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HBsAg阴性母亲婴儿应用国产乙型肝炎重组酵母疫苗常规接种后的抗-HBs无应答者的再免、加强免疫效果,以及抗体阴性婴儿细胞免疫应答状况。方法在河南省开封市筛选8093例7~24月龄,母亲HBsAg阴性,按0、1、6月程序接种国产5μg乙肝酵母疫苗的健康婴儿,RIA法检测抗-HBs。对无应答者进行5μg×2或×3;10μg×2或×3剂4组疫苗再免、加强免疫效果的比较。随机选择加免后抗体阳性和仍阴性的婴儿,用ELISPOT方法测定PBMC体外刺激产生的IFN-r和IL-2。结果2970例7~10月龄婴儿中56例抗-HBs低于10mIU/ml者分4组再免后,抗-HBs阳转率>85%。而11~24月龄5933例中346例无应答者也同上分为4组。加强免疫后,抗-HBs阳转率为92.59%~97.92%,无统计学差异。10例加强免疫后抗体仍持续阴性婴儿TH1类细胞因子IL-2和IFN-r的阳性率分别为30%和20%,低于有应答人群(19/32,59.38%;11/32,37.04%)。结论母亲HBsAg阴性的婴儿常规接种5μg乙肝疫苗后抗体无应答者,用5μg、10μg两剂或三剂加强免疫都有良好的抗体阳转效果。加免抗体仍阴性婴儿与正常应答者存在明显的细胞免疫应答的差别。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电转染技术结合初免后加强免疫策略能否增强结核杆菌核酸疫苗的免疫原性。方法将编码结核杆菌的Ag85A和ESAT-6蛋白抗原的基因分别插入到质粒pVAX1载体中,构建成HG85和HG6两种核酸疫苗。每只BALB/c小鼠肌肉注射10μg核酸疫苗,同时于注射部位施加方型波电脉冲促进质粒DNA体内转染;进行3次初免,再用相应蛋白质抗原或卡介苗加强免疫。结果肌肉注射10μg核酸疫苗加电转染能诱导出与不用电转染接种100μg核酸疫苗相似或更强的抗体免疫应答。初免后采用相应蛋白加强后小鼠产生的免疫应答偏向于TH2型,血清特异性抗体的几何平均滴度比加强前提高5—76倍。而用卡介苗加强免疫,产生的免疫应答偏向TH1型。结论采用电转染技术结合蛋白质或卡介苗加强免疫策略,能显著增强结核杆菌核酸疫苗在动物体内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3.
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有效策略,但仍有5%~10%的接种者无应答,机制尚未明确。乙肝疫苗无应答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有疫苗因素、机体自身特征及环境特征、免疫相关遗传因素及分子特征等方面,其中免疫相关遗传因素及分子特征对乙肝疫苗免疫应答起关键作用。本文主要对乙型肝炎病毒疫苗接种无应答者的免疫相关遗传因素及细胞分子特征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旨在为乙型肝炎病毒疫苗免疫无应答的遗传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对国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血源疫苗的免疫持久性及二次加强免疫后效果进行了8年的前瞻性观察,表明国产乙肝血源疫苗抗原性及近期免疫效果均好,初免后第3年、第4年在同一人群进行了二次加强免疫,二次加强免疫后效果较一次加强免疫为好,抗体持久性优于一次加强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构建表达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免疫优势抗原Ag85A的DNA疫苗,分析其加强免疫后提高卡介苗(BCG)初免小鼠的抗结核T细胞免疫应答.方法 以Mtb毒株H37Rv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Ag85A抗原编码的结构基因并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VAX1中构建其DNA疫苗;接着,将纯化后的该DNA疫苗加强免疫BCG初免小鼠2针,以BCG和DNA单独免疫小鼠为对照,免疫8周后无菌分离脾淋巴细胞,分别应用IFN-γ ELISPOT和多因子胞内流式细胞术(intracellular staining)分析免疫小鼠的Mtb抗原特异性效应细胞免疫水平与分泌IFN-γ/TNF-α/IL-2的多功能CD4+T细胞频率及其强度以及CD8+T细胞免疫应答.结果 与BCG免疫及DNA单独免疫组相比,Ag85A DNA加强免疫不仅能显著提高小鼠IFN-γ+TNF-α+IL-2+多功能T细胞,IFN-γ+IL-2+、IL-2+TNF-α+双功能T细胞与IL-2+单功能T细胞的频率以及IL-2的分泌能力,还能显著诱导小鼠产生更多分泌IFN-γ和IL-2的CD8+T细胞.结论 本研究成功构建了表达Mtb免疫优势抗原Ag85A的DNA疫苗并分析了其免疫原性,证实了BCG初免-DNA加强的免疫策略可同时显著增强实验小鼠的Mtb抗原特异性CD4+T和CD8+T细胞应答水平,有利于提高BCG的免疫原性,为增强BCG逐渐下降的抗结核保护效果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基因多态性与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远期体液免疫应答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取新生儿期按0、1、6月方案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无加强免疫史,HBsAg和/或抗-HBc均阴性的293名儿童[平均(6.08±0.59)岁]为研究对象.83名抗-HBs <10 mIU/ml儿童为远期弱应答组(A组),210名抗-HBs≥10 mIU/ml为远期应答组(B组).采用PCR-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IL-1β、IL-2、IL-4、IL-10、IL-12B和IL-13基因11个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结果 A组儿童IL-4基因-33T、-589T和2979T等位基因频率为86.1%、86.1%和90.4%,分别高于B组的76.0%、76.9%和83.3%(P均小于0.05).-33位和-589位紧密连锁,两位点基因型TT在A组的频率分别为74.7%和75.9%,高于B组的57.1%和59.0%(P均小于0.05);而基因型CT则相反,A组的频率为22.9%和20.5%,低于B组的37.6%和35.7%(P均小于0.05).IL-4基因2979位基因型和其他8个多态性位点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在两组儿童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L-4基因-33、-589和2979位的基因多态性可能与儿童在新生儿期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远期体液免疫应答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国内普遍应用的减毒和灭活甲肝疫苗诱导的细胞免疫水平(产生时间、应答水平)进行检测和比较.方法 筛选健康志愿者18人,随机分组后分别接种甲肝减毒活疫苗和甲肝灭活疫苗.按实验程序以周次为时间点采血,用化学发光法对特异性甲肝抗体(HAY-IgG)进行检测;同时收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用特异性甲肝抗原刺激后,以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POT)法检测效应T细胞分泌TH1型细胞因子IFN-γ的情况;用胞内细胞因子染色法测定CD+ T和CD8+T淋巴细胞中分泌IFN-γ的阳性细胞百分比,Lumlnex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IL-2、IL-10、IL-4等多种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两种疫苗均可诱导产生特异性抗HAV抗体,且观测期间抗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种疫苗接种初期即可诱导产生病毒特异性T细胞免疫应答反应,同时伴随高水平的效应细胞因子IFN-γ产生.在免疫接种后1-3周,灭活疫苗诱导的细胞免疫应答水平高于减毒疫苗;而在4-6周,减毒疫苗诱导的细胞免疫应答水平明显增高,超过灭活疫苗.灭活疫苗所诱导的细胞免疫应答在加强免疫后明显增强.结论 两种疫苗接种初期均可诱导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灭活疫苗加强免疫后可激发记忆性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用乙型肝炎血源性疫苗进行人体内免疫提高人体抗-HBs效价的结果。21名正常献血员抗-HBs阳性志愿者分组进行不同免疫剂量的观察,结果表明提高志愿者的体内抗体效价,疫苗使用剂量以100μg/次为宜。抗-HBs效价免疫后一个月逐步上升,最高峰值维持一个月左右。本实验还证实曾接受过疫苗免疫的志愿者再次免疫后的各项反应优于未免疫的志愿者。此工作对制备抗-HBs人McAb寻找高效价抗-HBs血源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Hib-TT结合疫苗的免疫原性.方法 采用随机、开放的对照研究方法,对6~59月龄儿童分别接种2或1剂实验疫苗,观察免疫后1个月时受试者血清抗Hib PRP IgG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MC)和抗体浓度≥1.0 μg/ml的比例;将3~5月龄198名婴幼儿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种3剂实验疫苗或对照疫苗结合疫苗,基础免疫后1年时分别给予1剂加强免疫.观察基础免疫后1个月、1年、加强免疫后1个月和1年时血清抗Hib PRP IgG抗体GMC和抗体浓度≥1.0 μg/ml的受试者比例.结果 给6~59月龄健康受试者接种疫苗1个月后,至少有91%以上受试者血清抗Hib PRP IgG抗体浓度≥1.0 μg/ml;其中6~11月龄组2剂免疫后血清抗体GMC为14.04 μg/ml(95% CI:12.40 ~ 15.90),所有受试者血清抗体浓度均≥1.0 μg/ml;12 ~59月龄幼儿组1剂免疫后血清抗体GMC为14.01 μg/ml(95% CI:12.99~15.11),至少有91.30%(95% CI:86.34 ~ 94.98)的受试者血清抗体浓度≥1.0 μg/ml.3~5月龄婴幼儿经3剂试验疫苗接种后血清抗体GMC为14.52 μg/ml (95% CI:12.31 ~ 17.14),抗体浓度≥1.0 μg/ml的比例为96.90% (95% CI:92.50~ 99.20);对照疫苗组血清抗体GMC为22.82μg/ml(95% CI:18.44 ~28.25),抗体浓度≥1.0 μg/ml的比例为98.55% (95% CI:92.20~99.90).加强免疫后1个月时,实验疫苗和对照疫苗受试者血清抗体GMC分别从加强免疫前的6.27 μg/ml(95% CI:5.28 ~7.4)和5.57 μg/ml (95% CI:4.45 ~ 6.97)增加至加强免疫后1个月时的63.14 μg/ml(95% CI:52.14 ~76.47)和73.48 μg/ml(95% CI:57.37 ~94.11),血清抗体≥1.0μg/ml的受试者比例分别从与加强免疫前的76.35% (95% CI:68.7% ~ 82.9%)和79.55% (95% CI:69.60 ~ 87.40)均上升至100%.加强免疫后1年时,虽两组血清抗Hib PRP IgG抗体虽有下降,但GMC仍分别维持在25.02 μg/ml(95%CI:20.51 ~30.48)和23.64 μg/ml(95% CI:18.40~ 30.43)的较高浓度,两组的所有受试者血清抗体浓度均≥1.0 μg/ml.结论 实验疫苗对3~59月龄儿童能诱导产生长期保护水平的抗HibPRP IgG抗体;两种Hib结合疫苗对3~5月龄婴幼儿具有相同的免疫原性特征.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柯萨奇病毒B3(CVB3)腺病毒载体疫苗rAd/MDC-VP1初免,核酸疫苗pcDNA3/MDC-VP1加强免疫的策略免疫小鼠,观察其免疫效果。方法:BALB/c小鼠随机分为A~D 4组,分别肌肉注射PBS、rAd/MDC-VP1、pcD-NA3/MDC-VP1、rAd/MDC-VP1+pcDNA3/MDC-VP1,用ELISA和微量中和试验法分别检测CVB3 VP1特异性IgG和中和抗体滴度,CCK-8法检测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和特异性CTL杀伤活性;用致死量的CVB3攻击小鼠后,检测小鼠血中病毒滴度并观察动物的存活情况。结果:D组CVB3 IgG、非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及特异性CTL杀伤活性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5);CVB3攻击后,D组小鼠血中病毒滴度较其他各组显著降低,生存率为41.67%,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rAd/MDC-VP1初免pcDNA3/MDC-VP1加强的免疫策略能显著提高小鼠细胞和体液免疫水平,提高致死量病毒攻击后的保护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并比较结核分枝杆菌免疫保护性抗原DNA(Ag85A和ESAT-6)疫苗联合免疫,BCG免疫以及联合DNA疫苗初免-BCG加强免疫等不同的免疫策略,诱导免疫应答效果观察.方法:健康雌性BALB/c小鼠24只,随机分成PBS 阴性对照组,DNA初免-BCG异源加强组,DNA(Ag85A和ESAT-6)初免DNA同源加强组和BCG阳性对照组,共进行3次免疫,初免2次,最后1次加强,间隔2周1次.PBS组3次均注射PBS 溶液;DNA/BCG组以质粒DNA免疫2次,最后1次以BCG加强免疫;DNA/DNA组3次均以质粒DNA进行免疫;BCG组则注射PBS溶液2次后以BCG免疫.末次免疫后4、6、8周分别分离血清测定总IgG水平,同时分离小鼠脾细胞,体外经TB-PPD刺激后进行淋巴细胞增殖实验(XTT法)并测定脾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和IL-4水平.结果:DNA/BCG、DNA/DNA、BCG组体外经TB-PPD刺激后均检测到特异性IgG抗体产生,3组平均效价为1:120、1:160、1:80,DNA/DNA组的抗体效价高于另外2组;小鼠脾细胞体外经TB-PPD刺激后,均能产生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并诱生较强的IFN-γ反应,其中DNA/BCG组IFN-γ的分泌水平高于DNA/DNA组和BCG组(P<0.05).结论:联合DNA疫苗初免-BCG加强的免疫策略能在小鼠体内诱导较强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产生高水平的IFN-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血脑屏障(BBB)通透性改变。方法:采用线栓法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的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缺血1h后再灌注,分别于再灌注后0h、3h、5h、12h、及24h,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观察内源性免疫球蛋白G(IgG)在脑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再灌注0h、3h时,脑组织中未见IgG的表达。再灌注5h时,缺血侧大脑半球纹状体有局灶性的IgG表达。再灌注12h时,缺血侧纹状体及新皮层可见有广泛的IgG的表达。再灌注24h时,表达更加明显。结论:缺血1h再灌注3~5h时,BBB开始受损开放,通透性增加。纹状体的BBB较新皮层更易受损。再灌注12h、24h,外渗的血清蛋白累积增加。  相似文献   

13.
人巨细胞病毒pp65核酸疫苗的构建、表达与动物免疫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真核重组表达质粒PVAX1-pp65,通过对其表达产物的鉴定和免疫小鼠实验,探讨PVAX1-pp65载体对诱导免疫应答的效果及方式。用已构建的原核表达载体pp65-pet32a,经酶切后与DNA疫苗载体PVAX1连接,构建HCMVpp65核酸疫苗(PVAX1-pp65)。用脂质体法将其转染293细胞,经间接免疫荧光、免疫印迹试验来验证其表达的产物。同时,免疫小鼠后取其脾脏细胞,经流式细胞仪检测其CD4+和CD8+T细胞;并利用MTT法测定免疫小鼠的T细胞对ConA和重组pp65蛋白刺激后的增殖活性。结果显示构建的真核表达载体PVAX1-pp65,经测序验证其序列正确。体外转染实验结果表明转染重组质粒的细胞胞浆内呈现与特异性pp65单克隆抗体反应的颗粒状荧光产物,免疫印迹试验也显示重组质粒转染的细胞裂解物中有pp65蛋白条带。另外,免疫小鼠脾CD8+T细胞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免疫鼠脾细胞对重组pp65抗原蛋白的刺激后增殖反应明显。综上结果证实,成功地构建了HCMVpp65核酸疫苗,并能有效地表达,表达的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HCMVpp65DNA疫苗可诱导小鼠产生针对HCMV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可作为一种有应用前景的核酸疫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鸡的7种艾美耳球虫中,巨型艾美耳球虫免疫原性最强。为研究巨型艾美耳球虫激发宿主产生的免疫应答,我们检测了巨型艾美耳球虫3次感染后鸡只的抗体应答及细胞应答特征。ELISA检测显示,感染鸡只产生了显著高于未感染鸡只的特异性IgY和sIgA(肠道及胆汁)抗体;而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检测显示,被感染鸡只脾脏中分泌IFN-γ的球虫特异性淋巴细胞的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粪便中卵囊的检测则显示,第3次感染后的鸡只几乎无卵囊排出,证实巨型艾美耳球虫产生的免疫应答可对同源感染提供完全的免疫保护。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患者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细胞免疫与心肌酶谱水平、心功能的关系,对52例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的风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风心病患者淋巴细胞百分比、CD4~+/CD8~+均于术后1 d下降(P0.05),且术后7、14 d均逐渐恢复(P0.05);心肌酶谱[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MB,CK-MB)、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ydroxybutyrate dehydrogenase,α-HBD)、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均于术后1 d升高(P0.05),且术后7、14 d均逐渐下降(P0.05);心功能指标[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缩短分数(fractional shortening,FS)]均于术后1 d下降(P0.05),EF于术后7、14 d逐渐升高(P0.05),FS术后14 d高于术后1 d(P0.05);风心病心脏瓣膜置换术后不同时刻淋巴细胞百分比、CD4~+/CD8~+与CK、CK-MB、LDH、α-HBD、AST水平呈负相关(P0.05),术后不同时刻CD4~+/CD8~+与EF、FS水平呈正相关(P0.05)。提示应积极改善风心病患者心脏瓣膜置换术围术期的细胞免疫功能,这可能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心肌酶谱水平,减轻心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狂犬病疫苗免疫后血清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与快速免疫荧光灶抑制试验(RFFIT)两种检测方法。方法对93名研究对象采用0、3、7、14和28d程序进行暴露后免疫,分别采用ELISA法与WHO认可的金标法RFFIT法检测免疫DO、D3、D7、D14、D45d的血清抗体。结果免疫DO、D3、D7、D14、D45dELISA法检测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6%、11.8%、22.6%、49.6%、86%,RFFIT法检测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0%、22.58%、100%、100%,ELISA法与RFFIT法阳性符合率分别为0%、0%、34.8%、100%、100%;阴性符合率分别为100%、100%、81.4%、0%、0%。结论ELISA法检测狂犬病疫苗免疫后血清抗体,免疫早期DO、D3、D7假阳性率较高,免疫D14、D45则假阴性率较高。建议采用WHO认可的方法做检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抗磷脂抗体(APL)特征及其与抗核抗体(ANA)核型、抗双链DNA抗体(anti-dsDNA)之间的关系,为SLE患者系统性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的SLE患者264例,回顾性分析患者APL[狼疮抗凝物(LA)、抗心磷脂抗体(ACA)、和抗β2糖蛋白I抗体(anti-β2GPI)]与ANA核型特征、anti-dsDNA的关系。结果 264例患者中164例(62.12%)LA阳性、22例(8.33%)ACA阳性、38例(14.39%)anti-β2GPI阳性、260例(98.48%)ANA阳性和136例(51.52%)anti-dsDNA阳性。在164例LA阳性的SLE患者中,LA弱阳性表达92例(56.10%),LA阳性表达52例(31.71%),LA强阳性表达20例(12.19%)。ACA、anti-β2GPI和LA均阳性16例。260例ANA阳性的SLE患者中,胞核均质型48例(18.46%)...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了肝硬化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与内毒素(LP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一氧化氮(NO)水平的关系.方法:应用红细胞酵母花环法测定红细胞免疫功能,放免法测定TNF-α,生化法测定LPS和NO.对71例肝硬化患者进行了红细胞免疫功能和LPS、TNF-α、NO水平测定,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肝硬化患者RBC-C3b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组(P<0.01),而RBC-ICR、TNF-α、LPS、NO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组(P<0.01),相关分析显示,RBC-C3b水平与LPS、TNF-α、NO水平呈明显负相关(r=-0.4129、-0.3928、-0.4012,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的降低与LPS、TNF-α和NO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抗脑垂体抗体(APAs)与脑外伤后垂体功能减退及脑损伤程度的关系.方法 将73例脑外伤后9 ~12个月且垂体激素均有不同程度下降的患者按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分成A(3 ~8)、B(9 ~12)、C(13 ~ 15)3组,分别测定其血液中垂体激素[生长激素(GH)、总睾酮(TT)、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促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和APAs水平.激素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APAs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结果 A组的APAs水平显著高于B、C组(P<0.001),而B、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所测激素的水平均显著低于B、C组(P<0.001),而B、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显示,患者APAs水平与GH水平呈负相关(r=-0.64071,P<0.001),与GCS评分亦呈负相关(r=-0.50132,P<0.001).结论 APAs的产生与脑外伤有关,损伤程度与APAs水平成正相关,与GH等垂体激素水平成负相关.结果 表明通过测定APAs水平可以推测脑外伤后期脑垂体功能下降的概率和程度.  相似文献   

20.
肢体缺血/再灌注后氧自由基与Bax蛋白、细胞凋亡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阐明氧自由基与Bax蛋白、细胞凋亡在大鼠肢体缺血 /再灌注不同时相中的变化规律及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大鼠股动脉夹闭模型 ,阻断股动脉血流 5h后再灌注 ,设立缺血组、再灌注组 ,再灌注组设立 1,6 ,12 ,2 4h 4个检测时相 ,应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肌肉组织中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 (MDA)水平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Bax蛋白表达的变化 ,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法及电镜方法观察细胞凋亡现象。结果 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 ,MDA水平、Bax蛋白表达强度、细胞凋亡指数 (AI)进行性升高 ,且三者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氧自由基与细胞凋亡同时参与肢体再灌注损伤 ,氧自由基可能通过调节Bax蛋白表达促进细胞凋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