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低位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法的改良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改良低位颈内静脉的穿刺置管方法并进行临床验证.方法选择肝胆手术病人共400例行右侧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穿刺点定位在胸锁乳突肌前缘,锁骨上缘约2.0~2.5cm,穿刺针方向针对胸锁乳突肌的锁骨头外侧缘.结果试穿成功率统计,首次试穿成功354例(88.50%),2次试穿成功为38例(9.50%),3次以上试穿成功为8例(2.00%);正式穿刺置管成功率统计,首次穿刺置管成功349例(87.25%),2次穿刺置管成功37例(9.25%),3次以上穿刺置管成功9例(2.25%),改用其他途径穿刺置管成功5例(1.25%).误穿动脉4例(0.10%),无1例发生气胸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改良的低位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快捷,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婴幼儿颈内静脉胸锁乳突肌中点穿刺法在术中采血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婴幼儿手术中应用胸锁乳突肌外缘中点进针法采取血样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均穿刺成功,无一例发生并发症,保证了标本的质量及实验室检查的准确性.[结论]婴幼儿颈内静脉胸锁乳突肌中点穿刺法解剖定位准确,选择容易,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改良高位-中路法颈内静脉穿刺插管的可行性。方法:选择50例病人进行预内静脉穿刺插管测量中心静脉压,确认胸锁乳突肌下三角的顶点上方2cm为穿刺点,进针方向与胸锁乳突肌的锁骨头内侧缘平行,指向同侧乳头,抽出静脉血,提示针尖进入颈内静脉,固定针头,从针内置入导引钢丝,再沿导引钢丝送入中心静脉导管,接水压计测压。结果:50例穿刺插管成功49例(98%),误穿颈动脉1例,未发生其它并发症。结论:改良高位-中路法右颈内静脉穿刺插管的成功率高,并发症少且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冯福祥  师新梅 《全科护理》2013,(33):3103-3104
[目的]比较血液透析病人股静脉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时间以及一次穿刺成功率,探寻血液透析病人中心静脉置管的最佳入路.[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使用股静脉和颈内静脉临时导管行血液透析的120例血液透析病人,随机分为股静脉组60例和颈内静脉组60例,比较两组病人穿刺置管时间以及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颈内静脉组和股静脉组置管所需时间分别为13.57 min±2.73 min和9.86 min±1.69 min,一次穿刺成功率分别为70.0%和9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相比,血液透析病人股静脉穿刺置管时间较短,一次穿刺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5.
周学娟 《全科护理》2009,7(34):3128-3128
[目的]探讨婴幼儿颈内静脉胸锁乳突肌中点穿刺法在术中采血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婴幼儿手术中应用胸锁乳突肌外缘中点进针法采取血样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均穿刺成功,无一例发生并发症,保证了标本的质量及实验室检查的准确性。[结论]婴幼儿颈内静脉胸锁乳突肌中点穿刺法解剖定位准确,选择容易,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在颈内静脉穿刺置管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8年1月至2014年4月期间行颈内静脉置管的29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86例未行超声引导进行颈内静脉置管者作为A组,其中男38例,女48例,平均年龄(45.5±6.7)岁;将206例行超声引导进行颈内静脉置管者作为B组,其中男108例,女98例,平均年龄(46.7±6.9)岁,比较两组穿刺成功率、置管成功率、穿刺时间及穿刺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A组相比较,B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置管成功率高,穿刺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且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超声引导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操作简单、方便、安全,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7.
颈内静脉置管口问司于静脉输液、中心静脉压测定和肠道外营养治疗等。因经锁骨下静脉置管潜在严重并发症,自1994年以来采用导丝引导行高位颈内静脉置管120例,现介绍如下。回操作方法患者平卧,头低约20”,若有肺动脉高压或充血性心力衰竭可取水平卧位穿刺。肩部垫高,首先右侧穿刺。头转向左侧,使颈部伸展”,确认胸锁乳突肌三角顶部皮肤为进针点。清醒患者如标志不清,可嘱患者抬头井深吸气,常可显露胸锁乳突肌轮廓;如仍不清可选择锁骨切迹上3cm处为进针点,穿刺点下如有搏动应向外避开动脉。用细针做局麻并行试探穿刺,针于与皮肤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骨性标志指导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择期全麻成人患者114例,以右颈内静脉作为穿刺部位。采取骨性标志定位,即以右锁骨上切迹与乳突尖前方凹陷顶点做一连线,与甲状软骨水平线的交点作为穿刺点。记录穿刺的成功率、穿刺时间、并发症及麻醉医师的工作年限。结果 114例患者进针深度为(1.8±0.6)cm,穿刺时间为(3.2±1.4)min;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为96.5%;均无气胸、血胸、液气胸、空气栓塞、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仅2例误穿动脉,形成血肿,改用其他方法穿刺成功;穿刺成功率与麻醉医师的年资无显著相关性(r=0.05,P〉0.05)。结论应用骨性标志指导颈内静脉穿刺,定位准确,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大大提高了穿刺置管的成功率和效率,值得广大医生学习掌握。  相似文献   

9.
胡英芳  赵洪俊  杨荣雪 《护理研究》2012,26(22):2058-2059
[目的]探讨三角定位法超声引导下结合改良赛丁格技术在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困难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外周静脉穿刺困难需长期输入化疗药物病人20例,使用三角定位法超声引导结合改良赛丁格技术置入PICC导管,观察病人置管前的外周静脉条件、穿刺静脉的选择、穿刺成功率、穿刺后并发症及病人满意率情况.[结果]三角定位法超声引导置入PICC导管穿刺成功率100%,穿刺后无一例发生并发症,病人满意率100%.[结论]三角定位法超声引导下置入PICC,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0.
钱君 《护理研究》2005,19(29):2703-2704
[目的]探讨多普勒血流探测仪在颈内静脉置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A组59例病人在颈内静脉置管前应用多普勒血流探测仪进行血管定位;B组70例病人应用常规方法行颈内静脉置管.[结果]两组病人一次置管成功率、平均置管操作时间、机械性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使用多普勒血流探测仪能显著提高颈内静脉置管成功率,缩短置管操作时间,减少机械性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方法的成功率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准备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患者随机分为超声多普勒引导组(A组)、超声多普勒定位组(B组)和传统置管组(C组),每组各20例.A组、B组均应用便携式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进行实时立体定位.A组在彩色超声多普勒引导直视下进行操作;B组先用彩色超声多普勒定位,继而完成操作.C组采用传统体表标志定位法完成操作.比较三组穿刺成功率、置管时间、并发症等.[结果]A、B组穿刺置管时间均显著短于C组(P0.05).A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100%,B组为95%,均显著高于C组(P〈0.01),A组亦显著高于B组(P〈0.05).A、B组未见明显并发症,C组穿刺后出现一侧并发症发生率20%.[结论]超声引导下进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操作成功率最高,操作时间最短,并发症最少,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不同部位深静脉置管在急症血液透析中的优缺点及留置时间,总结护理体会。方法:将行紧急血液净化的180例患者随机分为颈内静脉置管组79例、股静脉置管组62例及锁骨下静脉置管组39例。比较三组穿刺成功率、置管并发症以及导管留置时间。结果:三组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颈内静脉置管留置时间最长,置管并发症最少(P0.05)。结论:颈内静脉置管在紧急血液透析中可作为首选的穿刺置管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锁骨下静脉置管和股静脉穿刺置管在老年脑血管病病人中应用的比较,探讨中心静脉置管对老年病人治疗的最安全途径.[方法]采集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3种不同途径中心静脉置管术共364例进行比较分析,其中PICC 157例、锁骨下静脉置管98例和股静脉置管109例,分别比较安全性、穿刺总成功率、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及置管期间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3种不同途径穿刺成功率结果比较,股静脉穿刺具有较高穿刺成功率(P<0.05);穿刺过程中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管留置期间并发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种经不同途径中心静脉置管对于老年脑血管病病人各有所长,老年病人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易出现穿刺并发症,股静脉穿刺置管易造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PICC虽然存在置管期间并发症,但置管操作过程最安全,留置时间最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高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的成功率。方法穿刺点为锁骨中点下缘下方约1 cm,再偏外侧1 cm 处,即锁骨下缘中1/3交界处,穿刺方向指向胸锁乳突肌胸骨头与锁骨形成的夹角平分线上1cm处,穿刺针头进入锁骨下后把肩膀、针栓同时往下压,使针尖向上,且进针行针紧贴锁骨进行。结果 83例患者中一次性穿刺成功78例,占 93.98%,误入动脉3例,占3.61%,穿刺失败2例,占2.41%,未发生气胸并发症。结论改进后的锁骨下静脉穿刺方法,提高了穿刺的成功率,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汪颖  黄华英 《家庭护士》2009,7(4):305-306
[目的]探讨颈内静脉置管在脾破裂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脾破裂出血病人应用右颈内静脉置管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均颈内静脉穿刺成功,9例抢救成功,1例死亡.[结论]行右颈内静脉置管,可迅速建立静脉通道,能保障有效循环快速灌注,从而提高脾破裂手术病人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引导在成人颈内静脉穿刺置管中的辅助作用,以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 180例需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患者分为A、B两组(A组:按解剖部位行常规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者100例;B组:实时超声引导下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者80例)。操作前简单评估穿刺难度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分别记录准备时间、操作时间、穿刺次数、成功率及并发症等。结果 A、B组穿刺前评估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困难者分别为15例和32例。A组89例置管成功(89%),B组80例均置管成功(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穿刺困难者穿刺时间[(10.7±4.6)s]较A组明显缩短[(450.7±233.8)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穿刺困难者一次穿刺成功4例,穿刺总成功率为60%,B组穿刺困难者一次穿刺成功27例,穿刺总成功率为100%。A、B组发生误伤动脉、臂丛、血肿及气胸的几率分别为10.0%、2.0%、4.0%、1.0%和2.0%、1.0%、1.0%、0。结论实时超声引导可提高成人颈内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和安全性,尤其是穿刺置管困难的患者。  相似文献   

17.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临床用途广泛,可以监测中心静脉压、输注药物、输血补液、抽取血液标本等[1],近年在手术室的应用越来越多.全麻后由于肌松药作用使颈内静脉穿刺的重要定位标志胸锁乳突肌体表标识不明显,所以全麻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方法有其特殊性.本文分析我科自2007年7月至2012年7月1 525例全麻下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病历资料,总结全麻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经验.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 525例患者均为心外科患者,年龄5个月~ 79岁,体重4.8~104 kg,其中≤15 kg 259例,>15kg 1 266例.导管留置3~15d,平均5.3 d. 1.2材料 益心达牌中心静脉穿刺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喉罩通气时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时超声引导法与传统体表标志定位方法的差异。方法将40例全身麻醉置入I-gel喉罩通气拟行平卧位腹部手术的成年患者随机分为超声引导组(U组,20例)与传统体表标志定位方法组(C组,20例),U组在超声实时引导下行颈内静脉置管术,C组使用传统的体表标志定位法行颈内静脉置管术。两组穿刺点均选择甲状软骨水平入路。记录U组患者喉罩置入前后甲状软骨水平颈内静脉与颈总动脉各自中心点的体表投射点与正中线间距离等变化。记录两组首次穿刺成功率、试穿次数、总成功率、穿刺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U组患者喉罩置入前后颈内静脉与颈总动脉各自中心点与正中线距离均明显增加(P0.01),颈内静脉内径、两者间水平距离、两者水平重叠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首次穿刺成功率、试穿次数、总成功率、穿刺时间及并发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I-gel喉罩置入会导致颈部血管外移,右颈内静脉内径及其与颈总动脉的水平距离及重叠率显著变化,不利于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喉罩通气中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时超声引导法相对于传统体表标志定位方法可明显提高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2种中心静脉置管方式在ICU患者中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股静脉置管和颈内静脉置管2种置管方式的优缺点.方法 采用随机方法对136例患者行股静脉置管,对101例患者行颈内静脉置管,观察两组患者的一次置管成功率、平均穿刺置管时间、置管并发症.结果 股静脉一次置管成功率、平均穿刺置管时间明显优于颈内静脉置管,但颈内静脉置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股静脉置管方式.结论 2种中心静脉置管方式各有优缺点,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斜轴平面法和短轴平面法超声引导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在肥胖患者腹腔镜手术麻醉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拟行超声引导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择期腹腔镜手术肥胖患者120例,美国麻醉师协会分级(ASA)Ⅱ或Ⅲ级,年龄18~75岁,体质指数(BMI)30 kg/m2,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斜轴平面法组(O组)和短轴平面法组(S组),每组60例。在超声引导下分别应用斜轴平面法和短轴平面法施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记录两组刺入目标血管的时间、总穿刺置管时间、穿刺点数目、改变进针方向次数、首次穿刺成功率、总成功率和穿刺置管并发症(误穿动脉、血胸和气胸等)。结果两组总成功率均为100.0%,首次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6.7%vs 93.3%,P0.05)。与S组比较,O组刺入目标血管时间、总穿刺置管时间均明显缩短[(24.5±6.3)和(28.2±5.2)s,(234.8±24.0)和(265.2±21.0)s,P 0.05]。两组穿刺点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组患者改变进针方向次数明显少于S组(P 0.05)。误穿动脉O组0例,S组3例。两组均未发生血胸、气胸。结论肥胖患者腹腔镜手术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采用超声引导安全可靠,首次穿刺成功率高。与短轴平面法比较,斜轴平面法可缩短穿刺置管时间,减少改变进针方向的次数,降低误穿颈总动脉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