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IL-6及其受体和凋亡相关基因在胃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正常胃粘膜、癌前病变和胃癌组织中的白细胞介素6(IL-6)及其受体、Fas、FasL、Bcl-2的表达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不同胃粘膜病变标本中IL-6及其受体mRNA的表达情况;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不同胃粘膜病变标本中Fas、FasL和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IL-6及其受体在正常胃粘膜中的表达明显低于癌前病变(P<0.05);在癌前病变中的表达明显低于早期胃癌(P<0.05);而早期胃癌中IL-6及其受体的表达与进展期胃癌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癌变粘膜中Fas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粘膜和癌前病变(P<0.05),正常粘膜与癌前病变、癌前病变与癌变粘膜之间FasL的阳性表达率存在着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正常粘膜Bcl-2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其余粘膜(P<0.05).结论:IL-6是反应胃癌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临床上,对Fas、FasL、Bcl-2进行相应的调节将可能成为治疗胃癌的有效辅助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检测bcl-2,c-erbB-2基因在胃粘膜良恶生病变中的表达,探讨其对提高胃癌诊断率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bcl-2,c-erbB-2基因在98例胃癌,40例不典型增生和20例正常胃粘膜中的表达,结果a,bcl-2在正常胃粘膜中有弱阳性表达(10.0%),在不典型增生中为50%,在胃癌中为44.9%,不典型增生与胃癌中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胃粘膜(P<0.05),bcl-2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有关(P<0.05),低分化者bcl-2表达率高,与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无关(P>0.05),b.c-erbB-2在胃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6.1%,其中中早期胃癌中的表达低(16.7%),在重度不典型增生和进展期胃癌中的表达高,分别为80%,58.7%,二者与早期胃癌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5),c-erbB-2表达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分化程度无关(P>0.05),结论: -2,-B-2c参与胃粘膜的癌变过程,联合检测bcl-2,c-erbB-2可能作为胃癌高危人群筛选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3.
应用S—P法检测116例胃癌和53例胃癌前病变的GST-π表达和限制性内切酶及PCR、Southern印迹方法检测14例胃癌及其相应正常胃粘膜GST-πDNA5'端调控区CCGG特定位点的甲基化水平。GST-π阳性率:正常胃粘膜10%(4/39),胃癌77%(89/116),肠上皮化生76%(19/25),不典型增生89%(25/28)。GST-π在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较正常胃粘膜增高(P<0.01)。胃癌组织中GST-π基因较正常胃粘膜呈现高度去甲基化(P<0.01),胃癌GST-π基因5'端调控区低甲基化与其GST-π表达增加里相关性(P<0.05)。GST-π在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GST-π可作为胃癌的肿瘤相关抗原;GST-π基因5'端调控区低甲基化可能是GST-π高表达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4.
胃癌及癌前病变EGF—R、PCNA、bcl—2和P53的表达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EGF-R、PCNA、bcl-2和P53蛋白表达在胃粘膜组织恶性转化进程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60例胃癌,34例异型增生,36例肠上皮化生和26例正常胃粘膜进行EGF-R、PCNA、bcl-2和P53蛋白检测。结果:EGF-R和PCNA表达,胃癌和异型增生组显著高于肠上皮化生以及正常胃粘膜组(P<0.01);bcl-2表达:胃癌组显著低于肠上皮化生组(P<0.05)和正常胃粘膜组(P<0.01);P53表达;胃癌组显著高于异型增生组(P<0.05)、肠上皮化生和正常胃粘膜组(P<0.01)。结论:EGF-R、PCNA、bcl-2和P53表达,在胃粘膜组织恶性转化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这些指标有助于判断癌前病变和早期胃癌。  相似文献   

5.
胃癌及癌前病变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1.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在胃癌前病变中的变化特点及意义。2.探讨EGFR的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和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avidinbiotin Peroxidase complex),对10例正常胃粘膜,45例慢性胃炎伴肠化,26例胃癌癌旁肠化,48例异型增生,76例胃癌及39例淋巴结转移癌进行EGFR蛋白表达的研究。结果 EGFR在正常胃粘膜中均为阴性,胃粘膜肠化生及异型增生中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胃粘膜(P<0.01);EGFR在胃癌癌旁肠化中表达明显高于慢性胃炎伴肠化(P<0.05);结肠型肠化中EGFR表达较小肠型高,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胃粘膜异型增生时,有较高EGFR表达,而一旦胃粘膜癌变后,表达率却有所下降。胃癌组织中阳性率为56.6%;进展期胃癌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早期胃癌(P<0.05);EGFR表达阳性者多为分化较差的弥漫型胃癌,阴性者多为分化较好的肠型胃癌;伴淋巴结转移者阳性率为74.4%,无淋巴结转移者37.8%(P<0.05);胃癌侵犯越深,其EGFR受体表达的阳性率越高。结论 胃粘膜肠上皮化生中EGFR表达与胃癌的关系密切,是胃癌发展过程中的早期事件。胃粘膜异型增生中EGFR动态变化特点,有利于对异型增生的诊断,追踪观察及其与胃癌关系的研究。EGFR的表达与胃癌的低分化性,高浸润性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肿瘤组织中EGFR的表达可作为临床制定手术方式及预测病人预后的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应用抗c-erbB-2癌基因蛋白(P185)的单克隆抗体,采用免疫组化ABC方法,对正常胃粘膜、各级胃粘膜异常异型增生、早期胃癌及进展期胃癌进行研究。结论:在正常胃粘膜腺体颈部偶见P185蛋白的弱阳性表达;在轻、中、重度异型增生病变中P185蛋白的表达率分别为50%、83.3%85.7%;在早期及进展期胃癌中P185蛋白的表达率分别为22.2%和56.7%。重度异型增生表达率显著高于早期胃癌,进展  相似文献   

7.
间隙连接蛋白Cx32在胃癌和胃癌前病变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通过观察间隙连接蛋白Cx32在正常胃粘膜,胃癌前病变和胃癌中的表达和分布情况,探讨Cx基因表达与胃癌发生的关系。方法:运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x32在70例原发性胃癌,62例胃癌前病变和16例正常胃粘膜中表达规律。结果:Cx32在正常胃粘膜上皮呈一致性强阳性表达,Cx32在胃癌前病变,胃癌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90.3%,18.6%,Cx32在正常胃粘膜上皮,胃癌前病变和胃癌中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Cx32是人正常胃上皮细胞间隙连接通道的主要成分,Cx32表达降低在胃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细胞凋亡及Bcl—2蛋白表达在胃癌发生中的意义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许岸高 《广东医学》1998,19(7):489-490
了解细胞调亡和Bcl-2蛋白表达在慢性胃炎、胃溃疡、胃粘膜不典型增生、胃癌中的规律和可能作用。方法: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采用免疫级化检测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慢性活动性胃炎、胃溃疡、轻度不典型增生、重度不典型增生、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的凋亡指数分别为16.8±12.3%、24.1±20.0%、19.3±16.4%、15.7±15.2%、10.1±9.1%和6.3±6.0%,进展期胃癌显著低于早期胃癌和不典型增生(P<0.05)。而Bcl-2蛋白阳性率分别为9.4%、27%.6%、52.9%、75.0%、83.3%和46.7%,早期胃癌显著高于进展期胃癌。在Lauren分型中,杨型和弥散型胃癌的细胞凋亡指数、Bcl-2蛋白的表达分别为8.3±7.2%、38.9%和5.1±4.9%、58.3%,两型比较,细胞调亡指数及Bcl-2蛋白表达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胃粘膜不典型增生、早期胃癌到进展期胃癌的发展中,细胞凋亡逐渐受到抑制。胃癌的形成与Bcl-2的高表达有关,而且主要的作用阶段可能在癌变早期。胃癌的Lauren分型与细胞凋亡指数及BcL-2蛋白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蔡元浩  戴永江 《四川医学》2009,30(9):1405-1406
目的探讨瘦素及其受体在胃癌发生、浸润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瘦素及其受体在18例正常胃粘膜、60例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瘦素,瘦素受体表达胃癌组织中高于正常胃粘膜,进展期高于早期胃癌,其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P〈0.05),与年龄、性别无关(P〉0.05)。结论瘦素及其受体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应用抗cerbB2癌基因蛋白(P185)的单克隆抗体,采用免疫组化ABC方法,对正常胃粘膜、各级胃粘膜异型增生、早期胃癌及进展期胃癌进行研究。结果:在正常胃粘膜腺体颈部偶见P185蛋白的弱阳性表达;在轻、中、重度异型增生病变中P185蛋白的表达率分别为50%、83.3%、85.7%;在早期及进展期胃癌中P185蛋白的表达率分别为22.2%和56.7%。重度异型增生表达率显著高于早期胃癌(P<0.05),进展期胃癌表达率显著高于早期胃癌(P<0.05),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率高于淋巴结未转移组(P<0.05),但P185蛋白的表达与胃癌组织学类型及胃癌肿块大小无相关性(P>0.05)。提示:P185蛋白有可能参与正常胃粘膜的增殖、修复及癌变过程,P185蛋白阳性的肿瘤可能具有更强的浸润及转移能力。  相似文献   

11.
采用敏感的白细胞介素6(IL6)依赖细胞株KD83增殖实验检测60例急性白血病(AL)患者血清IL6活性,同时用ELISA法测定相应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发现AL患者血清IL6和TNF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1),并与白血病的分型有关。动态观察46例AL患者,发现疗效不同IL6和TNF的水平及变化情况也不同。本研究提示,IL6和TNF可能参与了AL的发病过程,测定AL患者血清IL6和TNF水平可能对病情监测和疗效判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白细胞介素2的检测及其诱生条件的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白细胞介素2(interteukin 2,IL2)依赖细胞株(Cytotoxic T-lymphocyte line,CTLL)检测IL2并滴定标本中IL2的活性单位,同时观察诱导IL2产生的条件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CTLL对IL2绝对依赖,对植物血凝素(PHA)和伴刀豆球蛋白A(Con A)无反应。CTLL的增殖与IL2的量成正比。Con A刺激大鼠脾细胞的培养上清液(又称大鼠因子,RF)中有可透析的小分子抑制因子存在,如不除去会影响IL2活性单位的滴定。大鼠IL2的诱生受下列因素影响:①个体差异;②Con A浓度,IL2的产量随Con A浓度的增加(3μg~50μg/ml)而增加;③牛血清白蛋白(BSA)可以替代小牛血清(FCS),但IL2的产生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3.
谷氨酸和ATP对新生大鼠脑星形胶质细胞IL-6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谷氨酸和ATP对新生大鼠脑星形胶质细胞白细胞介素6(IL-6)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谷氨酸(100~200μmolL-1)对IL-6的合成呈浓度依赖性促进作用;ATP(50~100μmolL-1)对IL-6的合成有显著抑制作用。谷氨酸对IL-6合成的促进作用可能是脑缺血再灌损伤中星形胶质细胞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①目的了解头颈癌病人红细胞免疫功能和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②方法采用红细胞花环试验和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了30例头颈癌病人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E-C3bRR)和sIL-2R水平的变化,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③结果头颈癌病人E-C3bRR明显低于对照组,sIL-2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极显著意义(t=5.78,3.45,P均<0.01)。二者之间呈显著负相关性(r=-0.58,P<0.01)。④结论E-C3bRR和血清sIL-2R水平的检测对头颈癌病人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溶栓时IL-6浓度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①目的 了解白细胞介素-6(IL-6)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与非溶栓时的浓度变化,探讨其在AMI发病过程中的作用。②方法 选择30 例发病12h 内入院的AMI病人,其中13 例于发病后12h 溶栓成功,8 例溶栓未通,9 例未予溶栓治疗,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AMI病人发病后12,24,48,72 及120h 时的IL-6浓度,并与15例健康人进行比较。入院后28d 行多普勒检查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③结果 30 例AMI病人发病后12,24,48,72 及120h 的IL-6 浓度均增高,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意义(t= 4.20~6.28,P 均<0.01),溶栓再通组12,48h 时IL-6 浓度与溶栓未通组和未溶栓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t= 3.42~4.71,P< 0.01)。IL-6 浓度峰值与肌酸磷酸激酶(CPK)、LVEF无相关性(r= 0.21,- 0.31,P> 0.05)。④结论 IL-6 参与AMI发病和心肌缺血-再灌注的过程,检测IL-6 浓度对判断冠状动脉是否再通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6.
用冬虫夏草和黄芪初步观察其诱生白细胞介素-1(IL-1)的作用。结果表明:脂多糖和二氧化硅均可诱导小鼠腹腔粘附细胞产生IL-1,两者协同作用可诱导高滴度的IL-1活性。为提高检测IL-1活性的敏感性和稳定性,应注意:①用于取胸腺细胞的鼠种以C3H/HeJ为好;②检测IL-1活性时要选择一合适的伴刀豆蛋白A浓度;③标本必需经透析除去小分子抑制物。中药冬虫夏草和黄芪均有诱生IL-1的作用,前者可诱生较高滴度的IL-1。  相似文献   

17.
参考白细胞介素2(IL2)的制备和活性单位的滴定。取伴刀豆蛋白A(Con A)诱生的大鼠脾细胞培养上清液(粗制IL2)为IL2源,诱生时培养液中加入牛血清白蛋白替代牛血清,以排除血清成分的混杂。粗制IL2经Amicon系统加压浓缩和充分透析后,再经SephadexG 200凝胶柱层析纯化,得到2240 IL2活性单位(u)/ml的纯化IL2。纯化IL2经稀释调正至60IL2u/ml即参考IL2。  相似文献   

18.
INTRODUCTION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 (VSMC) proliferation and collagen secretion are fundamental features of hyperplasia and atherogenesis. In response to vascular injury, inflammatory cytokines and vasoactive substances are released and influence VSMC phenotype and growth (1). Among them, angiotensin II (AngII) which stimulates VSMC proliferation and collagen synthesis as well as contracts vessel plays a critical role (2,3). Originally identified as a product of murine Th2 cel…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病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的变化。②方法采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APAAP)法和3H-TdR掺入法,检测了60例恶性肿瘤病人和60例健康人T淋巴细胞亚群和IL-2水平的变化。③结果恶性肿瘤病人CD2,CD4,CD4/CD8和IL-2明显降低,而CD8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t=3.82~16.39,P<0.001)。恶性肿瘤病人CD4/CD8与IL-2呈正相关(r=0.764,P<0.001)。④结论恶性肿瘤病人免疫功能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20.
用SRS实体瘤模型对带瘤小鼠产生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 2,IL-2)的能力作了动态观察,发现随着肿瘤的不断增大,宿主淋巴细胞产生IL-2的能力不断下降,淋巴细胞对Con A的增殖反应能力也逐渐下降。进一步研究发现,宿主体内的抑制性巨噬细胞和抑制性淋巴细胞功能增强;后者经鉴定主要是带有Thy1Lyt2表面标志的淋巴细胞。此外,还证实带瘤宿主淋巴细胞表达IL-2受体能力低下。上述抑制细胞功能增强可能是导致IL-2分泌功能低下的重要原因;带瘤小鼠淋巴细胞除IL-2分泌功能异常外,可能还伴有IL-2受体表达能力的缺陷。它们均会引起宿主细胞免疫功能的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