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分析冠心病(CAD)合并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IMR)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27例CAD伴IMR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其中中度返流18例,重度9例。22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 二尖瓣成形术(MVP),其中2例同时行Dor’s手术;另5例行CABG 二尖瓣置换术。术中术后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共6例,均为射血分数<0.40患者。结果术后早期死亡2例,其余25例均痊愈出院。随访6~60个月,术后早期超声心动图示左室舒张末内径和左房舒张末内径均较术前显著缩小(P<0.05),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均为Ⅰ~Ⅱ级。结论CAD伴中度以上IMR应同时手术处理二尖瓣关闭不全,CABG MVP是一种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28例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其中轻度返流10例,中度返流6例,重度返流12例。11例有心肌梗死史;术前左室舒张末径62.8±6.7mm,左房内径50.1±6.4mm,左室射血分数>0.511例,0.3~0.517例。3例接受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4例接受CABG加二尖瓣成形术(MVP),2l例接受CABG加二尖瓣置换术(MVR)。结果术后早期死亡4例,其余均痊愈出院。出院时患者心功能NYHA分级均为1~2级,术后早期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室舒张末径和左房内径均较术前缩小(P<0.05)。结论中度以上的缺血性二尖瓣返流应手术处理,CABG+MVR是一种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联合二尖瓣置换术治疗中重度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IMR)的疗效.方法 1997年5月-2006年2月共行CABG联合二尖瓣置换术治疗中重度IMR患者18例,均有心肌梗死史,纽约心脏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7例,Ⅲ级7例,Ⅳ级4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为22%~65%,平均为(46±12)%,二尖瓣中度反流5例,中重度9例,重度4例.结果 术后早期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为(54.2±11.8)mm,左心房舒张末内径(LAEDD)为(38.1±5.5)mm,均较术前的(63.7±13.0)和(45.4±5.8)mm显著下降(P值均<0.05),LVEF为(48±14)%,与术前(46±12)%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例出现并发症,严重室性心律失常2例,切口感染行清创缝合术1例,胸腔积液1例,因呼吸功能不全行二次插管1例;另3例术后早期死亡,其中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术中不能停机死亡1例,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神经系统并发症1例.存活的15例患者随访3~68个月,无抗凝和机械瓣膜引起的并发症,除1例因心力衰竭(NYHA心功能分级Ⅲ级)再次入院接受药物治疗外,其余患者心绞痛及心力衰竭症状明显缓解,NYHA心功能分级均为Ⅰ~Ⅱ级.结论 CABG联合二尖瓣置换术是治疗中重度IMR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二尖瓣Carpentier-Edwards PhysioⅡ成形环在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外科治疗中的应用并评估其治疗效果。方法 2018年6月至2019年7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外科接受二尖瓣膜成型手术治疗的18例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其中8例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者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分别在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采用经胸壁超声测量LA、LVEDD、LVEF,观察手术前后各项数值变化,评估该二尖瓣成形环的治疗疗效。结果 18例患者中男性8例,平均年龄(46±9)岁。其中Barlow氏病2例,退行性病变4例,其余12例为风湿性病变。18例患者中二尖瓣关闭不全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8例。共置入二尖瓣成形环18枚(Carpentier-Edwards PhysioⅡ),三尖瓣成形环8枚(Edwards MC3)。与术前相比,术后6个月、12个月左房内径(P<0.05)、左室舒张末内径均明显缩小(P<0.05),左室射血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rpentier-Edwards PhysioⅡ成形环置入后较术前扩张的左房、左室舒张末内径均明显缩... 更多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合并缺血性中度二尖瓣关闭不全(ischemic mitral regurgitatiom,IMR)外科治疗效果。方法:51例CAD合并中度IMR患者接受外科治疗,其中男37例,女14例,年龄52~84岁,平均年龄(67.35 ± 6.45)岁,对比分析术前和术后1年的超声心动图数据。结果:51例均顺利出院,随访术后1年心脏多普勒超声提示左房内径从术前(40.80 ± 4.61)mm下降到术后(37.98 ± 5.11)mm(P < 0.05),左室收缩末期内径从术前(39.41 ± 8.03)mm下降到术后(36.00 ± 7.51)mm(P < 0.05),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从术前(54.02 ± 7.01) mm下降到术后(51.10 ± 8.37) mm(P > 0.05),左心室射血分数从术前(49.75 ± 11.83)%上升至术后(53.11 ± 11.78)%(P > 0.05),二尖瓣反流情况较术前明显改善(P < 0.01)。结论:对于CAD伴IMR的患者,单纯的冠状动脉旁路手术是一种可以推荐的手术策略。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冠心病合并中、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患者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二尖瓣手术的早期效果,总结此类患者的治疗经验.方法:2002年8月到2006年5月,42名冠心病合并中、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患者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外科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合并二尖瓣手术.二尖瓣关闭不全原因为:缺血性38例(90.48%,38/42);风湿性2例(4.76%,2/42),退行性2例(4.76%,2/42).全组患者术前心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 EF)0.20~0.80(平均0.41±0.14),行二尖瓣置换(mitral valve replacement, MVR)12例,二尖瓣成形术(mitral valvuloplasty, MVP)30例.结果:院内死亡4例(9.52%,4/42),术后早期二尖瓣返流无到轻度36例,残余中度返流2例,均不需再次手术.全组患者心射血分数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0.41±0.14,术后0.45±0.12, P=0.152);而行MVP组EF值与术前相比改善明显 (术前0.36±0.08, 术后0.41±0.10,P=0.013).结论:外科手术是治疗冠心病合并中度以上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有效方法.二尖瓣的处理以成形为首选,使用二尖瓣成形环是保证手术效果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CABG)+二尖瓣成形术(mitral valvuloplasty,MVP)与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对重度慢性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chronic ischemic mitral incompetence,CIMI)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重度CIMI患者115例,根据患者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PCI组(n=59)和CABG+MVP组(n=56)。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合并疾病等临床基本特征及术前超声参数,比较两种手术对术后二尖瓣反流的疗效。结果 CABG+MVP组患者的年龄显著小于PCI组,左室射血分数显著大于PCI组(P<0.05)。PCI组患者术后二尖瓣反流无改善或复发率是CABG+MVP组的6.01倍(OR=6.01,95%CI:2.450~15.132,P<0.05)。CABG+MVP组患者术后二尖瓣反流的好转程度优于PCI组(P<0.05)。结论 针对重度CIMI,虽然外科手术治疗伴随着术后高死亡率,但行CABG+MVP的患者术后二尖瓣反流情况优于仅行PCI的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二尖瓣成形术治疗小儿二尖瓣关闭不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1年3月-2015年3月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胸外科采用二尖瓣成形术治疗二尖瓣关闭不全患儿135例,以超声心动图观察二尖瓣反流情况及手术前后二尖瓣不同组成结构的形态变化。结果手术方案包括瓣环成形55例,瓣叶修复34例,腱索成形36例(其中多根腱索缩短4例、腱索移植2例),使用以上≥2种技术同时治疗10例,手术中同时矫正合并的心血管畸形。全组无术中死亡病例,术后早期死亡3例,再次二尖瓣形成术2例,其余患儿反流程度均得到较好纠正;术后二尖瓣舒张期最大流速、二尖瓣口面积、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房左右径等指标较术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术后6个月患儿心功能分级(NYHA)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二尖瓣成形术治疗小儿二尖瓣关闭不全,效果显著,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王佳  傅强  陈若峰  郭建浩  李志樑 《广西医学》2014,(11):1573-1576
目的运用循证医学方法探讨二尖瓣手术(MVS)联合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治疗中重度缺血性二尖瓣反流(IMR)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OVID、MEDLINE、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orary等数据库中有关CABG及CABG+MVS治疗中重度IMR患者的临床研究,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个非随机试验和1个随机对照试验,其中CABG组1 549例,CABG+MVS组1 00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MVS+CABG与CABG组远期死亡率、术后远期纽约心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VS+CABG在改善远期二尖瓣反流分级方面优于CABG(P<0.05)。结论在治疗中重度IMR方面是否有必要联合CABG与MVS仍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不同手术方法对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合并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ischemic mitral regurgitation, IMR)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法将36例CHD合并IMR患者分成冠状动脉搭桥术+二尖瓣成形术组(A组)和冠状动脉搭桥术+二尖瓣置换术组(B组),比较两组疗效。结果:A组并发症发生率(5.56%)低于B组(11.11%);但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时间均低于B组,且心功能改善更明显(均P<0.05)。结论:冠状动脉搭桥术+二尖瓣成形术对CHD合并IMR疗效明显优于冠状动脉搭桥术+二尖瓣置换术,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疗效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1.
近年新生儿、婴儿、成人麻疹患者逐年增加,临床表现一般仍较典型,成年人麻疹患者全身中毒症状较重。麻疹抗体检测结果阳性是主要的诊断依据。麻疹发病的双相移位的机理可能是,免疫保护力不足,婴儿出生时麻疹抗体力低。孕期母传胎的麻疹抗体减弱,母经乳汁传给婴儿的抗体减弱,成人麻疹抗体水平逐年下降。预防措施是怀孕前给予育龄妇女麻疹疫苗接种,鼓励母乳喂养,麻疹疫苗计划免疫适当提前,在成人追加麻疹疫苗的免疫,加强病毒变异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2.
13.
14.
以^3氢-胸腺嘧啶核苷放射自显影法及HE染色,观察并分别测定了18例正常子宫内膜增殖中期,15例增殖晚期的腺上皮细胞或间质细胞的标记指数、分裂指数。结果显示:子宫内膜增殖晚期腺上皮细胞或间质细胞之LI均明显高于增殖中期。同时,增殖晚间质细胞之MI也明显高于增殖中期,即此两种细胞在增殖晚期中增生明显,其增生状态初步获得了定位定量测定的正常值。  相似文献   

15.
16.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做法;方法:主要在手术配合的六个方面,解决防感染、防栓塞等问题。结果:3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均获成功,结论:手术配合是护士责任心和基本功的全面体现,对提高手术效果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在继发性肾脏疾病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m-Alb)检测在继发性肾脏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Beckman Immage全自动特种蛋白分析仪对糖尿病组、高血压组、心脏病组患者进行了m-Alb测定,同时与健康组结果作对比。结果m-Alb检测糖尿病组为3.7±5.26mg/dl,高血压组为7.5±8.18mg/dl,心脏病组为7.8±3.76mg/dl,健康组为0.66±0.48mg/dl,各试验组m-Alb增高百分率为糖尿病组48.9%,高血压组37.5%,心脏病组26.9%。结论尿蛋白阴性的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患者进行m-Alb检测,可以监测病程的进展。  相似文献   

18.
尿液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尿液 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观察 ,更加科学、准确地诊断血尿和血红蛋白尿。[方法 ]采用干化学分析仪检测和尿液显微镜红细胞计数 ,观察 180例正常人尿标本加入正常人血标本后 ,不同 pH值 ,不同时间内 ,观察红细胞溶解情况。 [结果 ]pH <5 .5以下时 ,随着时间的延长 ,红细胞溶解现象明显。 1h后观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2h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pH <5 .5时对红细胞计数影响较大 ,易致红细胞发生溶解现象 ,出现假性血红蛋白尿 ,对血尿和血红蛋白尿很难区分 ,给临床诊断造成不便 ,更易引起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告80例局限于小腿或手或足的银屑病。均经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确诊。因部位比较特殊。受多种理化因素影响,使皮疹形态发生轻重程度不同的变化,常看不到典型损害,因而误诊为神经性皮炎,湿疹,慢性皮炎及癣等。作者对误诊原因进行了分析后,提出了鉴别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解决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神经压迫。方法对1980~1998年再手术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讨论分析再手术原因,再次手术前影像学检查,观察病理变化以确定再手术方法。结果对11例随访6个月~1年,优7例(68.4%),良3例(36.8%),差1例(2.8%)。结论初次手术前详细查体和分析X线片,术中用导尿管和神经剥离探查,尽量避免髓核遗留,手术范围不宜太大,尽量减少对软组织和脊柱结构的破坏,避免形成硬膜囊与神经根粘连而致单纯形疤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