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云随访平台通过认知行为的干预对提高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自我管理和生活质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OSAHS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干预,观察组则应用云随访平台进行认知行为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自我管理行为、生活质量、嗜睡程度及治疗依从性。结果:干预前两组自我管理行为、生活质量、嗜睡程度及治疗依从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自我管理行为、生活质量、嗜睡程度及治疗依从性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云随访平台通过认知行为干预,可较好地提高OSAHS患者自我管理和生活质量,在本类患者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肠易激综合征(IBS)认知行为治疗的程序、实施策略及其对IBS患者症状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研究,14例符合罗马Ⅱ诊断标准的难治性IBS患者参与认知行为治疗,疗程为1~3个月。通过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症状、生活质量等变化以评价疗效。结果:完成第一随访单元14例中12例(85.7%)症状显著改善(P〈0.01);随访1年,71.4%的患者症状完全缓解;第一随访单元结束时与治疗前比较,患者症状性焦虑各项积分以及症状严重程度指数和频率指数均显著降低(P〈0.01));精神症状积分如抑郁和焦虑显著降低(P〈0.01),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遵循一定治疗程序和个体化原则的认知行为治疗,对治疗难治性IBS具有针对性且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分析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的认知水平和遵医行为现状,并探讨相应护理对策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我院收治的126例EH患者的认知水平与遵医行为状况进行调查,并对患者实施相应护理干预,随访20周后采用调查表再次进行调查,对照分析护理干预前、后的认知水平和遵医行为状况。结果:随访20周后126例EH患者的认知水平与遵医行为较护理干预前明显提高(P〈0.05)。结论:EH患者的认知水平与遵医行为普遍较差,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显著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和遵医行为。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轻度颅脑损伤患有急性应激性障碍病人早期实施认知行为治疗,以观察其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预防效果。方法:30例病人在创伤后2周内分别接受6次认知行为治疗或支持性心理治疗。结果:认知行为治疗组治疗后PTSD发生率显著低于支持性心理治疗组,治疗后6个月随访时PTSD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对轻度颅脑损伤患者早期给予认知行为治疗干预可有效预防PTSD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慢性失眠症对照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目的探讨慢性失眠症患者实施认知行为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74例慢性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认知行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8例)。比较两组患者持续治疗4周后及2个月后随访时的疗效。结果(1)两组治疗后睡眠时间(289.9±38.0,239.2±36.1,P<0.01)和SRSS评分(32.1±4.7,38.7±5.4,P<0.01)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2)随访时治疗有效率认知行为组(75%)明显优于对照组(37%)。结论认知行为疗法可促进患者失眠症状的改善,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运用认知行为技术对癌症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方法。方法:在建立护患间“帮助”关系的基础上,改变患者对癌症的认知;还可应用渐进性放松训练、催眠、引导意想等行为技巧于心理护理过程中。结果:医生与护士进行治疗上的沟通,对交流技巧及简单的认知行为治疗进行技术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心理护理技能。结论:心理护理对癌症患者是非常必要的,认知行为技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认知行为护理在老年抑郁症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6月~10月收治的老年抑郁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的是常规的精神治疗和临床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认知行为的护理,观察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患者护理的总有效率为80%,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P<0.05),对患者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发现,实验组患者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老年抑郁症的护理中应用认知行为的护理具有非常好的护理效果,患者恢复的效果好,并且治疗的满意度高,可以进行临床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精神科临床中认知行为治疗的应用效果进行充分探讨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系列治疗精神病患者的方法。方法以本院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各取20例分为对照、认知两组。其中,前者采取西医常规疗法,后者采取认知行为疗法,在此基础上从临床症状、治疗效果这两个方面着手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无论是在主观评定、警觉性增高运用,还是在回避症状和社会功能方面,认知组患者的疗效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在精神科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引入认知行为治疗方法,可促进其临床治疗效果的提升,从而使患者的康复速度加快。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慢性失眠症患者实施认知行为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74例慢性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认知行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8例).比较两组患者持续治疗4周后及2个月后随访时的疗效.结果 (1)两组治疗后睡眠时间(289.9±38.0,239.2±36.1,P <0.01)和SRSS评分(32.1±4.7,38.7±5.4,P <0.01)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2)随访时治疗有效率认知行为组(75%)明显优于对照组(37%).结论 认知行为疗法可促进患者失眠症状的改善,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保乳手术联合认知行为干预对乳腺癌患者免疫功能及心理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乳腺癌患者168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4例.观察组采用保乳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乳腺癌Patey改良根治术进行治疗,2组治疗期间均实施认知行为干预,均连续干预至出院,并随访1年.比较2组手术指标、治疗依从性、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度抑郁症药物合并认知行为治疗的疗效及对复发的影响。方法:80例住院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盐酸舍曲林治疗和精神科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研究组增加认知行为治疗。两组治疗观察时间均为6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周、2周、4周和6周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测评两组康复效果。并且于出院后,进行为期3年的跟踪随访,观察比较两组的复发率。结果:治疗前及治疗1周和2周后,两组HAMD、CGI、PSP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4周和6周后,研究者组HAMD、CGI、PSP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且治疗前后,研究组HAMD、CGI、PSP差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随访发现,研究组患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重度抑郁症药物合并认知行为治疗可有效提高抑郁症患者的疗效,降低复发率,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氟伏沙明合并认知行为疗法(CBT)治疗强迫症(OCD)的临床疗效.方法 符合入组标准的强迫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氟伏沙明合并认知行为治疗组(研究组),单纯认知治疗组(对照组),观察比较治疗1,3,6个月后Yale-Brown强迫量表评分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治疗6个月后有效率71%,对照组有效率42.7%,差异有显著性(P<0.01).2组Yale-Brown强迫量表总得分在治疗3个月后和6个月后差异有显著性,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18.86±6.47)分,(17.10±7.加)分;(15.16±6.88)分,(12.70±7.31)分;P<0.05].结论 认知行为治疗合并药物治疗强迫症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认知行为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CBT)对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疗效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10年1月-2011年2月间入院就诊的102例失眠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了两组,分别为常规组和认知行为疗法组,每组各51例患者,对两组患者的相关治疗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1)从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PSQI因子分比较可以看出,治疗前两组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认知行为疗法组在各方面均优于常规组,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从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SCL-90因子分比较可以看出,治疗前两组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认知行为疗法组在各方面均优于常规组,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认知行为疗法(CBT)对于改善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认知疗法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疾病恢复的影响。方法对36例试验组( B 组)患者采取认知疗法前后的医从性、 SAS、SDS、HAMA 评分的变化情况与治疗组( A组)的比较。结果 B 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医从性、SAS、SDS、HAMA 评分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系统、全程认知行为干预,能有效降低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不适、应激反应,促进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5.
认知行为治疗慢性失眠症112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慢性失眠症的认知行为治疗。方法:对112例患者,采用认知疗法、放松治疗和程序刺激控制,治疗前后采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量表测评。结果:失眠症患者普遍存在非理性信念、不良心理及非适应性行为,通过认知行为治疗,患者的睡眠数量和质量均有改善,总有效率为80.0%。结论:慢性失眠既有生理的紊乱,又有心理的紊乱,药物与认识行为治疗相结合较单一治疗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认知行为疗法对首发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康复期女性患者焦虑情绪的疗效。方法:选取首发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1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连续28天、每天1个小时的认知行为疗法;对照组只给予原有药物治疗。在研究结束后进行心理治疗,以符合伦理学原则。在治疗前、治疗后以及治疗后12周时进行HAMA量表评分,观察焦虑疗效。结果:研究组脱落15例,对照组脱落10例。研究组35例患者治疗前后HAMA评分分别为(11.03±1.30)分、(4.30±1.84)分,治疗后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083,P=0.005)。治疗后研究组HAMA评分(4.30±1.84)分,对照组(5.02±2.33)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395,P=0.000)。12周随访研究组HAMA评分(3.58±1.47)分,仍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4.120,P=0.043)。结论:认知行为治疗有助于改善康复期偏执型精神分症女性患者的焦虑情绪,在12周随访时疗效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慢性前列腺炎综合征(CPS)伴发的勃起功能障碍(ED)患者的处理。方法 对47例伴有CPS的继发性ED患者的治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在接受药物与认知行为疗法相结合的治疗后,33例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10例疗效明显。使用海绵体注射血管活性药物的患者改善比例更高,达15/17。多因素分析显示,海绵体内注射及病程是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结论 对于CPS伴发的ED,综合使用药物及认知行为疗法,疗效比较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实施认知行为护理疗法对改善心理状况和完善应对方式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于2010年2月—2012年8月收治66例抑郁症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抗抑郁药物治疗,而对照组采取常规精神科护理,研究组采取认知行为护理。在住院当天及开展护理第4周末分别利用SDS、SAS及CSQ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测评,并做好对比。结果①研究组SDS和SAS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②研究组的"解决问题"和"求助"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回避"和"自责"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认知行为护理干预能缓解焦虑、抑郁情绪,提升应对技巧。  相似文献   

19.
失眠障碍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之一,且发病率呈现不断增长趋势,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损失。失眠障碍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药物治疗不良反应多,且易成瘾,目前认知行为治疗为失眠障碍的一线治疗。由于面对面失眠认知行为治疗存在费用高、操作不统一规范等弊端,网络化失眠认知行为治疗逐渐兴起,其治疗效果优于药物治疗,且与面对面失眠认知行为治疗效果相当。本文对失眠认知行为疗法的基本原理和网络化认知行为治疗的发展、形式、疗效以及优缺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分析来士普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PSD)的疗效。收集200例PSD患者并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对照组1,对照组2及观察组。空白对照组不进行任何治疗,对照组1实施认知行为治疗,对照组2实施来士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2用药基础上进行认知行为治疗。四组患者分别与治疗前24 h及治疗12周后进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NIHSS)和改良Banhel指数(MBI)评分。治疗12周后,四组患者治疗后HAMD、NIHSS、MBI评分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其他三组(P<0.05)。来士普联合认知行为治疗PSD患者,可改善患者抑郁症状和神经功能缺损,并可提高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