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骨质疏松是导致老年人残疾,骨折发病率和死亡率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我国约有8800万骨质疏松患者,约占人口总数的6.97%,每年有30多万老年人因骨质疏松造成髋部骨折,其中有30.00%左右因此死亡[1-2].手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最终目的是最大范围地恢复患肢功能,既往研究报道,积极的功能锻炼不仅促进肿胀消退,还可以预防肌肉萎缩、骨质疏松、关节僵硬等并发症[3].抗骨质疏松治疗与否对患者1年病死率有显著影响[4],研究认为,运动锻炼配合药物治疗是改善骨质疏松症骨密度及其他临床症状的有效手段[5],出院后积极抗骨质疏松治疗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防止再次骨折的发生,在围手术期给予运动疗法干预可以有效预防废用性骨质疏松症,促进骨折修复[6].目前,对住院患者的干预措施可以做到有计划、有组织地对患者及其家属给予全程、个体化功能锻炼指导,但出院患者是否能够坚持锻炼,出院后的锻炼是否对预防和改善骨质疏松有疗效,目前尚未见研究报道.本文通过对在我院住院手术患者的运动指导以及定期随访,观察运动锻炼对老年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术后患者骨密度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在妊娠哺乳期,女性身体内环境发生了一系列改变,不同程度地影响着骨代谢,致使妊娠哺乳期发生骨质疏松的可能性增加.妊娠哺乳相关骨质疏松(pregnancy and lactation-associated osteoporosis,PLO)是发生在妊娠晚期至产后18个月内的罕见原发性骨质疏松[1],临床表现为妊娠晚期或产后出现剧烈腰背痛,如不及时治疗可发生脆性骨折,其中以椎体骨折最常见[2~3].PLO是在1955年由Nordin和Roper 首次报道的[4],近年来我国学者也对PLO进行了一些流行病学研究与报道[5~6].本文就PLO的可能发生机制及预防措施进行综述,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煤工尘肺是煤矿工人常见的职业病,由于近年来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老年男性煤工尘肺患者的寿命明显延长,合并骨质疏松性骨折较常见,同时煤工尘肺导致心肺功能减退,且并存多种内科疾病,手术和麻醉的风险增高,骨折后的死亡率也增高[1].多年来,在骨质疏松与相关疾病关系的研究中,较多的是骨质疏松(OP)与糖尿病、甲状旁腺等相关性的研究[2,3].为了更好地预防煤工尘肺患者发生骨质疏松性相关骨折及降低死亡率,我们作了老年男性煤工尘肺患者的骨密度检测,并与普通人群组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4.
高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内科疾病,特别是伴有严重骨质疏松的骨折使得传统的治疗方式并发症较多,导致患者病死率相当高[1].传统的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方式对于骨质疏松症、粉碎性骨折、不稳定性骨折治疗效果不佳,对于高龄患者更是如此[2].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重,骨质疏松已经成为影响巨大的社会性问题[1]。老年人骨折中约有80%是由骨质疏松引起,最常见的是椎体压缩骨折和髋部骨折。每年用于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费用达数十亿元。我国还是肾脏疾病的高发地区,根据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和肾功能损害流行病调查统计,我国现有CKD患者超过1. 3亿。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异常(chronic kidney disease-mineral and bone disorder,  相似文献   

6.
李勇  沈彬 《华西医学》2007,22(4):908-909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快,骨质疏松症及其引发的骨折的发生率日益增高。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已是世界上拥有骨质疏松症患者最多的国家,40岁以上人群中,骨质疏松症及低骨量的患病率女性分别为19.9%和32.4%,男性分别为11.5%和45.8%[1]。骨质疏松性骨折在老年人中非常常见,据报道:对一位50岁的白人妇女来说,在其余生中,将会有16%的危险性发生髋部骨折,15%的危险性发生桡骨远端骨折,32%的危险性发生椎骨骨折。骨质疏松症以骨吸收和骨形成不平衡为特征。其重建参数的平衡失调导致骨密度降低,骨显微结构改变,骨的力学性能降低,骨折危险性增加。骨质疏松性骨折严重影响患者的功能活动和生命质量,对其有效治疗正变得日益重要。1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愈合1.1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能力低下的主要原因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愈合能力较差,一项对去卵巢骨质疏松模型大鼠的研究发现,其愈合的股骨横断面积减少40%,骨矿密度减少23%[2]。组织形态学分析揭示:骨折创伤组织的愈合延迟,并伴随有骨的成熟发育不良。临床发现:骨质疏松性骨折内固定的失败率较普通骨折高得多,主要原因是其愈合能力低下,内固定松动。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仍然是一个急需解决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秦皇岛市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危险因素.[方法]选取64例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为骨折组,141例体检人员为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及骨密度测量.[结果]骨折组年龄高于对照组,女性比例高于对照组(P〈0.01).骨折组近12个月摔倒次数、有既往骨折史比例、骨质疏松症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近12个月摔倒次数(OR=2.046,P=0.015)、既往骨折史(OR=2.863,P=0.029)和骨质疏松症(OR=7.128,P=0.015)为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有骨质疏松、摔倒及既往骨折史人群为骨质疏松性骨折高风险人群  相似文献   

8.
背景:研究显示骨质疏松症是涉及Ⅰ型胶原数量及理化性质改变的一种复杂病理生理过程,但有关骨质疏松与Ⅰ,Ⅱ型胶原间的相关性,至今少有报道.目的:观察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中Ⅰ,Ⅱ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变化规律,及其与生物力学性能的相关性.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骨质疏松性骨折组与一般性骨折组.骨质疏松性骨折组切除卵巢建立骨质疏松模型.分别于骨折损伤后1,2,4,5,8,12 周采用Western blot 方法检测骨痂中Ⅰ,Ⅱ型胶原的蛋白表达,于损伤后4,8,12,16 周进行骨密度测定与生物力学性能测试.结果与结论:骨质疏松性骨折组Ⅰ,Ⅱ型胶原的表达及骨密度值在损伤后各时间点与一般性骨折组相比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且随着损伤时间的延长,下降趋势更明显.骨质疏松性骨折组中Ⅰ,Ⅱ型胶原与最大转矩、弹性模量、最大扭转角均有相关性(P < 0.05).结果显示,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过程中Ⅰ,Ⅱ型胶原的分泌异常改变导致了其力学强度乃至骨折愈合质量的降低,影响骨折愈合,是再次骨折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由于老年人骨质疏松,故又称骨质疏松性骨折.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由于常伴有其他疾病,手术适应证较狭,而保守治疗卧床时间长、并发症多,并可加速骨量流失.近年来对老年粗隆间骨折主张手术治疗,但应用既往的内固定材料常可导致治疗失败[1~4].作者使用PF伽玛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满意.现将一组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背景:骨质疏松可延迟骨折愈合,仙灵骨葆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影响及其机制尚有待研究。目的:观察骨质疏松对大鼠股骨干骨折愈合的影响以及仙灵骨葆的干预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50只3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5组:正常对照组、骨质疏松组、正常骨折组、骨质疏松性骨折组、治疗组,前2组每组6只,后3组每组12只。去除大鼠双侧卵巢制备骨质疏松模型,8周后制备右侧股骨干中段横行骨折模型。治疗组给予仙灵骨葆灌胃250mg/(kg·d),正常骨折组、骨质疏松性骨折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灌胃6周。结果与结论:去卵巢后8周骨质疏松组的骨密度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说明骨质疏松模型制作成功;灌胃6周,骨质疏松性骨折组骨密度、X射线摄片评分、最大载荷均显著低于正常骨折组和治疗组(P〈0.05),但给予仙灵骨葆的治疗组仍显著低于正常骨折组(P〈0.05)。以上结果提示骨质疏松大鼠骨折愈合过程延迟,仙灵骨葆对骨质疏松大鼠骨折愈合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骨科治疗中的骨质疏松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微细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骨折危险性升高为特点的一种全身性骨病,它分为原发性骨质疏松和继发性骨质疏松两类。骨质疏松最严重的并发症是骨折,通常引起髋部骨折、腰椎压缩性骨折及桡骨远端骨折。随着人口的老龄化,骨质疏松症患者越来越多,由此造成的社会和经济问题日趋严重。赵燕玲等[1]1997年估计,我国有骨质疏松症患者八千四百万,占总人口的6.6%,预计到2050年将成倍增加达两亿一千二百万,占总人口的13.2%。骨科医生在临床工作中遇到骨质疏松性骨折及骨质疏松患者的机会也越来越多[2],本文就骨科治疗中常见…  相似文献   

12.
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所致的疼痛可以给患者本人的生活质量、家庭生活造成很大影响和负担[1].新型微创介人技术--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是外科治疗骨质疏松引起的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有效方法,达到重塑正常椎体生物力线,增强椎体强度和减轻疼痛的目的[1].本次研究自2007年起开展这一术式.围手术期采用了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患者腰背部疼痛症状得到了缓解,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骨质疏松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骨膜素、铁蛋白水平及其与骨折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将2018年1月~2020年1月重庆市江津区中心医院收治的112例骨质疏松未骨折患者纳入骨质疏松组,同期收治的93例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纳入骨质疏松性骨折组,另选同期体检健康者50例为对照组,比较三组血清25(OH)D,骨膜素、铁蛋白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血清25(OH)D,骨膜素、铁蛋白水平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25(OH)D,骨膜素、铁蛋白水平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预测价值。结果 骨质疏松性骨折组和骨质疏松组血清25(OH)D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13.173,25.974,均P<0.05);骨质疏松性骨折组血清25(OH)D水平低于骨质疏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Q=16.497,P<0.05);骨质疏松性骨折组和骨质疏松组血清骨膜素、铁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23.520,20.182;15.753,10.880,均P<0.05);骨质疏松性骨折组血清骨膜素、铁蛋白水平高于骨质疏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10.302,12.037,均P<0.05);骨质疏松患者血清25(OH)D水平与骨折发生呈负相关(r=-0.569,P<0.05);骨质疏松患者血清骨膜素、铁蛋白水平与骨折发生呈正相关(r=0.437,0.490,均P<0.05);血清25(OH)D水平下降、血清骨膜素水平升高、血清铁蛋白水平升高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25(OH)D,骨膜素、铁蛋白水平联合预测骨质疏松性骨折的AUC为0.965,敏感度为90.30%,特异度为92.00%,准确度为91.20%。结论 血清25(OH)D水平下降及血清骨膜素和铁蛋白水平升高有助于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的预测,临床应密切关注骨质疏松患者血清25(OH)D,骨膜素、铁蛋白水平,以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骨质疏松对骨折治疗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折是骨质疏松最常见的并发症 ,其中肱骨近端、前臂、腕部骨折约占了这种骨折的 1/ 3。但股骨近端骨折的致残率、致死率及在医疗上的费用往往超过其他类型的骨质疏松性骨折。这种骨折男女比例大约是 3.3∶1[1~ 3] 。骨质疏松并发骨折有如下特点 :①绝大多数为老年人 ,5 5岁以上 ,且以绝经后妇女为多。②好发部位为桡骨远端骨折 ,髋部的股骨颈骨折、股骨粗隆部骨折和腰椎骨折 ,且可发生多处多次骨折。③外伤力常较轻微或骨折为自发性。④骨折愈合较慢 ,尤其是股骨颈骨折有不愈合的危险。⑤再次骨折几率大[1,4 ,5] 。1 骨质疏松对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运用世界卫生组织骨折风险因子评估工具(fracture risk assessment tool ,FRAX)和澳大利亚Garvan nomogram评估法评价女性人群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的准确性。[方法]选取2009年10月至2012年2月期间就诊于秦皇岛市第一医院骨科女性骨折患者46例(骨折组)及体检女性人群58例(对照组),收集骨折前的临床资料。应用FRAX评估法和Garvan nomogram评估法评估骨折风险,采用工作者曲线(ROC曲线)评价两种评估方法识别骨折风险的效能。[结果]骨折组年龄高于对照组( P <0.001);骨折组近12个月有摔倒史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应用Garvan nomogram评估法计算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识别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ROC曲线下面积明显高于FRAX评估法。[结论]年龄及近12个月摔倒病史与60岁以上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密切相关;Garvan nomogram评估法能更有效识别出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女性人群,方法简便、准确,可进一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开放性骨折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其中创面情况对于骨折处理和预后直接相关[1].但目前在急诊室开放性骨折创面评估的流程通常需要反复打开敷料,因此存在出血和感染加重的风险,并加剧患者痛苦.如果急诊首次创面评估时就对创面进行拍摄,能有效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2].现国内相关调查研究资料非常匮乏,故此,本研究对10家三甲医院急诊室和本院72位开放性骨折患者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分析现阶段国内急诊室行开放性骨折创面拍摄的应用现状,了解存在的问题以寻求解决的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社会老龄化及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人口平均寿命不断提高。年龄的增长导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高发,目前排名前三位的是腰椎骨折、髋部骨折、桡骨远端骨折,而髋部骨折分为股骨颈骨折、股骨粗隆骨折,是最严重的骨质疏松性骨折~[1]。以往对于股骨粗隆骨折主要予以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术,此法对于骨折的固定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背景:研究显示骨质疏松症是涉及Ⅰ型胶原数量及理化性质改变的一种复杂病理生理过程,但有关骨质疏松与Ⅰ,Ⅱ型胶原间的相关性,至今少有报道。目的:观察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中Ⅰ,Ⅱ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变化规律,及其与生物力学性能的相关性。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骨质疏松性骨折组与一般性骨折组。骨质疏松性骨折组切除卵巢建立骨质疏松模型。分别于骨折损伤后1,2,4,5,8,12周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骨痂中Ⅰ,Ⅱ型胶原的蛋白表达,于损伤后4,8,12,16周进行骨密度测定与生物力学性能测试。结果与结论:骨质疏松性骨折组Ⅰ,Ⅱ型胶原的表达及骨密度值在损伤后各时间点与一般性骨折组相比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随着损伤时间的延长,下降趋势更明显。骨质疏松性骨折组中Ⅰ,Ⅱ型胶原与最大转矩、弹性模量、最大扭转角均有相关性(P〈0.05)。结果显示,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过程中Ⅰ,Ⅱ型胶原的分泌异常改变导致了其力学强度乃至骨折愈合质量的降低,影响骨折愈合,是再次骨折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老年髋部骨折是骨质疏松性骨折中常见的类型,尽早手术是目前推荐的治疗方法[1-3 ].与年轻患者相比,老年患者内科合并症多、营养状况差、身体代偿机能差,对贫血的耐受程度差,因此对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临床医师常过多关注患者手术中出血及术后引流、切口渗血等显性失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采用动力髁螺钉(DCS)治疗股骨髁上粉碎性骨折合并髁间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对64例股骨髁上粉碎性骨折合并髁间骨折的患者行DCS手术治疗,Neer评分法对手术疗效进行分析.[结果]随访期14~24个月,平均18个月.所有骨折均在3~5个月内愈合.术后的优良率82.8%.[结论]对于股骨髁上粉碎性骨折合并髁间骨折,通过关节内骨折的复位、骨折端软组织的保护、DCS内固定加植骨以及早期功能锻炼,均能获得良好的疗效.即使对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DCS也能够取得较好的固定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