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人格特征与疾病之间具有紧密联系。本文首先回顾了A型人格与冠心病、C型人格与癌症的相关研究,然后着重介绍了一种新的危险因素——D型人格,并对其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进行了简要论述,最后本文提出了一些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男性青少年犯及其个体间的人格特征。方法:按照青少年男犯(n=126)和对照组(n=72)在MMPI上T分数和聚类分析结果。比较两组的人格特征以及青少年犯群体间的人格差异。结果:青少年男犯在效度量表F,临床量表Hs,D,Hy,Pd,Pa,Pt和Sc的T分明显升高,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01),三组青少年男犯分别为神经症型(n=48,38.1%),正常型或中间型(n=38,30.16%)和精神病质型或类精神病型(n=40,31.75%),结论:青少年犯群体的人格特征有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网络成瘾者的心理防御机制和人格特征及其父母养育方式.方法 分别运用网络成瘾问卷(IDQ),防御方式问卷(DSQ),艾森克个性问卷(EPQ),父母养育方式问卷(EMBU)对75名网络成瘾者进行测试,并与配对的75名正常人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1、网络成瘾者更多采用不成熟和中间型防御机制(χ2=4.23,P<0.05).2、网络成瘾者人格特征呈现不同程度的缺陷,防御机制与人格特征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r=0.991,P<0.05).3、网络成瘾组与正常对照组的父母养育方式存有较大差异.结论 1、网络成瘾者更多地使用不成熟防御机制,存在病态人格特征,且二者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2、网络成瘾与父母养育方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青少年交往焦虑的房树人测验绘画特征,为青少年交往焦虑研究提供新思路.方法 对956名青少年进行交往焦虑评定和房树人测验.结果 青少年交往焦虑的总体评分为(41.44±8.208),男女生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青少年交往焦虑的相关的绘画特征有云朵(β=0.106)、人物双手(β=0.107)、月亮(β=0.166)、地平线(β=-0.147)、下雨雪花(β=-0.096)、人物张口(β=-0.091)、鸟儿(β=0.081)、门大小(β=-0.074).结论 房树人测验对青少年交往焦虑评定具有一定的辅助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网络使用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青少年网络使用行为病理性问题日益增加,研究数据表明现在我国网络使用者中有6%~15%(经常上网者中可达30%以上)存在过度使用问题,其中2%~6%较严重,0.1%~2%可能达到精神障碍程度.青少年在网民中占了大多数,是网络使用问题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网络使用人群正以惊人的速度增加,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的调查报告[1]显示,截止2009年6月30日,我国网民总人数3.38亿人,普及率达到25.5%;25岁以下网民比例达51.8%;在校学生在网民中占31.7%.此外,中小学生玩游戏的比例由2008年末的69.7%上升到目前的73.8%.  相似文献   

7.
背景 我国正从独生子女家庭进入多子女家庭,探索同胞关系在青少年人格冲动性与攻击性之间的作用机制,对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以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有着重要意义。目的 探讨同胞关系在青少年人格冲动性与攻击性之间的作用路径,为青少年暴力攻击行为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 于2023年2月—4月,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四川省某县12所中小学共986名有同胞关系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Barratt冲动性量表(BIS-11)、Buss和Perry攻击问卷中文版(AQ-CV)以及同胞关系问卷(SRQ)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考查各量表评分的相关性。使用Bootstrap法检验同胞关系在人格冲动性与攻击性之间的作用路径。结果 BIS-11总评分与AQ-CV总评分、SRQ中的冲突维度评分、争宠维度评分均呈正相关(r=0.485、0.276、0.280,P均<0.01),与SRQ温暖/亲密维度评分呈负相关(r=-0.383,P<0.01);AQ-CV总评分与SRQ冲突维度评分、争宠维度评分均呈正相关(r=0.387、0.340,P均<0.01),与温暖/亲密维度评分呈负相关(r=-...  相似文献   

8.
个体社会化过程的健康,塑造了健康的人格,个体社会化的缺陷塑造了有缺陷的人格。人格缺陷与青少年犯罪有着密切联系,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人格与青少年犯罪倾向之间的关系,是为了寻找矫正不良人格的方法,使具有不良人格的人走向健康人格,避免对社会、家庭及个人等造成危害和灾难。  相似文献   

9.
贫困大学生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贫困大学生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旨在为其人格与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量表(EPQ)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抽取吉林某高校450名贫困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贫困大学生E分数显著高于常模(t男=2.26,t女=10.20,P〈0.05,P〈0.01),女性N分数显著高于常模(t女=6.85,P〈0.01),男女生P分数与男生N分数与常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CL-90的9个因子分均值均显著高于国内青年常模(t=2.95~7.41,P〈0.01);P、N分量表与SCL各因子分别呈显著正相关(r=0.17~0.61,P〈0.05,P〈0.01),E分量表SCL的6个因子呈显著负相关(r=-0.14~-0.27,P〈0.05,P〈0.01);P、N维度对心理健康水平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P〈0.01)。结论贫困大学生人格偏外向,好交际,女生情绪欠稳定;其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青年的平均水平,且较多地受到人格特征中情绪性与精神病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网络成瘾初中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及人格特征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网络用户呈现低龄化趋势中,网络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通过临床实践和研究证明网络成瘾初中生与父母养育方式和人格密切相关[1],因此深入了解网络成瘾初中生人格特征和父母教养方式是本研究的目的。1资料和方法1.1对象:于2005年9~12月按照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采用Beard修订的Young的网络成瘾诊断问卷随机筛查了两所学校的初二和初三学生700名,对其中筛查阳性者由2名临床医师进行诊断性访谈,最终确定并纳入网络成瘾症(IAD)组,共47例(6.7%)。男34名,平均年龄(14.6±1.2),女13名,平均年龄(14.8±0.7)岁。男∶女=2.6∶1。…  相似文献   

11.
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人格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对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人格特征进行研究。 方法 :采用NEO PI R个性问卷对 79例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和 79名正常人进行测试。 结果 :两组在NEO PI R的人格维度的E、C差异显著 ,精神分裂症组具有低E和C分。两组在 30种特质层面中的N1、E1、E4、E6、C5、O6 (P <0 .0 1 ) ,A3及C4 (P <0 .0 5 )差异显著。提示精神分裂症患者具有内倾 ,敌意 ,节奏平缓 ,松散 ,无目的性 ,做事不认真和不守时 ,信赖性低 ,意志薄弱等人格特征。 结论 :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和正常人的人格特征存在差异 ,其人格特征主要表现在内倾性、松散性和情绪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网络成瘾最早由美国精神病学家Goldberg教授提出[1],而近年米青少年网络成瘾尤其引起了广泛关注.家庭和人格特征作为影响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因素,是否是网络成瘾影响因素,日前还没有定论[2].本文从这两方面展开研究,以进一步探讨网络成瘾的原凶.  相似文献   

13.
城乡重点中学学生人格特征与父母教育方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城市、农村中学生人格特征与父母教育方式的关系。方法 对4所重点中学的1937名初中、高中生。(城市1227名农村710名)应用EPQ问卷、中学生心理健康调查表、父母养育方式量表进行调查。结果农村中学生个性中的P、L两个纬度分高于城市,在E、N两个纬度分低于城市;女生的P分、E分高于男生。个性的P分、N分与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呈负相关,E分与父母的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和父亲的过分干涉呈负相关。结论温暖、理解的教育方式有利于孩子的个性发展,易使子女形成热情、自信、有独立性的人格特征;而父母的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容易导致孩子形成内向、谨小慎微、悲观等人格特征,从而成为人格障碍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强迫症患者防御方式、人格特征及相互关系。方法:应用防御方式问卷(DSQ)和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MMPI)对住院治疗的77例强迫性障碍患者施测,将防御方式与人格特征进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本组DSQ不成熟防御机制(4.29±0.96)分,成熟防御机制(4.99±1.10)分,中间型防御机制(4.49±0.67)分;MMPI中癔症、抑郁症、病态人格、神经衰弱4个临床量表标准分(T)均高于中国划界值60分。第一对典型变量相关系数(r1)=0.712,其反映不成熟和中间型防御机制与精神分裂、神经衰弱、轻躁狂、病态人格和疑病的人格特征正相关;第二对典型变量相关系数(r2)=0.490,其反映成熟防御机制与病态人格、抑郁、偏执、癔症的人格特征负相关。结论:强迫性障碍患者使用不成熟和中间型防御方式与精神病性倾向和部分神经症倾向的人格特征相关;不成熟防御方式与精神病倾向人格相关性最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格特征与心境障碍临床相演变的关系。方法:将189例首发心境障碍患者按病前人格特征分为外向型、中间型和内向型三组,随访5年。观察临床相的演变特点。结果:临床相与人格特征有较高的一致性。结论:心境障碍的发生和临床相与人格特征有密切关系,提示对本病的治疗应考虑患者的人格特征。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男性青少年罪犯的人格基本特征。方法采用自编青少年犯罪行为一般情况调查表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某未成年犯管教所300名男性青少年犯进行集体测评。结果青少年犯具有典型精神质(P)人格特征的占40.3%,典型神经质(N)的占25.3%,高于一般人群的12.5%;典型外向(E)的占12.0%,掩饰性(L)高分(〉61.5)占8.0%,低于一般人群的12.5%。与全国同龄人群平均水平相比,男性青少年犯的精神质(P)、神经质(N)得分较高,而外向性(E)、掩饰性(L)得分较低,有显著性差异;不同犯罪类型青少年人格特征无显著性差异;青少年罪犯的人格特征城乡无显著性差异。外向性(E)不同的青少年犯,P分、N分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男性青少年罪犯的人格多偏离正常;不同犯罪类型、不同地域来源的犯罪青少年人格特征无明显差异;青少年犯群体中人格类型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在药物依赖者及其人格特征之间关系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结果表明,药物依赖者在形成药物依赖前具有一定的潜在人格缺陷;而在药物依赖形成的过程中,人格成长出现病态发展倾向,并在人格缺陷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强化为病态人格;在药物依赖戒断后,人的记忆模式发生了改变,导致戒断后的药物渴求行为和焦虑情绪的表现等。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通过16PF的测验,初步探明河南师大95级新生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上,与全国大学生常模相比,有多项显著性差异,以及被试团体所存在的性别差异和专业之间的差异;在适应焦虑性及心理健康等人格因素方面,也颇具特点。该测查结果及对导致新生人格偏差因素的分析。可作为高师院校教育工作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对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人格形成、疗效和复发的作用.观察综合干预能否减少、预防和矫正患者的人格改变。方法研究对象为15~16岁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综合干预组(研究组)和单纯药物治疗组(对照组)。随访至18岁。以PANSS评定疗效;观察复发率;EPQ评定两组个性特征。结果复发率,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ANSS总分及N、P分量表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EPQ:P、N分量表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E、L分量表分则相反。结论综合干预能降低复发率,提高疗效减少和预防人格改变,对人格形成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选修心理学的本科医学生人格特征和家庭环境特征及其相关性.方法 于2017年6月通过横断面调查法,以67名选修心理学课程的本科医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试(MMPI)和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进行调查.将MMPI各因子原始分与FES-CV各因子评分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选修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