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眼眶骨折修复手术对复视和眼球运动障碍的改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眼眶骨折患者手术治疗前后复视和眼球运动障碍的改善情况。方法回顾62例因眼眶骨折实施修复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经眼眶CT明确骨折的部位、范围及眼外肌嵌顿情况。分别于术前和术后3、6、12个月检查并记录复视和眼球运动情况。结果62例眼眶骨折中23例为单纯眶壁骨折,其中18例术前有复视,19例出现Ⅰ级或Ⅱ级眼球运动障碍;术后12个月时,仅5例残留Ⅰ级或Ⅱ级复视,5例有Ⅰ级眼球运动障碍。39例复合性眼眶骨折中,其中36例术前有复视,38例发生眼球运动障碍;术后12个月时,29例有复视(6例为Ⅲ级复视),22例有眼球运动障碍。术后12个月时,伤后3周内施行手术修复的12例患者中仅1例为Ⅲ级复视,而3个月后施行手术的23例患者中有5例为Ⅲ级复视。结论手术修复眼眶骨折能够有效改善眼球运动功能和复视程度,早期手术疗效优于晚期手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车祸所致复合性眼眶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车祸所致复合性眼眶骨折患者手术治疗前、后的临床资料,通过对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第1、3、6个月复查受伤眼复视、眼球运动及眼球凹陷情况以分析手术治疗车祸所致复合性眼眶骨折的疗效.结果 术前22例有不同程度的复视、眼球运动障碍及眼球凹陷患者术后6个月,仅3...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眼眶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对32例32只眼眼眶爆裂性骨折伴复视及眼球运动障碍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眼眶CT显示:眼外肌、眶内软组织嵌顿眶内壁或眶下壁骨折区。伤后观察2周,复视及眼球运动障碍无明显改善者选择手术。全麻下根据眶壁骨折的部位,采取相应下睑缘下切口(眶底骨折)、内眦皮肤切口(眶内壁骨折)或两切口联合入路(眶内下壁骨折),将嵌顿于骨折处或鼻窦腔内的眼眶组织复位,再根据骨折的范围植入适当大小的Medpor填充物。随访3个月至1年。结果 23例眼球运动恢复正常,9例仍有不同程度的复视。23例眼球内陷得到充分矫正。结论眼眶爆裂性骨折患者可存在复视及眼球内陷,CT扫描和牵拉试验均有明确的眼外肌嵌顿,保守治疗2周无好转,即应手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眼眶爆裂性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2011年1月在本院手术治疗的52例眼眶爆裂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眼球内陷40例(40只眼),术后36例眼球内陷矫正,4例改善?术前复视44例,术后3个月检查39例复视完全消失,5例晚期手术者在周边视野仍存复视?眼球各方向运动良好,手术前后的视力无明显变化?结论:选择合适的眶内填充物手术整复眼眶爆裂性骨折可获得满意疗效,早期手术疗效优于晚期手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单侧眼球运动障碍并复视行针刺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病例均来自于该院在2013年3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68例单侧眼球运动障碍并复视患者,征得患者和其家属同意后开展研究,以随机法把6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4例,两组均施予常规治疗,基于此实验组加施针刺,比较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统计学处理分析可知,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4.1%),明显比对照组(76.5%)高,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单侧眼球运动障碍并复视的常规治疗中加施针刺,可提高治疗效果,推荐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6.
爆裂性眶壁骨折是指由钝力外伤引起的单纯眶壁骨折而不合并眶缘凹陷性骨折的一种外伤综合征。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外伤眼病,骨折造成眼球内陷,眼球运动障碍和复视,需行眼眶修复重建手术来矫正复视,改正外形。从2001~2005年我们对采取眼眶重建眼球复位术治疗的16例爆裂性眶壁骨折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线性高密度多孔聚乙烯(Medpor)外科种植体整复眼眶爆裂性骨折和复合性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其特点.方法 :对23例病人行高分辨率眼眶CT扫描和三维重建、了解眼眶骨折的部位、大小;用Hertel突眼计测量眼球内陷度数;同视机测量法分析复视情况.以Medpor作为手术主要整复材料,并进行6~12个月随访.结果 :术后23例病人随访6个月及以上,其中22例病人眼球内陷>2 mm,21例病人眼球内陷完全矫正(95%);术前14例伴有复视病人,12例复视完全矫正(85%);术前11例病人眼球运动受限,10例恢复正常(90%).术后2周与术后3个月、6个月眼球凹陷程度、运动受限程度、复视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edpor作为近年来用于临床的新型整形材料,用于眼眶骨折的整复,能有效矫正中重度眼球内陷及复视.  相似文献   

8.
9.
《延边医学院学报》2019,(2):144-147
[目的]分析眼眶爆裂性骨折致眼球内陷的解剖学相关因素.[方法]选择自2015年9月至2016年5月间行眼眶壁骨折修复术的41例(41眼)患者,分为眶内侧壁骨折组(n=24)和眶下壁骨折组(n=17).比较两组患眼和健侧眼的眼球突出度、眼球内陷度、眼眶容积、缺损区面积、脱出的脂肪及肌肉疝体积间的关系.[结果]眶内侧壁骨折组缺损区面积与脱出的脂肪体积、内直肌体积呈正相关(r=0.935,P=0.000;r=0.806,P=0.000);眶下壁骨折组缺损区面积与脱出的脂肪体积呈正相关(r=0.872,P=0.000),与脱出的下直肌体积无相关性.眶内侧壁骨折组骨缺陷面积、脱出脂肪和眼外肌体积与眼球内陷程度均呈正相关(P<0.01);眶下壁骨折组眼球内陷程度与脱出脂肪体积呈正相关(P<0.01),与缺陷面积和脱出的下直肌体积无相关性(P=0.326,0.082).[结论]眼眶内侧壁骨折后骨缺损面积和眶下壁骨折后脱出的脂肪体积与眼球内陷的发生程度有关系,可作为预后判定和手术设计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眼眶爆裂性骨折是眶部挫伤所致的眶壁骨折.外力作用于眶前部软组织,致眶内压力突然增高,一部分被眶内软组织吸收.根据液压传递原则,眶内压力导致眶壁最薄弱的部位发生骨折[1].眼眶爆裂性骨折后会伴发一系列的并发症,包括眼球内陷、复视、眶下神经感觉丧失、眶上裂综合征、眼球移位等,其中眼球内陷和复视最为常见.笔者结合对 22 例内壁及下壁眼眶爆裂性骨折患者眼眶 CT结果分析并手术整复,采用ha骨片或Medpor材料作骨折处充填,并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眼眶骨折是临床常见急症,发生率近年有增高趋势。如果被漏诊或早期处理不当,常可引起严重并发症。现将我院2006年1月-2009年10月诊治的82例眼眶骨折病例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眼眶骨折106例治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眼眶骨折的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回顾106例眼眶骨折病例,分析并总结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方案的选择。[结果]24例患者行眼眶骨折整复术,术后眼球内陷和复视得到了矫正或改善;82例保守治疗,除其中2例有手术适应证但拒绝手术患者外,其余80例均未发生眼球内陷和复视。[结论】眼球内陷及/或双眼复视为眼眶骨折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相互结合可以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TCCF)的不同静脉引流方式(单纯眼静脉引流或多条静脉引流)对眼部突出、球结膜充血、水肿、眼球活动受限、复视、视力下降的影响。 方法 将93例有眼部症状的TCCF患者按单纯眼静脉引流或多静脉引流分为单纯眼静脉引流组和多静脉引流组,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眼部突出、球结膜充血、水肿、眼球活动受限、复视、视力下降等症状表现及其愈后情况。 结果 治疗后,单纯眼静脉引流组和多静脉引流组在眼球突出、结膜充血、水肿、眼球活动受限、视力下降方面,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静脉引流组中,15例患者仍然有轻度眼球活动障碍眼球活动受限,术后恢复不佳者在多静脉引流组相对多见,2组治疗结果比较,术后未完全恢复者在多静脉引流组相对多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TCCF)使用单纯眼静脉引流与多条静脉引流对术后眼球活动受限影响不一。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眼部症状的恢复除了与TCCF引起的海绵窦内异常血流的改善有关外,多静脉引流所包含的其他因素如岩静脉扩张、深静脉引流等也是影响眼球活动障碍恢复的因素。因此在临床治疗中选择适宜的引流方式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14.
Objectives:To determine the prevalence of positive screening of body dysmorphic disorder (BDD) among patients seeking cosmetic surgeries in plastic surgery and oculoplastic surgery clinics.Methods:The survey of this cross-sectional study was self-administrated and distributed among adults pursuing cosmetic surgeries in plastic surgery and oculoplastic surgery clinics at King Abdulaziz University Hospital, Jeddah, Saudi Arabia, between March 2019 and March 2020. The BDD questionnaire was validated, and a highly sensitive and specific tool was used to identify patients with BDD. Ethical approval was granted by the Research Ethics Committee. All analytic studies were performed using IBM SPSS, version 24.Results:A total of 344 patients participated in this study with a mean age of 39.66 ± 13.76 years. Of these, 296 (86%) were women and 298 (86.6%) were Saudi. The prevalence of positive screening for BDD was 19.2%. The most commonly requested procedures were abdominoplasty (21.2%) and skin lesion removal (21.2%). Smoking was found to b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BDD with 21.2% of smokers having it (p<0.010).Conclusion:Body dysmorphic disorder was unrecognized among patients pursuing cosmetic surgeries. One-fifth of patients requesting cosmetic procedures are potential cases of BDD requiring psychiatric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We recommend implementing screening protocols to identify cases before surgical plans.  相似文献   

15.
鞍区肿瘤手术后尿崩症及水钠失衡紊乱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鲍刚陈伟  宋锦宁 《医学争鸣》2005,26(20):1898-1899
目的: 探讨手术方式及肿瘤性质的不同对鞍区肿瘤术后发生尿崩和水钠失衡的影响. 方法: 对109例鞍区肿瘤的手术方式、病理类型、术后尿崩水钠失衡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术后发生尿崩及水电解质平衡紊乱者86例(78.9 %). 颅咽管瘤术后并发尿崩及水钠平衡紊乱比率最高(100%),胆脂瘤及脑膜瘤的发生率最低(60.0%~64.3%);经侧脑室-室间孔-第Ⅲ脑室入路者,术后发生率最高(89.0%),颞下入路最低(79.0%). 结论: 手术方式及肿瘤性质对鞍区肿瘤术后尿崩和水钠失衡的发生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眼眶神经纤维瘤的手术切除和即期整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an XQ  Lin M  Li J  Zhou HF  Fu Y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46):3264-3267
目的探讨眼眶神经纤维瘤的手术切除和即期整复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选择2002年1月至2005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眼科收治的26例(26只眼)眼眶神经纤维瘤患者,收集行肿瘤切除和即期整复治疗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按Jackson分型法进行分型,其中I型12例,Ⅱ型10例,Ⅲ型4例。肿瘤部分或次全切除后依据眼睑、眼眶畸形情况,分别对I型患者行眼睑整复术,包括眼睑缩短、外眦韧带固定、外眦成形和上睑下垂矫正术。Ⅱ型患者行眼睑整复联合眼眶重建术,Ⅲ型患者行眼睑整复、眼眶重建联合羟基磷灰石(HA)眼座植入术或保留无视功能的眼球。术后随访12-30个月。结果26例患者行肿瘤部分或次全切除术后随访期内未见肿瘤快速生长。10例患者术后视力得到提高,12例患者视力保持不变。26例患者行眼睑整复术后外形良好,其中2例因上睑下垂复发再次手术。10例患者经眼眶重建术后眼眶外形和眼球突出度与对侧眼基本对称。2例患者行HA眼座植入术,2例患者保留无功能眼球,术后随访外观恢复良好。26例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眼眶神经纤维瘤的部分或次全切除手术是完全有效的,依据肿瘤的不同类型进行即期眼睑、眼眶和眼球的整复手术,可获得外观和/或功能的共同改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针刺治疗爆裂性眶壁骨折伴眼球运动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70只眼)爆裂性眶壁骨折致眼球运动障碍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常规组和针刺组,每组各35例,其中常规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针刺组除了接受常规治疗外,依据眶壁骨折部位的不同选取相应临近眼外肌穴进行针刺,每日1次,每次留针30 min,15天为一个疗程,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两个疗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角膜缘移动范围、眼球运动障碍级别以及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角膜缘移动范围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与常规组患者相比,针刺组患者改善得更显著(P <0.05);经过治疗后,针刺组0级、I 级、II 级、III 级的眼数分别为14、15、3、3只眼,其中0级的眼数明显多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针刺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1.43%,明显高于常规组的6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眼外肌穴有助于改善爆裂性眶壁骨折伴眼球运动障碍患者的角膜缘移动范围,促进患者眼外肌功能的恢复而降低眼球运动障碍级别,明显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KMD)的脑电图改变。方法详细观察32例PKMD患者的临床特征,全部进行了24小时动态脑电视频监测,在脑电图监测下进行运动诱发试验。结果 11例有自发样放电,5例临床发作时2例有癫样放电,8例运动诱发试验皆阴性。用具有Na+通道阻断作用的多种抗痫药治疗均有效。结论 PKMD部分患者在发作期和发作间期有痫样放电,具有癫痫的某些性质,与癫痫可能有共同的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