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大黄饮片炮制前后物质基础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大黄生、熟、炭等3种常用饮片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的比较研究,揭示饮片炮制前后物质基础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有机溶剂提取及多种柱色谱分离技术,对掌叶大黄进行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大黄3种饮片进行HPLC指纹图谱定性和主要化学成分的定量分析,并以空白饮片为载体的组分填充模拟炮制方法,进行大黄饮片炮制前后物质基础变化规律的验证。结果:从掌叶大黄共分离鉴定34个化合物,其中4个为新化合物。2个检测波长HPLC指纹图谱及17个主要化学成分的含量比较结果证实,熟大黄、大黄炭与生大黄相比变化显著,泻下作用代表成分蒽醌苷总量分别降低了55%和95%,相反,蒽醌苷元总量分别增加了75%和46%。另外,熟大黄和大黄炭中没食子酸的含量显著增加,分别为生大黄2.4倍和1.3倍。泻下和解热药理实验结果显示生大黄作用最强,而熟大黄和大黄炭基本无泻下作用。结论:通过大黄饮片炮制前后化学成分变化规律的分析,结合饮片主要药理作用的比较,证实基于传统药性理论的苦寒药性是按照生大黄、熟大黄、大黄炭的顺序逐步减弱,基于现代药效学研究的泻下作用强度也按同样的顺序逐步降低。其变化规律与其缩合鞣质、蒽醌苷、苯丁酮苷类化合物含量的递减,没食子酸、蒽醌苷元类化合物含量的变化紧密相关,基本揭示了其药性变化与化学成分变化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大黄5种饮片中2个二苯乙烯苷类成分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进行大黄5种饮片中2个二苯乙烯苷类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采用HPLC法,对大黄生、酒、醋、熟、炭饮片中反-3,5,4′-三羟基二苯乙烯基-4′-O-β-D-葡萄糖苷(a)、反-3,5,4′-三羟基二苯乙烯基-4′-O-β-D-(6″-O-没食子酰基)葡萄糖苷(b)进行含量测定。流动相为甲醇-1%冰醋酸溶液,柱温35℃,流速1.0 mL.m in-1,检测波长分别为280,300 nm。结果:大黄5种饮片中均能检测到上述2种成分,且2种成分的变化趋势相同。大黄生、酒、醋片中2种成分含量较高且较接近,炮制为熟片和炭片后,2种成分的含量,与生片相比均降低80%以上。结论:a,b均为苷类成分,高温加热炮制对其含量均有显著的影响,进一步分析比较苷类成分及其相应苷元的含量变化,将为科学阐释炮制前后大黄物质基础的变化规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一二极管阵列检测器(RP-HPLC-DAD)和高分辨电喷雾飞行时间质谱(ESI-TOF-MS)联用技术,对生大黄及其炮制品中的主要成分进行鉴定,并考察炮制过程对大黄有效组分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UV/MS对生大黄和制大黄的小分子化合物进行定性鉴定;采用比色法测定生、制大黄中鞣质及多糖的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生、制大黄中没食子酸及游离蒽醌的含量.结果:HPLC/UV/MS分析表明,大黄中主要含有多酚类、蒽醌衍生物类等成分;大黄经炮制后,各组分含量变化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4.
大黄生、熟饮片质量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建立具有生、熟大黄饮片专属性的质量评价方法。方法:以TLC及HPLC对生、熟大黄饮片进行定性、定量比较分析。结果:石油醚-乙酸乙酯-甲酸(15:5:1)和氯仿-甲醇-甲酸(6:1:0.2)2个展开系统的TLC鉴别和HPLC指纹图谱比较,均可以清晰地反映出2种饮片化学成分组成和含量上的变化。主要化学成分的含量测定显示,除苯丁酮及其苷类成分无明显变化外,其余成分的变化均较显著。结论:可将蒽醌苷及其苷元、二苯乙烯苷及鞣质单体的含量作为大黄生、熟饮片定量分析的指标,其中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和儿茶素可作为生大黄饮片的特征指标成分。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焦栀子、栀子炭炮制过程中表观颜色与其主要成分环烯醚萜苷类和二萜色素类含量变化的相关性,为规范栀子饮片的炮制工艺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电子眼获取栀子炮制过程饮片的色度值,分析栀子不同炒制时间点饮片颜色的变化规律,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环烯醚萜苷和总二萜色素的含量变化情况,采用Pearson法对多源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栀子炮制过程中L*(明度值),a*(红绿分量值),b*(黄蓝分量值)变化趋势与总环烯醚萜苷含量呈负相关,与总二萜色素含量呈正相关。焦栀子过程饮片L*和总二萜色素含量相关性最大;栀子炭过程饮片b*和总二萜色素含量相关性最大。结论:颜色和色素类成分可考虑作为栀子炮制过程中的控制和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6.
炮制对石榴皮中没食子酸、鞣花酸和鞣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翠翠  张学兰  李慧芬 《中成药》2010,32(4):613-615
目的:研究炮制对石榴皮中没食子酸、鞣花酸和鞣质含量的影响。方法:以没食子酸、鞣花酸和鞣质含量为指标,对石榴皮生品和炒炭品进行比较。用HPLC法测定没食子酸和鞣花酸含量,用UV法测定鞣质含量。结果:石榴皮经炒炭后没食子酸和鞣花酸含量较生品依次增加124.76%和122.22%,而鞣质含量较生品降低56.55%。结论:加热炮制对石榴皮中没食子酸、鞣花酸和鞣质含量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为石榴皮饮片的炮制和质量控制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曹瑞  窦志华  倪丽丽  周云中  罗琳  戴莹  陶金华 《中草药》2019,50(5):1100-1110
目的建立更全面的大黄饮片质量评价方法。方法 HPLC法建立35批大黄饮片指纹图谱,并生成对照指纹图谱,标定共有峰,并进行相似度评价;Q-TOF/MS对共有峰进行鉴定,对通过对照品比对确认的13个蒽醌类成分进行定量测定。结果大黄饮片指纹图谱标定共有峰45个,包括蒽醌类成分17个(其中芦荟大黄素-8-O-葡萄糖苷、大黄酸-8-O-葡萄糖苷、大黄素-1-O-葡萄糖苷、大黄酚-1-O-葡萄糖苷、大黄酚-8-O-葡萄糖苷、芦荟大黄素-3-羟甲基-O-葡萄糖苷、大黄素-8-O-葡萄糖苷、大黄素甲醚-8-O-葡萄糖苷8个结合型蒽醌及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5个游离型蒽醌通过对照品比对确认)、蒽酮类成分2个(番泻苷B和番泻苷A,均通过对照品比对确认)、鞣质类成分17个(其中没食子酸、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通过对照品比对确认)、二苯乙烯类成分2个[白藜芦醇4′-O-葡萄糖苷和白藜芦醇4′-O-β-D-(6″-O-没食子酰)-葡萄糖苷,均通过对照品比对确认]、苯丁酮类成分4个[其中4′-羟基苯基-2-丁酮-4′-O-β-D-(2″-O-没食子酰-6″-O-对羟基桂皮酰)-葡萄糖苷通过对照品比对确认]、色原酮类成分2个、萘类成分1个;35批大黄饮片中13个蒽醌类成分含量测定结果差异较大。结论建立的方法可用于大黄饮片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8.
大黄5种饮片中没食子酸和儿茶素的含量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大黄5种饮片中没食子酸和儿茶素的含量测定方法,考察不同炮制方法对鞣质单体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梯度洗脱同时测定大黄不同炮制品中没食子酸和儿茶素的含量,选用Zorbax Eclipse XDB-C18柱(4.6 mm×250 mm,5μm);检测波长277 nm;柱温30℃;流速0.9 mL.min-1。结果:大黄酒、醋、熟、炭饮片中没食子酸的含量与生品比较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以熟大黄的增加幅度最为显著,质量分数为139.3%。大黄生、酒、醋饮片中儿茶素的含量接近,而熟片和炭片中未检测到。结论:不同的炮制工艺对大黄中没食子酸和儿茶素的含量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地榆产地加工与炮制一体化加工技术工艺过程,为地榆饮片一体化生产提供参考。方法:以鞣质、没食子酸、地榆皂苷Ⅰ含量及折干率为评价指标,应用过程控制关键技术的方法,研究地榆产地加工与炮制一体化工艺。结果:最优加工炮制工艺为地榆鲜品切厚片,干燥温度为70℃,干燥时间9h。地榆干燥过程中温度主要影响鞣质含量。结论:筛选出地榆产地加工与炮制一体化方法,此方法具有减少有效成分流失的优点,可提高地榆饮片质量。  相似文献   

10.
不同大黄炮制品的制作方法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 Rheum palmatum L .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et Balf.或药用大黄 Rheum of f icinaleBaill的干燥根及根茎。性寒、味苦 ,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功效泻下、清热泻火、解毒、活血化瘀。现代研究发现它还有保肝、利胆、抗菌、利尿等作用 [1 ]。主要含蒽醌类及其衍生物 ,鞣质等 ;其中蒽醌类及其衍生物结合性大黄酸苷类为主要的泻下成分 ,鞣质中没食子酰葡萄糖、没食子酸及 α-儿茶素等为主要的收敛成分。但不同的炮制方法对其有效成分有不同的影响 ,使其具有不同的功用。1 生大黄片取原药材 ,清洗…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一种提高大黄饮片中结合型蒽醌原药材的炮制方法。[方法]将大黄原药材置密闭蒸锅内,采用隔水蒸方式将大黄蒸透,进行切片,同时应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饮片中蒽醌类成分进行测定比较。[结果]大黄炮制的饮片中总蒽醌含量与传统炮制的饮片基本一致,结合型蒽醌含量显著高于传统炮制饮片。[结论]提高大黄饮片中结合型蒽醌的原药材炮制方法生产周期短,节约成本,适宜大生产,可作为其炮制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利用代谢组学技术,对大黄全成分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生熟大黄各类化学成分的变化。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HPLC-Q-TOF)联用技术,获取大黄生品和熟品的色谱和质谱信息,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技术对提取的324个特征峰进行比较分析。炮制大黄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中,发现大黄生品和熟品化学成分明显不同,与生大黄相比,炮制后有127个成分发生显著变化,其中125个成分含量降低,2个成分升高。该研究鉴定了其中的10个化合物,另外推测了其他23个成分的结构类型,其中15个为鞣质类,8个为蒽醌类,炮制均使它们含量降低。炮制大黄靶向代谢组学研究发现炮制使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含量降低。炮制显著影响大黄中多种成分的含量,代谢组学研究能够比较全面地揭示这种变化。  相似文献   

13.
慢性便秘是一种高发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大黄用于治疗便秘十分有效。其主要成分有大黄游离蒽醌、结合蒽醌、大黄鞣质和大黄多糖,然而哪种成分才是大黄治疗便秘的有效成分却不清楚。本研究提出一种以疾病为基础、以药效为指导的中药有效成分研究方法来进行中药质量控制。首先建立大鼠便秘模型,进行大黄药效成分筛选,进行不同产地药材质量考察,筛选最适产区。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大黄提取工艺优化。研究发现,大黄治疗便秘的有效成分是大黄结合蒽醌。与四川平武、北川大黄相比,凉山大黄质量较优。提取工艺为10.34倍乙醇,提取24.25 min,共4次。其最大提取量为5.455 mg·g-1。本研究可为大黄提取工艺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对应分析在大黄炮制减毒“量-毒”规律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大黄炮制减毒的客观真实性及其减毒规律.方法:平行比较大黄不同炮制品对小鼠肝肾功能影响的差异,以及炮制对其化学成分的影响,采用对应分析多元统计学方法研究炮制减毒的"量-毒"规律.结果:生大黄在最大给药剂量(76 g·kg~(-1))对小鼠单次灌胃给药,未观察到明显的毒性反应;但在此剂量下连续给药14 d,生大黄及其不同炮制品试验组可观察到不同程度的肝、肾损伤.在对应分析图中,各炮制品试验组随剂量增加偏离空白组的距离呈增大趋势,呈现出明确的"量-毒"规律,偏离距离越远,肝肾毒性越明显;对比各炮制品高剂量组偏离空白组的距离,生大黄>醋大黄>酒大黄>熟大黄>大黄炭>清宁片.总体来看,炮制品的毒性低于生品,减毒作用强度与炮制程度相关.炮制减毒作用与结合蒽醌和鞣质类成分的下降均有关,其中结合蒽醌与毒性关系最明显.结论:大黄炮制减毒作用客观存在,其中熟制减毒作用较明显且药效物质损失较小.对应分析方法可有效地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尤其适合于中药药效及毒性评估等多指标复杂问题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阐明生、熟大黄饮片及其活性组分的双向调节作用特征,为大黄饮片的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将ICR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蒸馏水,10 m L·kg~(-1)),生大黄组(1.62 g·kg~(-1)),熟大黄组(0.972 g·kg~(-1)),生大黄蒽醌组(0.22 g·kg~(-1)),熟大黄蒽醌组(0.19 g·kg~(-1)),生大黄鞣质组(0.17 g·kg~(-1)),熟大黄鞣质组(0.027 g·kg~(-1)),每组分为3批,每批10只。各组按相应剂量连续灌胃给药7 d,每天记录各组小鼠的泻下指数(EI),并于给药第1,3,7天采取血清检测胃动素(MTL),血管活性肠肽(VIP)和肾上腺素(EPI)的水平。结果:与空白组相比,生大黄组第3天的EI明显增加(P0.05),熟大黄组在7 d的给药过程中EI较为稳定;生、熟大黄蒽醌组在给药第7天的EI明显降低(P0.01);生大黄鞣质组第3天的EI明显增高(P0.01),熟大黄鞣质组第7天的EI明显降低(P0.01)。与空白组相比,给药第1天,生、熟大黄蒽醌、鞣质组的MTL,VIP,EPI水平均降低;给药第3天,熟大黄蒽醌组的MTL水平明显增高(P0.05),熟大黄蒽醌组及生、熟大黄鞣质组的VIP水平均明显增高(P0.01),熟大黄蒽醌组的EPI水平明显增高(P0.01);给药第7天,生、熟大黄鞣质组的MTL水平增加至空白组水平,生大黄蒽醌组的VIP水平明显增高(P0.01),生、熟大黄蒽醌、鞣质组的EPI水平均进一步明显降低(P0.01)。结论:大黄中结合蒽醌及可水解鞣质具有促进胃肠运动及泻下的作用,产生涩肠作用的是缩合鞣质经胃肠道消化分解产生的单体鞣质导致的,这可能大黄饮片双向调节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小包装及散装中药饮片的优缺点,并分析不同季节与环境对其含水量与质量的影响。方法:使用快速水分测定仪检测10种小包装和散装中药饮片在不同季节、环境下含水量,并观察和记录两种中药饮片性状改变情况。结果:14个月内小包装饮片含水量未明显受环境湿度的影响,散装饮片出现明显受环境湿度改变的影响,且小包装饮片在各时间点含水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散装饮片中甘草、款冬花、麦冬、生大黄、酒大黄及炙甘草在各时间点含水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薏苡仁、麦冬、生黄芪、生大黄及党参的散装饮片含水量波动幅度明显大于小包装饮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4个月内,甘草、薏苡仁、炙黄芩、生黄芪、党参及炙甘草的散装及小包装饮片均出现外观性状变化,款冬花、麦冬、酒大黄及生大黄均未出现外观性状变化。结论:小包装和散装中药饮片在不同季节、环境改变下,含水量和性状均出现不同程度变化,但小包装饮片所受影响较轻。  相似文献   

17.
不同炮制方法对大黄泻下、解热、抗炎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考察不同炮制方法对大黄泻下、解热、抗炎作用的影响。方法:用炭末排出时间测定法和排便频度试验观察不同采收期、不同炮制方法的铨水大黄泻下作用,以干酵母致大鼠发热试验观察不同炮制方法对大黄解热作用的影响,用角叉菜胶致足肿胀法观察不同炮制方法对大黄抗炎作用的影响。结果:不同采收期、不同炮制方法的铨水大黄,首次排出黑便时间明显缩短,排黑便个数明显增多,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1,2年生铨水大黄组与3年生铨水大黄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酒蒸,酒炒大黄组与3年生铨水大黄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生大黄组1~10 h均明显抑制体温升高,酒蒸大黄组0.5~8 h明显抑制体温升高,酒炒大黄组1~8 h明显抑制体温升高,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生大黄组、酒炒大黄组致炎后0.5~4 h、酒蒸大黄组致炎后0.5~1 h大鼠足肿胀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具著性差异(P<0.01或P<0.05)。结论:不同采摘期、不同炮制的铨水大黄均具有明显的泻下作用,3年生作用强于1,2年生,铨水大黄经炮制后泻下作用有所减弱;不同炮制的铨水大黄均具有明显的解热、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秦皮饮片产地加工与炮制一体化加工工艺与传统加工方法的抗炎作用。方法:采用角叉菜胶诱导大鼠足肿胀模型,研究不同工艺的秦皮饮片水提物的抗炎消肿作用。采用高效液相测定2种秦皮 饮片所含主要化学成分。结果:与空白组比较,2种秦皮饮片水提物均可降低大鼠足肿胀度,改善各项炎症指 标,但以一体化加工秦皮饮片的抗炎消肿作用更为显著。一体化加工秦皮饮片中秦皮甲素、秦皮苷、秦皮乙素、 秦皮素等4种主要有效成分的含量均高于传统方式加工的秦皮饮片,这四种香豆素类成分在一体化秦皮饮片 的总量约为传统秦皮饮片水提物的1.5倍。结论:秦皮饮片一体化加工与传统加工在抗炎功效上作用相似,且 具有减少有效成分流失的优越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