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静滴小剂量麻黄碱预防高位硬膜外麻醉低血压发生的可行性。方法 :将 12 0例高位硬膜外麻醉下手术病人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硬膜外注药后输入加麻黄碱 10~ 15mg的平衡液 ,而对照组只常规输平衡液 ,记录生命体征等。结果 :麻醉后实验组血压、CVP下降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 (P <0 .0 5 ) ;对照组麻醉后 30min血压、CVP较麻醉前下降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实验组麻醉后 30min血压、CVP较麻醉前无明显变化。结论 :高位硬膜外麻醉患者在严密监护下采用快速静脉输液同时预防性给予小剂量麻黄碱静滴能显著降低低血压发生率 ,且无明显心血管并发症 ,提高了麻醉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不同穿刺点麻醉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CSEA)不同穿刺点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ASA I级产妇80例,在CSEA下行剖宫产术,按照腰椎(L)间隙穿刺点的不同分为两组(Ⅰ组:L2~3:Ⅱ组:L3~4).比较两组需要调整手术床位的例数、需要硬膜外用药的例数、术中自述呼吸困难发生率、术中低血压发生率和手术开始时的麻醉平面.同时观察术中恶心呕吐、寒颤及腹部牵拉不适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Ⅰ组产妇术中自述呼吸困难发生率、术中低血压发生率、恶心呕吐的发生率、麻醉平面明显高于Ⅱ组产妇(P<0.01).需要调整手术床位的例数、硬膜外用药的例数Ⅱ组明显高于Ⅰ组(P<0.01).两组寒颤、腹部牵拉不适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新生儿1 min、5 min Apgar评分均在8分以上.结论:在CSEA剖宫产手术中,选择L3~4穿刺.通过调整麻醉平面使麻醉过程维持平稳,效果理想,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对腰-硬联合麻醉下割宫产手术产妇低血压的防治效果.方法:选择来自10个研究中心需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220例,随机分为2组,麻醉前Ⅰ组静脉滴注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5 mL/kg;Ⅱ组静脉滴注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5 mL/kg.观察输注前(T0)、输注完毕后即刻(T1)、穿刺完毕平卧后即刻(T2)、平卧后1 min(T3)、2 min(T4)、3 min(T5)、4 min(T<6,>)、5 min(T7)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及心率.记录术中输液总量、术中尿量、出血量、手术时间、低血压发生率及麻黄碱使用率.结果:2组产妇平卧后T3~7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与T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产妇平卧后各时间点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与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低血压发生率显著低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麻黄素使用率、术中尿量及术后24 h尿量2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麻醉前静脉滴注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可预防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术的低血压.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在麻醉前下肢加压包扎预防剖腹产腰麻后低血压的效果.方法:选择在腰麻-硬膜外麻醉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的产妇60例,ASA Ⅰ级~Ⅱ级,分成包扎组(Ⅰ组)和对照组(Ⅱ组),每组30例.Ⅰ组麻醉前下肢用弹力绷带包扎趾端到大腿中段,Ⅱ组不包扎.两组入室均开放静脉,给予静脉输注复方乳酸钠10 mL/(kg·h)扩容.记录两组产妇麻醉前(T0)、麻醉后5 min(T1)、麻醉后10min(T2)、麻醉后20min(T3)和麻醉后30min(T4)各时点的SBP变化以及低血压发生情况.结果:与T0时比较,Ⅰ组T1~T2时SBP下降(P<0.05),Ⅱ组T1~T3时SBP均下降,其中T1~T2时差异有显著性(P<0.01),T3时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Ⅰ组比较,T1~13时Ⅱ组SBP下降明显(P<0.05),与T0相比差异无显著性,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两组低血压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麻醉前下肢加压包扎能有效预防剖腹产腰麻后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总结静脉全身麻醉,硬膜外阻滞麻醉,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三种方法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特点.方法:腹腔镜妇科手术病例323例,AsA Ⅰ~Ⅱ级,分为3组,Ⅰ组:116例,丙泊酚静脉麻醉.Ⅱ组:102例,硬膜外阻滞麻醉.Ⅲ组:105例,丙泊酚静脉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观察记录麻醉前后不同时间血压、心率、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脉搏氧饱和度、术毕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及术中知晓情况.结果:Ⅰ组、Ⅱ组麻醉和气腹对循环、呼吸影响最大,Ⅰ组麻醉和气腹后平均动脉压、心率、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明显升高,脉搏氧饱和度不降,术毕清醒时间明显长于Ⅲ组,术中知晓发生率介于Ⅱ、Ⅲ组之间(P<0.05),Ⅱ组平均动脉压、脉搏氧饱度较麻醉前下降(P<0.05),心率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增加.Ⅲ组平均动脉压下降,心率变化不明显(P>0.05)、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脉搏氧饱和度增加(P<0.05);术后清醒和拔管时间快于Ⅰ组,术中疼痛知晓发生率最低(P<0.01).Ⅰ、Ⅲ组放气腹后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较麻醉前明显增加(P<0.01).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麻醉平稳、效果可靠,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术后苏醒快,费用低,适合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  相似文献   

6.
硬膜外麻醉患者低血压的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祖莲 《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4):1326-1326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低血压的预防措施及护理方法。方法:观察组于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即先行输液,再行硬膜外腔穿刺,在发生麻醉效果之前进液量约500ml。对照组在硬膜外穿刺成功,患者平卧后输液,麻醉给药与输液同时进行。结果:观察组有12人于麻醉后出现低血压,占12%,对照组有86人于麻醉后出现低血压,占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麻醉前输液是预防硬膜外麻醉低血压的有效措施。通畅静脉通道是预防硬膜外麻醉低血压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9):1469-1470
目的探讨腰麻硬膜外麻醉对剖宫产患者麻醉效果及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SHS)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7月70例于我院产科行剖宫产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麻醉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35例采用硬膜外麻醉,观察组35例接受腰麻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变化幅度、SHS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麻醉起效更早、镇痛维持时间更长、SHS发生率更低;麻醉后,两组血氧饱和度(SpO2)水平均上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以及平均动脉压(MAP)水平均下降,但观察组变化幅度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剖宫产术中应用腰麻硬膜外麻醉效果显著,利于稳定产妇血流动力学,且SHS发生率少,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腰麻一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老年人经尿道腔内手术的可行性。方法:选择60例经尿道腔内手术随机分为腰麻一硬膜外联合麻醉组(Ⅰ组,n=30)和硬膜外麻醉组(Ⅱ组,n=30).分别予以评定麻醉效果,记录感觉阻滞平面、起效时间、血流动力学变化及麻醉药剂量。结果:两组麻醉起效后,血压均有所下降,组间相比无显著差异。Ⅰ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明显快于Ⅱ组,麻醉满意率明显高于Ⅱ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Ⅱ组,麻醉药剂量明显小于Ⅱ组。结论: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老年人经尿道腔内手术,只要应用得当,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是一种可行的并具有一定优点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在蛛网膜下腔阻滞-硬膜外腔联合麻醉(CSEA)下,探讨护理干预对剖腹产患者低血压综合征的预防机制.方法 将120例剖腹产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实验组(60例).对照组除麻醉前静脉滴注复方林格氏液500 ml,胶体(贺斯)500 ml外不作任何干预措施.实验组选择麻醉前给药,30 min内快速静脉滴注复方林格氏液500 ml和胶体(贺斯)500 ml,并于仰卧位的同时,在患者两侧腰部垫置直径12~14cm橡皮球,使两侧腰部垫高.观察两组患者在行CSEA麻醉后,不良反应及有关升压药使用情况.结果 麻醉后3、10 min,不良反应和升压药使用情况对照组明显高于实验组(P<0.01).结论 合理的护理干预,即通过输液时机和容量的掌握调节,结合在产妇两侧腰部垫球的方法,对预防CSEA下剖腹产患者低血压综合征的发生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曲马多复合氟哌利多治疗腰硬联合麻醉并发寒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曲马多复合氟哌利多治疗腰硬联合麻醉并发寒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手术、在腰硬联合麻醉期间出现寒战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Ⅰ组(安慰剂组)、Ⅱ组(静脉组)和Ⅲ组(硬膜外组),每组各20例。Ⅰ组静脉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3 mL;Ⅱ组静脉注射曲马多2 mg/kg 氟哌利多2.5 mg;Ⅲ组从硬膜外导管注入曲马多2 mg/kg 氟哌利多2.5 mg。记录3组用药后寒战停止时间、不良反应、复发寒战例数和MAP、HR及SpO2变化。结果:Ⅱ组治疗后3 min内寒战停止例数明显多于Ⅲ组(P<0.01),Ⅱ组治疗后10 min内寒战停止例数明显低于Ⅲ组(P<0.05);Ⅱ组治疗后寒战再发生率多于Ⅲ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Ⅱ组治疗后恶心例数明显多于Ⅰ、Ⅲ组(P<0.05);Ⅱ组治疗后舒适例数较Ⅲ组少(P<0.01),Ⅱ组治疗后3 min内SpO2、MAP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曲马多复合氟哌利多是一种治疗腰硬联合麻醉期间并发寒战的有效方法,且硬膜外给药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Primary Intracranial Hypotension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GENE M. LASATER  M.D. 《Headache》1970,10(2):63-66
  相似文献   

15.
Orthostatic Hypotens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6.
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发生的原因和护理措施。方法 采用静滴高渗溶液 ,提高透析液钠浓度 ,减慢透析脱水速度等措施纠正透析相关性低血压 ;采用控制脱水速度 ,低温透析 ,合理使用降压药和镇静剂 ,改变透析模式 ,健康教育等方法预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结果 维持血液透析病人 473例 ,共行 2 3782次血透 ,15 38次 (6 5 % )发生透析相关性低血压 ,治疗处理后 ,1339例次 (87 1% )血压升高 ,可继续血透 ,199例次 (12 9% )低血压持续 ,需结束血透 ,无 1例死亡。结论 透析相关性低血压发生率高 ,及时处理是纠正低血压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透析低血压 (DialysisHypotension ,DH )是血液透析(Hemodialysis ,HD)的重要并发症 ,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 ,诱发心律失常 ,威胁生命 ,往往因此终止透析。近年来 ,尽管血液净化技术有很大改进 ,但透析低血压的发生率 2 0 %~ 40 %几乎没有下降。并随着透析患者的老年化及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增多而有上升趋势。1 DH的分型[1]根据其发生特点可分为透析中发作型低血压、慢性持续性低血压[2 ] 。前者常发生于透析开始后 (3.7± 0 .5 )h ,发生率为 10 %~ 30 % ,收缩压下降 30mmHg或平均动脉压下降2 0m…  相似文献   

18.
19.
20.
老年人体位性低血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位性低血压(OH)在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随年龄增长,大血管弹性纤维减少,交感神经反射增强,可使老年人血压升高。长期偏高的血压及老年人易合并糖尿病、脑卒中等多种疾病,不仅损害压力感受器的敏感度,还会影响血管和心室的顺应性[1],当体位突然发生变化或服降压药以后,在血压突然下降的同时,各组织器官缺血的危险性也大大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