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左心室肥厚的相关性。方法根据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将60例患者分为正常昼夜节律组(n=34)和异常昼夜节律组(n=26),并对患者行心脏超声检查,测定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和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按Devereux公式计算各自的左心室质量(LVM)和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结果两组年龄、体质量指数、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空腹血糖、全天平均收缩压、全天平均舒张压、白天平均收缩压、白天平均舒张压、IVST和LVDd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两组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LVPWT、LVM和LVMI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异常昼夜节律组左心室肥厚检出率显著高于正常昼夜节律组(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左心室肥厚显著相关,异常的血压昼夜节律提示可能存在更严重的心室肌损伤。  相似文献   

2.
徐永森 《当代医学》2007,(10):140-142
目的 观察缬沙坦单纯用药和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左心肥厚的临床效果.方法 174例高血压左心肥厚患者,随机分成87例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的治疗组.87例缬沙坦单纯用药的对照组.监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舒张期左室内径(LVDd)、左室重量指数(LVMI)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SBP、DBP、HR、IVST、LVPWT、LVDd、LVMI治疗前后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5,P<0.01,P<0.001).对照组SBP、DBP、IVST、LVPWT、LVDd、LVMI治疗前后也有显著差异(P<0.05,P<0.01,P<0.001),但治疗组SBP、HR、IVST、LVPWT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P<0.01).讨论我们的研究表明,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疗效、安全性及耐受性均好,不良反应小,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患者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但单纯采用缬沙坦治疗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也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徐永森 《当代医学》2007,(19):140-142
目的 观察缬沙坦单纯用药和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左心肥厚的临床效果.方法 174例高血压左心肥厚患者,随机分成87例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的治疗组.87例缬沙坦单纯用药的对照组.监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舒张期左室内径(LVDd)、左室重量指数(LVMI)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SBP、DBP、HR、IVST、LVPWT、LVDd、LVMI治疗前后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5,P<0.01,P<0.001).对照组SBP、DBP、IVST、LVPWT、LVDd、LVMI治疗前后也有显著差异(P<0.05,P<0.01,P<0.001),但治疗组SBP、HR、IVST、LVPWT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P<0.01).讨论我们的研究表明,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疗效、安全性及耐受性均好,不良反应小,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患者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但单纯采用缬沙坦治疗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也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李健  苏伟  王东升 《右江医学》2005,33(6):587-588
目的观察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逆转左心室肥厚的作用。方法选择62例原发性高血压且合并左心室肥厚的患者,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在给予缬沙坦治疗前后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左心室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结果治疗24周后,SBP、DBP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1)。IVST、LVPWT、LVDd、LVMI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1)。结论缬沙坦不仅能控制高血压,而且能够逆转高血压引起的左心室肥厚,疗效、安全性及耐受性均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依那普利和吲哒帕胺对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患者的降压及逆转LVH的效果。方法选择58例高血压并LVH患者,给予依那普利和吲哒帕胺联合治疗32周。观察治疗前后的血压、动态血压及患者的IVST、LVPWT、LVDd、LVMI。结果治疗后患者收缩压、舒张压、24h收缩压、24h舒张压明显下降。治疗后患者IVST、LVPWT、LVDd、LVMI值较治疗前减少(P〈0.05)。结论依那普利和吲哒帕胺合用有较好的降压及逆转LVH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地尔硫卓联合依那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及左心室肥厚的影响。方法:选取7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受试者筛选入组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n=35例)口服依那普利片10 mg,1次/d,观察组(n=40例)口服依那普利片10 mg,1次/d,地尔硫卓片30 mg,3次/d,两组疗程均为2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白天、夜间、24 h平均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T)、舒张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室重量指数(LVMI)等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后24 h、白天、夜间平均SBP、DBP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IVST、LVPWT、LVDd及LVMI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尔硫卓联合依那普利可有效逆转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降压效果显著,且不会明显增加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MBPS)的发生与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对115例入选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采用24 h动态血压监测仪(ABPM)分析,将患者分为晨峰组(53例)和非晨峰组(62例)进行血生化测定,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IVST)、舒张末期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结果晨峰组(MBPS)24 h平均收缩压(24h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dSBP)、白昼平均收缩压(dS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24 h平均脉压(24hPP)均高于非晨峰组(NMBPS),P<0.05;MBPS组的LVMI显著高于NMBPS组[(135±27)g/m2和(112±27)g/m2,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有晨峰现象者更易发生左心室肥厚.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替米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LVH)的疗效.方法 将165例原发性高血压伴LVH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85)和对照组(n=80).治疗组给予替米沙坦胶囊口服,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口服.在治疗前和治疗24周后观察2组血压、舒张末期左心室内径(LVDd)、左心室后壁厚度(PWT)、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等指标.结果 2组患者治疗24周后,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PWT、IVST、LVMI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PWT、LVMI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LVH有良好疗效,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LVH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对168例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年龄(85.4±5.0)岁〕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和动态血压监测,按Devereux公式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将患者分为左室肥厚组(n=74)和非左室肥厚组(n=94),对比分析两组间临床资料和动态血压参数的差异。以LVMI为因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1)左室肥厚组的高血压病程、三酰甘油、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血尿酸、平均收缩压(24 h、白天、夜间)、脉压和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均明显高于非左室肥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非杓型血压节律者分别为56.7%和3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血脂、平均舒张压和24 h舒张压变异系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LVMI依次与白天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空腹胰岛素密切相关(R2=0.511,P<0.05)。结论高龄高血压病患者LVMI与多种因素相关,有效控制白天和夜间的收缩压,降低血压变异性和胰岛素抵抗,可能对改善左室肥厚有益。  相似文献   

10.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昼夜血压节律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沈琳 《黑龙江医学》2009,33(4):255-257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人昼夜血压节律改变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本文对135例年龄≥60岁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并检测24 h尿蛋白定量。结果动态血压监测显示24 h血压呈非勺型者为59例(43.70%),呈勺型者为76例(56.30%);非勺型组24 h收缩压2、4 h舒张压,夜间收缩压,夜间舒张压均高于勺型组(P<0.05);非勺型组室间隔肥厚、左心室后壁肥厚,24 h尿蛋白定量异常检出率均较勺型组增加(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40%以上血压昼夜节律异常,血压昼夜节律异常者左室肥厚,尿蛋白异常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