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音乐干预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00例静脉输液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静脉输液护理操作,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音乐干预,即在静脉穿刺前1 min至穿刺完毕后1 min,给患儿听手机里的音乐.观察比较两组患儿对疼痛刺激的反应和静脉穿刺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时间少于对照组(P<0.01);患儿在静脉穿刺前后1 min心率、静脉穿刺过程中疼痛面容持续时间及静脉穿刺结束后1 min内啼哭时间,对照组均高于观察组(P<0.01).结论 音乐干预可缓解静脉穿刺给患儿造成的疼痛和紧张,提高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静脉穿刺的技巧,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提高穿刺成功率.方法:将240 例静脉穿刺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 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进针角度静脉穿刺,即针头与皮肤呈15°~30°角;观察组行静脉穿刺时针头与皮肤呈45°~50°角,进针尖斜面后再改平行进针穿刺入血管.结果:两组患者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改进静脉穿刺的进针角度与持针方式,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程度;同时利用输液器内负压进行穿刺,提高了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司尚华  丁煜  乔锐  武亚莉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2):1510-1511
目的:探讨糖棉签吸吮减轻新生儿静脉穿刺疼痛的效果。方法:将100例入住监护室的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选用新生儿疼痛评估量表(NIPS)。观察组在静脉穿刺前2min给予5%葡萄糖液棉签进行吸吮至穿刺结束,对照组只给予轻拍身体等常规护理。穿刺后观察30s,并进行疼痛评分。结果:疼痛刺激时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静脉穿刺一次性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棉签吸吮可明显减轻新生儿静脉穿刺时的疼痛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对临床上长期输液且血管条件较差患者采用逆向静脉穿刺置管的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100例内科长期输液且血管条件较差的患者,分为实验组(n=50)和对照组(n=50),分别进行逆向静脉穿刺置管和顺向静脉穿刺置管.观察两组的一次性穿刺的成功率、穿刺血管局部红、肿、疼痛的发生率、静脉针留置天数等.结果 逆向穿刺的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顺向静脉穿刺(P<0.05),逆向静脉穿刺血管局部红、肿、疼痛的发生率略低于顺向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静脉留置时间基本相同.结论 逆向静脉穿刺法置管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是一种可行、有效的穿刺方法,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静脉穿刺成功率高、疼痛轻的最佳进针角度和进针方法. 方法 选择神志清楚的内科病人40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以20°、40°、60°角从静脉上方和静脉侧方六种进针方法各进行穿刺输液1次.比较六种穿刺方法的穿刺成功率、疼痛程度、输液肿块情况等.结果 静脉穿刺疼痛感与进针角度呈负相关,且从静脉上方进针明显优于从静脉侧方进针(P<0.01);从静脉上方进针的穿刺成功率、引起的输液肿块与进针角度有明显关系(P<0.01),40°角一次穿刺成功率最高,60°角穿刺成功率最低,角度越大出现的输液肿块越多;从静脉侧方进针出现的输液肿块明显少于从静脉上方进针(P<0.01);从静脉侧方进针的穿刺成功率及输液过程中出现肿块均与进针角度无明显关系(均P>0.05). 结论进针角度和进针方法的选择要根据血管的具体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白噪声干预在新生儿外周静脉穿刺疼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云南省某医院儿科新生儿重症监护室2022年9月至2022年11月住院新生儿13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白噪声组、古典音乐组和对照组各45例,进行外周静脉穿刺时分别播放白噪声、古典音乐,对照组采用常规轻拍安抚干预。比较3组新生儿的疼痛评估量表得分、心率、啼哭时间等结局指标。结果 白噪声组、古典音乐组外周静脉穿刺时及穿刺后30 s、60 s、90 s、120 s的疼痛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白噪声组外周静脉穿刺时、穿刺后60 s及90 s的疼痛评分低于古典音乐组(P <0.05);外周静脉穿刺时及穿刺后30 s、60 s、90 s、120 s的心率,白噪声组、古典音乐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 <0.05);白噪声组外周静脉穿刺后30 s、60 s、90 s的心率低于古典音乐组(P <0.05);白噪声组、古典音乐组外周静脉穿刺时新生儿啼哭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 <0.05);白噪声组外周静脉穿刺时新生儿啼哭时间短于古典音乐组(P <0.05)。结论 白噪声...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逆心静脉穿刺方法在临床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方法 随机将27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50例,对照组120例.对照组采用向心静脉穿刺方法,观察组采用逆心静脉穿刺方法.将两组的评估指标:穿刺成功率、针头固定、影响手活动度、重穿刺、输液速度影响,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穿刺成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针头固定、影响手活动度、重穿刺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对输液速度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逆心静脉穿刺方法在对手背近指关节附近的浅、小静脉中效果优于向心静脉穿刺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的方法.方法:通过对观察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观察组使用改良的扩血管消毒液消毒皮肤,对照组使用75%的酒精消毒皮肤,观察两组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结果:观察组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扩血管消毒液用于临床静脉穿刺前的皮肤消毒,具有扩张局部浅静脉,血管显示清晰的作用,可以明显提高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手背静脉穿刺方法的改进.方法 400例接受静脉穿刺的患者随机分为时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握拳法)、进针角度为20°角穿刺,观察组采用新穿刺法(非握拳法)、进针角度为35~45°角直刺血管穿刺,比较两组疼痛程度及穿刺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提高了一次穿刺成功率,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采用非握拳方法35~45.角直刺血管方法进行静脉穿刺可减轻病人的疼痛,并提高了一次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复方利多卡因软膏对小儿留置针穿刺时疼痛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取2014年1月-12月住院的手术患儿2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40例和对照组150例,观察组在静脉穿刺前1h在穿刺部位涂抹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照组常规穿刺.记录首次穿刺成功的人数及患儿疼痛评分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穿刺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首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能减轻小儿静脉留置穿刺时的疼痛,提高小儿静脉留置穿刺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一种减轻病人疼痛,提高穿刺成功率的方法.方法:将住院病人分为两组,实验组为单日组,采用改进法,即穿刺时病人不用抓拳,操作者左手轻轻抓住病人穿刺部位的远心端(指端或掌心),拇指直接按压穿刺的血管的远心端,针头斜面向左且与皮肤成30°~45°角,在血管的上方直接进针.对照组为双日组,使用传统的方法.由专人操作,专人观察记录,在环境、温度、药物相同的情况下,用两种不同穿刺方法进行自身对照比较,一共穿刺420例次.结果:实验组病人疼痛反应轻,对组织血管的损伤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抓拳,直接按压血管,针头斜面向左的穿刺方法是浅静脉穿刺中最佳的方法,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2.
硝酸甘油和利多卡因混合液外用在浅静脉穿刺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方法将100例门急诊输液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50例.观察组外涂1%硝酸甘油和2%利多卡因混合液,对照组外涂75%酒精和2%利多卡因混合液,观察静脉穿刺结果.结果手背浅静脉直径观察组宽于对照组(P<0.05);扩张浅静脉效果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扎止血带、进针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止痛效果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穿刺成功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1%硝酸甘油和2%利多卡因混合液扩张浅表静脉效果显著,可解决静脉穿刺困难的问题,减轻疼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音乐干预缓解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所致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20例行头皮静脉穿刺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为观察组患儿在头皮静脉穿刺过程中播放音乐,对照组在穿刺过程中不播放音乐,观察和比较两组患儿的疼痛程度、穿刺成功率以及穿刺过程中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结果:(1)观察组息儿不疼痛例数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轻度、中度以及重度疼痛例数所占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患儿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 =6.48,P<0.05);(3)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以及呼吸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行头皮静脉穿刺过程中实施音乐干预,利于稳定患儿的情绪,可有效缓解头皮静脉穿刺所致的局部疼痛,有利于提高穿刺成功率,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患儿家长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减轻患者静脉留置针穿刺时的疼痛,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的方法.方法 对80例骨科患者每例观察2次,自身对照,共穿刺160次.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留置针穿刺术,观察组采用垂直进针快速静脉留置方法进行,每次操作均由3年以上护龄护士进行,并评价疼痛及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疼痛与对照组比较,0-1级疼痛发生率分别为81.8%和62.5%,2级疼痛发生率分别为12.5%和28.8%,P均<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比对照组提高了11.2%,效果明显,P<0.05.结论 垂直进针快速静脉留置穿刺方法能减轻患者进针疼痛感,一针穿刺成功率高,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股静脉采血中30°角斜刺法在低体重早产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2年6月-2013年9月接诊的160例低体重早产儿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的采血方式分为股静脉30°斜角穿刺法为观察组,股静脉垂直穿刺法为对照组,观察二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采血时间和相关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7.5%,明显的高于对照组的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采血时间明显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3%,明显的低于对照组的2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中对于低体重早产儿采血的过程中应用股静脉30°角斜刺法效果显著,缩短采血时间,降低采血并发症,临床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郭彩霞  章丽丽  蔡珏 《海南医学》2011,22(9):145-146
目的 探讨提高老年患者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方法.方法 选择在我院内科疗的老年患者1 2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0例,分别采用手放松法和手握拳进行手背静脉穿刺,比较两组患者首次静脉穿刺成功率和穿刺时疼痛程度.结果 试验组的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而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钝性扩皮送鞘降低超声引导联合改良赛丁格技术(MST)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并发症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230例行PICC置管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生成的随机码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5例.观察组采取钝性扩皮送鞘,对照组采取手术刀片扩皮送鞘.比较两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一次性送鞘成功率、置管成功率,以及穿刺点疼痛、穿刺点渗血与渗液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性别、年龄、原发肿瘤来源、穿刺血管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所有患者均成功置管,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5.7%(110/115),对照组为94.8%(109/11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57);观察组一次性送鞘成功率为100.0%(115/115),高于对照组(93.0%,107/11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观察组穿刺术中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置管后穿刺点渗血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观察组患者置管后穿刺点均无渗液发生,对照组4例(3.5%)有少量渗液(P=0.122).结论 采用钝性扩皮送鞘行PICC置管可明显提高一次性送鞘成功率,减轻患者术中疼痛,降低置管后穿刺点渗血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陈璐  张丽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2):1540-1540,1622
目的:探讨腋静脉留置针在早产儿静脉营养液输注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将2008年12月至2009年4月住院的100例应用静脉营养液的早产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静脉留置针腋静脉穿刺输入静脉营养液,对照组采用静脉留置针头皮静脉及四肢浅静脉穿刺输入静脉营养液.比较两组在保留成功率,发生渗漏、堵管、脱管、静脉炎的例数,保留时间及每次穿刺时间.结果:观察组保留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发生渗漏、堵管、脱管、静脉炎的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平均保留天数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平均每次穿刺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腋静脉留置针在早产儿静脉营养液输注中保留成功率高,能减少反复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与头皮静脉、四肢浅静脉留置针及外周静脉置管相比,具有安全、易操作、并发症少等优点,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能提高系统性硬化症患者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减轻穿刺时疼痛的静脉穿刺方法.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1月张家港市中医医院系统性硬化症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静脉输液治疗日期为单数者为对照组,日期为双数者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静脉穿刺法,观察组采用改良式静脉穿刺法.比较两组静脉穿刺的一次性成功率及穿刺时患者的疼痛程度.结果 观察组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87.1%)明显高于对照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中度以上疼痛分别为9例和24例,观察组总体疼痛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改良式静脉穿刺法能提高系统性硬化症患者静脉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穿刺时的疼痛感.  相似文献   

20.
林碧云 《吉林医学》2015,(10):2157-2158
目的:比较新生儿桡动脉和股静脉采血穿刺的效果。方法:将采集血标本的20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0例,其中观察组采取桡动脉采血穿刺,对照组采取股静脉采血穿刺,比较两组患儿的一次穿刺成功率、采血时间及采血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6.00%,对照组为85.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儿采血时间为(3.85±0.46)min,对照组为(6.77±1.32)min,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采血不良事件发生率为9.00%,对照组为39.0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新生儿桡动脉采血一次穿刺成功率高、采血时间短、采血不良事件发生率少、患儿疼痛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