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名老中医是当前中医药临床与学术领域的杰出代表,是传承经典、实现中医创新发展的灵魂。笔者通过探析名老中医诊疗经验传承发展的现状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关于名老中医传承工作的思考和发展方向。在人工智能技术背景下建立基于名老中医个体化知识图谱,重点围绕基层中医诊疗和传承学习需求构建集名老中医特色理论认识、辨证思路、治则治法及选方用药等认知思维决策知识和辅助诊疗等功能的开放式传承服务云平台,应成为今后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传承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2.
名老中医学术传承研究对于加强中医人才培养、推动中医学术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介绍了隐性知识的概念,指出中医学知识体系中存在大量的隐性知识。深入挖掘名老中医背后的"隐性知识",促进隐性知识由隐性到显性的转化,将有助于拓宽传承研究的思路,提高名老中医学术传承的效率。  相似文献   

3.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与创新相结合,是延续中医药事业的根本途径。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在中医药发展中至关重要,其传承模式也随着时代发展而逐渐多元化。然而,大量隐性知识存在于中医临床诊疗过程中,极大地增加了名老中医学术传承的难度。人工智能技术目前在现代医学诊疗中已有了初步应用,它可以拓展人类局限的数据存储和计算分析能力。与人工智能相结合的中医传承模式,可以深度挖掘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为中医学的传承发展贡献力量。本文主要介绍名老中医学术传承现状,探讨并展望人工智能在名老中医学术传承中的应用以及前景。  相似文献   

4.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应用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当代信息技术加强中医临床信息管理、数据深度挖掘,是实现名老中医经验传承的重要途径。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围绕着中医药继承、发展、传播和创新4个核心问题,采用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网络科学等学科的方法和技术,结合名老中医自身特点的自助式应用软件。文章简要介绍了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的研发背景、设计和功能,对该软件在当代名老中医经验总结、文献医案的整理分析、疾病用药规律分析、中药应用规律总结、新药研发和处方筛选等领域的应用加以了评述,指出该软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实用价值,是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传承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5.
当代名老中医学术传承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名老中医学术传承工作是关系中医传统方法能否延续、中医药理论能否发展的大计。名老中医的学术传承形式已日趋多样化,主要包括名师带徒、研究生教育、家传教育等。多种传承形式相互辅佐,为名老中医经验传承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中医学术界及政府管理部门对此非常重视,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是由于政策法规不尽完善、传承质量考核力度不足等多种原因,名老中医的学术传承形式及传承质量尚存不足。对此问题当给予足够的重视,以免给中医药学术发展留下严重的隐患。  相似文献   

6.
名老中医传承研究模式与研究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名老中医是中医学术造诣最深、临床水平最高的群体,传承研究名老中医的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对于推动中医学术发展、加快人才培养、提高临床服务能力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提出传承研究的内容应从医术、医理、医道3个层面把握,并较为系统地梳理了师徒型传承、院校型传承、科研型传承等传承研究模式,以及整理研究、临床应用研究、理论创新研究等多种研究方法,以促进名老中医有效传承研究模式与方法的发展,推动中医药学术的传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7.
总结和传承名老中医经验对继承和发扬中医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认为,建立、健全名老中医传承制度和运作机制,构建规范的经验总结、传承评价体系,加强临床实践,以某一种(类)现代医学疾病作为经验总结与传承的切入点,多个名老中医并行比较研究,并对研究结果进行重现验证,在此基础上加强研究成果技术转化和药品开发,为中医发展注入活力.  相似文献   

8.
正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站是学习继承和研究推广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培养新一代中医药人才的重要平台和载体。北京中医药大学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站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北京市中医管理局的领导和支持下,在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中医药学专业建设、中医药传承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迎接专业认证和审核性评估过程中,我们系统梳理了我校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站服务本科教学的主要做法和经  相似文献   

9.
名老中医是将中医药基本理论、前人经验与当今医疗实践相结合,解决临床疑难问题的典范。采取恰当的传承研究方法对于名老中医经验传承尤为重要。本文从熟读经典、踏实临床、跟随名师及总结医案4 个方面论述了名老中医黄永生教授经验传承方法,希望在传承过程中,努力结合名老中医本身的学术特点及中医自身发展规律,创立更多、更好的传承经验方法。  相似文献   

10.
名老中医是当代中医临床和科技水平的优秀代表,名老中医的经验是中医药学的宝贵财富和重要组成部分,传承及发展名中医经验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尤其是作为学术经验载体的临证经验。本文主要从临证经验研究现状出发,基于"真实世界研究"的理念及方法,主要对名老中医临证经验的传承与发展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1.
名老中医是中医学术造诣较深、临床水平较高的群体。近年来名老中医经验传承研究呈现方法多元化、成果丰富化特点,名老中医经验的传承逐渐向现代智能模式转变。如何借助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实现名老中医的活态传承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从术语规范、辨证体系框架建构、名老中医智能传承云平台建立、社会服务模式创新等方面入手,提出以状态辨识原理为核心构建名老中医经验智能传承系统模型,可为解决名老中医临床诊疗经验的标准化、数字化、智能化传承、社会化推广应用等共性技术难题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调查和分析当代全国名老中医情志养生经验,为情志调养提供指引。方法:以"十五"、"十一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经验传承研究"项目入选的全国当代名老中医,以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遴选的第三批、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为研究对象,对名老中医的情志养生主张与自身经验进行问卷调查和分析。结果:对58为名老中医的统计显示,提倡修性养神的名老中医占53.4%,自身实践者53.4%;提倡平和自然、淡泊宁静者分别占69%和56.9%;提倡宽容者89.7%,个人宽容做到者占91.4%;提倡随和、开朗者分别占81%和58.6%,个人做到随和、开朗者分别有77.6%及48.3%;推荐写书法和推荐旅游者分别占56.9%和44.8%,个人情有这方面爱好者为39.7%和36.2%;提倡静坐养神者55.2%,个人践行静坐养神法和存想养神法的分别有31%和32.8%。结论:名老中医的情志养生经验在于注重修性养神,时刻保持淡泊平静和平和自然的心态,对工作和生活持宽容的态度,并培养开朗随和的性格。他们还认为书法、旅游以及静坐等手段都能够很好地辅助情志养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近现代著名中医学家的成才之路。方法收集《名老中医之路》记载的96名名中医和30名国医大师共计122名(含4名重合者)名中医的学医历程,分别从地区分布、成才途径、成才年龄、成才前学医时间、影响最大的书籍、是否从经方入手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整理。结果名中医多分布在江苏(21.31%)、浙江(11.48%)等省;成才途径以拜师学习(40.98%)、继承家学(22.95%)为主;成才前学医时间可统计者最多为10~15年(32.81%),其次是6~10年(26.56%);成才年龄主要集中在21~30岁之间(57.58%);名中医中有65.98%(64/122)者将《伤寒论》列为影响最大的书籍。结论本研究为中医院校的人才培养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4.
基于信息和数据挖掘技术的名老中医临床诊疗经验研究思路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名老中医经验继承整理工作的急迫形势及现行研究名老中医经验的方法的优势和不足,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北京市科委重大项目“基于信息和数据挖掘技术的名老中医临床诊疗经验研究”的整体思路,并对其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基于信息和数据挖掘技术的名老中医临床诊疗经验研究思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名老中医经验继承整理工作的急迫形势及现行研究名老中医经验的方法的优势和不足,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北京市科委重大项目“基于信息和数据挖掘技术的名老中医临床诊疗经验研究”的整体思路,并对其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名老中医既是医学卫生事业一线的战士,也是培养优秀中医人才的良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医药高等教育也要面向现代化,进行必要的改革,其中提高中医本科教育水平迫在眉睫。本文主要讨论名老中医对现代中医本科教育的推动作用以及浅谈如何促进名老中医推动现代中医本科教育。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varclus聚类分析名老中医治疗冠心病验案的用药规律。方法:将搜集到的336份名老中医治疗冠心病的验案输入到验案分析系统,通过SAS软件对用药次数≥20的39种中药进行varclus聚类分析。结果:这些中药共分为14类:1)陈皮、麦冬、石菖蒲、五味子;2)柴胡、炒酸枣仁、红参、枳实;3)半夏、瓜蒌、薤白、枳壳;4)延胡索、郁金、炙甘草;5)白术、桂枝;6)川芎、当归、丹参、葛根;7)赤芍、红花、砂仁、桃仁;8)黄连、生地黄、酸枣仁;9)白芍、甘草;10)三七粉、檀香;11)茯苓、葶苈子、泽泻;12)黄芪、水蛭;13)党参;14)远志。结论:针对冠心病的某一证型或某一症状,名老中医习惯应用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中药作为特定的药物组合来治疗,这种形式称为药组。本次分析结果在临床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董幼祺教授以脾胃为中心调治小儿反复发作性疾病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上海董氏儿科传人,第4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董幼祺教授调治小儿反复发作性疾病临床经验。董教授认为此类疾病的共有病机中心为脾虚精微失运,痰浊易恋;脾病五脏不安,易招外邪。欲控制哮喘、过敏性紫癜、高热惊厥、疝气等疾病反复发作,重在缓解期的调治。调理可从脾胃入手,循序渐进;以脾胃为中心合理调养。悦脾以运药食;调脾以除痰湿;益脾以固本元。经临床验案证实,确能收到显著疗效,达到控制疾病反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