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治疗踝关节骨折脱位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的经验。方法对2008-01-2010-06平顶山市中平能化医疗集团总医院收治的46例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采用Lauge-Hansen分类方法,行内固定结合下胫腓螺钉治疗。结果46例获得随访,时间6~24(平均15)个月。根据Mazur评分系统评估,优35例,良9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96%。无骨折不愈合,下胫腓螺钉无断钉和再分离现象。结论内固定结合下胫腓螺钉治疗踝关节骨折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手术疗效.方法 选择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49例.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加下胫腓螺钉固定,术后6~8周拆除下胫腓螺钉.结果 41例患者获随访.Baird Jackson评分:优31例,良5例,可3例;优良率为87.80%.结论 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疗效肯定;精确修复并稳定下胫腓联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弹性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以延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50例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纳入时间段为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分组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观察组采取弹性内固定方法,对照组采取传统螺钉内固定方法.术后随访6个...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胫腓钩治疗Weber—C型踝关节骨折的疗效。方法:2000年3月至2007年7月,应用LINK胫腓钩治疗Weber-C型踝关节骨折患者15例(胫腓钩组),应用螺钉治疗Weber-C型骨折患者15例(螺钉组)。根据术前X线片判断下胫腓联合损伤的程度,经术中探查证实;胫腓钩组于下胫腓联合平面置钩,钩住腓骨.固定于胫骨上。螺钉组于下胫腓联合平面自腓骨向胫骨钻骨隧道穿3层骨皮质固定下胫腓联合分离。结果:30例患者获得24~36个月随访(平均32个月),根据Baird-Jackson评分系统评定疗效,胫腓钩组优14例,良1例.未发现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现象。螺钉组中优11例,良1例,可2例,差1例,3例发生断钉。结论:胫腓钩治疗Weber-C型踝关节骨折能有效地复位和固定,并能提供下胫腓微动关节的生理功能。[著者文摘]  相似文献   

5.
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关节骨折的疗效.方法 52例合并下胫腓韧带损伤的踝关节骨折脱位的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下胫腓联合采用单个或双螺钉固定,手术后用石膏外固定6周.术后根据Baird-Jackson系统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本组52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4.5年(6个月~8年),骨折愈合良好,无切口感染发生.根据Baird-Jackson评定标准,本组优26例,良21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为90.38%.结论 骨折的解剖复位,胫距之间正常的对合关系,应依据不同骨折类型处理下胫腓韧带损伤,是取得满意结果 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Maisonneuve骨折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Maisonneuve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均为闭合损伤,术前漏诊15例;均采取手术固定内、后踝骨折、修复内侧三角韧带以及固定下胫腓联合的方法治疗;随访12~18个月,疗效优32例,良12例,可6例,治疗优良率88%;均未发生螺钉断裂、下胫腓再移位等并发症。结论对踝关节损伤患者行小腿内旋15°~25°全长X线片检查有助于及时发现Maisonneuve骨折;手术固定内、后踝骨折、修复内侧三角韧带以及固定下胫腓联合是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可吸收螺钉治疗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中的应用。 方法2009年8月~2014年8月治疗踝关节骨折150例,皆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其中伴有下胫腓分离者48例,内固定术后,行C臂机透视,如发现下胫腓联合仍然分离者,行可吸收螺钉横向固定。 结果全病例经跟踪得到6个月~4年9个月随访,平均2年4个月。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制定的踝关节评定标准,优37例,良9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达95.8%。 结论可吸收螺钉治疗踝关节骨折伴有下腓分离,具有良好的内固定特性及组织相容性,能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减少了拆除横向螺钉手术过程再次手术的痛苦,避免金属螺钉断裂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郭华  孙辉  贾晋辉 《系统医学》2023,(24):194-198
下胫腓联合由胫腓骨远端及下胫腓四条主要韧带构成,既能维持踝关节的稳定性,又使踝关节可以产生一定的微动。踝关节损伤常伴有下胫腓联合损伤,无论是否伴有踝关节的骨折,近年来对于下胫腓联合损伤的诊治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生物力学的发展及早期康复概念的普及,下胫腓联合螺钉固定技术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的金标准已不再适宜。弹性固定因为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特性,而受到关注及发展。目前,弹性固定的方法主要有缝合纽扣固定、韧带重建、缝合锚技术和Nice结等固定方法。弹性固定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逐渐成为主流,其更有利于下胫腓联合损伤的预后恢复,但应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及禁忌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缝合锚钉固定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63例,其中缝合锚钉组患者34例,金属螺钉组患者29例.所有患者结合病史、查体及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按照踝关节骨折(Lauge-Hansen)分型进行手术治疗;X线、CT测量评价下胫腓联合损伤及修复情况;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  相似文献   

10.
背景:以往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伴腓骨骨折患者采用石膏或夹板等外固定及螺钉、骨栓及钢板螺钉等内固定术式,但存在固定不牢靠、对合不良等弊端。目的:通过采用自行研制的新型内固定器--下胫腓钩板固定器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伴腓骨骨折患者的初步临床疗效,观察下胫腓钩板固定器的生物力学特征。设计:自身前后对照观察。对象:选者2001-10/2004-03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就诊的下胫腓联合分离伴腓骨骨折的患者23例,根据Lauge-Hansen分类,旋后外旋型11例,旋前外旋型7例,旋前外展型5例。其中双踝骨折14例,三踝骨折9例。方法:采用下胫腓钩板固定器治疗23例下胫腓联合分离伴腓骨骨折。术后常规摄X射线片。1周即可进行距小腿关节功能锻炼,2个月左右即可部分负重行走。功能测评根据改良Mazur标准进行评价(分为优,良,可,差)。主要观察指标:①胫腓联合分离伴腓骨骨折患者术后愈合时间及功能测评。②不良事件及副反应。结果:23例患者平均随访11个月,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患者胫腓联合分离伴腓骨骨折术后愈合时间及功能测评结果:骨折愈合的时间为12~18周;优16例,良5例,可2例。②不良事件及副反应:患者下胫腓间隙无分离,内、外踝与距骨之间的距离对称,术后内固定无松动、断裂现象。结论:应用下胫腓钩板固定器治疗胫腓联合分离伴腓骨骨折患者,术后无并发症,并能恢复距小腿关节(踝关节)功能,其内固定稳定,生物力学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治疗伴有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方法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手术治疗的伴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关节骨折26例。患者外踝均采用钢板固定:内踝18例采用松质骨螺钉固定,1例采用三叶草钢板固定,7例采用克氏针固定;下胫腓联合均采用单枚螺钉经或不经钢板孔固定。结果:26例均获得1~3年随访,平均随访1.5年,骨折均愈合,无内固定物断裂。骨折愈合时间为9~16周,无发生深部感染及断钉情况良率84.62%。结论:合并有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部骨折,其术后功能恢复与骨折的复位效果、固定方法、锻炼的时机及术者的经验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踝关节骨折脱位临床上较常见 ,按Danis -Weber分类标准 ,其C型损伤包含内踝骨折、下胫腓关节以上的腓骨远端骨折、下胫腓关节分离和距骨脱位 ,属于复杂踝关节损伤。若治疗不当可导致创伤性关节炎发生 ,严重者须行踝关节融合术。本院自 1999年以来应用双螺钉固定腓骨下端骨折治疗C型骨折 19例 ,获得满意疗效。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9例 ,男 15例 ,女 4例。平均年龄 2 9(18~ 4 6)岁。致伤原因 :交通事故 10例 ,工伤5例 ,跌伤 4例。闭合性损伤 16例 ,开放性损伤 3例。合并轻度颅脑损伤 1例 ,锁骨骨折 2例 ,四肢其他部…  相似文献   

13.
下胫腓关节损伤患者的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下胫腓关节损伤的治疗原则及应注意的问题.[方法]收集本院自1990~2006年收治的85例下胫腓关节损伤患者的资料,其中手术治疗下胫腓关节损伤81例,非手术治疗4例.对其一般情况、治疗方式以及恢复情况做全面分析.[结果]根据Baird的踝关节评分系统:优27例、良35例、可12例,差11例.优良率72.94%.[结论]下胫腓关节损伤预后与损伤程度不同、手术操作技术水平不一、患者主观能动性有关.治疗下胫腓关节损伤应注意手术操作细节以及术后及时拔钉,以免造成关节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后下胫腓联合分离固定和未固定的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115例踝关节骨折合并胫腓联合分离患者,在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后予以螺钉固定60例(A组)和未用螺钉固定55例(B组),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术后不同时期的下胫腓间隙(TBCS)和下胫腓重叠距离(TBOL)术后随访12个月,对比两组踝关节功能康复质量。结果 A组临床治疗优良率为95.00%,B组临床治疗优良率为90.91%,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术后12个月的TBCS为(3.41±0.31)mm、TBOL为(8.61±0.59)mm,B组术后12个月的TBCS为(3.46±0.32)mm、TBOL为(8.92±0.54)mm,两组术后12个月的TBCS、TBO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A组Baird-Jackson评分为(92.15±4.85)分,B组Baird-Jackson评分为(93.62±4.57)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踝关节骨折合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后,给予下胫腓联合分离固定和未固定均可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临床上需根据踝关节稳定结构恢复情况确定下一步是否开展螺钉固定程序。  相似文献   

15.
胫腓下联合是维持踝关节稳定的重要结构,一旦损伤,易造成踝关节慢性不稳定、运动后疼痛和创伤性关节炎.踝关节损伤后,确保胫腓下联合满意复位,不再分离,对踝关节稳定性的重建具有重要的意义.多年来,对胫腓下联合分离时,是否以螺钉来固定,尚未取得一致意见.作者分析胫腓下联合分离53例,探讨其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研究下胫腓联合螺钉对下胫腓韧带联合损伤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每组均为45例。对照组采用闭合复位外固定法治疗,观察组采用下胫腓联合螺钉固定治疗,分别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1.1%,对照组为77.8%,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下胫腓联合螺钉治疗下胫腓韧带联合损伤后,患者的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党兴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17):3074-3076
目的探究拉力螺钉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脱位下胫腓联合分离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8年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踝关节骨折脱位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4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例。对照组采用弹性固定,观察组采用拉力螺钉固定。对比两组手术及恢复情况、关节形态和骨折愈合情况及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胫腓骨重叠(TFO)水平、内侧关节间隙(MCS)、下胫腓关节间隙(TFC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评分、足踝功能障碍指数(FA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力螺钉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脱位下胫腓联合分离较采用弹性固定治疗,手术时间较短,但患者踝关节恢复状况与传统治疗对比无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18.
叶长冬 《系统医学》2023,(17):140-143
目的 研究在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治疗中实施手术治疗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23年5月安徽省六安市叶集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60例,通过双盲法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实施传统短肌腱移位法治疗,研究组30例实施钢板螺钉固定内外踝、螺钉固定下胫腓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临床疗效、踝关节功能。结果 研究组骨折愈合时间为(12.46±2.72)周,相比于对照组(16.02±2.76)周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01,P<0.05)。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踝关节功能相比于对照组较为良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治疗中采用钢板螺钉固定内外踝、螺钉固定下胫腓手术治疗具备良好的应用价值,可以缩短骨折愈合时间,还能够提高疗效,对于踝关节的功能恢复也有着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钩板固定器治疗腓骨下段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5例腓骨下段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患者使用钩板固定器手术治疗。结果术后随访时间8个月~2 a,疗效采用踝关节评分系统,术后评定优13例,良2例。结论钩板固定器在纠正腓骨后方移位的同时,将腓骨弹性固定于胫骨上,弹性模量符合下胫腓联合的生物力学,固定可靠,是治疗腓骨下段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较满意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分析两种内固定术治疗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非刚性组及传统组,各35例。非刚性组采用非刚性内固定术治疗,传统组采用传统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术后定期随访4个月。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踝关节功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非刚性组术中操作角度明显优于传统组,首次下地时间明显短于传统组,P0.01;两组骨愈合时间、手术时间、治疗前后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传统组发生内固定松动及断裂比例高于非刚性组,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非刚性内固定术治疗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损伤疗效与传统螺钉内固定术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