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囊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人兽共患性寄生虫病.它是由链状带绦虫的幼虫(囊尾蚴)寄生在人的皮下、肌肉、脑、眼、心脏、舌、喉、口、肺、上唇、乳房、脊髓、神经鞘、骨、椎管等处而引起的一种疾病.链状带绦虫因与猪关系密切,也称猪带绦虫.  相似文献   

2.
结膜吸吮线虫的生物学特征及对家兔致病性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将结膜吸吮线虫成虫移植在兔眼内后,虫的存活时间长达23个月。在20℃生理盐水内,成虫可存活58小时,但存活48小时的虫体已失去寄生能力。虫卵在子宫内发育为幼虫,并具有由卵壳演变而成的鞘膜,产于宿主眼结膜囊内。本虫植入兔眼后21个月,较移植前有明显增大,并在此期间不断产蚴,表明成虫通过移植,能寄生于家兔眼结膜囊内。  相似文献   

3.
已证实异尖亚科中的异尖线虫属和海豹线虫属线虫可使人类致病。以异尖线虫属所致疾病为多。上述成虫为海中哺乳动物吞食后,钻入胃粘膜表层,其卵随粪便排出,在海水中成熟并孵化成有鞘的第二期幼虫,小甲壳类吞食后,在体腔内蜕皮形成包囊,鱼类再吞食甲壳类,幼虫在内脏或肌肉内再形成包囊,其他鱼可再吞食上述鱼而感染,在鱼类中多次重复吞食的传播过程中幼虫可长至3cm,仅当适宜终宿主进食感染鱼或鱿鱼时,幼虫可继续发育,钻入胃粘膜而完成它的生活史。人进食生鱼后,异尖线虫幼虫可通过消化道随粪便排出,无症状或仅有轻度的胃肠道不适,但不发展为成虫;也可寄生于胃肠道,产生症状,并可引起宿主反应,其临床表现随寄生部位与时间而不同。  相似文献   

4.
70例猪囊尾蚴病眼部损害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囊尾蚴病是链状绦虫的幼虫寄生于宿主全身各个器官组织引起的较为常见的寄生虫病。眼部、眶内及颅脑感染均可引起相应的眼部损害。作者对1984年5月-2002年1月在本院诊治的70例(82眼)囊虫病病例进行了回顾性研究。  相似文献   

5.
研究表明多种原虫和蠕虫感染均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心脏的功能,特别是影响心肌和心包的功能。寄生虫如克氏锥虫、布氏锥虫、弓形虫和旋毛虫等感染后可寄生于心肌内,或在移行过程中经过心腔,引起局部炎症反应,继而引发心肌炎或心肌病。溶组织内阿米巴、细粒棘球绦虫和多房棘球绦虫的幼虫常可累及心包,导致心包积液、急性心包炎、心脏压塞或缩窄性心包炎。猪囊尾蚴(猪带绦虫的幼虫阶段)可寄生于心肌、心包和心内膜,引起心肌肉芽肿和纤维化。淋巴丝虫和曼氏血吸虫可以引起热带心肌内膜纤维变性,或肺动脉高压而最终导致肺心病。犬弓首线虫的幼虫可导致心内膜炎、心脏炎性假瘤或心脏压塞等症状。本文对上述寄生虫感染引起的心脏疾病的临床症状和致病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囊虫病是链状绦虫的幼虫(或称猪襄尾蚴)寄生在人体任何部位引起的疾病。祖国医学称为“寸白虫”病。寄生在脑部的称脑囊虫病,常引起癫痫发作且很少自动停止,感染深重者可致死,预后多属不良。  相似文献   

7.
食蚊罗索线虫(Romanomermis culicivoraa Ross & Smith 1976)是蚊幼虫的体内寄生虫。雌雄成虫交配后雌虫产卵,虫卵沉于水底,卵渐发育为胚胎,其幼虫在卵内脱皮一次,卵期7天左右。幼虫自卵孵出后,在水中营自由生活,称寄生虫前期幼虫(pre-parasitic juvenile),为感染期。此期幼虫浮于水之表面,在孵化后1~2d内具有较强的感染能力,此间若不能钻入宿主体内,最多活3d便死亡。寄生前期幼虫钻入蚊幼虫体内后营寄生  相似文献   

8.
旋毛形线虫 (Trichinella spiralis) (简称旋毛虫 ) ,寄生宿主十分广泛 ,包括人类在内 ,目前已知在 12 0多种哺乳类动物体内均可寄生 [1 ] ,引起旋毛虫病 ,是动物源性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之一。我国于 1881年首次在厦门市猪体中发现旋毛虫以来 ,分别又在其它省、市、自治区的狗、猫、鼠等哺乳类动物体内检查出此虫。196 4年西藏自治区首次报道我国人体感染旋毛虫的病例[1 ] 。旋毛虫的成虫和幼虫分别寄生于同一宿主的小肠和横纹肌内 ,主要致病阶段是幼虫 ,对人体危害很大 ,严重感染时常能致人死亡。近年来在西藏、云南、北京、吉林、内蒙古等 …  相似文献   

9.
囊虫病免疫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囊虫病是由猪带绦虫的幼虫———囊尾幼寄生在人和家畜体内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其成虫寄生在人体内,幼虫寄生在猪、野猪、人、骆驼、猫等体内。此病在亚、非、拉一些国家流行,尤以中非、南非、中南美一些地区为严重。在我国,该病流行区分布广泛,但以华北、东北、西北、西南一些地区感染率为高,其它地区散在分布。关于囊虫病的免疫,国内外学者已做过大量的研究,本文从囊尾蚴抗原、免疫机理、囊尾蚴疫苗三个方面对做过的工作作一综述。1 囊尾蚴抗原囊尾蚴抗原功能的筛选是该病免疫的重点和难点,因为其抗原成分十分复杂,与多种寄生虫…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有些地方尤其农村有食某些昆虫等节肢动物的习惯 ,由于烹调不当 ,食后常可导致某些寄生虫病。由此而感染寄生虫病的病例时有报道。近年来 ,在有些城市也有因食用某些昆虫而导致寄生虫感染的病例。本文就因食或误食这些甲虫及昆虫等节肢动物所引起的寄生虫病综述如下。1 棘头虫病 ( Acanthocephaliasis)引起本病的病原体是猪巨吻棘头虫 ( Macracan-thorhynchushirudinaceus) ,该虫是猪肠道内常见的寄生性蠕虫 ,猪的感染率可高达 82 .2 % [1 ] 。该虫偶可寄生于人体引起棘头虫病。人因食入没炒熟的含有该虫幼虫期的甲虫成虫及其幼虫等…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日本国内发生的颚口线虫病,多是吃了从中国、台湾、南朝鲜输入的泥鳅引起(荒木1984)。从中国大陆输入的泥鳅中寄生最多的是刚刺颚口线虫(G.hispidum Febchenko 1872)第3前期幼虫。作者等自1981年4月至1983年12月,检查了从天津、北京、南京进口的泥鳅共11批110kg,除天津未检出幼虫外,北京、南京共检出幼虫1076条,其中北京泥鳅的寄生率为12.1%;南京为6%。但感染度南京远比北京高。这些幼虫除第3前期者外,尚有第3后期的幼虫。虫体寄生与月份的关系无明显差异。这些幼虫主要寄生在体长不足13cm的小中型泥鳅内。  相似文献   

12.
颌骨中央型神经鞘瘤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冬  张东升  窦益泉 《山东医药》2003,43(23):50-51
神经鞘瘤又称神经鞘膜瘤、神经膜瘤或雪旺氏瘤,是一种由神经外胚层演化而来,起源于神经鞘膜雪旺氏细胞的良性肿瘤,多发生于颅底、颈、口腔及颌面部。根据发病部位不同分为中央型(骨内)及周围型(软组织内)。颌骨中央型神经鞘瘤极少见,本文报道上颌及下颌骨中央型神经鞘瘤各1例,现结合文献对其发病、临床特点、医学影像学表现、诊断及预后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海鱼传播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异尖线虫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异尖线虫病(anisakiasis)是寄生线虫异尖亚科中,某些属的幼虫侵入人的胃肠粘膜而引起的寄生虫病。异尖线虫成虫寄生于海栖哺乳动物,其幼虫寄生于某些海栖鱼类。人畜可因摄食含有活幼虫的海鱼而感染,因此属于人兽共患寄生虫病。1955年,Strauh首次在荷兰发现本病。他从生吃海鱼引起肠梗阻患者的肠切片中,发现粘膜内的虫体,经鉴定为异尖线虫  相似文献   

14.
作者用4~14周龄的大白鼠和金色田鼠为丝虫实验的终宿主,给予接种埃及伊蚊体内的感染期幼虫后,定期解剖动物,观察幼虫的发育情况,并在接种后55天开始每周检查末梢血液中微丝蚴的出现情况,其结果如下。一、彭亨丝虫在大白鼠体内的生长发育:在接种后9天,以动物皮肤和躯体内查见的雌、雄幼虫已发育为第四期幼虫。于第25天雄性幼虫进行第四次脱皮,有些幼虫正在脱鞘或已完成脱鞘,但在25~44天杀死的大白鼠中未查见幼虫,亦未见有第四次脱皮  相似文献   

15.
囊虫病或称猪囊尾蚴病 (Cysticercosis)是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呈全球分布 ,主要流行于非洲、亚洲、拉丁美洲及东欧地区 ,已成为发展中国家的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猪带绦虫的幼虫——囊尾蚴不但寄生在猪体引起猪囊虫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而且囊尾蚴可侵入人体的不同部位引起各种囊虫病。由于囊尾蚴更多的寄生在中枢神经系统而引起脑囊虫病可致严重的神经系统损害 ,出现癫痫、高颅压、精神障碍等症状 ,有的患者终生残废 ,甚至死亡。囊虫病在我国是重要的寄生虫病之一 ,分布相当广泛 ,在全国 2 5个省、市有分布或流行。全国人体寄生虫病…  相似文献   

16.
原发于气管-支气管的良性肿瘤少见,其中神经鞘瘤(neurilemmona)较罕见,国内外偶见个案报道.2011年3至5月间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呼吸内科成功收治了 3例 气管支气管内神经鞘瘤患者,现总结报道如下,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对气管-支气管内良性神经鞘瘤的临床认识.  相似文献   

17.
食蚊罗索虫是一种寄生于蚊类幼虫的索线虫,一般用体内方法进行大量培养。近来为了实验研究的需要,有人偶用体外培养技术。本文的目的在于通过体内试验包括控制宿主的饮食量和蛋白含量,确定营养不足对食蚊罗索虫寄生期发育的影响。实验方法:将埃及伊蚊1龄幼虫放入37×23×4cm的玻璃皿内与寄生前期线虫接触,两者比例为1:10~16/ml蒸馏水。感染后的蚊幼虫在27℃  相似文献   

18.
神经鞘瘤是椎管内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如能早期诊断及手术治疗,可取得较好效果。我们7个医院1965~1987年治疗椎管内神经鞘瘤60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术中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监测对预防椎管内神经鞘瘤切除术中脊髓和神经根损伤的意义。方法对37例椎管内神经鞘瘤行手术治疗,术中应用CSEP全程监测。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发生脊髓和神经根损伤并发症,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结论椎管内神经鞘瘤切除术中使用CSEP监护能及时反映出脊髓功能的变化,提高术中操作的安全性,避免或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猪囊尾蚴是猪肉绦虫的幼虫,其寄生在人体神经系统引起神经系统猪囊尾蚴病,俗称神经系统囊虫病,依据部位不同主要分为脑实质型、脑室型、脑底型和脊髓型,其中以脑实质型多见[1-2].随着卫生条件改善,近年来神经系统囊虫病发病率明显下降,而脊髓型囊虫病更为罕见,极易漏诊、误诊.本文对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例脊髓型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