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近端股骨转移性肿瘤的手术治疗指征和疗效。方法对13例股骨近端转移性肿瘤患者行手术治疗,分别采用人工假体置换、动力髋螺钉(DHS)、Gamma钉以及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固定治疗,对患者术后疼痛情况、患侧肢体功能、并发症和生存时间等进行随访。结果所有患者疼痛均得到缓解,11例术后可下床行走,2例术后卧床。所有患者术后未出现伤口感染、不愈合、肺炎和褥疮等相关并发症。患者术后生存时间2~24个月,平均8.7个月。结论采用假体置换、DHS、Gamma钉或PFN手术内固定,可有效治疗近端股骨转移性肿瘤,部分可恢复行走功能,并能有效缓解疼痛,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股骨转移性肿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股骨转移性肿瘤的效果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1-2005年经手术治疗的股骨转移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资料完整者共29例,其中男16例,女13例,年龄47~72岁,平均年龄62.3岁,转移灶在股骨颈4例,股骨粗隆部5例,股骨粗隆下8例,股骨干9例,股骨髁上3例;其中伴发病理性骨折18例。手术采取瘤段骨切除人工假体置换术12例,肿瘤切除骨水泥填充加股骨交锁髓内钉固定11例,不处理肿瘤单纯内固定的6例。结果术后所有患者疼痛明显缓解或消失,16例个人生活能够自理,8例能够基本自理,5例仍需家人护理照顾。随访4个月~2年,行瘤段骨切除并人工假体置换术者,术后5个月死亡1例,5~6个月3例,7~12个月死亡4例,12~18个月死亡2例,存活2年以上2例;行肿瘤切除交锁髓内钉内固定者,术后4个月死亡1例,4~6个月4例,7~12个月死亡3例,12~18个月死亡2例,存活2年以上1例;仅行单纯内固定者,术后4个月死亡2例,4~6个月4例。结论对于股骨转移性肿瘤宜早期积极手术,采用人工假体置换或内固定手术可以缓解疼痛,部分恢复患肢功能,便于减少长期卧床所致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近端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许多骨肿瘤经局部刮除或切除后可获痊愈。但一些骨肿瘤 ,特别是低度恶性肿瘤则容易复发。一些近关节的骨肿瘤 ,在大块肿瘤骨切除行关节融合术后会丧失关节的大部功能而难以被患者接受。我们通过对 15例股骨近端 (段 )骨肿瘤广泛性切除后 ,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进行了观察随访 ,效果较满意。现将其手术效果、适应证及围手术期注意事项作一分析。1 资料和方法自 1992年以来 ,我院治疗并随访了 15例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近端骨肿瘤的患者。男性 10例 ,女性 5例 ;2 7~ 72岁 ,平均 5 6岁 ;5 0岁以上 10例 ,5 0岁以下 5例。肿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髓内钉(PFN)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应用PFN治疗股骨近端骨折24例,其中,股骨粗隆间骨折19例,股骨颈基底骨折2例,股骨粗隆下骨折3例。结果:24例经5-24个月随访,除1例因内科病死亡,全部骨性愈合,畸形愈合2例,均可生活自理,无感染、主钉断裂等严重并发症。结论:PFN治疗股骨近端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固定可靠的优点,是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的可靠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股骨近端骨折临床上很常见,动力髋钢板(DHS)是目前比较理想的内固定材料,我们2002年1月~2005年12月应用DHS内固定治疗股骨近端骨折31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病人31例,其中男20例,女11例,年龄27~76岁。生活伤19例,交通事故伤12例。转子间骨折21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股骨近端钉(PFN)治疗股骨粗隆间及近端骨折的疗效,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0年3月至2004年5月收治的57例用PFN治疗的股骨粗隆间及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7例骨折术后均对位对线良好,48例随访6~34个月,骨折全部愈合。PFN钉是治疗股骨粗隆间及近端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PFN)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总结1999年1月~2003年2月收治的41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资料,全部采用PFN治疗。结果:随访时间平均16.8月,41例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平均3.6个月。1例螺钉割穿股骨头,1例慢性感染,1例髋内翻,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优良率92.4%(37/41)。结论:PFN具有内固定牢固,应力分散,防旋转功能强,手术操作简单,是一种冶疗股骨转子间周围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解放军第八二医院骨科收治的48例行DHS手术治疗的老年股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作为对照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48例行股骨近端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Harris髋关节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66±16)min比(90±20)min,(290±61)m L比(390±56)m L,(129±28)m L比(183±22)m L,(15±3)周比(22±3)周,(13±4)d比(19±7)d](P<0.01)。观察组治疗后Harris髋关节评分优良率为93.75%(45/48),高于对照组的72.92%(35/48)(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5%(3/48),低于对照组的27.08%(13/48)(P<0.05)。结论对股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给予股骨近端钢板内固定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提高手术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股骨近端解剖钢板治疗股骨近端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采用股骨近端蛇头形解剖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和粗隆下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取股外侧切口入路,显露骨折端及股骨大粗隆,先将较大骨折块复位,用螺钉或钢丝固定于骨折近端或远端的主干上,再将两折端之主干复位,于大粗隆及股骨近段外侧放置股骨近端蛇头形解剖钢板,于股骨大粗隆部向股骨颈及股骨头方向拧入适当长度的松质骨加压螺钉3枚,再固定股骨干远折端其余螺钉. 结果 本组29例,疗效满意,平均随访1年,骨折均愈合,患处无疼痛,颈干角正常,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无断钉或断钢板现象.结论 采用股骨近端蛇头形解剖钢板治疗股骨近端骨折是一种理想的术式,具有操作简单,对骨质损伤少,破坏血运少,固定牢靠,颈干角不变小,钢板、螺钉无松动,防旋作用强,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采用股骨近端蛇头形解剖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和粗隆下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取股外侧切口入路,显露骨折端及股骨大粗隆,先将较大骨折块复位,用螺钉或钢丝固定于骨折近端或远端的主干上,再将两折端之主干复位,于大粗隆及股骨近段外侧放置股骨近端蛇头形解剖钢板,于股骨大粗隆部向股骨颈及股骨头方向拧入适当长度的松质骨加压螺钉3枚,再固定股骨干远折端其余螺钉。结果本组29例,疗效满意,平均随访1年,骨折均愈合,患处无疼痛,颈干角正常,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无断钉或断钢板现象。结论采用股骨近端蛇头形解剖钢板治疗股骨近端骨折是一种理想的术式,具有操作简单,对骨质损伤少,破坏血运少,固定牢靠,颈干角不变小,钢板、螺钉无松动,防旋作用强,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脊柱转移瘤的前路手术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脊柱转移瘤引起的椎体塌陷、脊髓压迫或顽固性疼痛的患者经前路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1997年12月~2003年12月,我中心经前路手术治疗脊柱转移瘤患者93例,包括胸椎转移53例,腰椎转移33例,颈椎转移7例.男性53例,女性40例.原发肿瘤为:肺癌21例、肾癌13例、前列腺癌8例、肝癌5例、乳腺癌13例、甲状腺癌5例、结肠癌3例、多发性骨髓瘤8例、未发现原发病灶者17例.无明显神经系统受累者39例;出现神经系统受损者54例,其中完全瘫痪者16例,不完全瘫痪者38例.病变累及1个脊椎节段者69例,2个脊椎节段者20例,3个以上脊椎节段者4例.所有接受手术患者的预期生存时间均超过6个月.随访时间为10~72个月.结果93例患者中,87例(93.5%)术后疼痛得到缓解;54例有神经功能损害的患者中,47例术后麻痹症状改善;16例完全瘫痪的患者中,7例在减压术后Frankel分级提高了1~2个等级;未见严重并发症;术后存活1年以上的患者79例,约占患者总数的85%.结论对于单节段或两个相邻节段的脊椎转移瘤应按原发肿瘤处理,行前路手术彻底切除肿瘤,坚强的内固定术.对于脊椎转移瘤压迫脊髓的病例均应尽早行肿瘤切除椎管减压手术,缓解神经麻痹症状,增加脊椎稳定性,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锁定钢板(PFLP)与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内固定术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该院收治的84例股骨粗隆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PFLP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PFN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髋关节功能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5.24%(40/42),高于对照组的76.19%(32/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7.14%(3/42),低于对照组的23.81%(1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PFLP内固定术相比,PFN内固定术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效果确切,能够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降低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严重股骨近端畸形病例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股骨侧重建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39例严重股骨近端畸形的THA病例,术前采用影像学检查评价股骨近端形态,术后随访THA的近中期并发症,测量双下肢长度与髋关节旋转中心恢复情况,观察截骨部位愈合情况和内固定的有效性 结果 术前影像学检查可见严重股骨近端畸形,存在复杂的形态改变,28例涉及股骨大粗隆形态或位置异常.术后随访Harris评分平均为(82.00 ±2.57)分,较术前的(45.80 ±7.84)分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参照Linde-Jensen标准,39例THA的旋转中心恢复在真臼水平;手术并发症包括假体周围骨折、脱位、撞击;2例术后遗留0.5~1.5 cm下肢不等长,所有截骨部位获得骨性愈合 结论 大粗隆形态和位置异常是股骨近端畸形的重要病理参数,需要依据术前评估制定个性化的THA股骨侧重建策略,其中软组织松解、截骨技术和假体选择是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4.
The rapid transit system for patients with fractures of proximal femur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he rapid transit system for patients with fractures of the proximal femur consists of immediate internal fixation or replacement of the fractured bone under spinal anaesthesia, without any sedation. Patients are mobilised within hours of surgery and sent home as soon as they can walk. They are supervised at home by both an experienced physiotherapist and a visiting nurse. Sixty nine patients admitted to a metropolitan teaching hospital were considered for the system and 50 were accepted. Their age distribution and level of general ill health were comparable with those in other series. The rapid transit system resulted in 90% of patients accepted being discharged to their homes within the first five days, with a lower morbidity and a mortality at three months of 7%. Using the rapid transit system rehabilitation in the original environment is difficult only if the patient lives alone, and even then temporary support is often enough to allow them to return home.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股骨上段转移性肿瘤的临床特征和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至2011年在本中心接受手术治疗的99例股骨上段转移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中位年龄56岁(15~87岁),肿瘤来源以肺癌最为常见,其次为乳腺癌。应用Kaplan Meier曲线计算总体生存率,应用对数秩检验对各种因子进行单因素分析,应用Cox回归分析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患者术后平均随访8.43个月(1~44个月),其中9例在本研究随访终止时仍带瘤存活。患者半年总体生存率55.7%,1年生存率24.3%,2年生存率7.7%,预期生存期10.34个月。在各种临床因素中,是否存在内脏转移(无内脏转移15.939个月vs. 内脏转移9.200个月, P=0.001)、骨转移病变数量(单发18.069个月vs. 多发8.934个月, P=0.025)、肿瘤类型(激素依赖型17.331个月vs. 激素非依赖型7.533个月, P=0.000)与预后密切相关,Cox回归显示肿瘤类型(激素依赖型或激素非依赖型)是唯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股骨上段是转移性肿瘤的好发部位,外科手术在股骨上段转移性肿瘤的治疗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选择外科边界和固定方式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临床预后因素,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生活质量,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股骨近端恶性肿瘤导致病理性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临床特征,探讨病理性骨折对患者股骨近端假体置换围手术期治疗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骨科2011年1月至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因股骨近端恶性肿瘤行股骨近端扩大切除、肿瘤半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共28例。根据骨折情况将患者分为骨折组和非骨折组,对比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临床特征。结果:骨折患者占50.0%,两组间不同年龄、性别、受累肢体以及肿瘤病理类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两组患者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下肢血栓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组患者白蛋白低于非骨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两组患者术中出血、手术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患者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白蛋白下降程度,以及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引流总量、术后下地时间、术后住院日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骨折组患者血红蛋白浓度(P=0.025)、红细胞压积(P=0.039)低于非骨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中、术后7天内骨折组患者需输血的人数均多于非骨折组患者(术中:7/14 vs. 1/14,P=0.033;术后7天内:8/14 vs. 1/14,P=0.013)。以Gross公式计算围手术期总失血量(术后7天内),骨折组患者高于非骨折组患者[(2 066.3±419.8) mL vs. (786.0±152.6) mL, P=0.039]。骨折组患者术前Barthel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低于非骨折组(P=0.009),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高于非骨折组(P<0.001),出院前两组患者上述评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端病理性骨折的患者围手术期白蛋白低,病理性骨折不增加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围手术期功能恢复情况,但是骨折组患者围手术期的总失血量多于非骨折组患者,术后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低于非骨折组,骨折组患者术中、术后需输血治疗的人数多于非骨折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颈椎管哑铃状肿瘤的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颈椎管哑铃状肿瘤的临床症状、外科分类分期及手术方法。结果:35例肿瘤完全切除,1例次全切,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无明显并发症,肿瘤无复发。结论:根据哑铃状肿瘤的分类分期,选择后路或前后路联合的手术方法,并同时行后路内固定植骨融合术,能获得较高的肿瘤切除率,并能较好地预防近期和远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石伟  徐方杰  陈佩莉  李伟 《上海医学》2006,29(6):363-365
目的探讨老年人心脏肿瘤的外科治疗特点。方法自1980年1月至2004年12月间,我院对35例年龄>60岁的老年原发性心脏肿瘤患者施行体外循环下的肿瘤切除术,男14例,女21例;年龄62~74岁。良性肿瘤32例,其中黏液瘤30例、脂肪瘤和纤维瘤各1例;恶性肿瘤共3例。结果所有患者均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肿瘤切除术,术后早期有2例因出现严重低心排综合征和室性心律失常而死亡,死亡率为5.71%(2/35例)。结论老年心脏肿瘤患者的心功能较差,心律失常发生率高,术中易发生心房破裂,且多合并有冠心病或其他老年性疾病。了解并掌握其特点,对改进手术方法、提高围手术期处理能力及手术成功率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