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进一步探讨在群众性治疗血吸虫病中吡喹酮的适宜剂量和疗程,进行了临床比较研究。706例血吸虫病患者随机分为三组:1.总剂量50mg/kg,疗程1天,238例;2.总剂量60mg/kg,疗程2天,244例;3.总剂量72mg/kg,疗程3天,224例。每天剂量分3次服。为客观地评价药物副作用,其中336例在服吡喹酮前、后共3~5天给予酵母片作为安慰剂进行自身对照比较。 所有患者除2例外均按期足量完成疗程,主要药物副作用为头昏、头痛、乏力等。逐日观察各组药物副作用发生率无显著差异,而吡喹酮则与酵母片的有显著差异。治毕除2例心电图发现早搏外,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脑电图,肌电图均无异常变化。治毕6个月粪便毛蚴孵化阴转率三组分别为1.00%(131/131)、96.9%(126/130)及99.2(127/128)。结果表明三组的疗效及药物副作用相仿。因此,总剂量50mg/kg的一天疗法在群众性治疗中同样可取。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吡喹酮治疗73例囊虫病的结果。其中甲组3例,共服2个疗程,第1疗程每日40mg/kg×6天,等2疗程每日20mg/kg×6天。乙组11例,共服3个疗程,第1疗程每日30mg/kg×6天,第2、3疗程均为每日20mg/kg×6天。丙组11例,共服3个疗程,均为每日20mm/km×6天,每个疗程的间隔为40天。丁组48例,仅服1个疗程,剂量为每日30mg/  相似文献   

3.
1989年7~10月采用吡喹酮治疗急性血吸虫病(急血)113例,其中加用激素43例,未加激素对照70例,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13例急血患者中,男77例,女36例;年龄10~60岁,青壮年占86%。患者发病前1~2个月均有血吸虫疫水接触史。入院时发热,热程2~60d,平均为18.1±11.2d。全部粪孵阳性。临床分型:轻型49例,中型45例,重型19例。 治疗方法 吡喹酮总剂量儿童140mg/kg,成人120mg/kg(60kg为限),疗程6d.第1、2d服总量一半,余量后4d分服。日服2次。对中型24例和重型19例患者加用强的松与吡喹酮同服。强的松第1、2d按30~40mg/d,第3~6d按20~30mg/d,第7~12d中,每隔1~2d递减一次量至服毕。在中型患者里随机抽样21例不加服强的松作对照组。轻型不  相似文献   

4.
1992~1996年,我们收治急性血吸虫病(下简称急血)239例,全部采用吡喹酮120~140mg/kg四日疗法。治程中出现不同程度腹痛58例(24.27%),经654-2口服处理,效果显著。本组男39例,女19例,年龄最大28岁,最小6岁。急血临床属重型32例,中型20例,轻型6例。 58例腹痛均发生在吡喹酮治程中。其中出现于第1天38例,第2天12例,第3、4天8例;出现腹部绞痛难忍、冷汗淋漓、辗转  相似文献   

5.
作者曾报道吡喹酮25mg/kg,1天3次,服1天或2天治疗该病有效。本文目的在于探索吡喹酮治疗人体后睾吸虫病的最小有效剂量。97例患者中,男性66例,女性31例;年龄为13~70岁。多数患者仅有左、右助下,上腹部和下背疼痛及乏力等轻度症状。病人分3组治疗(组Ⅰ、Ⅱ已有报道)。组Ⅲ30例,剂量为25mg/kg,1天2次,服1天;组Ⅳ12例,剂量为25mg/kg,1次口服;组Ⅴ55例,  相似文献   

6.
用不同剂量吡喹酮治疗华枝睾吸虫患者150例。甲组总量150mg/kg,2d分服,日服3次;乙组总量225mg/kg,3d分服,日服3次;丙组总量100mg/kg,1d分服,日服3次。甲组治后1.3和6个月的虫卵阴转率分别为93.88%、97.50%和100%。乙组治后1、3和6个月虫卵阴转率分别为95.92%、97.95%和100%。丙组治后1、3和6个月的虫卵阴转率分别为92%、94%和96%。三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甲组的药物副反应率低于其它两组(P<0.01)。认为150mg/kg,2d分服疗法是治疗华枝睾吸虫病的较适宜剂量。  相似文献   

7.
我们采用吡喹酮治疗历年来确诊为慢性血吸虫病,因合并心脏疾病未作病原治疗的10例患者。其中男7例,女3例。14岁以下2例,15~29岁1例,30~59岁4例,60岁以上3例。合并风湿性心脏病4例,肺原性心脏病2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例,冠心病3例。入院时心脏功能失代偿程度:Ⅰ级1例,Ⅱ级4例,Ⅲ级3例,Ⅳ级2例。于心衰基本控制后服吡喹酮,成人总剂量为60mg/kg(儿童70mg/kg),分6次口服,疗程2日,同时继续治疗合并病。  相似文献   

8.
98例慢性血吸虫病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50例,吡喹酮60mg/kg,2d内4次分服,服吡喹酮前1周,口服甘草酸二胺胶囊150mg,日3次,共15d;对照组吡喹酮60mg/kg,2d内4次分服。治疗后1周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治疗组为(40.62±2.65)U/L,对照组为(78.42±8.26)U/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甘草酸二胺对预防吡喹酮肝功能损害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青蒿琥酯与吡喹酮先、后使用早期治疗兔血吸虫病的效果。方法 实验共分4组,第1组于感染后第7天首服青蒿琥酯,第35天再服吡喹酮,剂量分别为20mg/kg和40mg/kg。第2组为单青蒿琥酯组,于感染后第7天首服青蒿琥酯,剂量为20mg/kg,每周服1次,连服4次。第3组为单用吡喹酮组,于感染后第35天顿服吡喹酮,剂量为40mg/kg。第4组为不服药对照组。各组于停药后4周解剖,检获成虫,比较各组的减虫率、减雌率和肝脏变化。结果 以感染后第7天首服青蒿琥酯,第35天再服吡喹酮的效果最好,减虫率为97.88%、减雌率达98.63%,6只兔中有2只无虫。单青蒿琥酯和单吡喹酮两组的减虫率分别为94.32%和71.67%,减雌率为96.14%和80.75%。结论 青蒿琥酯与吡喹酮先、后用药组明显优于吡喹酮组(P<0.01),但与青蒿琥酯组比较差异不显著,然而缩短了疗程,减少了费用,便于现场使用。  相似文献   

10.
吡喹酮治疗血吸虫病的动态心电图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吡喹酮治疗血吸虫病对心脏的影响。方法用动态心电图分析仪对43例慢性血吸虫病患者,在服用吡喹酮治疗前后进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对总心搏数、最快心率、最慢心率、平均心率、心律异常及21-23时心律进行监测分析,并以30例服用安慰剂的慢性血吸虫病患者作对照。结果治疗组服前后最快心率、最慢心率有显著差异(P〈0.01,P〈0.05),服药期间心异常高于服药前,部分病例ST-T有异常改变,对照组服药前  相似文献   

11.
1987~1990年在江苏省江都县吴堡乡吉家村肠蠕虫病防治对策试点及其周围地区的粪检普查中,陆续查见人体感染缩小膜壳绦虫10例。一、查治结果 10例感染者中定量透明法阳性6例,盐水漂浮法阳性7例,两法同时阳性为4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6例。年龄3~64岁,13岁以下5例,25岁以上5例。感染者每克粪虫卵数(EPG)最高为4080,最低为4。3例为单纯感染,7例伴有蛔虫、钩虫、鞭虫等其它蠕虫感染。治疗采用5种方案,治后1个月用同法复查。A.吡喹酮20mg/kg顿服或分2次服,治疗3例全部阴转。B.复方甲苯咪唑6片加服吡喹酮20mg/kg分3次服,治  相似文献   

12.
例1 男性,41岁。1983年3月18日因慢性血吸虫病住院。既往无昏厥及精神异常史,曾于1975年在某医院确诊为先天性右侧独肾。体检:血压134/80,心率66次,律齐。肝肋下3cm,质软,脾未及。血、尿常规、肝功能及心电图检查正常。3月29日采用吡喹酮总剂量60mg/kg,疗程2天;每天量分3次服。服完第三剂,患者觉头昏、眩晕、乏力和走路飘浮等。继  相似文献   

13.
蒿甲醚与吡喹酮联合治疗急性日本血吸虫病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蒿甲醚与吡喹酮联合治疗急性日本血吸虫病,评估联合用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96例急性日本血吸虫病人完全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5例口服蒿甲醚6 mg/kg加吡喹酮120 mg/kg联合治疗,对照组51例口服安慰剂加吡喹酮120 mg/kg.比较两组治愈率、治后21、45天粪便虫卵阴转率及减卵率、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试验采用双盲法.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97.7%和95.7%,治后45天粪便减卵率分别为99.1%和97.7%,治疗后平均发热天数分别为5.1 d和4.5 d,平均住院天数分别为9.4 d和8.9 d,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治疗组2例病人口服蒿甲醚后腹部和背部出现荨麻疹,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1例出现呕吐.结论蒿甲醚与吡喹酮联合治疗急性血吸虫病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治疗效果与单用吡喹酮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1985年以来,我站应用上海第十一制药厂生产的吡喹酮片(批号840201,每片含吡喹酮200mg),治疗住院1953例血吸虫病人,引起红斑形药疹5例,现简报2例如下。例1 女,26岁,慢性血吸虫病患者,1986年5月18日开始服吡喹酮片,于9:00服3片(600mg),13:00再服3片,14:00渐觉全身燥热、搔痒、颜面潮红、浮肿(眼睑尤甚)、咽喉部水肿、憋气、呼吸困难、全身皮肤有散在性红斑形皮疹。立即停药,给地塞米松10mg加入50%葡萄糖60ml静脉推注,15:30喉部水肿渐减  相似文献   

15.
曼谷热带病医院的96例猫后睾吸虫病患者,粪检虫卵计数(EPG)在10,000个/g粪以上。症状轻,无其他严重疾病。其中男性72例,女性24例,年龄16~73岁,体重24~74Kg。治疗前记录了病人的症状和体征,作了血细胞计数、肝功能试验,测定了血尿素氮、血清肌酸酐和血糖及粪检。治后第60天复查。吡喹酮的用药剂量为50mg/kg,于早餐后服,服药后观察48小时,记录出现的副作用。结果,完成60天追踪观察的68例,治前粪检EPG为10,800~139,000(平均26,044.3),有66例治愈,治愈率为97.0%。2例粪检仍阳性者中,1例为25岁的男性病人,治前粪检EPG为28,800,接受单剂吡喹  相似文献   

16.
于1981年4月至1982年11月用吡喹酮治疗四川(斯氏)肺吸虫病人18例,并进行了远期随访。吡喹酮的剂量为25mg/kg, 日服3次,连续2天为一个疗程。对脑型和眼型患者,4例服药二个疗程,1例服了三个疗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双氢青蒿素连续多次给药及与吡喹酮伍用对日本血吸虫童虫和成虫的杀灭效果。方法采用腹部贴片感染小鼠,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40±1)条后随机分组。分别在感染后第6天或第34天,用双氢青蒿素200、300、400mg/kg或600mg/kg灌服治疗,日1次,连服3d。在小鼠感染后第7天或第35天,分别灌服双氢青蒿素或吡喹酮各300mg/kg以及2种药物剂量同时灌服,或双氢青蒿素于小鼠感染后第7天或第35天灌服,而吡喹酮则在感染后第6天或第8天,以及第34天或第36天给药。2次试验各设有1组不治疗的对照。治疗组和对照组小鼠均于感染后50d解剖,收集成虫,计算减虫率和减雌率。结果在感染后第6天,连续3次灌服剂量分别为200、300、400mg/kg和600mg/kg双氢青蒿素,小鼠减虫率分别为69.16%、80.68%、87.11%和90.62%,减雌率分别为62.19%、75.61%、83.65%和92.16%。在感染后第34天,连续3次灌服给药组小鼠减虫率分别为73.90%、74.99%、84.19%和85.49%,减雌率分别为83.84%、92.91%、94.05%和95.27%。在童虫期(感染后7d),单剂量双氢青蒿素(300mg/kg)与吡喹酮(300mg/kg)联合给药组小鼠减虫率为19.66%;单剂量双氢青蒿素(300mg/kg)第7天服用,吡喹酮第6天或第8天给药组小鼠减虫率分别为42.96%和57.46%。在成虫期(感染后35d),双氢青蒿素(300mg/kg)与吡喹酮(300mg/kg)联合给药组小鼠减虫率为70.21%,吡喹酮第34天或第36天给药组小鼠减虫率分别为60.82%和81.51%。结论双氢青蒿素在童虫期和成虫期连续给药可增强其抗日本血吸虫作用效果。在童虫期,双氢青蒿素与吡喹酮伍用或吡喹酮第6天用药可降低抗日本血吸虫作用效果;在成虫期,双氢青蒿素与吡喹酮伍用或吡喹酮第36天用药可增强抗日本血吸虫效果。  相似文献   

18.
以往实验表明吡喹酮对8周龄的牛肉绦虫囊尾蚴有杀灭作用,而对早期幼虫期无效。作者在东非,观察了吡喹酮对小牛的牛肉绦虫囊尾蚴(包括早期幼虫期)的疗效。将吡喹酮制成10%注射液。将实验小牛任意等分为4组。第1组为早期治疗组,小牛在送至实验室后3天按100毫克/公斤剂量在颈部皮下注射;第2组为了避免新感染,于实验室内饲养8周后按50毫克/公斤剂量注射;第3、4组为对照组。上述4组均于治后3~4周解剖,将头、舌、咽、腹部等肌肉切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吡喹酮对小鼠肺部血吸虫卵肉芽肿的影响。方法48只小鼠均分4组,A组:虫卵致敏组,先于小鼠腹壁皮下注入新鲜日本血吸虫卵,10d后由尾静脉注入虫卵;B组:吡喹酮短期应用组,致敏方法同A组,于尾静脉注入虫卵前1d起灌服吡喹酮300mg/(kg.d),连续3d;C组:吡喹酮持续应用组,致敏方法同A组,于尾静脉注入虫卵前1d起灌服吡喹酮75mg/kg,1日2次,连续5d,停药2d,反复用药至剖检;D组:第29天起应用吡喹酮组,服法同C组。各组均在尾静脉注射虫卵后7、14、28、56d分别剖杀3只,取肺组织切片、染色,在每组小鼠肺连续切片内选含毛蚴的肉芽肿25~30个,测其面积计算平均值。结果在第7、14天和第28天时,C组的虫卵肉芽肿面积较小,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的虫卵肉芽肿面积比A组略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至第56天时,B、C组与D组的虫卵肉芽肿面积均较小,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吡喹酮能够抑制血吸虫卵肉芽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吡喹酮40mg/kg顿服治疗慢性血吸虫病是否必须口服护肝药。方法在疫区现场随机抽取266例慢性血吸虫病人,分为两组:一组为吡喹酮加护肝药(护肝组),另一组为吡喹酮加安慰剂(对照组)。治前与治毕7~10d,检查肝功能,并辅以询诊和重点体检。结果两组治疗前后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总蛋白、A/G比值均正常。ALT〉40U(40-55U),治前护肝组14例(10.77%),对照组11例(8.09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6,P〉0.05);治后复查,护肝组4例(3.74%),对照组8例(6.890/0),两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X^2=1.09,P〉0.05)。治后随访期间,两组均无厌油、食欲减退、肝区疼痛不适等肝损害表现。结论吡喹酮40mg/kg顿服治疗慢性血吸虫病可以不伍用护肝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