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伐昔洛韦分散片的处方筛选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李玉珍  徐玉红  李成  王蔓琳 《中国药房》2006,17(23):1772-1773
目的:筛选和优化伐昔洛韦分散片的处方。方法:以崩解时限为考察指标,以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PVPP)浓度及加入方法、粘合剂聚维酮(PVP-K30)浓度、羧甲基淀粉钠(CMS-Na)的用量为因素,采用L9(34)正交试验表设计试验方案,对伐昔洛韦分散片处方进行筛选,并与普通片进行体外溶出度比较。结果:最佳处方为PVPP(内加)4.0%、PVP-K301.0%、CMS-Na5.0%;按优化处方制备的伐昔洛韦分散片在3min内完全崩解,溶出度明显优于普通片。结论:优化处方达到《中国药典》规定要求。  相似文献   

2.
目的:制备盐酸万乃洛韦分散片.方法:运用微晶纤维素、羧甲基淀粉钠、交联PVP等辅料制备分散片,测定溶出度,并与普通片进行比较.结果:所筛选处方崩解时限、分散均匀性符合中国药典2000年版规定,制剂质量稳定,溶出度优于普通片.结论:筛选的处方合理,可提高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3.
正交试验优选盐酸伐昔洛韦缓释片处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以羟丙甲基纤维素为主要材料,制备盐酸伐昔洛韦水溶性骨架片.方法:通过正交设计优化伐昔洛韦缓释片处方,按中国药典2000年版所载溶出方法的第一法测其释放度.结果:所制备的盐酸伐昔洛韦缓释片优选处方2 h体外累积释放量为24.67%,控制在规定的15%~40%之间,5 h体外累积释放量为69.61%,10 h体外累积释放量在90%以上.结论:经正交设计优化的盐酸伐昔洛韦缓释片处方可行.  相似文献   

4.
更昔洛韦分散片的研制及体外溶出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畏  何凤慈 《中国药房》2005,16(12):910-912
目的:研制更昔洛韦分散片,并考察其体外溶出特性。方法:对处方中微晶纤维素与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的用量进行正交试验筛选;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更昔洛韦的含量;比较更昔洛韦分散片与普通片、胶囊的溶出度。结果:微晶纤维素与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的最佳处方用量分别为40%、10%;更昔洛韦检测浓度在2~20μg/ml范围内与吸收度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9,n=6);平均回收率为(100.21±0.38)%;日内、日间精密度平均值分别为0.22%、0.32%;分散片可在30s内完全崩解,T50=(0.03±0.001)min,Td=(0.18±0.006)min,均低于普通片和胶囊(P<0.01)。结论:用优化处方制备的更昔洛韦分散片体外溶出特性明显优于普通片和胶囊。  相似文献   

5.
不同厂家盐酸伐昔洛韦片的体外溶出曲线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3个厂家盐酸伐昔洛韦片在4种溶出介质中溶出曲线的相似性。方法采用《中国药典》2010年版溶出度测定方法第一法装置,转速为50r/min,分别以pH1.2盐酸溶液、pH4.5醋酸盐缓冲液、pH6.8磷酸盐缓冲液和水为溶出介质,在252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绘制3个厂家盐酸伐昔洛韦片的体外溶出曲线,并采用f2相似因子法考察其相似性。结果在4种不同溶出介质中,3个厂家的盐酸伐昔洛韦片溶出曲线的f2值差异较大,有1厂家产品只在一种介质中的溶出曲线与参比制剂相似,而另1厂家产品只在一种介质中的溶出曲线与参比制剂不相似。结论不同厂家的辅料、生产工艺和生产规模导致了盐酸伐昔洛韦片溶出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关延彬  王章元  陈顺  王海波  王哲 《医药导报》2005,24(10):929-930
目的研究盐酸伐昔洛韦泡腾片的制备方法,并对其进行质量控制。方法处方量的盐酸伐昔洛韦、碳酸氢钠和枸橼酸等用混合制粒方法制备泡腾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盐酸伐昔洛韦含量。结果盐酸伐昔洛韦泡腾片可在5 min内崩解,伐昔洛韦在10.1~50.5 μ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结论盐酸伐昔洛韦泡腾片的制备工艺简单,稳定性好,含量测定方法准确可靠,精密度高。  相似文献   

7.
方玉红 《海峡药学》2012,24(2):192-193
目的 探讨盐酸伐昔洛韦分散片对儿童水痘的治疗效果.方法 83例儿童水痘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盐酸伐昔洛韦分散片,10 mg/( kg·d),分2次口服,对照组口服阿昔洛韦片20mg/(kg·d),分4次,疗程3d,第四天进行两组疗效比较.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痊愈率、疗效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盐酸伐昔洛韦分散片是一种起效快,疗效好,服用方便,安全可靠的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制备盐酸伐昔洛韦栓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以明胶等为基质制备栓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伐昔洛韦的含量,并考察其稳定性。结果:所制栓剂软硬度合适;盐酸伐昔洛韦检测浓度线性范围为10.1~50.5μg·mL-1(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8.73%(RSD=0.76%,n=3)。结论:该处方制备工艺简单,制剂质量稳定、可控。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4个不同厂家固体制剂盐酸伐昔洛韦片剂和胶囊的溶出度,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盐酸伐昔洛韦含量,转篮法测定溶出度,并以威布尔分布模型拟合溶出参数,再对T50,Td,m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个厂家不同固体剂型中盐酸伐昔洛韦片剂和胶囊剂的溶出度均符合200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其T50、Td、m值两两间均存在显著性差(P(0.05)。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可用于该药溶出度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
复方盐酸小檗碱分散片的制备及其溶出度考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制备复方盐酸小檗碱分散片,并与市售片剂的溶出度进行比较。方法以微晶纤维素为填充剂,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为崩解剂,湿法制粒制备分散片。制定质量标准和溶出度测定方法,并进行质量评价和溶出度比较。结果符合中国药典中有关分散片的要求,其体外溶出释药明显优于普通片。结论所制分散片处方合理,崩解快、溶出快而完全。  相似文献   

11.
邓卅  田舸  杨俊  姜丰  修子冉  田燕 《中国药房》2009,(10):775-776
目的:制备阿昔洛韦包合物硬胶囊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包合物,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中主药含量,并考察阿昔洛韦包合物硬胶囊和市售阿昔洛韦片的体外溶出度。结果:阿昔洛韦包合物为白色粉末状固体;阿昔洛韦检测浓度的线性范围为5~25μg·mL~(-1)(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89%(RSD=0.72%);包合物硬胶囊和片在30 min时体外溶出度分别为(93.07±0.73)%、(81.13±0.60)%。结论:本制剂制备方法简便,与市售阿昔洛韦片相比阿昔洛韦的体外溶出度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2.
阿昔洛韦分散片溶出度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自行研制的阿昔洛韦分散片的溶出度。方法:采用溶出度测定小杯法,以水为溶剂,测定阿昔洛韦分散片同一批号不同组次和不同批号的溶出度,并与两种市售阿昔洛韦普通片比较。结果:阿昔洛韦分散片的溶出度均一性好,累积溶出百分率在20min内可达90%。结论:阿昔洛韦分散片的溶出度比普通片快。  相似文献   

13.
目的优选制备熊果酸液固压缩片的处方并探讨其优势。方法用不同处方制备熊果酸液固压缩片,同时与普通片剂进行片剂质量和溶出度比较。结果液固压缩片较普通片剂的溶出度大幅度提高,在45Min时最多可提高214%;片剂质量在崩解时限、重量差异等方面均明显优于普通片剂,崩解时限至少缩短一半。结论液固压缩技术可应用于难溶性药物熊果酸的制剂,且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4.
刘浩  张彦会  高常晰 《中国药师》2009,12(8):1092-1095
目的:制备多潘立酮口腔崩解片并对其崩解时限、溶出度、有关物质和含量进行测定。方法:采用直接压片法制备,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溶出度和含量,HPLC法测定其有关物质。结果:制备的多潘立酮口腔崩解片崩解时间不超过30s,标示含量达到99.45%以上,有关物质在0.10%以下,5min内溶出93%以上。结论:多潘立酮口腔崩解片制备过程简单,质量可控,适用于工业大生产。  相似文献   

15.
盐酸伐昔洛韦缓释片体外释放与体内吸收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转篮法测定盐酸伐昔洛韦缓释片的体外释放度并进行体内试验。单剂量交叉给予家犬相同剂量的盐酸伐昔洛韦缓释片和普通片后测定血药浓度,分别以Wagner—Nelson法和反卷积分法计算体内吸收分数与输入函数,进行体内外相关性的判断。结果表明盐酸伐昔洛韦缓释片体内外相关性良好。  相似文献   

16.
邓立东  邓俊刚  邓航  付翔 《中国药房》2007,18(17):1320-1321
目的:研究2种盐酸伐昔洛韦片的药动学,评价二者的生物等效性。方法:按照两制剂双周期随机交叉试验设计。18名男性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单剂量口服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后应用HPLC法测定血浆中阿昔洛韦浓度,利用3p97程序计算药动学参数及评价二者生物等效性。结果:单剂量口服300mg盐酸伐昔洛韦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后,测得阿昔洛韦AUC0~24分别为(12·85±4·32)、(12·19±4·63)μg·h·mL-1,AUC0~∞分别为(14·65±5·75)、(13·27±5·03)μg·h·mL-1,Cmax分别为(3·55±0·92)、(3·71±0·97)μg·mL-1,tmax分别为(1·44±0·43)、(1·33±0·37)h,t1/2分别为(6·23±2·81)、(4·55±1·84)h。受试制剂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11·01±23·52)%。结论: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