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核苷(酸)类药物在临床抗病毒治疗中的广泛使用,hbv对核苷(酸)类药物的耐药问题日渐突出,原发应答不佳的患者也时有发现,这种现象是否与hbv基因的自然变异有关,有关报道结论不一.为此,我们对110例未经核苷(酸)类药物治疗的慢性hbv携带者的血清样本进行pcr扩增和基因测序,检测hbv反转录酶(rt)区常见的12个核苷(酸)类药物耐药位点的基因序列,明确在无药物作用下hbv是否存在自然变异,及其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为抗病毒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对于慢性乙型肝炎(chb),目前抗病毒治疗是唯一能够最大限度抑制病毒复制和延缓病情进展的方法.在抗病毒药物中,核苷(酸)类药物对chb的疗效已得到肯定.但目前所有口服核苷(酸)类药物,包括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替比夫定等在治疗过程中均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耐药性.耐药株的出现给乙型肝炎的治疗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但这些耐药株是在用药之前就存在还是由于用药而诱发的呢?这些核苷(酸)类药物在应用过程中亦有原发无应答现象,其原发无应答的原因何在?是否其感染的hbv本身就存在耐药株呢?在选用核苷(酸)类药物抗病毒之初进行hbv耐药位点检测,根据检测结果选择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可以获得较好的疗效,也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相似文献   

3.
核苷(酸)类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过程中易导致患者体内乙型肝炎病毒(hbv)p区出现耐药变异,这是由核苷(酸)类药物的药理特性决定的.因此,及时而准确地检测出变异位点对临床治疗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pcr技术能检测出部分变异位点,但hbv是以准种的形式存在于人体中,在一些变异株尚处于低载量复制时,pcr技术容易出现漏检现象.克隆分析法原指将dna从一个载体转移到另一个载体的技术.  相似文献   

4.
在慢性hbv感染者的自然史中,经常出现急性发作或者突发,其基本定义为alt高于5倍正常上限值(uln)或高于基线值2倍以上[1].出现突发的原因可能是自发性、干扰素(ifn)治疗诱导或者核苷(酸)类药物治疗停止所致等[2].慢性hbv感染者突发的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多数学者认为,hbv复制和表达水平与特异性免疫应答处于一个动态的平衡,当hbv的数量或抗原表达超过一定阈值,可能激发肝脏内的天然免疫应答,从而打破肝脏内hbv特异性t细胞的免疫耐受,导致肝脏内突发性炎性反应.随着对hbv变异研究的深入,有学者提出,病毒致病株的出现可能是乙型肝炎突发的始动因素,但这两者间是否为因果关系尚需要进一步研究证明.  相似文献   

5.
核苷(酸)类似物(NAs)是当前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主要药物,核苷(酸)类似物具有迅速抑制HBV复制和安全性良好的特点,但随着NAs的应用推广,NAs相关的肾脏、骨骼、肌肉及神经系统等不良反应的报道逐渐增加,这些不良反应的总体发生率并不高,但若不及时发现与处理有可能引起较为严重的临床后果。为优化NAs相关不良反应的临床管理,抗乙型肝炎病毒核苷(酸)类似物不良反应管理专家委员会结合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形成本共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核苷(酸)类似物在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肝细胞癌(HCC)经肝动脉介入治疗(TAI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入组60例HBsAg阳性且不能手术切除的HCC患者,配对分为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组(A组)和常规保肝降酶组(B组),每组30例。对两组进行常规TAIT同时,给予常规保肝降酶治疗,A组同时联合核苷(酸)类药物行抗病毒治疗。比较两组的生存率,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A组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初始治疗药物选择:恩替卡韦14例,拉米夫定8例,阿德福韦酯8例,其中4例患者出现病毒学突破,经加用另一核苷(酸)类似物后实现病毒持续抑制。B组中,13例(13/30,43.33%)患者分别在第1~9次TAIT后发生病毒学突破,中位突破时间为5.52个月(4次TAIT后)。两组共死亡48例,其中A组20例,B组28例,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9.63、14.77个月(χ2=7.51,P=0.01)。A组和B组中BCLC分期C期患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3.63、8.07个月(2χ=7.11,P=0.01)。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患者是否行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肝功能分级、肝癌BCLC分期影响患者预后。未发生核苷(酸)类药物相关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采用TAIT治疗HBV相关HCC时联合应用核苷(酸)类药物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拉米夫定联合乙型肝炎高效价免疫球蛋白(hepatitis b immunoglobulin,hbig)可有效预防原位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复发.然而,移植后核苷(酸)类药物使用不规范及疗程的不确切性给广大医务人员及患者带来诸多困扰.本文介绍2例乙型肝炎相关性终末期肝病患者行原位肝移植术后坚持拉米夫定治疗6年出现乙型肝炎复发的病例,为预防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复发及核苷(酸)类药物使用疗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核苷(酸)类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及早期肝硬化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及组织学改善,但失代期肝硬化患者长期应用核苷(酸)类药物是否会取得明显的组织学改善尚不明确。本文通过检测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治疗前后HBVDNA、肝脏功能相关指标以及应用Fibroscan检测此类患者长期核苷(酸)类药物治疗后的肝硬度值,探讨核苷(酸)类药物对失代偿期肝硬化肝功能和组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检测细胞内外ifnγ和il-4水平,评估慢性乙型肝炎(chb)和hbv携带患儿th1/th2应答状态.方法 收集2007年5月-2009年2月54例住院患儿,将其分为chb组(23例)和hbv携带组(31例),另外选取34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采用elisa法检测研究对象全血细胞外ifnγ和il-4,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ifnγ和il-4.方差齐者行方差分析,不齐者行非参数kruskal-wallis检验分析.结果 elisa法检测发现,ifnγ、il-4水平和th1/th2比值在chb组、hbv携带组和健康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342、0.020和0.507,p值均>0.05).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细胞内ifnγ水平在chb组、hbv携带组和健康对照组分别为(7.68±4.62)、(11.71±4.36)和(13.61±6.71)μg/ml,th1/th2比值分别为0.96±0.30、1.67±0.76和2.11±1.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0.255和0.140,p<0.05或<0.01);il-4水平在三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425,p>0.05).结论 chb和hbv携带组患儿细胞内因子表达失衡,细胞免疫功能受到抑制.与elisa法相比,流式细胞技术能够更加真实、准确地反映th1和th2的应答状态.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extracellular and intracellular ifnγ and il-4 levels in assessing th1/th2 balance in children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chb) and asymptomatic carriers.methods fiftyfour hospitalized children including 23 chb patients and 31 asymptomatic carriers were collected from may 2007 to february 2009.thirty-four healthy children were served as control.serum ifnγ and il-4 levels were measured by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and intracellular ifnγand il-4 levels were detected by flow cytometer.analysis of variance (for homogenous variance) and kruskal-wallis test (for non-homogenous variance) were performed.results the differences on extracellular ifnγ, il-4 and th1/th2 among chb, asymptomatic carriers and control groups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f=0.342, 0.020 and 0.507, p > 0.05); while the intracellular ifnγlevels were (7.68 ± 4.62), (11.71 ±4.36) and (13.61 ±6.71) μg/ml, and th1/th2 ratios were 0.96 ±0.30, 1.67 ±0.76 and 2.11 ± 1.12in three groups respectively (f=0.255 and 0.140, p < 0.05 or < 0.01).the differences in intracellular il-4 levels among three groups were not significant (f=0.425, p > 0.05).conclusions cytokine balance is affected in chb children and asymptomatic carriers, and flow cytometry analysis is considered as a better method in evaluating the status of th1/th2 balance.  相似文献   

10.
核苷(酸)类药物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专家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核苷(酸)类药物(nas)在慢性乙型肝炎(chb)治疗中的广泛应用和深人研究,各级临床医师意识到nas单药治疗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主要表现在出现应答不佳、耐药及难以通过短期治疗实现停药和获得持久应答等.  相似文献   

11.
核苷(酸)类似物(NA)已成为继干扰素α(IFN α)之后的又一类用于抗乙型肝炎病毒(HBV)的药物,由于其抗HBV治疗难以在短期内实现清除病毒,必须接受长期治疗.……  相似文献   

12.
拉米夫定(lamivudine, LAM)是第一个被批准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核苷类药物.近年来,尽管新的高效耐药性低的核苷(酸)类药物不断问世,LAM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本文就国内外LAM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不同病程阶段的慢性肝病患者HBV反转录酶区(RT)预存变异的情况.方法 收集201 1年1月至2013年6月浙江省上虞市人民医院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慢性肝病患者474例,其中慢性乙型肝炎(CHB)组205例,肝硬化组153例和肝癌组116例,所有患者均未接受过核苷(酸)类药物抗病毒治疗.采用PCR后直接测序法检测HBV RT区变异,同时确定基因型.应用SPSS 1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患者以HBV基因B型为主,共387例(81.6%),其中CHB组156例,肝硬化组124例,肝癌组107例.387例B基因型患者均存在核苷(酸)类药物耐药变异位点,HBV RT区rtS106C变异阳性率在CHB组(14.1%,22/156)和肝硬化组(14.5%,18/124)高于肝癌组(4.7%,5/107)患者(x2=6.126和6.207,P值均<0.05);rtD134E/G/N/S变异阳性率在CHB组(21.8%,34/156)和肝硬化组(20.2%,25/124)高于肝癌组(10.3%,11/107)(x2=5.933和4.263,P值均<0.05).HBV RT区rtD134E/G/N/S和rtS106C变异与HBeAg和性别有一定的关系,而与HBV DNA载量和年龄无关.CHB组(5.3%,157/2964)和肝硬化组(5.6%,132/2356)的HBV RT区A-B间域的变异频率高于肝癌组(3.5%,71/2033)(x2=9.018和11.018,P值均<0.01).结论 未接受核苷(酸)类药物抗病毒治疗的不同阶段慢性肝病患者均可能存在核苷(酸)类药物耐药相关变异.HBV RT区rtS106C和rtD 134E/G/N/S变异可能与不同阶段慢性肝病中严重免疫应答引起的活动性炎症坏死有关.HBV RT区的A-B间域变异可能与炎症坏死、免疫反应和肝纤维化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经核苷(酸)类药物治疗期间新发肝癌的情况,并分析其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08年4月-2011年6月门诊随访的用核苷(酸)类药物抗病毒治疗的141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病历资料,回顾性调查其人口学资料及临床指标,包括病毒学和生化学应答等,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评估治疗期间新发肝癌的危险因素.结果 随访32.5个月(6.4 ~87.6个月),141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发生肝癌15例,肝癌的年平均发病率为3.8%.统计学分析显示,基线hbeag阳性和有肝癌家族史者核苷(酸)类药物抗病毒治疗期间新发肝癌的风险显著升高(rr=4.524和3.858,p<0.05),是新发肝癌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口服核苷(酸)类药物抗病毒治疗仍有发生肝癌的风险,基线hbeag阳性和有肝癌家族史的患者发生肝癌的风险较高. abstract: objective to survey the incidence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in patients with hbv-related cirrhosis receiving nucleos(t)ide analogues treatment and to assess its risk factors.methods a total of 141 patients with hbv-related liver cirrhosis receiving nucleos(t) ide therapy from april 2008 to june 2011 were enrolled.the clinical data including vir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test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univariate and multivariate cox proportional hazards regression model was used to identify the risk factors of hcc occurrence.results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6.4 to 87.6 months with a median followup time of 32.5 months.during the follow-up period,15 out of 141 patients developed hcc with an average annual incidence rate of 3.8%.hcc incidence was higher in hbeag positive cirrhosis and in those with family history of liver cancer ( rr =4.524 and 3.858,p < 0.05 ).conclusions patients with hbv-related cirrhosis have a high incidence rate of hcc even they recieve nucleos (t) ide analogues treatment.hbeag positive cirrhosis and family history of liver cancer a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hcc.  相似文献   

15.
慢性乙型肝炎是一个严重危害全球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公共卫生问题.抗病毒治疗可以通过有效地抑制病毒复制而改善肝脏炎症、减缓肝硬化进程和减少肝癌发生,然而hbv dna耐药基因突变株的产生严重影响了核苷(酸)类药物的抗病毒效果.本文应用焦磷酸测序技术检测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8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 dna耐药突变株,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胸腺素α1是一小分子肽,含28个氨基酸残基,分子量为3108道尔顿。作者研究胃癌的临床行为与其血浆胸腺素α1值的关系。取日本Nagoya市大学医学院第二外科于1995~1996年收治的52例胃癌作为研究对象,并取同期109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测定其血浆胸腺素α1值,选择其中21例肿瘤和淋巴结用免疫组化法测定胸腺素α1染色情况。胃癌按日本胃癌研究协会的规则进行分期。胸腺素α1值用新近开展的放射免疫法测得。统计分析用Mann-Whitney′sU试验(配对标本)和Kruskal-Wallis试验(3个或更多标本)。结果 (一)血浆胸腺素α1值 胃癌患者的平均胸腺素α…  相似文献   

17.
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治疗可以提高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生存率,甚至使部分患者暂不需要进行肝移植[1].替比夫定(ldt)是一种合成的胸腺嘧啶核苷类似物,抗病毒作用强,并可选择性地抑制hbv dna聚合酶的活性,实验及临床研究均证实其是一种特异而高效的抗hbv药物[2].然而,有关替比夫定(ldt)对乙型肝炎肝硬化尤其是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疗效在肝功能改善、病毒抑制以及症状缓解等方面的资料并不多.本研究观察了替比夫定治疗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雷尼酸锶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对雷尼酸锶在骨质疏松症中的临床应用、作用机制进行综述和评价.方法 从人群试验、动物试验、细胞培养和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综述.结果 雷尼酸锶具有抗骨吸收和增进骨形成双重作用,其作用可能通过CaSR和增加血清IGF-1、降低高半胱氨酸.结论 雷尼酸锶作为一种新型抗骨质疏松药物,对骨质疏松症具有良好的疗效,代表了骨质疏松症治疗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但应注意其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自从1998年拉米夫定(LAM)被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以来,核苷(酸)类药物(NAs)的抗病毒作用和重要地位逐步得到认可[1].目前我国大陆上市的NAs除LAM外,还有阿德福韦酯(ADV)、替比夫定(LdT)和恩替卡韦(ETV),这些NAs的广泛使用大大促进了CHB的抗病毒治疗,但是随着临床实践的深入,NAs长期使用导致耐药突变株产生的风险也日益突显.目前临床上HBV对NAs的耐药已成为CHB治疗的一大难点,因此,及时监测NAs相关耐药突变的发生,指导临床合理使用NAs十分必要.本研究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分析接受NAs治疗过程中出现病毒学突破的CHB患者体内HBV基因型耐药情况.  相似文献   

20.
<正>α受体阻滞剂可选择性地和α肾上腺素受体结合,它本身并不激动或减弱激动肾上腺素受体,但却能够阻断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递质及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与α受体相结合,产生抗肾上腺素的作用。α受体阻滞剂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能够使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翻转。根据这类药物对α受体亚型选择性不同,分为三类:(1)非选择性α受体阻滞剂(短效类,如酚妥拉明;长效类,如酚苄明),(2)选择性α1受体阻滞剂(选择性α_1受体阻滞剂,如多沙唑嗪、特拉唑嗪、阿夫唑嗪等;高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