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比较传统异感法与神经刺激仪辅助定位法在臂丛神经阻滞中对运动与感觉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行上肢手术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异感法进行肌间沟臂丛阻滞,观察组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行肌间沟臂丛阻滞。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后不同时间感觉和运动阻滞的情况。结果①观察组对于尺神经、桡神经、正中神经及肌皮神经组织效果均较好,两组患者在尺神经和正中神经阻滞效果上差异不明显,但观察组对桡神经和肌皮神经的阻滞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②两组患者麻醉后0.5 h、1 h、2 h、24 h疼痛评分差异不明显,6 h时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时间运动功能的恢复比较,观察组麻醉后1 h、2 h期间肌力超过2级的患者人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刺激仪辅助定位法局麻效果更为肯定,可降低局麻药量,有利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3.
高压氧治疗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患者高压氧疗的疗效。方法:收取68例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患者分成两组,高压氧治疗组与对照组,记录治疗前后肌电图检查四肢运动神经传导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的差异并给予统计学处理。结果:高压氧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94.3%,明显高于对照组75.8%(P﹤0.01)。结论:高压氧治疗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患者的微循环及组织缺氧状态,提示在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早期高压氧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小纤维感觉神经病症是最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之一,目前尚无适当的治疗措施。SC,Apfel等用链脲菌素诱发的糖尿病性小纤维感觉神经病症的大鼠,其尾神经对热刺激的敏感性减低,脊髓背根节神经元肽类神经递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P物质(SP)的含量均明显减低,尾神经的复合动作电位潜伏期也延长。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可累及中枢神经、周围神经、感觉神经、运动神经、自主神经多种神经系统,是糖尿病最常见、临床症像最复杂、治疗最困难的并发症,不但引起糖尿病人病死率、残疾率升高,而且还带来了护理、医疗等治疗上的复杂性与困难性,更是造成病人反复住院、消耗巨大的卫生资源的一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探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结合盆底肌电刺激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某三甲骨专科医院2019年06月--2021年06月收治入院脊髓损伤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余数分组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是常规组30例和实验组30例。常规组采用日常常规护理(留置导尿术、清洁间歇导尿术、Crede手法、盆底肌训练等)+盆底肌电刺激等疗法,实验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盆底肌电刺激+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联合进行治疗护理。在干预前及干预后4周、12周、24周分别对两组患者的膀胱功能(自主排尿量、残余尿量、膀胱容量、日排尿次数)、泌尿系感染发生率、生活质量的提高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干预24周后患者的膀胱功能的各项指标及生活质量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泌尿系感染发生率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结合盆底肌电刺激治疗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康复护理,对患者膀胱功能重建、提高生存质量、树立自信心、重返家庭及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采用慢性微电极实验方法,在5只清醒猕猴上观察了躯体感觉I区(SI)与躯体运动区(MSI)皮层内微刺激对外周皮肤痛阈的影响。结果①在68次SI区皮层内刺激实验中有67次引起对侧相应皮肤感受野痛阈的变化,其中52次痛阈升高;分别刺激左右两侧SI区皮层痛阈变化无明显差异。在不同深度刺激皮层,浅层(0.5mm)和深层(2.5mm)痛阈升高明显,中层(1.5mm)无明显改变。用不同强度刺激皮层,在左SI区0.4和0.8μA引起痛阈明显升高。②在MSI区进行47次皮层内刺激实验,全部引起对侧相应皮肤感受野痛阈变化,其中30次痛阈升高;分别刺激左右MSI区,痛阈改变程度不同。在浅层和深层刺激皮层,痛阈升高更明显。用不同强度分别刺激左右MSI区,痛阈改变亦有差异,而以1.2μA刺激左MSI区皮层痛阈升高最为明显。提示SI和MSI区可能都参与了痛觉的产生和调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可累及中枢神经、周围神经、感觉神经、运动神经、自主神经多种神经系统,是糖尿病最常见、临床症像最复杂、治疗最困难的并发症,不但引起糖尿病人病死率、残疾率升高,而且还带来了护理、医疗等治疗上的复杂性与困难性,更是造成病人反复住院、消耗巨大的卫生资源的一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讨经颅磁刺激对颈性本体感觉性眩晕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 颈性本体感觉性眩晕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应用口服盐酸地芬尼多片25 ~ 50 mg/次,3次/d,治疗20 d;观察组使用经颅磁刺激进行治疗,1次/d,30 min/次,治疗20 d.应用B-PHY型平衡功能检测训练系统检测X轴重心转移距离均值(Mean X)、Y轴重心转移距离均值(Mean Y)、X轴重心转移距离最大值(Max-X)、Y轴重心转移距离最大值(Max-Y)、重心转移距离(LSKG)、重心转移面积(SSKG)、重心转移面积比(LFS)、体重分布系数和稳定性系数.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Mean X、Mean Y、Max-X、Max-Y、LSKG、SSKG、LFS、稳定性系数、体重分布系数均有改善(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除SS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eanX、MeanY、Max-X、Max-Y、LSKG、LFS、稳定性系数、体重分布系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颅磁刺激可改变颈性本体感觉性眩晕症状,提高平衡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硫酸吗啡控释片与盐酸羟考酮控释片对癌性内脏痛的治疗效果差异。方法:将癌性内脏痛患者122例随机均分为A、B两组,每组各61例并分别给予盐酸羟考酮控释片治疗与硫酸吗啡控释片,硫酸吗啡控释片基础用量为10 mg/次,2次/d,持续用药2个月。收集观察药物使用剂量、不良反应及治疗有效率三类指标,应用统计学手段(χ2检验和t检验)将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分别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均超过90%,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盐酸羟考酮控释片治疗的患者人均控释剂量、平均解救剂总量及副作用反应次数三项指标均少于接受硫酸吗啡控释片治疗的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盐酸羟考酮控释片治疗癌性内脏痛具有用药量少、效果显著、副作用较少的优点,值得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