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眼附属器MALT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和复发因素的研究,以期对本病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减少临床误诊、漏诊和复发,提高早期诊断率及生存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至2010年6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眼科收治的79例病理确诊为IE期眼附属器MALT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结果、治疗方式及预后情况.结果 79例病例中,原发于眼眶49例,结膜14例,泪腺10例,眼睑6例.发生在眼眶内的MALT淋巴瘤多呈包绕眼环的不规则生长,无明显边界,临床表现最为常见的是眼球突出、眼球运动受限.而发生在结膜的MALT淋巴瘤多位于穹窿部结膜,表现为结膜充血、肿块呈“鲑鱼肉”样外观.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及放射治疗.本组病例全部行手术治疗,全部切除58例,局部切除21例.所有患者均在手术后2~4周行眼局部放射治疗.放疗半年后,有15例出现复发.患者双眼发病(P =0.0143)和对放疗的初始反应(P<0.0001)与肿瘤的复发有相关性;而性别、年龄、发病部位、肿瘤大小及手术方式等因素对复发均无影响.结论 发生在眼眶内的MALT淋巴瘤多呈包绕眼环的不规则生长,无明显边界.患者双眼发病和对放疗的初始反应与肿瘤的复发有相关性,而手术方式等因素对复发均无影响.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为弄清鹨鹉热衣原体(Chlamydia Psittaci,Cps)与眼附属器淋巴瘤(Ocular adnexal lymphoma,OAL)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性.应用荟萃分析的方法分析不同地理区域、在不同研究当中Cps与OAL之间的联系.选择有关Cps与OAL关联性的17篇文献报道,共包括了11个国家的635个OAL病例.635个OAL样本中有128个(20%)、374个黏膜相关性淋巴样组织(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tissue,MALT)淋巴瘤样本中有111个(30%)为Cps阳性.128个Cps阳性标本中有116个(90%)集中来自于17项研究中的5项,且有65个(51%)来自意大利,26个(20%)来自韩国.Cps呈阳性的概率在不同地区,甚至在相同地区的不同研究中,都有明显的差异.将来还需更多的有客观评价指标,更长随访期的前瞻性临床研究去评估两者之间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对眼附属器MALT淋巴瘤的不同治疗方式及影响其转化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危险因素的研究,以期能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存率。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1997年1月至2010年6月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眼科收治的79例病理确诊为IE期眼附属器MALT淋巴瘤患者。方法 回顾上述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方式(包括手术和放射治疗)及预后情况。手术方式包括全部切除和部分切除。预后情况主要观察患者的生存率、有无转化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等。主要指标 临床表现、手术治疗、放射治疗、生存率、有无转化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等。结果 所有病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全部切除58例,局部切除21例。所有患者均在手术后2~4周行眼局部放射治疗。5年总生存率86.0%,共有6例转化为DLBCL。放射治疗对眼附属器MALT淋巴瘤有较好的局部控制。患者双眼发病(P=0.0221)和对放射治疗的初始反应(P=0.0033)与肿瘤转化为DLBCL有相关性;而性别、年龄、发病部位、肿瘤大小及手术方式等因素对转化均无影响。结论 双眼发病和对放疗的初始反应与MALT淋巴瘤转化为DLBCL相关,而手术方式对转化无影响;根据不损伤眼部重要结构的原则来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眼科, 2012, 21: 352-356) 相似文献
4.
眼附属器MALT淋巴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眼附属器包括眼睑、结膜,眼眶和泪腺等部位MALT淋巴瘤的临床诊断要点,影像学检查特征与治疗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4年至2005年在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眼科确诊的45例眼附属器MALT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手术治疗及病理结果与预后情况。结果 眼附属器MALT淋巴瘤23例发生于眼眶,10例发生于眼睑,8例发生于泪腺,4例发生于结膜。B超、CT、MRI均能进行定位、定性诊断,B超能较好地显示病变内部结构和形态;CT对眶骨结构和肿瘤侵犯范围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显示良好,具有定性诊断价值;MRI对软组织的分辨力强,成像参数根据不同的信号强度可提示病变的内部结构。45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22例辅以放疗,10例结合化疗。42例随访4~135个月,1例于手术切除后25个月转移至肺死亡,其余均存活。结论 眼附属器MALT淋巴瘤好发于眼眶上方及眼睑,影像学检查对MALT淋巴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帮助。手术切除肿瘤,结合病理诊断和临床分期判断能提示较准确的病情估计,病变可长期局限,预后较好,一般不会出现全身转移和向弥漫性大细胞高度恶性淋巴瘤转化。 相似文献
5.
6.
大部分眼附属器淋巴瘤(ocularadnexallymphoma,OAL)是一类恶性程度低的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不仅影响到眼的正常功能,而且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最近几十年,它的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治疗也有所改进.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外科切除、放射疗法、单药或联合化疗、抗-CD20的单克隆抗体或干扰素等的免疫治疗等.最近几年,有学者提出了抗鹦鹉热衣原体的抗生素治疗以及静观随访的新治疗方法.此文就近几年来,应用于眼附属器淋巴瘤的各种治疗方法及其疗效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感染因素与眼附属器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淋巴瘤的发生发展有关,但对于具体的病因还存在争议,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幽门螺杆菌、衣原体、丙肝等方面,现就对该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眼附属器包括眼睑、眼眶、泪腺等部位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lymphphoma of 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与治疗方法。方法:分析24例眼附属器MALT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组化结果,以及手术后治疗与预后情况。结果:24例眼附属器MALT淋巴瘤患者经影像学检查后均行手术治疗,其中16例行放疗,2例行化疗。20例随访3mo~7a后均存活。结论:影像学检查可辅助诊断眼附属器MALT淋巴瘤、术后病理活检及免疫组化分型检查可确诊本病,眼结膜MALT淋巴瘤预后较好,伴全身淋巴瘤转移术后辅以化疗或放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眼附属器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形态及免疫表型特点。方法:采用光镜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MALT的形态学、细胞学、免疫表型的特点。结果:眼附属器MALT患者29例33眼中,Ⅰ期23例24眼,Ⅱ期6例9眼。29例33眼均以小淋巴细胞样瘤细胞为主,瘤细胞弥漫分布,体积小,大小较均一,细胞核略呈圆形,染色深,细胞质少,染色淡;29例CD20及CD79 a均(+),CD5(+)2例, CD43(+)3例;所有患者 CD45 RO、CyclinD1、CD10、CD23均为(-)。结论:眼附属器MALT主要以小淋巴细胞样瘤细胞浸润为主,散在分布中心细胞样细胞及单核样细胞,部分可见浆细胞及Russel、Dutcher小体。眼附属器MALT典型的免疫表型CD20(+)、CD10(-)、CD5(-)、CD23(-)、CyclinD1(-),少数患者CD5(+), CD5(+)可能是眼附属器MALT预后不好的一个信号。 相似文献
10.
眼附属器MALT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眼附属器包括眼睑、结膜、眼眶和泪腺等部位MALT淋巴瘤的临床诊断要点、影像学检查特征及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至2005年45例病理确诊的眼附属器MALT淋巴瘤患者的影像学和免疫学检查结果、治疗经过、疗效分析及预后情况。结果B超能较好的显示痛变内部结构和形态;CT对眶骨结构、肿瘤侵犯范围、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显示良好,具有定性诊断价值;MIU对软组织的分辨力强。成像参数根据不同的信号强度可提示病变的内部结构。45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22例辅以放疗,10例结合化疗。42例随访4~135个月,3例复发,1例于手术切除后25个月转移至肺而死亡,其余均存活,总生存率为97.7%,复发率为6.6%.结论眼附属器MALT淋巴瘤好发于眼眶上方及眼睑。影像学检查对MALT淋巴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帮助;B超、CT、MRI检查能提供较好的定性、定位诊断。手术切除肿瘤,结合放疗、化疗能取得较好的疗效。病变可长期局限,预后一般较好。不会出现全身转移和向弥漫性大细胞高度恶性淋巴瘤转化。[眼科新进展2007;27(2):116-119】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探讨诊断和鉴别诊断眼附属器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MALT)型淋巴瘤和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的方法。方法 对 2 9例眼附属器MALT淋巴瘤和 8例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进行临床、形态学、免疫组化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结果 2 9例眼附属器MALT淋巴瘤和 8例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的临床表现相似 ,差异无显著意义。在病理学的诊断中 ,2 9例眼附属器MALT淋巴瘤全部表达B细胞标记 ,不表达T细胞标记 ;免疫球蛋白轻链κ或λ限制 1 1例 ;PCR检测单克隆增生 1 5例 ,无特异表达 1 4例。 8例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中 ,7例同时表达B细胞标记和T细胞标记 ,且T细胞标记 >30 %;κ和λ阴性 ;PCR检测呈多克隆增生。结论 在眼附属器MALT型淋巴瘤和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的鉴别诊断中 ,免疫组化和分子生物学技术有助于进一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眼附属器淋巴瘤(OAL)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及病理分型,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
方法:选取2005-08/2013-07在华西医院眼科确诊的OAL患者147例,收集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临床检查(影像学、病理学)结果、治疗及预后情况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
结果:本研究纳入OAL患者147例,其中男91例(61.9%),女56例(38.1%); 年龄3.5~87岁; 病程20d~10a; 发病部位以眼眶最多见(106/147); 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眼部包块、眼睑肿胀、眼球突出; 病理分型以黏膜相关淋巴组织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最多见(112/147),且其预后最好,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预后最差。
结论:OAL病理类型复杂,发病部位和临床表现多样,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是OAL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其预后与病理类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眼附属器淋巴瘤组织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眼附属器淋巴瘤的临床特点,组织学分型及免疫表型。方法 收集眼附属器淋巴瘤病例33例。采用HE染色常规观察形态学特点。采用多种抗体标记B淋巴细胞,行T细胞鉴别,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及探讨B细胞起源,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诊断和鉴别诊断,判定免疫表型,细胞分化及增殖状态。结果 29例(87.9%)瘤细胞B细胞标记物CD20,CD79a阳性,并出现k或λ的克隆性增生,诊断为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MZL-MALT)。2例(6.1%)诊断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1例(3%)为组织学典型的浆细胞瘤分化,1例(3%)为此部位极为罕见的T细胞淋巴瘤,免疫表型为T细胞分化。结论 MZL-MALT型淋巴瘤是眼附属器淋巴瘤中最常见的一类,免疫组化抗体标记在诊断和鉴别诊断中起重要作用,其他类型的淋巴瘤较少见。 相似文献
15.
近年的研究发现眼附属器MALT淋巴瘤的发生与病原体的感染密切相关,通过病原体对免疫系统的慢性刺激,最终导致淋巴组织的增生和转化,是一种抗原驱动的肿瘤性病变.本文对眼附属器MALT淋巴瘤的发生与鹦鹉热衣原体、幽门螺杆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相关性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眼附属器MALT型淋巴瘤Ki-67和p53表达与胃肠MALT型淋巴瘤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眼附属器MALT型淋巴瘤Ki 6 7和 p5 3表达对临床治疗的选择和预后评估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 ,检测 2 9例眼附属器MALT型淋巴瘤Ki 6 7和p5 3表达 ,分析其在不同临床特征间的差异 ;并与 15例胃肠MALT型淋巴瘤的Ki 6 7和 p5 3表达进行对比。 结果 2 9例眼附属器MALT型淋巴瘤在不同年龄、性别、发病部位Ki 6 7和 p5 3表达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在分期上 ,2例非Ⅰ期病例出现Ki 6 7的高表达。与胃肠MALT淋巴瘤对比 ,2 9例眼附属器MALT型淋巴瘤未见有高恶转化 ,p5 3表达程度低 ;15例胃肠MALT淋巴瘤有 5例出现高恶转化 ,其中 3例p5 3出现高表达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Ki 6 7和 p5 3的高表达对眼附属器MALT型淋巴瘤的临床分期和高恶转化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与胃肠MALT型淋巴瘤相比 ,Ki 6 7和p5 3表达率、表达程度低 ,提示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7.
魏锐利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1996,14(12):706-709
眼附属器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的基因诊断及临床意义上海长征医院眼科魏锐利综述奚寿增审校眼附属器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OcularAdnexalLymphoidHyperplasia)是一组发生于眼眶、眼睑及结膜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属于结外淋巴组织病变,约...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探讨黏膜相关组织淋巴瘤(MALT)在眼附属器包括眼睑、眼眶、泪腺等部位的特殊临床特征与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眼附属器MALT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表现、B超、CT、MRI检查结果,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以及综合治疗疗效与预后情况.结果 32例眼附属器MALT淋巴瘤患者中男22例,女10例;年龄23.0~74.0岁,平均年龄64.1岁.18例发生于结膜,占56.3%(18/32);9例发生于眼眶,占28.1%(9/32);5例发生于泪腺,占15.6%(5/32).B超检查肿块多表现为内回声不均匀(84.4%,27/32)或内回声高(28.1%,9/32);CT检查多表现为中等密度(43.8±10.7)HU,密度均匀(84.6%,22/26);MRI检查T1WI及T2WI多呈等信号,信号均匀.影像学检查后均行手术治疗联合放疗.随访1~12年,复发率为12.5%(4/32).结论 影像学检查可辅助诊断眼附属器MALT淋巴瘤,术后病理活体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分型检查可确诊本病,眼附属器MALT淋巴瘤若早期诊断和治疗(手术治疗联合术后放疗)则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初步探讨眼附属器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病理学分类。方法 对172例187眼经组织病理学确诊的眼附属器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年龄12~85岁,平均63岁,病程13d~25a,平均75个月。其中眼眶恶性淋巴瘤最多见,共98眼(52.33%),其次为结膜48眼(25.00%)及眼睑37眼(20.35%)、泪囊4眼(2.3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146例159眼(84.88%)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86例95眼(58.90%)确诊为低度恶性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淋巴瘤)。眼附属器恶性淋巴瘤以眼睑色块和结膜新生物128眼(69.77%)或眼球突出48眼(25.00%)为主要就诊原因。结论 眼附属器恶性淋巴瘤多为黏膜相关性淋巴组织淋巴瘤,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有助于诊断。准确的肿瘤病理学分类不仅能指导临床治疗,还能反映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