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胎儿心律失常在临床上较为多见.过去,由于对此认识不足,常误诊为胎儿窘迫,本文对19例胎儿心律失常的孕期观察及新生儿随访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李英龙 《嘉兴医学》2000,16(1):29-30
本报道41例新生儿心律失常其发病因素以感染、窒息、缺氧为最常见;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诊断主要依靠体检和心电图检查;治疗应视具体情况采取对因、对症或进一步观察等综合措施;预后大多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胎儿窘迫的病因、分娩方式与新生儿窒息的关系。方法:入院后所有孕产妇均进行胎心监护包括无激惹试验(NST)、宫缩或催产素激惹试验(CST或OCT)、胎儿脐血流监测、B型超声检查,以早期发现及终断胎儿窘迫。结果:1996.1~1998.12胎儿窘迫发生率11.35%(350/3083),新生儿窒息率9.73%(30/3083),无一例新生儿死亡。结论:加强产前、产时监护及早发现胎儿窘迫,可有效地减少新生儿窒息率。  相似文献   

4.
胎儿窘迫35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元学 《中外医疗》2011,30(3):39-40
目的 探讨导致胎儿窘迫的主要病因,如何及时诊断以及处理,以尽量避免死胎、死产、重度新生儿窒息、严重的新生儿并发症以及新生儿死亡的发生。方法 对358例胎儿窘迫病例进行分析,采用综合方法诊断胎儿窘迫,并对胎儿窘迫尤其是有重度胎儿宫内缺氧的病例作出及时判断和处理。结果 分娩期胎儿窘迫的几率明显高于妊娠期;但妊娠期重度胎儿宫内缺氧的几率高于分娩期;脑瘫后遗症仅发生在重度胎儿宫内缺氧的病例。结论 加强对胎儿的监护,对胎儿窘迫的及时诊断和处理,可减少重度新生儿窒息和严重的新生儿并发症的出现,减少围产儿的死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胎儿窘迫与剖宫产时机的选择,方法 分析195例不同诊断标准胎儿窘迫剖宫产新生儿窒息率,结果 不同诊断标准新生儿窒息率有显差异。结论 严格掌握胎儿窘迫剖宫产指征可降低剖宫产率,减少围产儿死亡。  相似文献   

6.
胎儿监护是利用电子技术监测胎儿宫内状况的一种新方法,其在产程中的应用价值至今褒贬不一.我院自1998年以来使用胎儿监护仪监测产程中的胎儿情况,认为使用胎儿监护仪可及早发现胎儿宫内异常,及时纠正,对提高新生儿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1999年1月至2000年12月间在我院分娩产妇2868例,其中发生胎儿宫内窘迫229例。现就胎儿宫内窘迫的时间、原因及胎儿预后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胎儿心律失常的诱因和预后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了解胎儿心律失常的诱因和预后。方法 收集2000年1月~2003年6月在我院产前检查中发现的胎儿心律不齐病例20例,分析母亲疾病史、胎儿心律不齐种类及预后。结果 7 例(35%)母亲孕前和孕期均无疾病,其余有心脏病史、孕期病毒感染史和服抗心律失常药物史。房性、交界性或室性早搏占 66.7%,其余为窦性心率不齐和窦性心动过速或过缓。3 例未产, 1 例死胎,其余 16 例足月分娩,新生儿体重平均为(3315.0±436.9) g。新生儿中1例房间隔缺损合并持续室性早搏,其余均恢复正常心率和心律,无新生儿心功能衰竭和死亡。结论 大部分胎儿心律失常与孕期心脏发育不完善有关,可在出生后几天内恢复正常心律(率),不需特殊处理,胎儿严重心律失常需积极治疗,合并房间隔缺损者需在婴儿期予手术矫正。  相似文献   

9.
在当今重视优生优育的年代 ,探讨胎儿窘迫及预防新生儿窒息的发生是一门重要课题。本文对 194例胎儿窘迫病例进行了系统性分析。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选自我院 1991年 1月 1日~ 1991年 12月31日 ,1994年 1月 1日~ 1994年 12月 31日分娩的产妇共14 90例 ,其中活产儿为 14 86例 ,发生胎儿窘迫 194例 ,其中发生新生儿窒息 5 7例。1 2 诊断标准 :(1)FHR超过 16 0次 min或小于 12 0次 min ;(2 )羊水有胎粪污染 (分Ⅰ度、Ⅱ度、Ⅲ度 ) [1 ] ;(3)胎动减少 (<3次 h)或消失 (0次 2 4h) ;(4)新生儿窒息的标准为A…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胎儿窘迫的原因及新生儿窒息的关系.方法 对651例胎儿窘迫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脐带因素、产程异常是胎儿窘迫的主要原因,羊水过少、胎盘功能低下也是胎儿窘迫的重要原因;胎儿窘迫是新生儿窒息的主要原因.结论 胎儿窘迫是胎儿宫内缺氧的危急状态,必须加强产前、产时监护,避免滞产,及时处理胎儿窘迫.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胎儿心电图(FECG)对胎儿心律失常检测分析和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本院产检的孕妇中发现胎儿心律失常96例,综合孕妇病史和临床因素,结合B超检查,分析胎儿心电图,并追踪观察新生儿的心电图.结果:胎儿心电图检测诊断心律失常最多见为:胎儿心动过速,胎心早搏,胎儿心动过缓及不齐.结论:通过胎儿心电图对胎儿心律失常的检测分析和诊断,可以明确胎儿心律失常的分类,而及时发现胎儿宫内环境是否改变,如胎盘、羊水、脐带等因素导致胎儿宫内缺氧,窘迫,从而提醒临床医师及时干预治疗,减少剖宫产率,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提高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12.
分析100例肥儿窘迫病例,评价听诊胎儿率和观察羊水变化在胎儿窘迫诊断中的价值。并结合新生儿Apgar评分,探讨胎儿窘迫的病因及处理。结果表明:脐带异常和妊高征是发生胎儿窘迫的主要原因。传统的临护方法仍是临床诊断胎儿窘迫的重要方法,胎儿监护仪在胎儿窘迫病例中的使用并未使新生儿窒息减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胎儿心律失常原因,进一步探讨胎儿心律失常对胎儿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1例胎儿心律失常孕妇的情况,胎儿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结合长期随诊结果进行总结.结果:胎儿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0.3%.21例胎儿心律失常中,4例为胎儿心动过:速(19.0%),3例为胎儿心动过缓(14.3%),14例为不规则胎儿心律(67.7%);胎儿心律失常平均诊断孕周岁36 2周(28周~41 1周).21例中18例为产前胎心听诊时发现胎儿心律失常;3例胎心监测发现胎儿心律失常.6例产前进行了胎儿超声心动检查,其中2例胎儿超声心动检查提示胎儿室性早搏,心脏结构未见异常,占33.3%,余未见异常.产后新生儿均存活,随诊20例(95.2%),10例新生儿进行了超声心动检查,其中1例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为法洛四联症.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在心律失常胎儿中发生率为4.8%.结论:大多数心律失常的胎儿预后是好的,心脏畸形的发生率很低.对于持续性心率慢的胎儿,需注意心脏结构异常的存在;对于心律失常胎儿的处理采用期待疗法,根据产科指征决定终止妊娠的方式.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分析胎儿窘迫的病因及预防措施,降低胎儿窘迫发生率。方法:选择1999.10.1-2000.10.31住院分娩1546例新生儿中发生胎儿窘迫的22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引起胎儿窘迫的主要原因是脐带因素;胎心监护显示晚期减速新生儿窒息率高。结论:产前B超提示脐缠绕时可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当出现晚期减速尤其频发晚减,胎儿不能较短时间内娩出时,则须立即剖宫产结束分娩。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胎儿窘迫的相关因素。方法:分析180例胎儿窘迫剖宫产情况,对胎儿窘迫的原因、诊断、胎龄、羊水污染程度、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死亡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施行剖宫产术965倒,其中因胎儿窘迫行剖宫产术180例,占同期剖宫产总数的18.7%。结论:以剖宫产终止妊娠治疗胎儿窘迫,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林富凤 《华夏医学》2007,20(2):279-280
目的:探讨如何正确判断胎儿窘迫,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方法:对胎儿窘迫100例剖宫产手术指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0例胎儿窘迫主要因素为脐带因素,其次为胎盘因素、产程异常、羊水过少、妊娠合并症等因素,新生儿窒息率为13%。结论:在诊断胎儿窘迫时,须综合判断评价,一旦发生对胎儿影响较大,应及时进行干预,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减少不必要的剖宫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出现胎儿窘迫的相关因素,提出预防措施及处理办法.方法 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分娩的新生儿6279例中,出现胎儿窘迫512例(8.2%),对发生胎儿窘迫的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出现胎儿窘迫的相关因素分别是:脐带因素42.6%,胎盘因素23.0%,羊水因素6.8%,母亲因素5.1%,产力因素14.1%,胎儿因素0.8%,原因不明7.6%.结论 胎儿窘迫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加强围产保健,合理进行胎心监测,以便及时发现胎儿窘迫并给予恰当处理,有助于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胎儿窘迫10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100例胎儿窘迫病例,评价听诊胎心率和观察羊水变化在胎儿窘迫诊断中的价值。并结合新生儿Apgar评分,探讨胎儿窘迫的病因及处理。结果表明:脐带异常和妊高征是发生胎儿窘迫的主要原因。传统的监护方法仍是临床诊断胎儿窘迫的重要方法,胎心监护仪在胎儿窘迫病例中的使用并未使新生儿窒息减少。为减少胎儿窘迫发生率,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应加强孕期保健,及时发现病因并予以治疗。对胎儿窘迫病例应选择适当分娩方式,尽可能缩短产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