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苏省中医药文化传承具有悠久的历史,各医学流派纷呈,积淀深厚,在全国中医药界占据重要地位。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医药文化资源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开展中医药文化资源保护的重要策略。通过文献检索法、统计分析法对江苏省省级传统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开发利用的现状进行分析,以挖掘、传承和保护为切入点,围绕传统医药非遗项目的文化内涵和现实意义,研究其开发利用的策略,为开展江苏省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与传承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2012年3月1日讯:上海市中医药发展办公室召开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宣传启动会,在两年内通过整体策划、全面宣传、收集整理、调查研究等方式,促进13项非遗传统医药项目的保护和继承。上海目前共选出市级非遗项目157项,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中医药报》2018年5月23日讯: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队伍建设,推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发展,文化和旅游部近日确定并公布了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全国共1082名传承人入选,吴以岭、严慰冰等58名中医药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在列。他们的中医络病诊疗方法和古本易筋经十二势导引法作为中医诊疗法项目入选,其他中医药非遗项目还包括中药炮制技艺、中医传统制剂方法、  相似文献   

4.
正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医药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再一次证明,传承数千年的"岐黄之术"泽被天下、护佑中华。传统医药是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让中医药文化非遗传承"活起来",让中医药走进更多人的生活,更好发挥维护健康之效,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实际需求。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食疗营养部主任王宜建议:加大中医药项目在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中的比例。中国传统医药的方剂、疗法不下十万余种,而国家级非遗项目却只有百余项。中医药的传承断层问  相似文献   

5.
文章梳理和分析了国家级和江苏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传统医药类项目入选概况,指出传统医药非遗传承中存在保护机制不够健全、学校教育比较薄弱、传承人作用没有充分发挥、过于看重经济效益等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即加强政策和经费支持,为非遗传承保驾护航;推动普查和研究工作,促进非遗数字化转型;实施文化重建,推动非遗创新性发展;加大教育和宣传力度,使非遗保护后继有人;开展生产性保护,促进非遗活态传承;推进整体性保护,激发可持续发展活力等。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中医药报》2020年9月18日讯:近日,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发布了"十三五"以来全市中医药文化建设情况。截至目前,该市共建成中医药文化氛围浓厚的中医综合服务区1 000余个,全市中医药市级非遗项目达41个,国家级非遗项目2个。市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达10.5%,较"十二五"期间大幅提升。在推动中医药文化转化创新方面,重庆建成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2个,市级基地9个,中医药文化传播窗口作用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7.
正2018年11月2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在毛里求斯·路易港举行。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证的非政府机构受邀出席会议。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证的非政府机构中唯一的中医药界代表,世界中联于会议期间开展了"世界中医药非遗分会场"、中医药展位宣传、中医药文化展、义诊及中医药电影放映等活动,向与会代表展示了中医药文化及中医药非遗项目。  相似文献   

8.
林鹏妹  赵艳 《中医杂志》2023,(17):1740-1744+1749
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精髓。对目前国家级名录中传统医药类项目及传承人进行系统性分析,发现存在分类欠合理、类别偏重明显、地区分布差距大、传承队伍严重老龄化、少数民族医药欠重视等问题,并尝试从调整类别、平衡发展、合理归类、提高重视等方面提出解决对策,以期为中医药非遗保护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河北中医》2006,28(2):141-141
中国传统医药中报世界文化遗产委员会专家组第一次会议日前召开,与套专家就首批申遗名录达成一致。包括中医理论、养生、诊法、疗法、方剂、中药、针灸和民族医药(舍藏医药和蒙医药)8部分内容,被列入首批申遗名录。鉴于我国传统医药在民族文化中的特殊地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早在2004年就开始了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并获得我国有关部门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关官员的支持。中国传统医药中遗在2005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被列入工作计划,并于2005年11月向文化部报送了中医药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草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CiteSpace工具,对传统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传统医药非遗”)文献进行分析,探索传统医药非遗研究发展状况。方法:在中国知网检索2006年1月—2022年10月传统医药非遗相关文献,应用CiteSpace软件对作者、机构、关键词绘制知识图谱并进行分析。结果:传统医药非遗领域研究发文呈波动上升趋势,整体数量较少,研究者及机构之间缺乏合作,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传统医药非遗的概念及文化属性、现状调研、法律保护探索、项目及传承人分析、教育传承。结论:传统医药非遗领域研究逐渐深入,通过图谱初步展现了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发展脉络,揭示了如何实现传统医药非遗的活态传承是未来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1.
早春的天气乍暖还寒,中国国家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览大厅里,涌动着众多的参观者。在中国传统医药展区。精美的仿宋针灸铜人令人震撼。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传来消息:中医药将首次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保护和发扬我国珍贵的传统中医药文化。  相似文献   

12.
传统医药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传统医药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数量少、年龄高,一些传统医药知识面临失传的危险,开展保护与传承工作刻不容缓。医学院校开展传统医药非遗教育与传承工作是非遗保护工作的应有之义,有利于传统医药非遗的内涵研究和传承工作。医学院校应发挥专业优势,通过挖掘和开拓内涵研究、完善多元化的课程体系、构建多维度的传习系统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路径,拓展教育的深度和广度,承担起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有助于传统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有着470年历史的山西广誉远,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承载了"重德贵生"与中医延年益寿注重养生的文化理念,以及儒家文化熏陶下讲究"诚信和义"的晋商文化;它百年传承的厂训昭示了中医药企业的经营理念,其经营模式蕴含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其独特的药剂制作技艺承载了道家炼丹术的思想,并在早期的医药广告中显示出当时的知识产权保护思想萌芽。所以,广誉远的非遗保护对于重建中华民族文化,弘扬中医药养生文化,保护药剂传统制作技艺和濒临失传的道家炼丹术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特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系统分析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医药技术委员会(ISO/TC 249)中医药国际标准国内申报现状,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方法 收集ISO/TC 249国内技术对口单位历年中方ISO/TC 249中医药国际标准申报材料,提取各标准申报项目提案的标准名称、申报年度、制定机构、所属工作组等信息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共收集276项中方ISO/TC 249中医药国际标准,自2010年首次申报,中医药国际标准数量即实现快速增长,至今虽增长趋于平缓,但申报数量仍逐年递增;中医药国际标准以原材料和传统加工的质量和安全工作组(WG1)申报项目数量最多,电子医疗设备联合工作组(JWG6)申报项目数量最少,各工作组间申报数量差异较大;标准申报单位多集中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企业和学会团体申报数量较少;中药材类国际标准申报仅有74味,占清单总数的20.22%;在项目审核中主要存在申报基础薄弱、制定的必要性不足和材料提交不全等质量问题。结论中医药国际标准申报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应积极做好应对策略,完善标准申报渠道,进一步推进中医药国际标准化工作。  相似文献   

15.
传统医药类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第九大类,针灸类项目归属其中,以广东省级非遗"针灸(岭南火针疗法)"为实例,阐述在非遗名录中针灸类项目在高校中的人文素质培养及专业教育实践方式。针对非遗名录中针灸类项目在高校中开展传承与传播的途径,进行探索性分析,对在医药高校中开展非遗文化教育的意义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6.
介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中的传统制剂技术项目特点,探讨在中药药剂学教学过程中引入相关知识的实践流程及目的意义。传统制剂技术非遗兼具科学性和文化性,用于中药药剂学课内外教学过程中,既有助于完善学生专业知识结构、提升传统医药文化素养,也能促进传统医药非遗的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17.
正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队伍建设,推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发展,文化和旅游部近日确定并公布了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全国共1082名传承人入选,吴以岭、严慰冰等58名中医药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在列。他们的中医络病诊疗方法和古本易筋经十二势导引法作为中医诊疗法项目入选,  相似文献   

18.
《中医药学刊》2010,(12):2594-2594
2010年11月16日中国申报项目“中医针灸”正式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2006年成立了中医药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专家组、办公室,组织开展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和申报工作。于2008年9月将“中医”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相似文献   

19.
<正>本报讯日前,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申报的中医正骨博物馆项目顺利通过河南省发改委批复,该院拟在洛阳正骨发祥地——白马寺院区建设国内首家中医正骨博物馆。拟建的中医正骨博物馆总建筑面积达15 750平方米,项目总投资估算2188万元。中医正骨博物馆分为中医正骨历史展示馆、中医正骨技艺体验馆、传统特色诊疗馆、养生保健疗养馆等几大部分。集科学性、环保性、艺术性为一体,既充分体现中医药传统特色,又饱含浓郁的艺术气息,静态展示与现场体验相结合且独具特色。据介绍,中医正骨博物馆项目建设将按照汉魏故城大遗址保护的相关要求,以洛阳正骨文化发展为主线,以历史文物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中医药法》中对于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工作的要求,就目前国际传统知识保护的主要模式:防御性保护和积极性保护,分别以印度和秘鲁两国为例进行了分析,理清了两种模式的依托制度、技术工作、主要目的和用途等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工作的需求特点,提出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可以综合利用这两种保护模式,以“防御性与积极性保护同步推进,名录与制度并行建设”的思路开展保护工作。名录建设中应兼顾古医籍项目和活态性项目的登记,制度构建要兼顾防御性和积极性保护需求。建立起保护工作的长效机制,形成完整的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