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目的:筛选日本毛连菜的具有降血糖作用以及免疫增强作用的有效部位。方法:采用四氧嘧啶致糖尿病小鼠模型,日本毛连菜不同提取物连续灌胃21天,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小鼠血糖值。采用CCK-8法检测日本毛连菜不同提取物对正常大鼠体外脾脏淋巴细胞的增殖作用。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日本毛连菜提取物Ⅰ、Ⅱ、Ⅲ能显著降低糖尿病小鼠血糖值(P<0.05),其中提取物Ⅰ组小鼠血糖值降至(11.91±1.92)mmol/L,与阳性药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取物Ⅰ、Ⅱ、Ⅲ能刺激脾脏淋巴细胞增殖,其中提取物Ⅲ能显著促进刀豆蛋白A(Con A)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P<0.05)。结论:提取物Ⅰ、Ⅱ、Ⅲ具有显著降血糖作用;提取物Ⅰ、Ⅱ、Ⅲ具有免疫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2.
香椿总黄酮降血糖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香椿总黄酮(TSTF)对糖尿病小鼠动物模型的降血糖作用.方法:将四氧嘧啶用NS配成0.02 g/ml,按200 mg/kg注射到小鼠腹腔;连续2 d用葡萄糖灌胃(2 g/kg),早晚各一次,以葡萄糖氧化酶法测空腹血糖,大于11.00 mmol/L为造模成功小鼠.将入选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TSTF低、高剂量组(0.06、0.12 g/kg)、降糖灵组(0.10 g/kg),另取20只正常小鼠为对照组(蒸馏水),灌胃1次/d,连续15 d,第16 d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空腹血糖.结果:TSTF组四氧嘧啶小鼠血糖显著降低.结论:TSTF对四氧嘧啶所敛糖尿病模型小鼠有降血糖作用. 相似文献
3.
栀子降血糖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中药栀子对正常动物及几种糖尿病模型动物血糖的影响。方法用外源性葡萄糖致高血糖、肾上腺素致高血糖、地塞米松致胰岛素抵抗和四氧嘧啶致糖尿病小鼠模型,分别观察栀子对正常和糖尿病模型小鼠血糖的影响。结果栀子能显著降低葡萄糖、肾上腺素、地塞米松和四氧嘧啶致高血糖小鼠的血糖,对正常小鼠也有一定的降糖趋势。结论中药栀子对正常小鼠和数种糖尿病模型小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日本毛连菜的花粉及果实微形态结构。结果表明:花粉粒外壁刺状纹饰基部粗大,刺状突起呈环形排列或数个密集成群;网眼小且深,大小、形状相近;萌发孔3个,具大型瘤状突起,瘤状突起为脑纹状纹饰。果实有5~10余条高起的纵肋和5条较深的纵沟,纵沟贯穿果实两端。外果皮细胞狭长形、先端呈游离的指状突起,游离部分层叠环绕果实排列。果实石蜡切片,外果皮为一列波状弯曲的表皮细胞;中果皮由多列细胞组成,细胞壁极厚;内果皮为一列椭圆形细胞;种皮为两列狭长形薄壁细胞;子叶内含大量糊粉粒;无胚乳。结果反映了日本毛连菜花粉及果实微形态特征明显,可将其作为鉴别日本毛连菜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6.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紊乱性疾病,其死亡率仅次于肿瘤和心血管疾病,成为威胁人类生命的第三大疾病。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证的范畴,祖国医学对糖尿病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及其治疗有详细的记述,特别是中药治疗糖尿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就近10年来中药降血糖作用的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综述如下: 一中药降血糖作用的临床观察许多中药复方、对药、单味药及其有效成分治疗糖尿病有显著的降低血糖的临床疗效。王氏认为糖尿病属脾肾虚弱、阴虚火旺,治宜滋阴清热,健脾益肾。复方降糖丸(生晒参、地骨皮、泽泻、生地、vitC、vitB_1)全方味甘酸,甘可缓急,酸可敛阴,使水升火降,中焦健旺,气复阴回,用 相似文献
7.
8.
丹皮多糖降血糖有效成分的筛选及其作用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目的:筛选丹皮多糖降血糖的有效成分,研究其降糖作用及机理。方法:用小鼠和大鼠制造葡萄糖性高血糖及四氧嘧啶性糖尿病模型,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HCSS)造成胰岛素抵抗,观察丹皮多糖粗品和纯品对正常和高血糖模型动物血糖的影响,并测定糖尿病动物SOD、Insulin、GHb、ApoA1等水平。结果:丹皮多糖纯品2b(PSM2b)可降低葡萄糖和四氧嘧啶诱发的鼠高血糖,优于粗品和其他纯品,并能升高糖尿病小鼠SOD和大鼠ApoA1水平,降低GBb水平,改善小鼠品服葡萄糖耐量和胰岛素抵抗。结论:PSM2b为丹皮多糖中降血糖有效成分,它可有效地控制实验性高血糖,其降糖机理可能与促进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作用,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小檗碱(降糖Ⅰ号)对正常大鼠、外源性葡萄糖引起的高血糖小鼠及四氧嘧啶性糖尿病大鼠的降糖作用;方法:正常大鼠灌胃给予降糖Ⅰ号25mg·kg和50mg·kg,连续给药6天。小鼠灌胃给予葡萄糖溶液及大鼠尾静脉注射四氧嘧啶溶液制备糖尿病模型,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糖含量。小鼠及大鼠灌胃给药,观察其疗效。结果:正常大鼠灌胃给药,高剂量组于给药后第4天呈现显著的降血糖作用,其作用不如优降糖稳定;一次灌胃给予降糖Ⅰ号50mg·kg和100mg·kg,高剂量组对葡萄糖性小鼠高血糖,均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按25mg·kg和50mg·kg剂量连续15天灌胃给予四氧嘧啶性糖尿病大鼠,高剂量组于给药后第6天、低剂量组第9天及降糖灵组第12天,均呈现明显的降糖作用;结论:降糖1号具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 相似文献
10.
11.
采用硅胶、大孔树脂及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法对鬼箭羽90%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从鬼箭羽降糖有效部位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为香橙素(aromadendrin),表木栓醇(epifriedelanol),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β-谷甾醇(β-sitosterol),槲皮素(quercetin)和芦丁(rutin)。其中rutin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香椿子总多酚对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作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研究香椿子总多酚对糖尿病小的降血糖作用。方法:一次性ip链脲佐菌素制造糖尿病模型。将香椿子总多酚分低、中、高剂量组(60,801,00 mg·kg-1)连续ig 14 d,第15 d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空腹血糖,同时测定多酚对正常小鼠血糖影响。糖尿病小鼠处死后取脏器,测定小鼠脏器指数、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变化。结果:香椿子总多酚能降低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小鼠的血糖,对正常小鼠血糖没有降低作用。香椿子多酚能降低糖尿病小鼠肝脏脏器指数(P<0.05),降低肝脏MDA含量(P<0.05),增加SOD活性(P<0.05)。结论:香椿子多酚对链脲佐菌素所致糖尿病模型小鼠有降血糖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皖贝母茎尖超低温保存体系.方法:采用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技术,4℃低温预处理1周,2~3mm的茎尖经0.4 mol·L-1蔗糖MS液体培养液预处理3d,60% PVS2装载20 min,100% PVS2冰浴脱水60 min,换入新鲜的0℃PVS2溶液后迅速投入液氮保存,40C水浴解冻1 min后用1.2 mol·L-1蔗糖培养液洗涤2次,每次10 min,接种在恢复培养基上,20℃暗培养2周,转入正常光下培养,1个月后统计再生率.利用PCR技术检测再生植株的遗传稳定性.结果与结论:TTC法检测茎尖冻存后存活率为79.9%,在恢复培养基上茎尖再生率为52.3%.从基因组DNA检测结果表明,再生植株其遗传稳定性未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4.
猴头菌粉提取物对2型糖尿病小鼠降血糖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猴头菌粉提取物的降血糖活性.方法:健康雄性昆明小鼠,以4周高脂饮食诱发胰岛素抵抗,并以ip链脲佐菌素(STZ) 170 mg?kg-1以诱发2型糖尿病.模型小鼠随机分组,ig给予猴头菌粉各部位提取物21 d,测定空腹血糖以筛选猴头菌粉降血糖活性部位,对筛选出的活性部位进行口服糖耐量实验.并于HE染色后,在光镜下观察其对糖尿病模型小鼠肝、肾、胰腺的组织形态学影响.结果:猴头菌粉多糖能对抗糖尿病小鼠体重减轻的症状,给予猴头菌粉多糖的14,21 d小鼠血糖值与模型组相比较均出现非常显著性下降(P<0.01).猴头菌粉多糖(400 mg?kg-1)能提高糖尿病模型小鼠的葡萄糖耐受量,并能对抗糖尿病导致的肝、肾、胰脏病变.结论:猴头菌粉多糖具有降血糖活性,且其提高糖耐量、保护脏器作用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5.
可可毛色二孢菌对白木香产生倍半萜诱导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明确可可毛色二孢菌Lasiodiplodia theobromae对白木香产生倍半萜的诱导作用。采用气质联用(GC-MS)对可可毛色二孢菌PDA发酵液进行检测,发酵液中检测到茉莉酸类化合物(jasmonates,JAs)。利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SPME-GC-MS)检测发酵液处理后白木香愈伤中沉香倍半萜成分,发现其能够诱导白木香愈伤产生α-愈创木烯(α-guaiene),δ-愈创木烯(δ-guaiene),α-蛇麻烯(α-humulene)3种沉香倍半萜。推测可可毛色二孢菌可产生茉莉酸类物质,其作为伤害信号分子诱导白木香产生倍半萜。 相似文献
16.
紫花地丁抗菌活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紫花地丁的抗菌活性及其活性成分.方法:化学成分的分离采用溶剂提取、硅胶柱色谱分离、Sephedex LH-20柱色谱和重结晶法进行,活性跟踪测定采用纸片扩散试验法进行,最小抑菌浓度采用比浊法进行,最小杀菌浓度采用比浊法并结合平皿培养来完成.结果:从紫花地丁全草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出4个具有抗菌活性的香豆素成分:七叶内酯(1),6,7-二甲氧基香豆素(2),东莨菪内酯(3)和5-甲氧基-7-羟甲基香豆素(4),其中4为新化合物.4个化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无乳链球菌、乳房链球菌、停乳链球菌和沙门氏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和杀菌活性,其中1的活性最好,对6种供试菌的MIC 0.031 -0.313 g·L-1,MBC 0.313~0.625 g·L-1.结论:紫花地丁对动物病原菌具有较广谱的抗菌活性,香豆素是其主要的抗菌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17.
香附提取物的抗抑郁活性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筛选香附抗抑郁活性部位并初步探讨其抗抑郁作用机制.方法:小鼠ig香附各提取物给药量均为10 g?kg -1,阳性对照药氟西汀(0.08 g?kg-1),连续给药15 d后进行测试,采用小鼠强迫游泳实验和小鼠尾悬挂实验对香附醇提物及其各极性部位进行抗抑郁活性筛选,继而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脑额叶皮质中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变化,探讨香附抗抑郁作用机制.结果:香附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和正丁醇萃取部位与对照品氟西汀类似,均能显著缩短小鼠游泳和悬尾的不动时间,乙酸乙酯萃取部位活性强于正丁醇萃取部位.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和正丁醇萃取部位可明显升高小鼠大脑额叶皮质5-羟色胺(5-HT)和多巴胺(DA)含量(P<0.01),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无明显改变.结论:香附醇提物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和正丁醇萃取部位对“行为绝望”动物模型有较明显的抗抑郁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5-HT和DA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8.
佛甲草中甾醇类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佛甲草Sedum,lineare Thunb.中的甾醇类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方法:利用普通硅胶柱色谱和制备薄层色谱技术对植物全草进行提取、分离和纯化,并经超导核磁共振(NMR)等现代波谱技术进行化合物的结构鉴定.结果:从佛甲草中分离得到6个甾醇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豆甾-7-烯-3β-醇(1),豆甾-3β,5α,6β三醇(2),豆甾-5-烯-3β-醇-7-酮(3),豆甾-5-烯-3β,7α-二醇(4),豆甾-5-烯-3β,7β-二醇(5),β-谷甾醇(6).结论:化合物1~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