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当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生活节奏加快,人体在承受巨大压力和面对意外冲击的时候,不能迅速做出恰当的应对,使得郁证的患病率呈快速增长态势。郁证所引发的情绪低落或易怒,睡眠障碍,甚至幻觉、自杀心理等,患者自身痛苦的同时又影响家庭和谐,工作效率,社会稳定。临床上治疗精神疾病的药物诸多,如劳拉西泮、帕罗西汀、西酞普兰、黛力新、奥氮平等。然而随着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其副作用也逐渐显现。  相似文献   

2.
大部分癌症被发现时已进入晚期.中医中药是西医学治疗癌症的有益补充,尤其对晚期癌症.往往能达到减轻痛苦、改善症状、带瘤生存等多重作用。由于癌毒致病的特殊性.在选择具体药物时,要结合现代药理研究.有目的地选择一些既切合中医辨证论治原则,又具有一定“消癌”、“抗癌”作用的药物,以期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兹结合个人临床所学所见.谈谈癌症的中医治疗用药规律.以期与同道共磋.  相似文献   

3.
中药的配伍不是随意相加和堆砌,而是有中医理论指导的。中医方剂的组成,一般分为君药、臣药、佐药、使药四个部分。君药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臣药是辅助君药增强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物,同时对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佐药是既配合君药、臣药加强治疗作用,又能清  相似文献   

4.
王茅 《河南中医》2003,23(7):77-77
《内经》曰 :“五脏应四时 ,各有收受。”古人“四时五脏阴阳”的理论 ,论述了四时八风之邪所致五脏病变的一般规律 ,从而也指导医患按时用药 ,以取得更佳疗效。许多疾病在发生发展的过程中 ,都有其自身的一定规律 ,或自愈 ,或迁延 ,或进展 ,此时能针对某种疾病在某一阶段的某种情况 ,正确、择时、恰当、科学地掌握服药时间 ,既能发挥药物的最佳疗效 ,又能减少其对人体的毒副作用。温补类中药不宜饭后服用 ,最好在早晨或晚上睡前服用 ,以利人体迅速吸收和充分利用 ;清热解毒及泻下类的药物应饭后服用 ,可避免药物对胃肠的刺激 ,而作用快的泻…  相似文献   

5.
吴红玲 《国医论坛》2001,16(1):53-54
复病是指即将痊愈或已经痊愈的疾病重新发作,复病症情重,病机复杂,治疗难度大,预后差。引发复病的常见因素有:正虚未复或正气又遭损伤;余邪未尽;饮食、药物、情志、劳累、复感新邪等。  相似文献   

6.
外病内治是中医外科常见治法之一。在治疗中如苦寒药物使用得当,能迅速减轻病情,其效如桴鼓。但临床亦常见医者治病心切,见外证即不详辨其证,急投苦寒之品治之,其结果却事与愿违,非但效果不佳,还产生变证。因此,外病内治实应慎用大苦大寒。一、慎用之依据所谓大苦大寒,笔者认为:一指单纯使用苦寒药物;二指超量使用苦寒药物;三指药味特苦之品。  相似文献   

7.
冬病夏治是中医治病的一个重要思想,方法很多,其中敷贴法和饮食疗法即简单又易行,坚持夏季治疗能大大缓解冬季的病情,有的病在夏季坚持治疗甚至可望根除。有上述疾病者,应抓紧时机向医生求医,或贴、或灸、或服、或采用饮食疗法,不要病情缓解就停止治疗,切莫错过大好治疗机会。敷贴治疗风湿病风湿病的中药穴位敷贴疗法属于中医外治法的一种,所选用药物均有祛风除湿、通经活络之功效。通过穴位经络或者局部给药,可以同时发挥药物和穴位的双重作用;药物通过透皮吸收,在局部达到一定的血药浓度,并且刺激局部经络穴位,发挥最大的全身药理作用;夏…  相似文献   

8.
王满囤  王懂臣 《河北中医》2005,27(11):837-838
诸柴胡方证《伤寒论》少阳篇辨之甚晰,以症状判断和比较鉴别。但临床中所见大柴胡证迁延不愈,或滥用药物误治可致虚,或素有痼疾又染少阳病,症状复杂,常虚实之证互见,掩盖大柴胡之脉证,虚实难辨,则成为疑难病症。我们在临床中用腹诊结合传统诊法,是辨诸柴胡证的捷径。继前文再对大柴胡证的腹诊辨治做一些补充说明。  相似文献   

9.
甘草号称"国老",与其"调和"之性有关。甘草的调和在名称上当以"调和百药"为妥。甘草"调和百药"的实质当从调和的对象、目的、途径、作用和结果等方面分析。甘草对药物性能的调和是多方面的:既能调和寒凉温热,又能缓和、中和药味以及调和药味的和合化生;既能调节肺气的宣降以止咳平喘,又能调和脾胃的升降以升清降浊,还能调和气机以行气活血,并能调和清上通下、宣散降泄以祛邪泄浊;既能调和药物的归经又能调和药物的润燥。甘草的调和对药物性能的作用当结合具体的方证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0.
李晓萍 《光明中医》2006,21(12):51-52
变态反应性鼻病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以鼻塞、流涕、鼻痒、喷嚏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于中医"鼻鼽"范畴.西医药物治疗常选用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物和抗胆碱能药物等,能迅速控制症状,但停药易复发,且有产生不良反应之虑.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中西医在血管病变对糖尿病足的认识。方法应用血管病变对糖尿病足作为基础,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在不同时期、应用不同的中西医结合方法做相应的治疗。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减低患病率,减低截肢率,提高疗效。结论中西医相互补充,提高疗效在临床治疗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中药对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转录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转录调控相关文献整理和分析,着重介绍中药的心脑血管防治作用的药理机制.从PubMed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出相关文献,结合《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中药药理学》、《中药现代研究与应用》和《最新中药药理与临床应用》中对相关中药的介绍分析文献.简述了eNOS基因转录调控的机制包括表观遗传调控、相关转录因子、27 nt小RNA负反馈调控、mRNA稳定性等;总结了能调控eNOS基因转录的中药成分和复方制剂及其药理作用机制.结合中药治疗慢性疾病的优势,提出从分子水平(如表观遗传特征的缓慢变化)研究中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理机制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本文通过论述五音疗法的研究现状及其联合中西医临床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探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应策略。方法 查阅国内外文献,论述失眠的中西医发病机制,梳理五音疗法研究现状及其联合中西医疗法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对比中医五音疗法与西方音乐疗法的异同,分析五音疗法应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根据中医理论尝试提出可行的解决策略及未来展望。结果 目前中医五音疗法联合中西医疗法改善失眠是当前临床研究热点,能弥补现代医学治疗失眠的不足,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与西方音乐疗法相比,中医五音疗法具有独特的中医理论与文化优势,但目前尚未形成五音的“理、法、方、药”体系,阻碍了临床的规范应用与推广,可通过简化五音选曲及扩充曲库、灵活应用中医辨证论治的方式,来弥补不够完善的五音“方”、“药”理论,规范五音疗法改善失眠的临床应用。结论 中医五音疗法改善失眠具有独特优势,值得进一步完善相关理论及应用研究,可根据中医理论逐步优化中医五音疗法的理论体系及改善失眠的临床应用模式,鼓励多学科交叉的发展与应用,始终以患者为中心,继承与发扬五音对失眠等疾病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甲状腺相关疾病是临床多发病,其临床表现具有异质性,现代医学治疗甲状腺疾病主要通过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甲状腺素(TH)制剂治疗、放射线核素治疗、手术治疗等,具有不良反应大、易复发等缺点;古代医家治疗甲状腺疾病经验丰富且论述颇多,其中含碘中药的应用发挥重要作用,但是长期、过量摄入碘剂,则容易引发常见甲状腺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  相似文献   

15.
中西医结合六十余载成绩斐然,但在结合的过程中出现了中医整体观、辨证论治等自身特征丧失等问题,并且中药西化问题日趋严重,因此,中西医结合研究模式饱受争议,以上问题限制了中西医结合的进一步发展,探索新的中西医结合研究范式势在必行。本文以库恩的范式理论为切入点,剖析了中西医两种范式存在差异的原因,对当前中西医结合研究范式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当前中西医结合研究的热点问题——中医基础理论的解读方法、中药研究、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构建及临床研究模式四个方面,对中西医结合研究新范式进行了探索性的思考,以期为中西医结合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方向性的指导。  相似文献   

16.
成都中医药大学对中医学“5+3”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做出了积极探索,以“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相结合”为抓手,将一体化学习分为中西医基础与传统文化教育、经典学习、临床专业教学与师承融入、临床实践与师承并存等4个阶段,设立相应考核机制,为培养中医卓越人才发挥积极作用,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7.
目前,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现代医学未取得较大进展。随着抗病毒和免疫调节中药的研究,传统医学的优势得以彰显,使病毒性心肌炎成为传统医药能有所突破的病种之一。基于病证结合、方证对应的治疗理念,优化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方案,以期在抗病毒与调节免疫方面形成合力,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的疗效及护理体会。方法选择在我院治疗的慢性盆腔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0例行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40例则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给予患者适当的护理干预。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7.5%和95.0%,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本次研究中,对照组和观察组均未见明显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结论慢性盆腔炎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显著,合适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刘万里教授主张诊疗胃食管反流病应重视中西医结合思维。在明确诊断的基础上,对胃食管反流病治疗采取分期疗法,发作期以快速愈合炎症、缓解控制症状为治疗目标,此阶段以西药为主、中药为辅;缓解期主要是巩固疗效、减少复发,中药为主、西药为辅。针对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刘万里教授强调优化诊疗方案的重要性,找到中医干预胃食管反流病的切入点,发挥中医药"治病求本""辨证论治"等特色优势,可提高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显著减少复发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医诊疗工作中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及相应的对策,加强医院感染的控制与管理,减少中医诊疗工作中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分析中医诊疗工作中能造成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通过加强中医诊疗工作中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和采取相应的对策,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中医诊疗工作中医院感染风险。结论采取有效的控制护理对策,对降低中医诊疗工作中医院感染风险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