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研究分析剖宫产术后子宫下段切口早期妊娠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4年4月在我院接受剖宫产术后子宫下段切口妊娠的38例患者,根据入院挂号的单双码将其平均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19例患者采取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19例患者采取围手术期专科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剖宫产术后子宫下段切口早期妊娠患者实施围手术期的专科护理干预,获得了满意成效,使临床治愈率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讨论研究对于子宫下段剖宫产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对其治疗及预后的影响与意义。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妇产科100例需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各50例。分别给予综合护理干预以及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恢复时间、住院花费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护理满意度人数比较干预组实行临床护理路径后满意程度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干预组患者治疗时间及治疗话费显著少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子宫下段剖宫产后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患者恢复健康。能提高疾病治疗效率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医疗费用,提升患者护理满意程度,对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子宫下段连续环形缩窄缝合术在剖宫产术中出血中的应用。方法:对2016年3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收治41例剖宫产术后子宫下段胎盘剥离面活动性出血产妇行子宫下段连续环形缩窄缝合术。观察子宫切除例数,术中出血量,术后2 h、2-24 h出血量,输血产妇例数。术后2 d检查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水平。结果:本组41例剖宫产术中出血产妇经子宫下段连续环形缩窄缝合术治疗后,术中、术后出血均得到有效控制。1例(2.4%)切除子宫,20例(48.8%)加用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2例(4.8%)联合采用宫腔纱布填塞术。术中平均出血量862 ml,产后2 h平均出血量39.5 ml,产后2-24 h平均出血量为110.9 ml。17例输血,输血率41.46%。术后2 d血红蛋白水平为97.8±23.5 g·L~(-1),红细胞计数为(3.4±1.5)×10~(12)·L~(-1)。产后未见并发症。结论:子宫下段连续环形缩窄缝合在剖宫产术中的止血效果理想,操作方法简单、迅速,有助于保留产妇子宫和生育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减少剖宫产术中出血的方法。方法随机选择在我院足月妊娠行剖宫产的孕妇90例。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应用米索前列醇联合催产素,对照组单用催产素,观察两组术中出血畦。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米索前列醇联合催产素,能有效地减少术中出血量。  相似文献   

5.
近十年来,由于下腹部横切口很少形成切口疝及术后疤痕小,被很多剖宫产产妇所接受。腹膜外剖宫产手术因不干扰腹腔,又被很多产科医生所采纳。本文回顾性对比分析我院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92例(以下简称子宫下段)与同期横切口腹膜外剖宫产术180例(以下简称腹膜外),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新式剖宫产术的临床价值,我院自1998年1月至1999年12月对住院有剖官产指征的产妇,行新式剖宫产术共82例(观察组),与同期50例腹部横弧形切口子官下段剖宫产术(对照组)作一比较。新式剖官产求即采用腹部横切口,撕拉法分离皮下脂肪、腹膜、膀胱腹膜反折以及子宫肌层,不缝合腹膜及膀胱腹膜反抗。结果显示,观察组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总手术时间及术后排气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现察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镇痛药的使用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两组术后病率无明显差别(P>0.05)。本研究资料表明,新式剖宫产术手术时间短、损伤小、出血少、术中对胃肠道刺激小,胃肠功能恢复也较快,且手术方法简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催产素对分娩结局的影响,从而防止滥用催产素对分娩造成不良后果.方法 选择360例正常妊娠无合并症的孕妇,其中120例未用催产素分娩者为对照组A,240例为计划分娩或促进产程进展使用催产素后分娩者为观察者,根据催产素的用量分为B组(120例,催产素用量2.5U)和C组(120例,催产素用量7.5U).观察三组剖宫产发生率、阴道难产发生率、子宫收缩过强发生率、胎儿窘迫发生率等.结果 C组的剖宫产率为41.05%,阴道难产率为14.74%,胎儿窘迫和新生儿窒息率为30.12%,产后出血率为10.53%,均明显高于A、B两组.A、B两组间上述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催产素使用剂量较大(>5U)时,分娩异常及相关并发症、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均增加.因此,应严格把握产前使用催产素的指征,控制产前的用量,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腹壁横切口、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对腹部肌群的损伤程度.方法 观察组300例行腹壁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对照组280例行腹壁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两组分别于产后5~7d、产后42d、产后1年通过产妇症状、体征及超声检查了解腹部肌群损伤情况.结果 腹壁横切口与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腹部肌群的损伤,产后5~7 d,腹痛发生率分别为83.0%,5.2%;皮下硬结发生率分别为32.7%,0;起声发现肌肉损伤率分别为83.0%,5.2%.产后42d,腹痛发生率分别为20.9%、0;皮下硬结均未发生,超声发现肌肉损伤率为64.5%,0.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 腹壁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腹部肌群的损伤程度较纵切口为重,手术存在一定缺陷.  相似文献   

9.
敬清秀 《医学信息》2010,23(14):2358-2359
目的比较腹壁横切口、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对腹部肌群的损伤程度。方法观察组300例行腹壁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对照组280例行腹壁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两组分别于产后5~7d、产后42d、产后1年通过产妇症状、体征及超声检查了解腹部肌群损伤情况。结果腹壁横切口与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腹部肌群的损伤,产后5~7d,腹痛发生率分别为83.0%,5.2%;皮下硬结发生率分别为32.7%,0;超声发现肌肉损伤率分别为83.0%,5.2%。产后42d,腹痛发生率分别为20.9%、0;皮下硬结均未发生,超声发现肌肉损伤率为64.5%,0。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腹壁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腹部肌群的损伤程度较纵切口为重,手术存在一定缺陷。  相似文献   

10.
第二产程剖宫产子宫下段"U"字型切口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第二产程剖宫产子宫下段"U"字型切口的应用价值.方法第二产程剖宫产120例,随机分成两组,即子宫下段"U"字型切口组62例,子宫下段横切口组58例,比较两组患者在剖宫产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出血量.结果子宫下段"U"字型切口组子宫切口撕裂4例,占6.45%,而对照组子宫切口撕裂12例,占20.69%,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而平均出血量也有统计学意义(P<0.02).子宫下段"U"字型切口组术中出血量<500ml者59例,占95.16%,而横切口组为42例,占72.41%,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量≥500ml者前者为3例,占4.86%,而后者为16例,占27.5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第二产程剖宫产子宫下段"U"字型切口的应用可有效避免或减少子宫切口外延撕裂,减少术中出血,有利于娩出胎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子宫下段环形缝扎术在治疗剖宫产术中因前置胎盘导致产后出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21例剖宫产术中因前置胎盘导致产后出血在常规药物治疗及局部创面缝合无效后采用子宫下段环形缝扎术治疗,观察止血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20例止血有效,1例失败改用全子宫切除术,有效率达95.2%。20例无并发症发生,随访月经均恢复正常,B超复查子宫双附件未见异常。结论子宫下段环形缝扎术止血有效、操作简单、迅速、能保留生育功能,对前置胎盘导致的子宫下段出血尤为适用,是一种有效的保守性外科止血方法。  相似文献   

12.
剖宫产术后子宫疤痕妊娠是一种罕见的异位妊娠,是剖宫产的远期并发症之一。近几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增高,剖宫产术后疤痕妊娠的发生率也逐渐增高。其主要危害是子宫破裂、大出血。阴道超声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及综合治疗能保留子宫和生育功能,降低孕妇死亡,是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王玉霞 《医学信息》2018,(10):48-50,57
剖宫产术后子宫疤痕妊娠是临床上一种极度危险的妊娠类型,它是剖宫产的远期并发症之一,其确切发病机理目前尚不完全明确,与多种因素相关。目前,临床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没有统一的规范标准,无一种理想的、一致的治疗途径及方法。本文综述剖宫产术后子宫疤痕妊娠的临床诊治,目的在于为剖宫产瘢痕妊娠的临床诊治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经阴切除病灶术方法的临床应用。方法对我院自2010年11月~2013年10月11例子宫瘢痕妊娠经阴道切除病灶术,术前查血β-HCGB值及B超检查,分I、I 型,术中缩宫素或垂体后叶素注射于子宫肌壁,术后复查血β-HCG值。结果11例子宫瘢痕妊娠患者均在阴式手术下完成,0例中转开腹手术者。无1例切除子宫;无1例膀胱、尿道损伤。手术时间40~150min;术中失血50~180ml。术后24~48h撤除导尿管,均自解小便。术后12~24h恢复正常饮食,生活自理。术后患者均无出血量P>50ml,无切口感染,术后3d血β-HCG值均下降明显(P>20%),7~24d血β-HCG值降至正常。结论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经阴切除病灶术为一种全新的微创的CSP治疗方案,损伤小、恢复快、无瘢痕;住院时间短、医疗费用低;麻醉要求简单、手术方法易掌握;不需要昂贵的手术器械;可谓是价廉又超微创的妇科手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子宫下段剖宫产中以连续锁边缝合子宫切口肌层的便利性.方法 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使用1号可吸收线单层连续锁边缝合子宫切口.结果 971例剖宫产手术时间平均为26.5分钟.术中出血量平均236ml.子宫切口血肿发生率为0,剖宫产产后出血和晚期产后出血发生例数为0.结论 子宫下段剖宫产中以单层连续锁边缝合子宫切口肌层可缩短剖宫产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产后出血和晚期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有利于产后子宫复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不同剖宫产手术方式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了解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手术的风险.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89例再次剖宫产患者。其中对照组157例,前次手术为传统的腹部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研究组132例,前次手术为新式剖宫产术。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包括:前次剖宫产间隔时间、年龄、孕周、新生儿体重等方面;术中情况,包括:开腹时间、总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粘连状况;术后情况,包括:术后排气时间、产褥病率、切口感染、产后出血。结果两组间一般情况各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中情况比较,研究组手术开腹时间、总手术时间、无粘连例数和重度粘连例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前者分别为(8.33±2.65)min、(43.79±3.65)min、57例、15例,后者分别为(11.25±4.03)rain、(51.95±4.55)min、47例、4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情况比较,术后排气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新式剖宫产再次手术因粘连发生率低、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有利于降低再次剖宫产的手术难度和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SP)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12例CSP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均经超声明确诊断。6例子宫动脉栓塞后行清宫术成功保留生育功能;3例行甲氨蝶呤联合米菲司酮保守治疗成功保留生育功能;1例二次清宫术中阴道流血伴失血性休克,手术修补子宫裂口保留子宫;2例行子宫次全切除术。结论超声诊断CSP简便可靠;子宫动脉栓塞后清宫术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正>产后出血目前已成为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而子宫收缩乏力是导致产后出血的主要因素[1]。其中有部分为子宫下段收缩不良,子宫体部收缩良好,无软产道裂伤、胎盘因素及凝血功能障碍,子宫下段软,出血较迅速。我科2012年8月至2013年1月对22例因子宫下段收缩乏力引起产后出血患者采用子宫下段缝合术联合前列腺素制剂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上升,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已成为产科临床突出的问题。由于瘢痕子宫易发生子宫破裂,危及母婴安全,对其中再次妊娠者,传统多以再次剖宫产结束分娩。本文对我院5年间90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剖宫产史孕妇可否经阴道安全分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CSP)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002年至2008年我院收治的11例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1例病例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4例误诊为宫内早孕;1例误诊为滋养细胞疾病而给以化疗。阴道大出血4例给予子宫动脉栓塞后行清宫术;氨甲喋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6例,4例成功,2例失败后行开腹局部病灶切除术。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随诊HCG值至正常。结论超声检查是诊断CSP的简单可靠方法;子宫动脉栓塞可以迅速止血,栓塞后联合药物或手术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刮宫术前需用氨甲蝶呤联合米非司酮进行有效地杀胚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