大径<3 cm的HCA和48个最大径<3 cm的FNH病灶,经外周静脉团注造影剂SonoVue后,观察两者动脉期增强方式、门脉期及延迟期增强强度、滋养动脉、中央瘢痕、包膜下增强血管影等表现。结果 最大径<3 cm的HCA和FNH病灶在动脉期均表现为快速增强,其中,HCA以整体增强(21个,84.0%)为主,FNH以泉涌状增强(41个,85.4%)为主(P<0.001)。门脉期,HCA减退呈低回声增强(10个,40%),FNH表现为高回声增强(10个,20.8%)或等回声增强(38个,79.2%;P<0.001);延迟期,分别有13个(52.0%)HCA和2个(4.2%)FNH减退呈低回声增强(P=0.003)。HCA滋养动脉检出率低于FNH(12.0%vs 52.1%,P=0.001);HCA包膜下增强血管影检出率显著高于FNH(56.0%vs 10.4%,P<0....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儿童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CT影像特点与病理特征。方法 收集经病理证实的13例FNH患儿,术前均进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分析病灶形态、大小、密度、增强模式等影像学特点,并与病理对照。结果 本组13例患儿共16个病灶,病灶位于右叶8个,位于左叶5个,累及2个肝叶3个。瘤体最长径约5.5~11.5 cm,中位最长径为7.5 cm。2例为典型FNH,11例为非典型FNH。12例病灶形态规则,1例见包膜。CT平扫1例为等密度,余12例为低密度;2例典型FNH见裂隙状、星芒状低密度中央瘢痕。增强扫描动脉期12例明显强化,1例轻度强化,中心瘢痕未见强化,其中12例见明显增粗纡曲的动脉;门静脉期强化程度均不同程度减低,10例呈稍高密度,2例呈等密度,1例呈低密度,2例中央瘢痕轻度强化;延迟期病灶实质部分强化程度持续下降,12例呈等密度,1例呈稍低密度,2例中央瘢痕延迟期强化呈稍高密度。结论 儿童FNH的CT表现多样,但有一定特征性,CT平扫及增强扫描可反映其病理变化,了解其CT影像特点,结合临床特征,有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样增生(FNH)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超声造影、增强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2006~2009年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0例FNH患者共14个病灶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其中8个病灶行超声造影检查,4个病灶行增强CT检查。结果 14个病灶中,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5个病灶(5/14,35.71%)内有轮辐状血流信号,最大血流速度平均为(0.59±0.19)m/s,阻力指数平均为0.46±0.16。超声造影显示5个病灶(5/8,62.50%)出现动脉期早期迅速全瘤强化,其他3个病灶(3/8,37.50%)呈轮辐状离心性快速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回声稍高于肝实质或与肝实质等回声,有2个病灶(2/8,25.00%)于延迟期见低回声中央星状瘢痕。增强CT显示4个病灶平扫均呈低密度,动脉期显著均匀性强化,门脉期强化接近于肝实质密度,有2个病灶(2/4,50.00%)于动脉期及门脉期见低密度星状瘢痕。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超声造影、增强CT这3种方法结合可大大提高FNH的确诊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至2007年1月收治的8例的FNH患者临床、病理学和影像学资料。结果8例FNH年龄23—59岁,无明显临床症状,无肝炎、肝硬化病史,甲胎茧白(AFP)和肝功能正常,cT检查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3例通过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病理检查确诊,其余5例通过术后病理检查明确诊断。5例行手术治疗,无术后并发症及圉手术期死亡,随访2牟未见复发。3例保守治疗,定期复查,未见明显变化。结论FNH术前诊断依赖于临床、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捡可提高诊断率。治疗上以手术切除为主,小病灶的确诊者可行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